01.18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105年命名史,河北這個縣得名是因為一條河流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河北張家口沽源縣的故事。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105年命名史,河北這個縣得名是因為一條河流

沽源縣的大致輪廓


關於沽源縣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歷史細節。比如這裡在元朝時,曾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行宮所在地。比如這裡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都是北方遊牧和中原農耕文明的交界融合地帶。在北宋、明朝、清朝時期,沽源一帶都曾是邊境地或者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相處的地帶。


加上本地河流山地縱列分佈,沽源縣地域內見證了不少戰爭。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105年命名史,河北這個縣得名是因為一條河流

潮白河


和諸多張家口的縣區一樣,沽源縣面積達到了3600平方公里,面積比歐洲範圍內的袖珍國盧森堡還要大不少。得益於本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清朝雍正年間,沽源境內還曾是皇家欽定的牧場之一。


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日軍鐵蹄的南下,當時的沽源縣一帶又見證了吉鴻昌等人領導的抗日同盟軍和日軍浴血作戰的歷史。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105年命名史,河北這個縣得名是因為一條河流

今天的沽源縣


說完了這些歷史細節,我們來說沽源縣的來歷。


沽源縣的命名,得遲至於民國初期的1915年。當時取的是這個縣是沽河源頭的含義。沽河,也被稱作白河,是發源於沽源縣境南部救龍泉的河流。這條白河是海河旗下五大支流之一的潮白河的上游河流之一。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105年命名史,河北這個縣得名是因為一條河流

抗日同盟軍


因為河流中多砂石,砂石潔白的緣故,所以這條河被稱作白河。


到了公元1950年7月,經當時的察哈爾省報中央政府批准,設置沽源縣,縣城在平定堡。到1952年11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沽源縣劃歸到張家口專區。自然,這是建國後的沽源縣隸屬關係,和民國時期的沽源縣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105年命名史,河北這個縣得名是因為一條河流

忽必烈影視形象


值得一說的是,沽源縣和陽原縣一樣,都是張家口地區因河流而得名的縣份。如果再算上因湖泊得名的康保縣(本文取其中一種命名方法),那張家口地域因河流、水域而得名的縣區就是三個了!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佈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緊鄰內蒙古自治區,105年命名史,河北這個縣得名是因為一條河流

唐國強版雍正帝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