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山西洪洞大槐樹到底是個什麼梗?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梗什麼梗,“洪洞大槐樹”是和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大規模地移民有關的,而這些移民事件是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

眾所周知,元朝在中國的統治時間較短,到了元代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斷,民不聊生,使河南、山東、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區人煙斷絕,為了活下去,人民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國的殘暴統治,山東、河北、湖廣等發生了百餘次人民反元起義,兩淮、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都是當時的大規模交戰之地,人口的銳減可想而知!

而那時候的山西,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山西“地狹人稠生計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朱元璋根據當時國家的現實狀況作出了一個大的決策——“移民屯田,開墾荒地”!而當時整個山西的移民範圍是相當大的,包括現在的晉中、晉南、呂梁和晉東南等地區!由於洪洞大槐樹下是當時最大的移民“點行地”,在後來的歷史上影響特別大,移民後裔們自然也就樂於認同這樣一個出發地了。“點行”的意思就是按名冊抽丁入伍~~當然,這裡不是參軍,而是加入遷移的隊伍!


而在明成祖時期,又有移民事件,而導致這次移民的原因,就是大名鼎鼎的“靖難之役”!


身在情長在²⁰¹⁹


剛看到這個題目,小編以為大槐樹讓人惡搞了呢

“問我家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洪洞縣從唐宋時就建有驛站,驛站旁有一座古剎,叫廣濟寺。寺旁有一株古槐,這就是大槐樹最初的原型

時至今日,這顆大槐樹(現在已經是第三代了)已經是全國以“尋根”“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

那為什麼在這裡可以“尋到根”“祭祖宗”?

元末,河南、山東、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區水旱蝗疫不斷,民不聊生,再加上元朝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導致元末農民大起義,天災人禍致使中原地區人口數量銳減,而且從第一次起義到結束長達16年(1351到1367年)之久,起義初期,各方農民起義勢力弱小,強大的元軍多是“拔其地、屠其城”,導致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原地區出現“赤地千里少人煙”的狀況,並且以此為中心輻射(《元史.順帝本紀》,使豫、魯、蘇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揚州城中當時被殺的僅餘有十八家)

朱元璋得天下後,為鞏固政權,採納臣子建議,決定“移民屯田,開墾荒地”(實際上就是用暴力手段,強行驅使)

此過程中,山西沒有發生自然災害,相反風調雨順,連年豐收,雖也有戰爭,但影響不大(就當是情況來看這一點反而成了劣勢),相較於中原地區,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本地居民加逃難過來的),而且距離較近,人口遷徙方便完成

於是,就決定從山西“移民”,據記載,當初直接遷入地是豫、魯、冀、京、皖、蘇、鄂、陝、甘、寧、晉等省市,可想而知,就算當時的洪洞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現在的行政單位是縣)也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口

也就是說“尋根”“祭祖”的範圍應該很大,為什麼會指定為“山西洪洞大槐樹”呢?

事實上,在明朝17次“移民”中,涉及到山西大部分地區(包括現在的晉中、晉南、呂梁和晉東南等地區),而洪洞大槐樹下是當時最大的移民“點行地”(類似於集合點),所以就有了現在“尋根”“祭祖”追尋到大槐樹的說法,再加上後來的宣傳,“山西洪洞大槐樹”就被獨立了出來

總結一下:此次移民,歷經近半個世紀(1373年到1417年),人數達到百萬以上,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成功告訴我們,無論身在何處,無論滄海桑田,華夏永遠是一家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一下唄!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對,就留言討論一下唄!


飛哥講歷史


最早生活在山西的人民為什麼要移民呢?

我國古代人民的心中都有著一種“落葉歸根”的願望,那就是不管生活在何地,家鄉永遠是人們心目中最初的地方。家的重要性勝於一切。我們從出生在這個地方生活來這麼多年,誰樂意一輩子背井離鄉啊,但是,我國曆史上一場著名的“官方移民”在明朝初年發生了。

元末到明初年間,由於中原大地經歷了長時間的戰亂,導致人口銳減,生產力水平低下。明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率領中原漢族人民推翻了蒙元王朝的統治,這標誌著漢族人民終於重新結束了水深火熱的生活。

但是一個大難題來了,明朝建立初期,全國各地人口數量非常稀少,在當時的河北、河南和山東地區人煙稀少,多處地區百里無人煙,因此人口的缺少極大的影響了當地的生產水平。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農業生產水平決定著國家的綜合國力,而這一大難題也極大地動搖了封建王朝的統治,由於山西地區人丁興旺,生產水平很高而且幾乎沒有受到戰亂的紛擾,因此明朝統治者將移民的目光放在了山西。

雖然山西移民在當時遭到了當地人民的反對,但是正因為此舉,使得明王朝的生產水平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長遠來說,移民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當移民的指令被山西人民知道後,當地人民堅決反對此舉,但無奈“胳膊扭不過大腿”,當地人民只好硬著頭皮痛苦萬分的相應國家號召,因為移民就意味著要與兄弟姐妹分離。

在移民的過程中,經常發生人員逃跑的事情,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官府派人將移民人員全部背過手綁了起來,甚至為了方便確認人員,還將他們的小腳趾劃了一道口子。這就是後來的“解手”和“兩班小腳趾”的由來,現在的許多現代人民喜歡揹著手走路,而且也有很多人們有著兩半腳趾,可以說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是早期移民人口的後代。

明朝從洪武年間在山西洪洞大槐樹處設立移民局開始移民,到明朝永樂時期的移民結束,一共用了大約五十年的事件,人口的遷移極大的緩解了全國部分地區人煙稀少的難題,而且也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生產水平的發展。可以說,明朝移民是一項英明的舉措。

所以到了現在社會,當年的陝西洪洞大槐樹成為了人們尋根祭祖的不二聖地。

親愛的朋友們,對於這一件事你們有什麼看法與想法嗎?歡迎留言吐槽,想看更多的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哦。


湯姆貓談歷史


一是,元末明初的災難。元朝末年,兵災水災不斷,很多地方的百姓十亡七八。明初又是“靖難之役”,不少地方真的是百里無人煙。


二是,亂世存在著桃源。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山西,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

三是,損有餘而補不足。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四是,洪洞的特殊之處。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正好有一棵大槐樹,作為遷移百姓的集結處正合適。


五是,老人傳下的說法。據說正經從大槐樹下遷移的人,腳上的小拇指有特別之處,指甲蓋上會長一個小指甲。不知真假。


Lucky


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底下老唖窩。官方把這個地方的人口都遷往其他各個省份。像這樣大規模的民事遷移,人們都知道的闖關東下南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