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建盞作為我國黑瓷技藝的巔峰之作,著有“天下第一盞”之美名。它曾是宋徽宗欽點的皇室御用品,在宋代享有無上地位。經歷了800年的斷燒之殤,慶幸建盞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之中。在如今從事建盞燒製的匠人當中,按照不同的創作理念和風格分出了許多流派。有一派,便是主張“復古”的“柴燒派”……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探索柴燒

建窯,窯址位於今福建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的蘆花坪一帶。以本地特有的高鐵粘土和天然礦釉為原料,燒製風格獨特的黑釉瓷器而著稱,建盞為該窯口的代表產品,得宋徽宗讚譽,冠絕黑瓷。在鬥茶文化風靡全國上下之際,建州(今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建窯無數。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宋式點茶

宋明飲茶方式的大變革,使得宋代建盞工藝就此斷代800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專家學者來到建陽尋幽探密,探究塵封的窯址。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和廈門大學的師生對建陽蘆花坪窯址的幾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確定了宋代的建盞,是在龍窯中燒製而成的。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建陽當地宋代建盞龍窯遺址

故而,龍窯柴燒是對宋代建盞真正意義上的傳承。目前,建陽當地從事建盞生產的廠家有千家之眾,但真正沿用龍窯柴燒工藝的屈指可數。

龍窯,一般依山而建,是半地穴式的建築,分為窯頭、窯身、窯尾和煙囪,兩側分別設有投柴口和進出口。外觀看上去很像一條斜狀的臥龍 , 故名“龍窯”。在現今的建陽水吉遺址處還可以看到長長短短數十座龍窯,其中最長的龍窯長達135.6米,一次可以容納建盞數萬只,可見宋時燒製規模之大。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建陽當地宋代建盞龍窯遺址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製方法,木材為主要燃料。燒製瓷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柴燒作品體表的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構成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龍窯內的匣缽

柴燒工序

建盞龍窯柴燒的過程——

1、選礦:選取建陽水吉鎮含鐵量高達7%-11%的南方紅壤土和礦石;

2、練泥:要經過傳統的粉碎,淘洗,壓濾,陳腐等複雜工作;

3、拉坯:手工拉坯,用手感受陶土的溫度和溼度;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4、上釉:反覆嘗試釉色的配比,精細控制釉層的厚薄;

5、裝窯:層次疊放,控制匣缽間隔,控制煙火走向;

6、祭神:祭窯神,心虔誠,願此窯順利;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7、投柴:3至5個日夜燒製,全程根據煙的走向跟窯內的溫度和火焰的色彩變化等因素來控制投柴頻率和數量。投柴的速度和方式、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都會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

8、觀火:將火標放於觀火口,便於觀察燒熟的程度。一般點火後,爐溫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攀升,大約 10 小時後窯溫才能達到 1300 度左右。這個期間需要有經驗的窯工師傅親自觀火,密切監測;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 測火標

9、封窯:經過3至5天的燒製之後,開始封窯。這時,窯內的氧氣急速下降還原氛圍,這種窯燒氣氛將給窯內建盞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封窯後期,待窯溫慢慢降至常溫,預計時間是5天左右;

10、出窯:等待窯內溫度自然冷卻後,方可開啟窯門。因為溫度極速下降,極有可能造成盞體炸裂。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柴燒之難

柴燒,是對燒製匠人的經驗和專業性的極大考驗,並非尋常的燒盞者可以把握。

一、時節選擇

龍窯柴燒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燒製的。在宋代,建窯上半年是不開窯、不點火的。前半年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坯體然後放置陰乾。

現代燒龍窯也是一樣,一般會在雨季過後,避開潮溼季節,等到地面溼氣去盡才開窯點火燒盞。一直到農曆年前12月份結束窯燒。即使在這期間,也需要避開雨天,以免潮氣影響致整窯報廢。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二、原料取材

燒製建盞主要以松木為主。原因有二:

1、松木富含油脂,能與窯爐內存在的細微水汽有機結合,對胚胎有滋潤的作用,使得作品含蓄、溫潤

2、在松木完全燃燒的情況下,其所產生的灰燼質量是極輕的,會隨著窯內翻滾的熱浪四處飄散,與液態化的熔融木灰結合形成“自然落灰釉”,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變化。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 富含油脂的松木

柴燒建盞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龍窯之間的關係,受溫度、溼度、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成品率低,也意味著成本很高。

隨著當今技術的發展,燒製建盞的方法也多了起來,卻依然有匠人一直選擇柴燒。準備期長達三、五個月,辛勞五至七天之久,投入五、六位數的花費,最後所得精品不足百隻。如此折騰,為何?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 危敏捷作品-柴燒珍品-花月夜


柴燒之美

建盞行業裡有一句話叫“非大師,不柴燒”,既表達陶瓷匠人對柴燒技藝的敬畏,也從側面反映出柴燒建盞的難度和珍貴。柴燒建盞的釉面斑紋,雖然有時不及電窯、氣窯燒製的華麗,但其古樸、厚重、溫潤的美感,是其他窯燒方式無法企及的。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 危敏捷作品-柴燒珍品-花月夜

因為柴燒盞在燒製過程中需要不斷加柴,溫度忽高忽低,導致燒成的釉面留下大小不一的氣孔,層次明顯,變化豐富,更有質感。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 放大鏡下柴燒建盞的自然紋理

放大鏡下的晶體斑紋,璀璨奪目。柴燒斑紋的珍貴,在於它斑紋色彩的層次感,如盛開的晶花,每一朵都獨一無二。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 危敏捷作品-柴燒孤品-星漢盞

柴燒建盞全憑經驗,稍後疏忽就會出現意外,有時整窯都可能報廢。即使順利出窯,精品率也僅在5%-10%上下。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 危敏捷作品-柴燒孤品-星漢盞

每一件柴燒釉作品的問世,通常都意味著一次艱難探索的成功和千百件殘次品的淘汰。柴燒精品因稀缺而身價不菲,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以假當真的偽柴燒。望各位盞友在購買前能夠擦亮雙眼,或選擇一個靠譜的收藏平臺亦是省心之舉!收藏更多建盞作品,歡迎評論或私信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