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疫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疫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

關於進一步加強涉疫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設區市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局,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事業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省衛健委直屬各醫療衛生單位,福建醫科大學、中醫藥大學各附屬醫院:


為及時、有序、高效開展涉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的管理與處置工作,避免發生二次汙染,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81號)《生態環境部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固體函〔2020〕46號)等法規文件,現將有關要求明確如下:

一、強化醫療機構醫廢管理

(一)落實主體責任。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高度重視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其法定代表人是醫療廢物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產生醫療廢物的具體科室和操作人員是直接責任人。

(二)明確範圍。全省診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發熱門診和病區(房)產生的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以下簡稱“涉疫醫廢”),均應當按照傳染病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

(三)規範包裝。涉疫醫廢專用包裝袋、利器盒的外表面應當有專門警示標識,在盛裝涉疫醫廢前,應當進行認真檢查,確保其無破損、無滲漏。每個包裝袋、利器盒應當繫有或粘貼中文標籤,標籤內容包括:醫廢產生單位、產生部門、產生日期、類別,並在特別說明中標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或者簡寫為“新冠”。醫廢收集桶應為腳踏式並帶蓋。醫廢達到包裝袋或者利器盒的3/4時,應當有效封口,確保封口嚴密。應當使用雙層包裝袋盛裝,採用鵝頸結式封口,分層封扎。盛裝涉疫醫廢的包裝袋和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汙染時,應當增加一層包裝袋。分類收集使用後的一次性隔離衣、防護服等物品時,嚴禁擠壓。

(四)安全收集。收集過程應確保人員安全,控制感染風險。涉疫醫廢在離開汙染區前應當對包裝袋錶面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消毒(注意噴灑均勻)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層醫療廢物包裝袋。醫療廢物中含病原體的標本和相關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應當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處理,後按照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五)規範轉運。涉疫醫廢在產生地應日產日清。在運送醫療廢物前,應當檢查標識、標籤以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在運送醫療廢物時,應當防止造成醫廢專用包裝袋和利器盒的破損,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避免醫廢洩漏和擴散。每天運送結束後,對運送工具進行清潔和消毒,含氯消毒液濃度為1000mg/L;運送工具被感染性醫療廢物汙染時,應當及時消毒處理。

(六)規範貯存。貯存場所應當有嚴密的封閉措施,設有工作人員進行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員接觸醫療廢物。涉疫醫廢要在暫存處單獨設置區域存放,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對醫療廢物暫存處地面進行消毒,每天兩次。

(七)規範交接。各類醫療機構應將涉疫醫廢實行單獨危廢聯單登記管理,登記內容包括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特別註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或“新冠”,登記資料保存3年。涉疫醫廢產生部門、運送人員、貯存場所工作人員以及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轉運人員之間,要逐層登記交接,並說明其來源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

(八)規範醫療汙水處理。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汙水處理要嚴格落實相關標準,確保達標排放,並規範處置汙水處理產生的汙泥和格柵渣;確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排洩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後方可排入汙水處理系統。

二、強化醫廢收集轉運管理

(一)及時開展醫廢收運。加強與醫廢運輸單位的溝通協作,安排專人負責移交工作,確保應收盡收、日產日清。醫廢運輸單位應安排固定專用車輛,由專人負責醫療廢物的收集和轉運,優先保障定點醫院、隔離觀察點、發熱門診等敏感區的涉疫醫廢,由專人負責,應每日至省、市、縣(區)醫療機構進行上門收取涉疫情的醫療廢物,及時至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進行上門收取涉疫情的醫療廢物。

(二)強化運輸安全管理。一是合理安排運輸。醫療廢物運輸路線儘量避開人口稠密地區以及飲用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域;運輸時間應避開上下班高峰期。二是要確保運輸安全。每趟運輸後的車輛要及時清洗、消毒。每輛車要有2個人,避免疲勞駕駛,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做好自我防護。三是除應急情況,原則上該類醫療廢物不得跨設區市轉移。

三、強化醫廢處置單位監管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督促醫廢處置單位加強醫廢處置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一是督促醫廢處置單位優先保障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療機構、隔離觀察點、發熱門診等敏感區產生的醫廢和垃圾的處置,確保日收日清。二是要求處置企業加強物資儲備,立足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儲備充足的醫療廢物包裝容器、消毒藥品和備品備件等,確保醫廢應收盡收,設施不停擺。三是提前做好應急處置預案,充分考慮異常氣候等各種情況,提出針對性應對措施,不得出現拒收等情況。

四、完善聯防聯控機制

(一)信息共享互通。各級衛健部門與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建立信息共享和工作聯動機制。衛健部門與同級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安排專人進行業務對接,即時共享、動態更新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等敏感點位的信息,共同做好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處置,有效防範環境風險。

(二)定期會商推動。各級衛健、生態環境部門要建立定期會商機制,開展形勢分析研判,共同做好組織、技術和物質等準備工作。在異常情況下,衛健、生態環境部門要立即聯合提請當地政府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處置醫療廢物。

(三)嚴禁“一刀切”。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加強與衛健部門的協作,主動靠前服務指導,避免“一刀切”,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隱患及時抄告衛健部門,指導推動問題整改,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五、加強醫廢處置人員衛生防護

(一)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處置機構應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對參與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轉運、處置的人員進行防護知識培訓,進一步強化醫廢處置人員防護意識,確保人身安全。

(二)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處置機構應為參與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轉運、處置的人員配備必要的合格口罩、手套、洗手消毒液等個人防護用品,督促規範操作,加強個人衛生防護。

(三)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處置機構應開展參與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轉運、處置的人員的日常體溫監測工作並建檔。發現體溫升高又無明確其他病因的,應及時組織其赴發熱門診就診。

(四)有條件的地區可安排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轉運、處置一線操作人員集中居住,減少與他人接觸。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

2020年2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