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援鄂日誌:我們的“主戰場”是金銀潭醫院南樓4樓


援鄂日誌:我們的“主戰場”是金銀潭醫院南樓4樓

援鄂日誌:我們的“主戰場”是金銀潭醫院南樓4樓

今天(2月2日)是嘉定區3名護理人員隨隊馳援武漢的第六天,也是他們進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開展救護的第4天,從上午8點到下午3點,從下午6點到凌晨1點,從凌晨到第二天的早晨……在忙碌緊張的工作之餘,3名隊員給我們講述了他們在醫院裡的點點滴滴……

援鄂日誌:我們的“主戰場”是金銀潭醫院南樓4樓

陸慶紅:抓鬮分配病區,確立“主戰場”

到達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當天晚上,我們護理組中3名年輕的黨員護士妹妹已經自告奮勇地進入重症區上夜班了,剩下的47名隊員通過抓鬮分配病區。

作為嘉定區代表,我抽中的是“輕症病區”牌子。緊張的氣氛下,還沒來得及“一絲絲的高興”,就接到了金銀潭醫院護理部的來電,通知我們嘉定3名隊員一人被分配到一個病區。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和嚴峻的考驗下,為了3人互相有照應,我與護理部老師充分溝通後,決定選擇一起留在南樓4樓,這是一個有中重症患者的輕症病區,壓力很大,但是我們3人互相鼓勵,相互配合,總能扛過去的。

1月30日早上6點半,我們正式進入病區。目前,病區共33名確診病人,其中3名中重症患者,暫沒有患者使用呼吸機。在明確護士長交代的任務後,我們穿上了隔離衣,“戰袍”一上身,心中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升。從來沒把名字寫的這麼大,這還是頭一次,我們互相把姓名寫在了隔離衣上,易於辨認誰是誰。

走進病房做治療,許多患者眼裡閃爍著緊張與恐慌,我試著與他們交流,有個小夥知道我是從上海來支援的,急著問我什麼時候走,我告訴他,等你們都康復出院了,他給我一個讚的手勢。一上午連續4個小時,隔離衣裡的護士服都溼透溼透了,難受得很,臉上也留下了深深的面罩壓痕。但這裡的醫護人員已連軸工作將近3個星期了,我也要堅持,相信我們的到來能緩解一下她們的壓力。

晚上,老魏和我通了電話,告訴我醫務工會、醫院領導到家裡來慰問了,我心裡也暖暖的,讓我感到醫院、區衛健委、區政府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我告訴老魏特別想念他做的飯,鹹淡適宜,清爽可口。我還託下一批戰友多帶些暖寶寶,帶些清淡的吃食,或許可以緩解思念之情。

劉芬:老太太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1月30日早晨,戰鬥的衝鋒號吹響,我開始正式與“新冠”病毒短兵相接!

8點,我穿上了厚重的防護服,從內開始,一層一層逐一穿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手套、護目鏡、隔離衣和靴套,用時很長。做好防護,我慎之又慎。“只有做好自我防護,才能更好救治病人。”我們每一位醫護人員腦子裡始終緊繃這根弦。

記錄生命體徵、查體、治療......這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家常便飯”,但當穿上這身厚厚的隔離服,在汗水蒸騰中,一切都不一樣了。“我只穿內衣和白大衣已經滿頭大汗,關鍵是很悶不透氣,基本就看到2個眼睛。帽子,防護服還有面罩三層遮住了耳朵,很影響聽力,大家說話嗓門都變大了。穿上這身防護服後我才覺得武漢的醫護人員堅守那麼長時間是多麼艱辛。

治療病患、記錄病情、護理病人,邊學邊工作的時間似乎過得很快,1月30日晚上6點,第一天隔離病房工作才正式結束,我走出病房。然而所有的工作還沒有結束,脫掉防護服也是技術活兒,因為外層已經被病毒汙染,脫的時候如果外層的病毒抖落飛揚過多,會造成很大傳染風險。拖著疲憊的身軀,用了近10分鐘的時間規範地脫下隔離服,保證每一個汙染面處理得當,避免因操作造成感染傳播。

一天下來確實很累,但護士長和科裡的同事對我非常照顧,而且病人也都挺樂觀積極的,有個老太太已經高頻吸氧,很喘了,還對我豎起大拇指,讓我很感動。我會防護好自己,請關心我的各位放心!我們一定完成援助任務,爭取早日控制疫情,早日凱旋。

肖娟:武漢是一座溫暖團結的城市

1月30日,我們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樓4樓正式披甲上陣,開展救治護理工作。隔離病房除了患者就是醫護,人員少,任務重,病人的所有治療、生活護理都需要我們來完成。病房裡沒有空調,但穿上防護服已汗流浹背,口罩、眼罩磨腫了鼻子,臉也被勒變了形,為了降低感染機會,珍惜物資資源,上班期間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這些我們早已做足了心理準備。

在和病人近距離接觸時,除了呼吸道傳染的風險外,靜脈注射、採血等有創治療的風險也很大。今天打了幾個靜脈留置針,處理針頭時很謹慎,朋友們放心,我會保護好自己的。

來到武漢短短几天,我們都感覺到無論是在醫院還是酒店,甚至是便利店,所到之處,武漢市民都非常熱情。當我們穿著統一的“上海市嘉定區援鄂醫療隊”的隊服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時,有市民停下車主動要求送我們回酒店,感覺武漢是一座溫暖團結的城市。

援鄂日誌:我們的“主戰場”是金銀潭醫院南樓4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