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飛機、地鐵等交通工具可以帶葡萄酒嗎

現代生活的出行工具的選擇越來越多,安檢問題也越來越嚴格,而葡萄酒作為一種酒精飲品,是否可以帶上這些交通工具呢?

1、乘坐火車能不能帶酒?

飛機、地鐵等交通工具可以帶葡萄酒嗎

1)鐵路最新禁帶目錄中規定,散裝白酒不能帶上火車,但有正規包裝、標識的白酒可以帶上車。

2)可以帶多少瓶?

50度以上有正規包裝、標識的白酒乘車時最多可以帶兩瓶,50度以下的可以攜帶四瓶。

另外啤酒基本不限,葡萄酒和黃酒沒有太嚴格規定。如果隨身攜帶,重量不得超過鐵路規定的重量(成人20KG,兒童10KG,外交人員35KG),同時長寬高相加不得超過160釐米,動車組不超過130釐米,超過規定的物品應辦理託運。

3)火車站酒水託運範圍

含白酒、啤酒(含軟包裝啤酒)、葡萄酒、黃酒、果露酒(如果酒、白蘭地、威士忌、青梅露酒)、藥酒和其他含酒精的飲料。

4)注意事項

火車上帶酒規定已經明確了可以攜帶的酒類和數量,需要注意的是,乘坐火車帶白酒一定要妥善放置,避免發生磕碰。

飛機、地鐵等交通工具可以帶葡萄酒嗎

二、坐飛機能不能帶酒?

1)乘坐中國國內航班的旅客,一律禁止隨身攜帶液態物品,但可辦理交運,其包裝應符合民航運輸的有關規定。

自境外需在中國境內機場轉乘國內航班的旅客,其攜帶入境的免稅液態物品應置於袋體完好無損且封口的透明塑料袋內,並需出示購物憑證,經安全檢查確認無疑後方可攜帶。

2)託運可以帶多少瓶?

託運時需標識全面清晰、零售外包裝完好,散裝酒不能託運。

A. 旅客自行購買的酒精飲料:體積百分比小於70%(含),不可隨身攜帶,必須辦理託運。每人每次不得超過2瓶(1公斤/2瓶)。

B. 安檢後在機場候機樓內購買的酒精飲料:

酒精度小於或等於24度,不受限制

酒精度大於24度,小於70度(含),每人攜帶淨重不超過5L(帶上飛機)

體積百分比大於70%,禁止帶入客艙PS:酒精百分比含量就是酒精度。

3)注意事項

以上規定僅適用於國內航班,國際航班還得根據海關規定及飛行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相關規定予以確定。

因為酒屬於易碎的物品,為防止酒類滲漏,作為托運行李交運,其包裝應符合民航局 的有關規定。托運行李必須包裝完善、鎖釦完好、捆紮牢固,能承受一定的壓力,能夠在正常的操作條件下安全裝卸和運輸,託運時請告之工作人員貼上易碎小心輕放的標誌,便於工作人員在裝卸時輕拿輕放,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酒類易碎可聲明價值:不聲明每公斤的賠償金額不會超過50元人民幣,聲明價值附加費千分之五,損壞後按聲明價值賠償且不超過實際價值。附加費不退。

三、 長途汽車能不能帶酒

1) 根據客運站危險品查堵工作規範(徵求意見稿)中的規定,乘客可以限量隨身攜帶一些生活用品,其中包括一人限帶包裝完好的白酒2公斤。但對於其他酒精飲料及託運未做特殊規定。

乘客要在工作人員的要求下做好酒類的密封包裝,防止破碎、洩漏。同時還要注意分量。

2)注意事項:

部分地區的客運相關部門的規定,不能攜帶白酒乘車,度數高的白酒一旦打碎,碰到明火就會立即點燃,屬於危險品。

所以各個地區各個車站實情不一致,所執行的標準和處理方式也不一致,請按照當地車站要求來做哦!

飛機、地鐵等交通工具可以帶葡萄酒嗎

四、坐地鐵能不能帶酒

各城市軌交管理條例不同,以上海為例:

根據《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第九條對禁止攜帶的物品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即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有腐蝕性以及其他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危險物品;有嚴重異味、未經安全包攜帶裝的易碎、尖銳物品;禁止帶入地鐵車廂。

只要酒水包裝完整,無刺激性液體溢出,就可以在經過安檢機檢查後帶上車廂。但每位乘客攜帶的物品重量不得超過23 千克,體積不得超過0.2 立方米,長度不得超過1.7 米,並不得影響其他乘客乘車。

五. 個人入境能不能帶酒

根據《中國籍旅客帶進物品限量表》的規定

1)中國籍旅客:

A. 香港、澳門地區居民及因私往來香港、澳門地區的內地居民:免稅12度以上酒精飲料限1瓶(0.75升以下)。

B. 其它旅客:免稅12度以上酒精飲料限2瓶(1.5升以下)。

C. 短期內多次來往香港、澳門地區旅客和經常進出境人員以及邊境地區居民,不適用上述免稅規定。

2)外國籍旅客:

免稅12度以上酒精飲料限2瓶(1.5升以下)。

3)注意事項:

以上規定不適用於短期內多次來往香港、澳門地區的旅客和經常進出境人員以及邊境地區居民。另外,一般情況下,針對超出部分,入境居民須自覺遵守海關相關規定,主動申報超出自用合理數量的應稅物品。如有特殊情況,可以和海關工作人員溝通說明。

旅客攜帶超量、不屬自用或貿易特徵明顯的葡萄酒進出境,須按照進出口貨物向海關申報,辦理有關手續;對於“水客”“螞蟻搬家”走私葡萄酒入境行為,海關將予以嚴厲打擊,維持國內酒類市場的正常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