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中孩子談戀愛是一種“罪過”嗎?

黎黎黎黎黎黎宇傑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上面也有一個父母提的另一個問題:“女兒33歲長得漂亮,不結婚不找對象怎麼辦?”所以我想:決不能簡單粗暴地阻止高中孩子談戀愛,要做孩子的朋友,讓她學會帶眼識人,幫她分析高中戀愛的利弊,適當引導就好。如果強行棒打鴛鴦,很可能另一父母提的情況就成了這個孩子的明天,到時父母就更焦慮而無奈了。


鄭毅之


如果高中生情竇還沒有開,那真的是晚熟了!

我對象屬於晚熟了,聽她媽媽說,小學的時候有女孩子送他賀卡,他不要,追到了他家裡……

他情竇初開是在高一,對於高一女同桌心裡挺喜歡的,大家都知道他喜歡的,但是沒在一起。

後來高考結束,他和他前女友在一起了……

我女神,初中就有男朋友了,高中在一起,後來結婚了!現在有了一個超可愛的小女孩兒!兩個人感情特別好!

所以罪過是什麼?高中生談戀愛罪過是影響學習嗎?

以前高中實驗班的學霸,和一個挺帥的男孩子在一起了!絲毫沒有影響學習!

我高中還有一對情侶穩定在年級前十,兩個人互相講題,一起進步!

相比他們,我就是個弱雞,我沒有談戀愛,有一個喜歡的男孩子,我成績很不穩定,有時候能蹦噠到班上前幾,有時候二十幾……

沒談戀愛的,成績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談了戀愛的成績也不會差,所以談戀愛怎麼就成為罪過了呢?

情竇初開是身心的正常發展,只要不越線,我覺得有個喜歡的人挺好的!

可能大多數戀愛沒有結果,但是想一下,結婚了還有離婚的,結果很重要嗎?

那些說高中生談戀愛是罪過的人,捫心自問一下,你自己的高中沒有喜歡的人嗎?沒有愛慕的人嗎?


蠱雨書屋


前一段時間一位朋友給我打電話,訴說自己的苦惱,說自己正在上高中的女兒好像戀愛了,經常給一位男同學通過微信聊天,一聽到那個男孩的名字就有點莫名其妙的興奮,據其他同學說兩個人額喜歡在一起,問我該怎麼辦?實際上我知道這位朋友之所以問我,並不是真的想聽取我的意見,而是想通過我的嘴來證明高中男女生談戀愛是不好的,是有害的,這樣他說服自己女兒時候,好證明他自己理論的正確性。他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你伯伯也是反對高中生貪戀愛的。我是社會工作者,經常參與青年愛情婚姻的調查,我自己也經歷過上學、戀愛的過程,對於這個問題,我和大部分家長的觀點相左,我是贊同青春期的孩子談戀愛的。


愛影視的淳哥


戀愛,任何時候都不是罪過。這是一種美好的感情。但是,高中的孩子學習是主業,要注意引導。我高中的母校不反對在高中的時候談戀愛,我們老師甚至都自己談及自己早戀的經歷。只要不影響學習,有時候戀愛也能成為動力。


職場萌新小L


高中生,十七八歲豆蔻年華、情竇初開,對愛情心生嚮往是正常的,沒有什麼“罪過”一說。

但由嚮往發展到戀愛就會影響學習。

怎樣才能既不遏制孩子對美好的嚮往,又能讓孩子把這種嚮往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就看家長、老師怎麼引導。


首先,要讓孩子願意告訴家長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我常會在女兒學習不是很忙的時候,在“不經意”的聊天中問她:班裡有沒有特帥,感覺很好的男生?

一般她都會沒有一點防備的跟我實話實說。

比如:沒有很帥的,但誰誰也就還好,對同學很有禮貌,成績也很好……

再比如:媽媽,我們班新轉來的誰誰好帥,班裡好多女生喜歡他……

能讓孩子願意和自己交流對異性同學的看法,是我們瞭解他們思想動態的第一步。

有了良好第一步,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引導孩子往我們期待的方向走,而不是任由他們迷茫、自責,不知該怎麼辦,又不敢跟家長說,最後變成放任自己的結果。


其次,有關“異性關係”的引導教育要早。

我家女兒今年高二,在她讀初中時我常會問她:你們班有沒有男生喜歡你?

她會說:沒有。

有也不敢說。

我會跟她說:不會吧,你這麼優秀,這麼漂亮,竟然沒有男生喜歡你?那說明你還不夠有優秀,不夠完美,你要加油哦。

然後,我會說:你們這個年紀對異性同學有好感是正常的,所有孩子到了這個年紀都會這樣,爸爸媽媽也不例外。

但是依媽媽的經驗,這種喜歡都是不長久的,容易變的。這種喜歡其實是種欣賞,隨著自己能力的提升,欣賞水平的提高,這個欣賞的目標會有所改變。

所以,這種少年時期的好感不是愛情,既然不是愛情,我們就不能讓它變成早戀,而是把這份美好放在心底。

如果等到讀大學的時候,你發現有一份美好仍然在你心底,那這就是愛情,你可以去談了。

從此孩子就會在心底收藏所有的美好,不會在不該早戀的年紀去試險。

最後:跟孩子溝通早戀問題要正視,不要一副談虎色變的樣子,嚇壞孩子。

孩子的本質都是單純的,對異性同學的好感也是純粹的,沒有目的性的。

合理及時的引導,很容易讓孩子把這種驛動的小心思收藏在心底,變成內心的小歡喜,再慢慢的歸於平靜。

最好的教育只有四個字“鼓勵”和“引導”,任何與鼓勵和引導相悖的教育方式,一般都不會收到甚好的教育結果。

每個孩子的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大多相似,但是家長引導的方式不同造成的結果就會大相徑庭。

其實只要家長做到足夠有心,足夠用心,所有孩子都會是優秀的。


靜靜綻放七七


青春期的孩子,不思春,才是不正常的行為,所以,大可不必驚慌失措,草木皆兵。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多都有自己愛慕的人,無非是有的隱匿了真相,有的明目張膽地付諸行動,無外乎如此。

其實,那個時期的戀愛,頂多是精神上的千轉百回,暗生情愫,消無聲息,了無痕跡,就算有蛛絲馬跡,也無法鐵證如山。這種情感,往好了走,可以四兩撥千斤,往糟了走,可以鬧出人命。

原本是眉目傳情,朦朧懵懂,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認為這是戀愛,充其量是好感,然而,一旦老師或者家長干涉了,反而會讓孩子更加逆反,會把兩個人的心理距離拉近,達成統一戰線,一致對外,共御強敵。

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擴大戰火,甚至導致倆人私奔,休學,或者自殺等。所以,我的建議是就算心裡早已地動山搖,雷霆怒火,也要佯裝雲淡風輕,毫不在意,跟孩子搞好關係,給他傳遞一個信息,父母不介意孩子戀愛。

一旦有這種認識,孩子就會大概率放鬆警惕,此時,家長跟孩子聊聊愛情,順藤摸瓜,瞭解到孩子的心理狀態,以及發展到什麼地步,從而隨機應變,將計就計,肯定孩子的感情,並不著痕跡地加以引導,那麼孩子很容易迴歸正途。

話說回來,就算孩子真早戀,大人也不必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高中時,有相當一部分人有傾慕的對象,但也僅限於正面影響,很少有負面影響,就算有負面影響,也是因為老師和家長的干涉和打壓。

我的高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早戀,我就不可能有慾望和意識,去努力考大學,正是因為對方,我才想要努力,沒有輕易地放手上學的機會,雖然後來不了了之,但利大於弊,我看到了一個更為廣袤的世界。

所以,我感謝那段經歷,也不後悔認識那個人。在黑暗而孤單的青春期,有著那麼一個人對自己噓寒問暖,讓自己牽腸掛肚,一時間就有了方向,有了無窮的心力,想要搏一搏命運。

經歷初戀,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愛人。無論何種經歷,只要心不歪,向著陽光的方向生長,都會變成養料,滋養著未來的路。

戀愛不是罪,枉顧孩子的想法,從不引導和疏通,一味打壓和控制,逼得孩子走投無路,毫無立錐之地,這才是最大的傷害,真正的罪過。


獨自成山


高中孩子談戀愛,不能稱之為是一種“罪過”,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青春萌發期,也就是說他/她們,對異性最有異樣感覺的時段,是男女孩子豆冠年華,情竇初開正當時。

作為家長不能強行干涉,只能和風細雨,時時處處以正面引導,既然談戀愛了,感情不是說斷就能斷的,耐著性子慢慢梳導,讓孩子把精力逐步,集中到學業上來。

因為今後求知學習的路還很長,還需要繼續往前走,所有一切尚未定,讓孩子自己能慢慢認識,逐步轉變過來。

因為這並不是孩子的錯,這僅是生理和心裡,剛剛有所反應而已,所以不能稱為“罪過”之說。

不知大家的認為如何?可以作為共同探討,不當請予指教。


靠山4


我是一個老師,一個班主任,高中學生戀愛是很常見的,

先說一段題外話,我國的封建社會和民國時期,男女結婚的年齡是比較小的,大都是13——17歲之間,等到18歲這個年齡段結婚就是明顯的晚婚了。那個時候早婚早育,多子多福是“主旋律”。如果一個女孩,15、16還沒有婆家的話,就會被別人看不起。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醫療水平的提高,現在不少國家把結婚的年齡規定在18——20之間,我國《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是20——22之間。請讀者看清楚,以上說的是結婚年齡,這是結婚的法定年齡,不是談戀愛的年齡。按照正常的推斷,談戀愛的時間應該在結婚前的1——3年之間,也就是比較早的戀愛階段應該在15歲就可以了。如果我是教育部長,在高中階段我是不會禁止學生談戀愛的,但是並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對高中生進行情感教育、戀愛教育、婚戀教育和性教育。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正當的戀愛觀,什麼是錯誤的戀愛觀,什麼是正當的“性”,什麼是錯誤的“性”,變態的“性”。

人的一生需要學習很多東西,包括生活方面,情感方面,知識方面,生存方面等等。在我們國家,幾十年來,受落後的傳統文化和各種錯誤觀念的引導,把人的情感和“性”禁錮的太厲害,把高中生談戀愛當做“洪水猛獸”,當做道德敗壞墮落的標誌。特別是家長,只希望學校提倡知識教育,文化教育,把教科書學習的好孬作為唯一選拔優秀學生的標準。對高中生缺乏必要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心理教育等,限制、排斥、打擊青少年的情感發展,把男女之間的交往,男女之間的戀愛當做一種“罪惡”,當做十惡不赦的事情,激勵扼殺孩子的純真情感,每年都有因為中學生談戀愛自殺的慘劇。這種結果就是現在不少的大學生、年輕人都是感情的“畸形兒”,都是愛情的“荒漠”,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會談戀愛,不會男女之間的人際交往,有的患上了“社交恐懼症”“戀愛恐懼症”,成為了“宅男宅女”,產生了大量的“光棍漢”和“剩女”,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由於在高中階段嚴格限制男女學生的交往、扼殺高中階段學生談戀愛,造成男女學生感情極度的扭曲,缺乏正常人的情感。等到大學畢業後,不會談戀愛,不能正確的男女交往。而這個時候一些家長們開始著急了,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馬上戀愛、馬上成家、馬上結婚,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對象,父母比孩子還緊張、還擔心、還著急,於是就開始催婚、開始自己替孩子去相親,結果相親會上父母比子女還多。這些做父母的你就沒有好好的想想,在他(她)情感發育的時候,你打擊他(她)、限制他(她)、摧殘他(她),讓他(她)的情感不能正常的發育,而到了結婚成家的時候,又希望他們馬上成家,你把自己的孩子當做什麼了?他們是機器嗎?

我的觀點是:為了保證孩子能健康成長,為了保障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為了孩子在未來能適應社會,為了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能有一段甜蜜的愛情,希望父母們不要在高中階段打擊、扼殺孩子談戀愛!


鍾彝


戀愛是美好的。看到戀愛的對象時,內心會充滿了喜悅。

如果說有什麼限制的話,題主也懂就是和學習發生了衝突。

不過,有的人能把自己和戀人關係處理很好。

我就見過,很多學霸之間談戀愛照的樣考入重本的。當然後來都分手了。但我們不能以結果不好,而否認戀愛是美好的這個事實。

高二學生戀愛的最多,就是因為壓力!除了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外,就是為了適當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希望找到一個能理解自己的人。

而高中畢業就會分手一方面,是對這段關係的不滿——現實的戀愛和想象中的美好不一樣!

還有,這份愛戀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壓抑的成分在裡面——當事雙方怕被父母發現,學習壓力,怕給老師逮著,怕被學校的政策處罰!畢業後,壓力就沒了,這份愛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另一方面

,還有對大學裡將有更好的人選的嚮往!對自由的嚮往!

高中戀愛也是要講究“門當戶對”的。都帥和漂亮。學習成績都好。或是二者交叉——帥或成績好。

學生從來不會考慮,現實中家庭是否匹配——消費觀?用什麼來維繫這份愛情?就是純粹的異性間的吸引,純粹的美好!

反而是,在高中時候的同學,在大學相遇並戀愛,或是工作後相遇了,這樣的一對修成正果反而多!

實際上,在高中戀愛是沒有問題的,只是老師和家長都擔心的問題是——會不會影響到學習!

上課你還在想著她的笑容,老師提問你,你還在那裡傻笑!一會不聽到她的聲音你就不舒服。夜裡睡不著覺,只想著她跟你說的話。滿腦子都是一個人!那問題就大了!這說明你沒有駕馭這份關係的能力!

事有輕重緩急!戀愛重要!非常重要。但不是最緊急的。學習重要且緊急。你自己選。但是,高中戀愛絕對不是罪過!


江蘇考英語


我認為不是。

高中孩子們十七八歲,正是青春萌動期,對異性既好奇又害羞,充滿求知慾望的他們,總想一探究竟,於是他們渴望異性友誼,渴望得到異性的認可,讚美,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男女學生相處,難免有談得來的,價值觀,人生觀相似的人相互吸引,逐漸靠攏,於是便出現了早戀,這是學校與家長絕不允許的,被他們視為異端,堅決制止,硬是活生生的強行分開他們。

這在學生認為,他們沒幹做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沒有傷害誰也沒有影響誰,為什麼老師與家長被他們為異端,硬要棒打,這激起了孩子們的極大不滿,於是更加的叛逆,甚至走向極端。

其實,高中孩子談戀愛,只要善加引導,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舉過例,我高中時的好友蓉蓉,她是一位漂亮,善良的女生,超很喜歡她,並有意接近她,後又向她表白他喜歡她,愛她。蓉蓉告訴我,超是一個可愛的小男生,她喜歡他,愛他,但那是一種姐姐喜愛弟弟的感情,決不摻雜情與愛,但為了不傷害他,影響他,蓉蓉告訴他:現在你把心全部放在學習上,等你考上了一本,我就和你耍朋友。

本來是鼓勵超好好學習,希望他能考上一個大學,既不影響他學習,也不會傷害到他。

本來超是一個差生,如果能考上一個大專都已經會出人意料了,想要考上一本大學,基本是不可能的。但真沒想到,本來在年級倒數第幾名的超(我們的學校是普通高中:,一個年級能考上幾個大專生都已經算是最好的了),開始努力起來了,等到高考了,他竟真的考上了一本大學。

想想看,如果蓉蓉一口拒絕他,或是老師知道了,聯合家長來懲治他,那超很可能就永遠都是一個差生,也永運都與好大學無緣,更是一個叛逆的學生,很可能從此碌碌無為。

所以,我認為高中生談戀愛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不應該一棒子打死,全盤否定,只要善加引導,終會有好結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