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亮劍》平安城僅800日軍,李雲龍有上萬人,為何打了2天才破城?

蔣華浪


《亮劍》可以說是一部超級經典的抗日大作。在其中充分展現了中共領導下的軍隊在抗戰時期以及統一戰爭時期的鐵血故事,其中不少戰鬥場景甚至被美國、日本等國家引為軍事教材。

在攻打平安城的戰役中,李雲龍率領八路軍某旅的一個團,竟然有一萬人馬,帶了一門意大利炮攻打平安縣城,很多人覺得一萬人真的很多很多了啊,竟然用了兩天時間才打下了平安縣,究竟是何原因呢?

其實很簡單。首先,雙方兵力對比,李雲龍部一萬人,但是這一萬人不可能全部鋪開了攻打縣城,保守估算正面與縣城的敵人接戰的應該最多有一千多人。而守城的日軍有山本大佐率領的八百名特戰隊員,還有至少一個團的日偽軍,應該還有一個小隊以上的常駐日軍。從正面兵力來說,雙方並沒有誰有兵力的優勢。

其次從武器來說。看過電視劇的應該都知道,八路軍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很多戰士都是沒有槍的,他們拿著大刀長矛作為武器,甚至有的拿著鋤頭鐮刀上戰場,用的炸彈更多的是土法手榴彈,即便有槍的戰士子彈也是限量的,作為攻城戰,彈藥物資嚴重限制八路軍的實力。當時八路軍李雲龍部只有一門野炮,還是一營長僥倖繳獲的意大利炮,炮彈也更是隻有幾發而已,所以一發不中之後當時炮手很緊張。再看日軍和偽軍的裝備,常規情況下都有迫擊炮部隊,有機關槍部隊,有空中支援,個人武器裝備方面,可以說彈藥充足,手榴彈儲備豐富。

在戰鬥經驗上來說,八路軍部隊更多的是靠著一種信念,這種信念支撐著無數人前赴後繼的衝向戰場,也給自己的部隊造成極大傷亡。第一波攻勢下還可以有實彈的交火,到了後來很可能缺少彈藥而帶領部隊衝鋒血拼。直到最後不心疼的用上了意大利山炮轟開了縣城的城門,才算大局已定。而日軍部隊肯定是由特戰部隊的山本大佐指揮,其畢業於德國陸軍軍官學校,一身的野戰理念尤其是特戰理論其實已經開始收穫到戰果,如果放任其繼續特種戰鬥的話,對八路軍指揮系統將造成嚴重破壞。所以說從戰爭理論和水平來說日軍要佔有優勢。

最終還是武器和人數說了算。李雲龍部用山炮紅燒了山本大佐和平安縣城城門,與日軍展開巷戰,獲得一定戰果之後果斷撤退,其實連八百日軍特戰隊員都沒有完成消滅。但是這場不成功的攻打縣城戰鬥,帶動了整個晉西戰場,消滅了有生的一萬餘日偽軍部隊,給其以重創,使日軍再不敢在這一地區大肆開展掃蕩,讓敵後革命根據地得到了強有力的發展。


阿慶還是阿慶


1、平安城守軍很強悍;

別看只有八百來號日軍,但裡頭都是日本正規野戰軍,而且還有一部分山本的特種部隊,單位戰鬥力不李雲龍部能比的。



拉上幾千人,再加門二營長的意大利炮,平安城也不是說拿下就能拿下的。李雲龍部能2天破城,算是很成功的攻堅戰了。

2、八路軍量多而不精;

李雲龍的獨立團一下子拉出上萬人來,看規模很壯觀,但其實戰鬥力很一般。正規的八路軍還是原來那幾千人,其餘大部分都是縣大隊、區小隊,也就是俗稱的土八路。這些部隊,打仗全靠不要命。畢竟武器裝備太差了,基本都是土槍土炮,連像樣的軍裝都沒有。



3、日軍各處據點均來援軍;

平安城戰役真不是蓋的。劇中都說了,整個晉西北都亂成了一鍋粥,連太原也來鬼子了,而且還是整個聯隊整個聯隊的支援。



不僅日本各處援軍增援平安,中國軍隊各部也相繼投入戰鬥。除了八路軍各部,晉綏軍、中央軍也都有部隊參與阻擊日本援軍的戰鬥。



正如楚團長說的:“不管是誰,我楚雲飛一定幫幫場子!”


這些歷史要讀


至少在1945年夏天大反攻之前,中國軍隊可沒有在日本軍隊手裡強行奪回一座縣城,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這事兒,電視劇看看就好,如果現實中真發生了,那絕對是轟動全國、舉國電賀的大書特書的偉大勝利,其意義不遜於百團大戰。

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的重要意義:不僅是攻取城市,更重要的是打掉山本特工隊這個心腹大患。

山本第一次和八路軍交手。一小撮小鬼子把孔捷給打蒙了,整個團損失慘重,副總指揮痛心疾首,痛斥“這樣的團長只配喂牲口”,幸好有李雲龍作保,孔捷才沒被擼了。

但李雲龍經過仔細的戰場勘察和地圖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孔捷總算提了口氣:為老總擋子彈,整個團打光了都值啊。

不可一世的山本搞掉了李雲龍的指揮部,幾十名八路軍官兵和數百名村民遇難,隨後山本在返回途中,竟然還想吃掉楚雲飛的指揮部,還好楚雲飛指揮得當,不然也要遭災。

雖然山本也沒那麼神乎其神,說白了也就是個戰鬥力較強的日軍特種部隊吧,戰鬥力可以相當於一個日本大隊,他喜歡在千軍萬馬中取敵酋首級,這樣的敵人,如果繼續任由他發展,遲早會成為八路軍的心腹大患,越早除掉越好。

現在他躲進了平安縣城,如果不抓緊時間弄死他,等他過幾天走了,黃花菜也涼了。

這個山本,肆意攻擊各抗日武裝,屠殺中國民眾,簡直是引發天怒人怨,李雲龍等於帶了個頭,搭了個臺,大旗一揮:替天行道,立馬各路人馬蜂擁而至,一起殺鬼子。

這樣的鬼子,不弄死他,人心難安啊,沒說的,肯定一起上,乾死他啊。

圍攻平安縣城,不僅僅是李雲龍部上萬人,整個晉西北都打成了一鍋粥,日軍調集了平安附近多座城市的日軍緊急救援,連太原的日軍也緊急出動了,而八路軍和國軍各部也主動被動的阻敵增援,外圍各方投入的兵力至少超過十萬人。

那麼問題來了,上萬人攻擊幾百日軍駐守的縣城,有勝算嗎?

在劇中,其實打的也很艱難,八路軍各部把縣城周圍的日軍據點都清理完了,才把縣城團團包圍。

平安縣城牆高達堅固,目測估計也得十來米高,厚度可以走兩輛汽車,其實正兒八經光憑藉一門意大利炮是真搞不下來的,當然劇情裡是用意大利炮搞定了城門城樓,李雲龍部才得以進入縣城內掃清敵人。

即使李雲龍部擁有幾門大炮,2天內搞定縣城,憑這上萬人,也是相當吃力的,畢竟日軍的火力和戰鬥力那時還是很強的,八路軍都很難接近城牆,如果一味向前衝,那就真的是送人頭去了。

更何況,李雲龍部太缺乏攻堅用的重武器,而且他手下這上萬人,大多是新近招募的年輕士兵,沒有經驗,還有大把的地方部隊、縣大隊、區小隊之類的,這些人除了戰鬥意志,更沒什麼像樣的武器,這上萬人能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雲中史記


2天都算快了!在抗日戰爭中不管是國民黨還是八路軍,從兵員素質到武器裝備,想攻克日軍把守的城市,難度挑戰性都是極大,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真正通過武力收復的縣城以上城市實在是少的可憐。

首先從人數上來說,平安縣城沒有交代守軍大概有多少人,但由於是縣城規模,日軍守軍和偽軍人數編制正常應該在千人左右,也就是團級規模,更重要的就是守軍的火力配置肯定要比八路軍強的多。

另外平安縣城還有像山本一木這樣的日本資深軍人擔任防衛任務,也可以有力的組織平安縣城的守軍展開防禦。



而李雲龍的獨立團方面,雖然前後出動了上萬人,但眾所周知由於抗戰後期八路軍人數規模擴展過大,也造成了兵源素質下降和火力配置上的不足,八路軍正規軍中含有大量新招募的新兵,八路軍以外還有缺乏正規作戰的縣大隊和游擊隊,除去這些獨立團的真正精銳不見得會有太多,像上述兵員素質相對低下的部分,在這樣的大戰鬥中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真正需要發揮的還是李雲龍這個指揮官本身,以及其旗下精銳部隊說發揮出來的戰鬥力。

另外,在火力配置上八路軍也是弱的可憐,雖然八路軍在後期擴展過大,重武器數量方面也有一定的增長,但畢竟在當時還不算是制式武裝,八路軍的重武器缺乏批量補給和維護,雖然掌握一定的重火力,但也缺乏足夠的彈藥來徹底發揮火力上的優勢。

例如那門著名的意大利山炮,看著挺漂亮但是在戰鬥,沒開打之前二營長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炮雖然有,但缺乏炮彈,炮彈只有17發,就跟蒼雲嶺之戰,李雲龍對抗日軍坂田聯隊一樣,這樣的重火力只能在關鍵時刻才能偶爾使用一下。

另外就是平安縣城戰役中,李雲龍需要面對的可不只是平安縣城內的守軍,還有外圍趕來增援的日軍各路援軍,李龍還要留下大量部隊擔任阻擊任務,真正能投入到平安縣城攻堅戰上的,只是整個投入部隊中的一部分。


遼寧資深球迷


老實說兩天破城已經很快了,這裡已經有了抗日神劇的成分在裡面了!實際在抗日曆史上,在李雲龍那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攻克平安縣城!為何呢,因為平安縣距離太原也就一百多公里,日軍在太原有一個軍部,駐紮一個師的兵力,這是日軍華北戰場的指揮中心,不僅兵力充足,而且還有機場,配備航空兵部隊。亮劍裡有說,太原,璐陽,水泉方面都有派兵參戰,這種情況下航空飛行大隊絕對會出兵。只要航空兵一出動,一百多公里只要十來分鐘就能到戰場。

在當時的抗日戰場上面,國民軍隊一直被日軍壓著打的主因就是日軍佔有制空權。日軍零式戰機滯空時間超級的長,能夠依靠機槍從上而下對陸進行火力壓制,國民軍隊裝備的少量炮兵就是被日軍的航空兵打掉的。否則日軍的坦克絕對扛不住國民軍隊的大炮。

其次,李雲龍部隊完全沒有防空能力!李雲龍的部隊號稱一萬人,實際上主力只有一千多人。大部分人還是土八路,根本沒見過飛機,打仗的時候還採取密集衝鋒,這是航空武器最喜歡的作戰方式。一旦航空兵參戰,李雲龍的一萬多部隊自保都是問題,很難再作進攻了。


優己


能打下來都已經算是神劇劇情了。

亮劍這部劇雖然把日本侵略者描述的不那麼菜了,但是在一些戰鬥場景上依然有誇大的事實的情況存在。在抗戰史上,曾經有過一萬八路軍對戰幾百日軍的戰鬥經歷,結果你猜怎麼著,愣是沒打下來。



首先守著平安城的日軍不可能只有800,亮劍中李雲龍好像說過這個問題,當時日軍的兵力已經接近一千了,比例應該是八比一而不是十比一。

其次當時的八路軍跟日軍戰鬥力差太多了,八路軍缺少強有力的攻城武器,大家可以看到二營長沒有拿出意大利炮之前打的到底有多艱難,而平安縣城中的日軍呢?按照劇情設定,這裡的日軍是精銳中的精銳,武器裝備差了好幾個級別,要不是李雲龍拿出了意大利炮,還不知道要犧牲多少人呢?

最後說一下這是攻城戰,本來攻城的難度就比較大,八路軍當時的武器還不給力,在種種惡劣的條件下,兩天打下平安縣城已經算是奇蹟了。所以就有人稱這個是神劇劇情也是有道理的,真實的歷史上,一萬人也未必能拿下平安縣城,所以李雲龍這次算是立下了大功了。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查一些遭遇戰的傷亡比例,簡直不敢看,抗戰的確是不容易呀?


明鏡塵


首先回答問題,亮劍本身就是一部架空歷史抗日神劇,這個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因為亮劍大部分劇情都沒有歷史根據!首先說平安縣城駐紮日軍800人???!有沒有搞錯,八百人可是一個滿編大隊的兵力,平安也只是一個根本沒聽過的小縣城,日軍侵華以來佔領了不少於兩千個縣城,如果都是駐紮幾百上千日軍的話大家自己算算那點支那派遣軍夠不夠用!!!?這裡還不包括那些需要重兵把守的戰略城市經濟中心城市!!!這樣算下來不敢想象需要多少人!

假設平安縣城有800日軍守衛那偽軍皇協軍按照最少一比三到五的比例最少也需要3000-5000人就是加上日軍將近五千兵力,記住一個滿編大隊是有92式步兵炮支援的,當然作為配屬作戰的獨立炮兵聯隊很有可能配屬100毫米以上的野戰炮數量不多,但很有可能有,加上迫擊炮擲彈筒,九二重機大正十一式。如果李雲龍真的出動一萬人攻城,日軍百分百呼叫空中支援,李雲龍部大部分都是剛放下鋤頭的老百姓根本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估計一個回合就沒剩幾個人了,估計還沒到牆根下就被全滅了


T-duke


認真看過抗日戰爭雙方損傷數據的,對於日軍的戰鬥力應該大致瞭解,國軍和日軍作戰,傷亡大約在1:9,在抗日戰場上,最驚人的還有1:90的傷亡比的戰役。所以,這也能解釋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的困難了。


主要原因,戰鬥力懸殊。

李雲龍的上萬之眾,和李雲龍之前所在的團不同,都是各營分散在華北招來的,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可能都剛加入訓練不久,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以八路軍戰鬥力最強的115師為例,平型關打伏擊戰,損傷也有幾百人之多,敵人只是日軍一個淄重隊。李雲龍隸屬於129師,又是剛招來的萬餘人,綜合戰鬥力不會高於國軍太多,面對幾百守城的日本精銳,戰鬥力方面只是佔據了一點優勢而已,並沒有表面的優勢那麼大。日軍最強的部隊是最初侵華的那一支,後來加入偽軍,也就是所謂的皇協軍,戰鬥力才大打折扣了,守衛平安縣城的幾百人都是正規的日本野戰部隊,還有幾十個特戰隊員,在火力配置和裝備上,都處於絕對的領先位置。所以,戰鬥力上,李雲龍方面靠著人數和作戰意志,稍微佔據優勢,打兩天很正常。


第二因素,攻守位置

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屬於攻堅戰,不是八路軍所擅長的游擊戰,經驗肯定不足。另一方面,日軍戰鬥力強悍在於軍事素質過硬,每一個軍官軍事素質都十分過硬,在進行防衛戰的時候,火力的配置肯定能將火力發揮到極限,輕重機槍、迫擊炮的殺傷絕對不可小覷。小米加步槍的八路軍,再加上一些歪把子,對於攻堅戰,火力上仍然是處於劣勢的。如果不是二營長他孃的意大利炮,繼續衝鋒只是無謂的犧牲。


所以,李雲龍上萬人,別看人多,其實攻城的戰鬥能力不是很強,打兩天十分正常。


蜉蝣在塵埃


一萬八路軍攻擊八百日軍,差點打不贏?

而且還是驍將李雲龍來打的。

在下想說:不要光看數字和麵子,最重要的是看懂裡面的軍事門道,才不枉你喜歡軍事敢稱軍迷!

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李雲龍的獨立團經過三年的日軍大掃蕩,只剩下半個團,也就是攻城的主力約700人左右。剩下的都是縣大隊區小隊的游擊隊剛鄺編進來的新兵,而且許多人連槍都沒有,扛著大刀紅纓槍就來平安縣城了。所以號稱一萬人攻城,真能攻城的精銳也就千餘人左右。

日軍有八百精銳的野戰軍,數十特種兵,加上偽軍和平安城的警憲特,約兩千人。武器彈藥精良充足,李雲龍的部隊武器與日軍相比就是個叫花子。如果沒有各路友軍拼命狙擊各路趕來支援的日軍,為李雲龍爭取到了兩天的時間。特別是最後關鍵的時刻,如果沒有那攻城利器的兩門意大利炮轟塌城牆,短短兩天是不可能攻破平安縣城的。

孫子兵法雲:攻城戰最為艱險,十倍而圍之。蒙古兵攻襄陽城花了十多年才攻破,清軍想入關也是十數年攻破不得,還是吳三桂放進來的。冷兵器到熱兵器,交叉火力網,攻城的兵倒在城牆下一摞一摞的……

參照松山之戰,國軍精銳一萬多攻日軍一千,攻破需要一月,彭總揮軍一萬攻關家惱八百日軍,死傷數千多天才攻破…………兩天攻破平安縣城,這已經是李雲龍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體現了。









鬼谷伍


李雲龍10000兵力攻打800日軍駐守的縣城,2天攻克,這不是故意低估八路軍戰鬥力,這是過於誇大八路軍戰鬥力的神劇劇情!

《孫子兵法》有云: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十則圍之,就是雙方戰鬥力相當的情況下,有十倍兵力就可以圍困攻堅。李雲龍雖然兵力是平安縣城日軍的十倍,但八路軍戰鬥力遠不如日軍,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軍事冒險!

如果此戰失敗,不僅獨立團番號會被撤銷,李雲龍也難逃軍事法庭審判甚至開除黨籍開除軍籍處分!

為什麼說一萬八路軍打八百日軍毫無勝算,是神劇劇情?

必須知道,平安格勒戰役,是小說家都梁虛構出來的,真實的抗戰歷史中,並不存在這樣一場戰鬥。

這就必須去研究一下抗日戰爭中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1940八路軍關家堖戰鬥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集合3個旅2個團共2萬人,對日軍岡崎支隊500多人進行圍殲,血戰2晝夜,殲敵200,自損2000人,只好放日軍離開。

這是日軍的極盛時期,八路軍集結最精銳的主戰部隊進行圍攻,也需要動用40倍兵力!

案例二:1945新四軍收復睢寧之戰

1945年4月,新四軍第三師趁敵人不備,集中11個團,1.4萬餘人,發起阜寧戰役此役,共斃傷俘偽軍2412人,攻克阜寧城及其外圍據點22處,收復國土280平方公里。

阜寧之戰,是沒有日軍做對手的,但這裡的偽軍2000多人,都是當初中央軍叛國投敵的,是偽軍中戰鬥力超強的一部。

案例三:1944遠征軍收復騰衝之戰

不談騰衝外圍戰役,具體在騰衝攻堅戰中,日軍是148聯隊(3000餘人),我軍則集中了3萬兵力,更有60多架轟炸機戰鬥機,還有數百門火炮。

如此兵力懸殊的戰鬥,國軍從兵力到裝備佔盡優勢,依舊打的很艱苦,最後戰死9000人,攻佔了一片廢墟的騰衝縣城。

案例四:1945八路軍收復靈丘之戰

1945年3月,晉察冀軍區圍攻靈丘地區日偽軍,相繼攻克三山鎮、北羅等二十多個據點,孤立了靈丘城。城裡日軍棄城而逃,六十餘名偽軍開城門投降,八路軍收復了雁北重鎮靈丘城。

直到抗戰末期,基本上只有國軍中最精銳的遠征軍和我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主戰兵力可以以十倍兵力大量火炮助陣才能收復縣城,李雲龍這樣的二線部隊,火炮只有一門意大利炮,還只有兩發炮彈,要攻打縣城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