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明朝一共有16個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

對於明朝首都來說有一個著名的分水嶺,那就是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靖難之役後,朱棣成功奪取朱允炆的皇位,然後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如今的北京。所以南京只有一個開國皇帝朱元璋孤零零地葬在孝陵,當然二代皇帝朱允炆傳言說他或被燒死,或趁亂逃遁。

明朝一共有16個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

加減法一算明朝還剩下14個皇帝可以接替明成祖朱棣的皇位。但是緊接著明朝又遇到了一個分水嶺,這一個分水嶺的出現直接導致了明朝的衰弱,也導致北京出現了明十三陵而不是十四陵,那就是土木堡之變。

朱棣四傳至明朝第六代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太監王振用事中外,正逢蒙古瓦剌部也先率軍擾亂明朝。王振便攛掇明英宗御駕親征。公元1449年七月十六日,明英宗率大軍50萬自北京出發,19日抵達居庸關,23日抵達宣化,28日到陽和(今山西陽高),8月3日到大同,群臣勸阻英宗迴鑾,明軍於是定下大軍經蔚縣取道紫荊關回京。太監王振很同意此項決策,高興地邀請英宗到王振老家山西蔚縣暫住以炫耀權勢,走到半路又恐大軍眾多踩踏家鄉莊家,遂又改道宣化,10日明軍抵達宣化。8月14日,明英宗大軍抵達懷來二十里處的土木堡,此時瓦剌大軍已經相繼消滅明軍狙擊部隊,追及明軍,將明軍團團包圍在土木堡。

明朝一共有16個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

土木堡地勢高取水困難,明軍突圍多次不成。8月15日,也先佯退並遣使請和。明軍軍陣鬆動,士卒乾渴難耐,爭相取水。瓦剌人集合騎兵衝擊土木堡,明軍大亂。明朝英國公張輔以及尚書、內閣學士、駙馬都尉等五十餘人戰死,王振亦被將軍樊忠一錘破腦而死!從此明英宗尷尬了,作為一名俘虜皇帝,也先以為奇貨可居,帶著英宗來到北京城下想要狠敲一筆竹槓!聞聽朱祁鈺繼位稱帝,於是也先就在公元1450年釋放英宗回京。明英宗抵達京城後,明代宗遂即將其軟禁。

明朝一共有16個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

公元1457年正月,明代宗朱祁鈺有病臥床,投機分子石亨等人趁機扶持軟禁長達八年的明英宗復位。英宗復位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僅廢黜朱祁鈺,還將朱祁鈺軟禁。不久朱祁鈺去世,明英宗以親王之禮將其葬在海淀區玉泉山,遠離了後世的明十三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