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哪些讓人覺得意味深長的小細節?

藝嶼Eyesvot


電視劇《雍正王朝》有44集,主要講述了雍正皇帝從奪嫡,繼位,到逝世的一生,其中最精彩的情節,莫過於位於中間高潮部分的第20集——康熙逝世,公佈詔書,經過了前面那麼多集的鋪墊,敘述,皇子們經歷了殘酷的鬥爭,最終塵埃落定,愛新覺羅胤禛順利繼位,觀眾緊繃的神經多少也可以稍稍放鬆。而這一集最為耐人尋味的部分,卻在最後五分鐘。即雍正即位當晚,趕回潛邸和鄔先生的對話。

有人說,根據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雍正當晚急匆匆趕回,是應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那句話,要殺死鄔先生,也有人說,雍正是要回去感謝自己的謀士,兩派意見爭得不可開交。

事實上,這兩種說法,是兩個極端。而電視劇中的情節基本是符合二月河的小說的。

小說第五十二回的標題是——《高鳥已盡良弓易藏,書生明哲克保全身》。在這部分,根據作者二月河,是十三爺先去潛邸給鄔先生報喜,告訴他胤禛已經繼位,要封自己鐵帽子王,也要賞賜鄔先生做官。而鄔先生勸十三爺不要接受。這一部分的內容,出現在了電視劇第21集,即十三爺送別鄔先生的場景裡。而接下來,雍正回到府上,在書中,他是聽了文覺的意見,回來殺人滅口的,然而卻有些猶豫,於心不忍,舉棋不定。電視劇中,兩位演員對這一部分的表現,是非常到位的,堪稱經典——

一回來,雍正先掃視了一下大家,直接就問鄔先生在哪裡。

雍正坐下來以後,雖然是在很親切地對鄔先生說話,然而小動作卻很多,身子一直晃動,一會兒扯袖子上的線,一會兒東看西看,就是不看鄔先生的眼睛。說明已有異心。注意觀察,對話過程中,雍正始終是迴避著鄔先生的視線的。

當他說“順便來看看你”的時候,給了鄔先生一個特寫,此時鄔先生是非常坦蕩的直視雍正的,但是他表情的內涵很複雜,並不是受寵若驚的樣子,目光中帶有一些期許,彷彿是早就有話準備好了要說。

而雍正說的話——老十三也是太費事了,有個豐臺大營,還看不住這個院子嗎?用得著把順天府和善撲營的兵都給調來嗎?可以正面理解為老十三很注意保護潛邸的安全,然而此時,最重要的不應該是保護新登基的皇帝嗎?所以也可以被理解為示威——你們哪裡也跑不掉,你們現在被幾路人馬給團團圍住,已經是待宰羔羊。

此時鄔先生的回答表達的內涵卻很高能——就是我讓他派這麼多人來把我們看住的,此處安全,我哪都不想去,請你放心……

然後就是鄔先生“三不用”的理由陳詞。這部分,雍正的表情很假, 眼神遊離,若有所思。大概他還是隻是覺得鄔先生是在給自己打官腔。

而接下來鄔先生提出來的“半隱”,是小說上沒有,電視劇加上的。雍正在問他的時候,昏暗的燭光照在臉上,表情非常的多疑。

當鄔先生一臉真誠地說,我想半隱的時候,可以看到,雍正的表情是有些意外的。

後來,當鄔先生不慌不忙,娓娓道來,雍正是被感動了的,唐國強飾演的雍正眼中噙著淚水。

鄔先生眼中也是淚水,君臣一場,風風雨雨,盡在其中。

最後,一句天子沒有私事,終於穩定了雍正多疑的心。

這短短五分鐘不到的表演,很好的反映出了雍正從心懷殺機,到猶豫不定,到最終釋懷的過程。相比之下,小說要簡單一些,鄔先生是在棋盤街租了一處宅子,被太監送過去。

這一段君臣對決的飆戲,也是兩個優秀演員演技的大pk,堪稱表演藝術的精粹,相比今天很多面癱幾小時就要拿上千萬的小鮮肉來說,真是天壤之別!

非常遺憾的是,演活鄔先生這個經典角色的演員李定保已經去世。

向真正的藝術家致敬!


HannibalLecter


我每年要看兩次雍正,這幾年同事看到我總是在看這同樣的電視,他們的表情從驚訝到平靜到理所當然…我也算個雍正迷吧。

最覺得意味深長的,就是:四爺目睹弘曆在圍場受到康熙嘉獎,回到府邸要給年秋月抬籍,鄔先生的表情從喜悅一下變得憂鬱,這個細節表示,從這一刻起,鄔先生就知道秋月會被四爺納為側福晉了…

題外話:有集雍正和十三爺下象棋,十三爺走個當頭炮,四爺直接走兩步,把帥從宮裡走出來了,哈哈,還有,王晱的那聲悠長的:傳太醫啊…


農夫123562144


最近正好在看這部電視劇📺,已經是看了三四遍的節奏,越看越有感觸,覺得好劇不易,大家要好好珍惜。

整部電視劇下來,感覺每一個人物都很出彩,網上評論很多人特別喜歡焦晃老師的康熙皇帝,也有不少人喜歡八爺,但是我覺得都挺好,當然我們的四爺——雍正皇帝演的也很出彩。

不過可能由於當時的佈景及攝像技術的限制,不能做到像現在歷史大劇之類的繁華似錦,細處考究,但這絲毫不掩蓋《雍正王朝》的成功。

看了大家的解說說的都很不錯,我來說說不一樣的答案吧,另外的幾處閃光點。

1.康熙帝要從諸多皇子中選派一人作為“大將軍王”,代自己評定叛亂。八爺黨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先推老八,再推老十四;而反觀我們的四爺這邊,唯一一個比較知曉軍事的十三爺還在被圈進中,而四爺居然無法去探望。苦悶的四爺無人述說內心的焦慮,老十三又不能在身邊商討,反觀自己卻無法上任。無計可施的四爺沒辦法,自己在院子裡練習射箭,結果醜態百出,無一中的。氣的四爺扔下弓箭,踱步而去,還好最後是鄔先生的指點迷津才讓四爺撥開雲霧見太陽。

看看四爺惱怒自己的那一面。

為了自己那不理想的射術,四爺傷心了💔,好歹最後沒有走錯棋。

2.打了大勝仗的年羹堯回京了,雍正帝掏空國庫盡全力打的這一仗鞏固了自己的帝位,讓先前的流言蜚語一掃而空。但是,原來的胞衣奴才貌似不服管了,開始拿捏起來了,特別是大殿之上,雍正體恤將士們,天氣炎熱,讓大家卸甲。結果所有人無動於衷,雍正帝又說了一次,所有人卻都看著年羹堯,而年羹堯來了這麼一句:他們只知道我,不知道皇上。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麼!不過這時候的雍正帝難道能夠賜他大不敬麼,當然不能,要不然所有人都要說皇帝“兔死狗烹”了。我們知道雍正帝心眼不大啊,從那次年羹堯先去拜會八爺就知道,滿腔的怨氣如何發洩呢,那不是有年羹堯的妹妹麼!

我讓你卸甲!


夫妻情分全無啊。

當然這只是電視劇刻畫的,雍正帝應該不是這般的心計權術全無,想想在康熙爺手下這麼多年,應該不是這般模樣。

電視劇的後半段,雍正帝貌似一個一點就著的火藥桶,愣頭青一樣,毫無半點帝王心胸,我覺得這個地方是不是編劇再商榷一下。

當然,整個電視劇還是非常出彩的,有極高的評價,好多其他的片段大家都說了,我就不多言了。


紅紅火火都是火


康熙看壽禮時發現十四爺送的是詛咒他的死鷹(八爺陷害的),結果康熙根本就不怪罪十四爺,連查都不查,反倒把四爺,八爺,張廷玉,馬奇撤職了。

所有人都以為康熙這是給十四爺登基掃平障礙,鐵心要傳位給十四爺了。雍正找來鄔思道說〖先生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無李世民之命,這點東西不成敬意,送給你安度後半生吧〗。



看上去感人極了,自己要落魄了不忘舊友,希望鄔思道能好好活下去。但仔細琢磨琢磨,他的自喻是李世民,把鄔思道比喻為房杜。。



劉備諸葛亮才是最著名的君臣相知啊。還有劉邦蕭何,苻堅王猛,趙匡胤趙普,朱元璋劉伯溫,一起打天下一起治天下的都有。為啥卻偏說無李世民之命呢。因為李世民跟他們最大的不同就是:發動兵變,做掉自己的兄弟,軟禁了自己的老爹,登上皇位

當然了,你可以說我這是無根據地瞎猜,雍正只是隨機選了一對。這倒有可能。但是,無論歷史上還是電視劇裡,雍正都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的人,有這種慾望的驅使,雍正才能“每天干五個人的活,十個人的活”而不知疲倦。所以雍正是決不甘心放棄皇位的。


在電視劇中,清皇子是可以發動兵變的。比如太子第二次被廢前,就想調兵拼死一搏。可以斷定,這是雍正在欲擒故縱,暗示鄔思道協助他兵變。當然了,兵變是十分危險的,成功的幾率很小。失敗了,雍正只會被廢,鄔思道卻要人頭落地。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讓尉遲敬德召集房玄齡杜如晦,結果他倆不願意來。當時李世民就火了,給尉遲敬德說,再去問一次,他們愛來不來,不來就提著他們的頭來。
這個時候用房杜比喻鄔思道,恐怕意味深長:你能懂老子的意思,就跟房杜一樣幫老子策劃造反;你要不願意,老子會咋辦李世民都給你說了。你要連老子什麼意思都不懂,老子要你何用?鄔思道要是真的拿了銀子就走,估計就會聽到啪嗒一聲,好像四爺不小心摔碎了個杯子。。。
這僅是一個例子,意味深長的細節還很多。網上有好幾個文章是用《雍正王朝》對比《走向共和》《大明王朝》《人民的名義》的,雍正王朝在內涵上完勝這些。可惜很多人不願意細想,反倒覺得一些腦殘宮鬥劇更有內涵

待我施為地煞變



第182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

在雍正王朝第一集開頭竟然直接展現出太子與貴妃鄭春華的偷情,很是一反常態,初看是不以為然。其實時間久了,再回味的時候,會發現,這其實意味著太子與庶母偷情,離被廢已經不遠了,九子奪嫡的高潮馬上就要到來了。

而之後太子的確是因為被偷情之事而導致第一次被廢的。


還有後面的黃河發大水,在討論賑災的朝會上,賢王老八是在侃侃而談,盡是對於康熙的拍馬屁。而當辦實事的老四急匆匆過來說出國庫空虛的時候,老八和老四兩個人同時跪著,可以看出老八是幹鞋低,而辦實事的老四則是溼鞋底,不得不說劇組對於這個細節,把握的真是爐火純青!


老四下江南賑災以後,黃河發大水,澤國千里災民百姓,老四和老十三是急的焦頭爛額。而老八、老九、老十卻在背後搞小動作,在那個沒有冰箱的年代,吃著冰鎮西瓜,與當時的局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真可謂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在老四和老十三通過各種辦法,不惜敲詐貪官汙吏和富商的銀子賑災之時,朝野上下一片歌頌之意,康熙也是大為高興,與上書房大臣還有太子說起這件事的時候,或許是太子為了展現御下之術,先是誇獎了老四又說了老四過於激烈激詐,並非是立身之本,還是欠缺了點。

康熙面對太子豬一樣的反應,面色一變,然後稍微緩了一下,並沒有回應太子,說道天津桂順齋的沙琪瑪挺不錯的,跟宮裡御膳房做的不一樣,拿上來讓大家嚐嚐。這樣一來,康熙不僅是轉移了話題,還不著痕跡的教導了太子,只要事情辦的漂亮,過程不一樣,也無所謂的。不得不說這個細節,對於中國傳統以來說話的藝術,是刻畫的淋漓盡致。


而老四在江夏鎮的兩個細節也很是耐人尋味。

第一個細節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在與劉八女交流之時,任季安說道任伯安還有鹽商們被逼捐了二百萬,其中有一百萬是要孝敬給九王爺的。 當時國庫存銀不足五十萬兩,這個細節可謂是刻畫出那些貪官汙吏是何其有錢。

而且賢王老八是一邊掌管著戶部,任其官員前往國庫借款,來收買人心,一邊是靠著八爺黨的巨大勢力,坐收下面貪官汙吏的保護費,光是江南一地,每年就是一百萬兩的進項,真是恐怖。


第二個細節是老四在江夏鎮經歷了一系列官紳的惡劣事件以後,這個康熙親封的禮儀德化之地,沒想到卻是蛇鼠一窩的黑暗之地,堂堂皇子也是被迫在“禮儀德化”之地,任由劉八女站在城門上肆意大笑,下馬彎腰屈辱的有些鑽褲襠式的過去,還真是諷刺至極,更是刻畫出所謂康熙盛世背後的虛晃。


到了追繳國庫失敗以後,康熙指出三名沒有還款的貪官汙吏。這個細節也是刻畫的足夠仔細,是在隱晦的教導著老四,關於情報的重要性。

到了熱河狩獵之際,通過兩個細節可以看出圖裡琛的表現也是精彩絕倫。


第一個細節是圖裡琛隱晦的說出老八誘使肖國興寫出不利於太子的供詞以後,康熙是大怒,說道“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圖裡琛馬上神回應,說道“奴才這就去殺掉肖國興。”言下之意是我不知道這件事,我的理解是你要肖國興。康熙當然沒有讓他殺肖國興,也放鬆了對他的懷疑。


第二個細節更有意思,當康熙晚上去鹿場看鹿時,無意間發現塔裡有人偷情之時,馬上起了疑心。而圖裡琛賊的很,見機不妙,早就退後假裝去撒尿去了,康熙抓上負責的侍衛德楞泰就是一個巴掌,問道是誰,德楞泰馬上去叫圖裡琛,說道“別假裝了,辦差去吧。”


侍衛過去以後,發現了太子的貼身太監,太監連忙大喊大叫,以提醒太子。康熙說道叫他住口,圖裡琛過去直接將其永遠住口,然後說道自己失手了,殺死了他。康熙說道死了算了。其實這才是康熙最想見到的,畢竟太監知道太子的偷情事情,這種人永遠住口才是最好的結果。

由此可見圖裡琛這個人精,還真是個職場達人,與張廷玉都有得一拼。


到了太子被廢被圈禁,還有老十三和大阿哥也被圈禁之時,康熙只讓圖裡琛給太子和老十三送碳火取暖,而不給大阿哥。

這個細節也是刻畫的厲害,足以證明康熙在釋放一個政治信號,那便是太子和老十三還有救,大阿哥已經是無藥可救了。後來太子果然被複立,老十三也被放出。這點刻畫是真心不錯,像古代的政治就是這般,大人物想如何做的時候,通常會通過一些小事來對下面表達自己的意思,為自己之後的行動做鋪墊。


在太子被廢,康熙再立新太子之時,發生了老十四頂撞康熙的事情,康熙氣的要拔刀殺老十四,是老四用手握住了刀擋住了。

事後老四這個心機深沉之輩就開始表現了,面見康熙之時,刻意露出受傷的右手。使康熙看到了,然後問起他傷怎麼樣。不得不說這個細節也是很到位。


太子被複立以後的一個細節也很是耐人尋味,康熙最後一次南巡,太子跪別時,帽子掉地上,鏡頭再一轉,太子又戴上了帽子。

有人認為這是個bug,其實換一種視角,也可以理解為剛剛被複立的太子,帽子馬上就掉了,帽子象徵著權力,說明離太子再次被廢也不遠,果然不久以後,太子再次被廢。

關於康熙要二次廢太子,與張廷玉謀劃之時,有兩個細節也是可圈可點。


第一個細節是關於太子的親筆信,是老八要求老十四交給康熙的,因為老八不想擔上廢太子的罪名。老十四也很聰明,直接將太子的親筆信上交給康熙,使康熙剛開始也比較驚訝,後來猜出老十四的心思,說道“胤禵也學會用心思了啊。”


第二個細節是康熙讓老四負責在京城中對付太子胤礽,而老四可一直是太子一黨的人。因此讓張廷玉擬旨時,張廷玉驚訝的說道四阿哥,意思是你確定嗎;康熙說道是四阿哥。

康熙為什麼這樣做呢,信任老四是一方面,藉此機會讓老四與太子劃清界限,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弘曆被康熙恩寵的一個細節也是神來之筆。

當弘曆被康熙帶在身邊以後,可謂是被寵上天。甚至康熙教他寫字時,都溺愛到容忍弘曆對他騎大馬,弘曆當時說道“爺爺你可扶好了我。”

這個細節刻畫也相當不錯,不論雍正王朝電視劇還是現實歷史上,康熙傳位於雍正,多多少少都有些看好弘曆的成分所在,這句話的寓意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在康熙駕崩前夕的一個細節更是寓意深長。

康熙駕崩前夕,罷免了老四、老八、張廷玉、馬齊的職務。老四心灰意冷之下要打發鄔先生走人,對他說道“鄔先生,雖說你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卻無李世民之命。”

在之前系列分析中,宋安之一直認為老四胤禛是個腹黑的主兒。而老四對鄔先生說的這句話,也是全劇難得赤裸裸表現他野心的細節之一。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可是通過玄武門之變的不正當手段登上皇位的,老四自比為李世民,其野心還真是昭然若揭。

關於李衛的兩個細節也很有意思。


第一個細節是太子二次被廢的關鍵在於親筆信,而這封太子親筆信是李衛在萬永當鋪提前探好路,方便老十三過去搜查而來的。 事後李衛在夜晚偷偷去見翠兒,說道“四爺怕人家認出我,因此要攆我走。”傷心的痛哭流涕,再對比高福被賜死,說明這個攆李衛走,很有可能是殺人滅口,也難怪李衛傷心大哭。所幸後來李衛成為老四出京監視年羹堯的棋子,不然後果怎麼樣,還真不好說。


第二個細節是李衛在外地成為四品糧道回京以後,面見老四時候是恭恭敬敬的,不只是提前下轎,還將孩子取名為李忠四爺。而老四的回應很是高興,又叫李衛去楓晚亭去找鄔先生。 老四為什麼這樣做呢?

因為老四想借鄔先生這個聰明人,來敲打李衛。果然鄔先生跟著李衛一起去了已經被賜死的高福住處,鄔先生就對李衛說起好自為之什麼的,使李衛更為清醒。


關於太監李德全的細節也是惟妙惟肖。 一般來說大人物身邊的人,即使是奴僕一類的,也是人精兒。

而皇帝的貼身太監李德全就是這麼個人精。 我們可以看看他對於太子,還有弘時、弘晝、弘曆的態度來看。

話說追繳國庫時,太子為了還欠款,竟然賣官鬻爵。康熙在面見官員時,發現了不對頭,馬上召來太子。 太子一看不對勁,想在李德全哪裡探口風。李德全明明就在屋裡,卻說自己剛才不在,沒有像太子透露什麼。

說明李德全這個人精見到了太子失勢,所以不想與他有瓜葛,於是就裝聾作啞。


到了老四登基以後,皇三子弘時是不受待見,還野心勃勃的不死心。皇四子弘曆是如日中天,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內定的儲君。皇五子弘晝是與世無爭,老四也比較喜歡他。

因此李德全對這三個皇子態度是迥然不同。

因為弘時不受待見還愛作死,所以李德全對他是不冷不熱的。 在某次雍正生病以後,弘時過來看看父親,李德全是沒有跪拜這位阿哥,直接說道三爺別吵著皇上了。


而等一會弘曆過來以後,李德全馬上親熱的過去磕頭請安。

在電視劇末期,弘晝去見雍正之時,李德全雖然沒有過去跪拜,但也是馬上親熱的過去提醒弘晝皇上今天心情不好,你小心點。

從這裡可以看出,別看李德全這個太監對康熙和雍正是恭恭敬敬服服帖帖的,但也是個察言觀色的主兒。知道弘時不受待見,所以愛理不理。知道弘曆是內定的儲君,親熱尊敬的不得了。知道弘晝還可以,以後怎麼說也是個親王,所以樂於提醒弘晝,買個人情。


不得不說雍正王朝電視劇對於李德全這個貼身太監的細節,真的是刻畫的入木三分。如此心機,方才符合真實歷史上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

再說說電視劇最後一個細節。


那便是喬引娣去看老十四時,對送別的雍正囑咐道“賈道士送來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補才成。”不著痕跡的透露雍正喜好道教仙丹的一面,這個細節也符合真實歷史上的雍正。

通過以上細節,大家現在看明白了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經典之處了吧,這部神劇的確燒腦,但是刻畫的方方面面,才是真正的貼近現實,使人彷彿回到那個勾心鬥角步步危機的古代宮廷政治鬥爭之中,還真是使人回味無窮,現在大家看明白雍正王朝電視劇為何被稱之為經典之作的原因了吧?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今天宋安之就先說到這裡了,下次再說。

關於幹鞋底和溼鞋底,還有康熙為何只給太子和老十三碳火火,不給大阿哥碳火取暖,還有其他具體分析,大家可以私信我詢問。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82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在《雍正王朝》中,有很多細節值得揣摩,太多了,我看了其他回答也回答的比較全面,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談一下一些人物的突然消失。這之前我回答過類似的,比如頻頻出鏡的雍親王府管家高毋庸,為什麼雍正帝即位之後就消失了?

今天我們再來分析一個消失的人,這個人就是前期出現在康熙帝身邊的御前侍衛領班德楞泰,他後來去了哪裡?

會不會跟高毋庸一樣被除掉了呢?

一、

在康熙帝執政時,在他身邊有兩個御前帶刀侍衛領班,分別是圖裡琛和德楞泰。

一般人能做到這個位置,那是相當不容易,前面我們也分析過圖裡琛,他能做到三朝元老,必然有高深的智慧在裡面。

比如我們提到的幾次事件:

刑部冤案中他對肖國興的調查,在聽到康熙帝講到“其心可誅”時,故意裝傻聽不懂,要去殺了肖國興;鹿園事件中,明明知道太子胤礽就在裡面,還假裝去撒尿,最後又“失手”弄死了小太監跟班;再到後來的雍正帝即位當晚、去山西調查諾敏、八王議政逼宮、飛身救弘曆等等……

無一不展示著高超的處世之道,也成為劇中少有的笑到最後的人之一。

可是同為康熙帝御前帶刀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為什麼最後卻消失不見了呢?

要講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刑部冤案說起:

刑部冤案疑點重重,劉八女等人明明跟張五哥連同他背後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在江夏鎮已經交過手。老四胤禛等人的裝扮,那些跟隨的武藝,以及說話的口氣,都已經表明了身份。

可是劉八女仍然仗著康熙帝題的牌匾,硬是讓老四胤禛等人來了場下馬之辱,當然也遭到了被血洗的報應,這是後話,我們不提。

但他們犯了法,找誰頂罪不好,偏偏找張五哥,偏偏阿蘭還能找到老十三胤祥的府上,偏偏康熙帝還去劫法場了……這一切的背後,必然有老八胤禩在搗鬼,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挑戰太子胤礽的地位。

二、

事實上他確實成功了,套到了肖國興的證詞,並連夜送到康熙帝身邊。康熙帝左右為難,無奈之下找到了張廷玉,張廷玉給的處理意見就是燒掉奏摺,假裝這件事沒發生。

康熙帝無奈之下,草草結案,一方面派圖裡琛押送肖國興去寧古塔,另一方面也讓他暗中調查肖國興。同時把所有十週歲以上的皇子皇孫帶到了熱河狩獵,以此散心。

本來康熙帝就很心煩,加上蒙古王公竟然繞過皇上送金如意給太子胤礽,再到老三胤祉跟老大胤禔互掐,還有老八胤禩的“其心可誅”,讓康熙帝心亂如麻。

心亂之下,他就又想“御駕親征”,喝完了鹿血就想翻牌子,此時李德全勸住了康熙帝。一方面他確實關心皇上,擔心龍體欠安,另一方面,則是擔心康熙帝正好翻到鄭春華。畢竟康熙帝的情報機構,最後一步就是彙報李德全,他已經知道了鹿園可能發生了什麼。

其實不僅李德全預料到了,圖裡琛和德楞泰都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帝執意要出去走走,關鍵還正好走到了鹿園。

為什麼說他倆都知道?

看圖裡琛的行為就明白了,這傢伙彷彿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進門就躲一邊假裝撒尿(褲腰帶都沒解)。而德楞泰,本來康熙帝並沒有發生什麼異常,結果突然就被拉了一把:

“皇上,您別去了吧!”

皇上是何許人也,除非有刺客,不然御前侍衛怎麼可以隨便碰皇上?德楞泰此舉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是故意把康熙帝往道兒上領!

三、

等康熙帝也注意到這個情況之後,反手就打了德楞泰一巴掌,這一巴掌說明什麼呢?

說明,鹿園內發生的一切,德楞泰是需要負責任的,再明白一點,就是御前侍衛領班,是必須對康熙帝有可能要去的地方提前排查。他沒有提前發現問題,就已經是很大的失職,打了他之後,康熙帝反問他,這裡面的人是誰?

這時候德楞泰本應該回答康熙帝,可是他卻跑到門口把圖裡琛拉過來了,這說明什麼?

說明他早就知道這裡面的是誰,不然他應該回答不知道,而不是把圖裡琛拉過來頂罪。

那麼問題就來了,他為什麼寧可暴露自己失職被打巴掌的風險,也要提醒康熙帝注意鹿園裡的人呢?

其實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熱河狩獵,太子胤礽受冷遇,其餘皇子全部蠢蠢欲動。連一心修書的老三胤祉,看到老八胤禩代替皇上招待群臣都鬱悶不已,抱怨說讀書無用。老大胤禔還知道去打個小報告,老四胤禛等人還知道給年秋月抬抬旗,為奪嫡做鋪墊,那麼作為八爺黨的其餘成員,難道不做點什麼嗎?

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老十四胤禵,他突然就帶著一封偽造的太子手諭找到了老八胤禩:

“八哥,我想過過了,不冒風險就成不了大事,這是我們唯一的一次機會!”

這裡疑點非常多,他怎麼知道太子胤礽犯了事,還講這是唯一的一次機會?要知道在鹿園發生的一切,除了康熙帝、德楞泰、圖裡琛等人外,沒有其他人知道,連太子的小跟班也被圖裡琛弄死了,誰會告訴老十四胤禵呢?

四、

對,你沒有猜錯,這個人就是德楞泰,他就是老十四胤禵安插到康熙帝身邊的臥底,或者叫眼線。

他敏銳地發現了太子胤礽跟鄭春華有染,光有這個信息還不足以讓老十四胤禵出手,還必須讓康熙帝知道,這才是時機,這才是“唯一的一次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德楞泰立馬把異常情況通報李德全,李德全知道他的心思,故壓下了。畢竟這種醜事不能宣傳,故刻意不讓康熙帝翻牌子,沒想到康熙帝還是走出了寢室,進到了鹿園。

老八胤禩的策略很高明,最終的手諭到了老大胤禔手中,是他報告給康熙帝的,那麼康熙帝查起來,第一個遭殃的就是老大。如果他躲過去,那麼下一個就是老十三胤祥,畢竟手諭是模仿老十三胤祥的筆跡。即使老十三胤祥也躲過去,那麼下一個頂上的是老十四胤禵。

事實上在康熙帝得知手諭有假之後,也是來了個將計就計,完全按照老八胤禩的預期發展。老大、太子、老十三被圈禁,老三被罵書都讀狗肚子裡了,再加上之前老四追繳戶部欠款失利,真正的贏家貌似就是老八胤禩。

只是沒有想到,他們都被康熙帝騙了,總之舉薦新太子最終結果便是,老十三胤祥被放出,老八胤禩被康熙帝懷疑,結黨營私的佟國維下臺,太子胤礽重新復立。

這一下子,最害怕的是誰?

就是老十四胤禵,太子胤礽復立和老十三胤祥被放出來,就預示著太子手諭之事露餡了。

五、

老十四胤禵慌了之後,他必須得破局,怎麼破,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往老八胤禩頭上推:

他故意找茬跟老十三胤祥打架,表現的就是堅決維護老八胤禩,等於是告訴康熙帝,自己這麼傻,容易被人利用,之前的事都是老八胤禩指使的;其次打架的理由是講義氣,康熙帝不是誇老十三胤祥講義氣嗎,我也很講義氣啊,我沒有腦子的,怎麼可能想出偽造手諭的事;最後他也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告訴康熙帝,大家早就不服太子了,現在老八胤禩失勢,是時候考慮我一下了。

但是打架事件,又是誰跑去給康熙帝報信的,沒錯,又是德楞泰:

“十三爺和十四爺打起來了!”

不僅彙報了康熙帝,連事情的起因也挪到了老九老十頭上:

“眾位阿哥到達乾清門後,九阿哥和十阿哥就罵開了!說二阿哥是開缺太子,沒有資格再參與舉薦……後來,他們就動手了。”

實際上,打架的前一步就是吵架,如果是老九跟老十吵,打架的應該是他們跟老十三啊,怎麼會是老十四?顯然德楞泰說謊了,找茬的必然不是老九和老十,只能是老十四!

而德楞泰是怎麼暴露的?

其實導演已經告訴我們了,還記得楊角風有一期專門講老十三胤祥的服裝顏色為什麼跟其他人不同嗎?那裡就詳細地講了藍色朝服、黑色朝服、絳紅色朝服所代表的立場不同,這裡就不重複了。

總之黑色朝服代表正統,就是皇上,老四胤禛就一直是黑色朝服;藍色朝服代表八爺黨勢力,八爺唯一一次穿黑色的朝服就在招待蒙古王公時;而四爺黨成員,一直穿著絳紅色朝服,之前的李衛、田文鏡、年羹堯都是這種服飾,後來年羹堯刺死的時候,儼然已經是藍色朝服了。

而康熙帝帶著德楞泰和圖裡琛上朝時,倆人都是藍色衣服。等和張五哥一起去拉架時,圖裡琛和張五哥已經是黃馬褂,代表是皇上的人。而德楞泰還穿著藍色朝服,說明,他已經被識別出是八爺黨的人啦,雖然識別出,但康熙帝還是不動聲色,只是機密的事再也跟德楞泰無關了!

自此之後,德楞泰幾乎就沒再出現過,最後一次疑似出現在年羹堯西北大捷之後,捧著捷報進宮,這個到底是不是他呢?

但不管怎麼說,德楞泰必然受到了猜忌,受重視程度大幅下降,最終跟圖裡琛的結局也就大為不同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第十二集中,十三十四阿哥在乾清門在廝打,然後各位阿哥勸阻擋刀,一件小事卻道出了各位阿哥的性格與本性。

第12集

在滿朝文武百官聯名保舉八王爺為太子的形勢下,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卻保舉太子胤礽,得到康熙的讚許。而保舉八爺的佟國維,因被自己的侄兒隆科多參了一把,被康熙免了職,而馬齊則被降兩級,在張廷玉之後。乾清門外,胤祥因為看不過,聽不過十四阿哥詆譭四阿哥和太子,所以和十四弟胤禵撕打起來。

皇上聞訊趕來,責問之下要責罰八九十阿哥。十四阿哥覺得不公平公然頂撞皇上,聲言具色,口出狂言“家有錚子不敗其家,國有錚臣不亡其國”,氣的康熙拔刀要砍十四阿哥,情況危急之時,十三阿哥撲在老十四身上擋刀,老四手握刀刃為弟擋刀,老八摟住皇上大腿替十四阿哥求情,同時為眾官求情。

從這整個故事情節中看出,四阿哥不顧個人安危保護弟弟,顧全大局;老八隨也勸阻但同時還為百官說話,實屬為博得皇上好感,籠絡百官人心;老十三舍身擋刀,重情重義不愧為“俠王”;老十四膽大但不明事理行事魯莽,大庭廣眾公然頂撞皇上。


娛樂委員長


電視劇第一集中,有一個小細節讓我記憶猶新。

當時黃河發大水,國家沒錢救災,無數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康熙無奈之下,聽從四爺建議,派四爺和十三億爺江南籌錢賑災。

而就在康熙心急如焚,四爺等人重擔在肩,無數老百姓沒有著落的時候。

在八爺的府上有這樣一個場景:當時天很熱,八爺、九爺、十爺等人在一起商議事情時,八爺說天氣熱,大家吃幾塊冰西瓜。然後下人用一個黃金制的盆子裝著冰塊,倒入一個更大的器皿中來製作冰西瓜,當時導演還給這個金盆子一個特寫。

這個細節很值得玩味,把八爺們的紈絝奢侈和四爺們的一心為民形成鮮明對比。另外,八爺本就管裡戶部,戶部沒錢他要付主要責任,這時隔岸觀火不說,還在家裡如此奢侈,這完全不是一個可以作為接班人的選擇。

我覺得這個細節導演和編劇應該是有用意的:在第一節就讓四爺和八爺形成鮮明對比,讓觀眾感受到巨大反差,這種強烈的藝術衝突表現手法,實在是太妙了。


孤舟釣江雪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雍正王朝》細節很多,其中,最值得劇迷學習和關注的,應該是決定了主角們權利鬥爭成敗的細節!——下面乾貨很多(重點在細節三,細節四,細節五,細節六,細節七),希望有人能看到,提提意見!謝謝

縱觀整部劇,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的分別是: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

整部劇的最高潮部分必然就是兩位主角之間的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後的一次正面交鋒!(詹寧居逼宮)詹寧居逼宮的背景:雍正推行新政,整頓吏治在取得一定成效之後,遭遇了一股人為的,無形的最大阻礙。河南罷考公案,倒田運動,百官請殺年羹堯,八王黨籠絡皇三子,張庭玉。以致兩位主角的矛盾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階段。

此時圍繞詹寧居逼宮上演的,『論權謀,玩鬥爭』的大幕正徐徐拉開:

細節一、第39集雍正與朝中百官政治矛盾白熱化,政治威望出現了危機,而無形中卻讓八王黨與百官達成了政治盟友。(逼宮有了政治資本)

細節二、八王黨在人心,文事,兵權上都完全具備後,實現了集軍權,政權(指政治威望)於一體,擁有了反抗雍正的足夠實力——1,軍事上九門提督隆科多被八王黨收買,西山銳健營,豐臺大營被八王黨換防,八王黨第一次掌握了京畿兵權。2,讓皇三子弘時進言,調關外四王進京朝會,借整頓旗務之機,調關外旗兵入關以做外援,而京畿兵力為內應。(逼宮有了軍事資本)

細節三、第40集,弘時進言。調關外四王爺進京朝會,雍正察覺到了這是背後八王的指示(此時雍正有一個吃驚的動作,從榻上坐了起來)。但八王黨水深難測,故雍正拖言想想再說,其實是在權衡利弊。(此時雍正低頭摸發,這是掩飾內心猜疑做出的動作)

細節四、雍正思考之後。答應讓關外四王爺進京朝會。真實意圖:1,藉機可以試探八王的內心打算,2,將計就計,此時兩邊的人矛盾已經白熱化,只要八王黨兵諫,雍正就真的抓住了一條讓八王黨沒有退路的把柄(造反是最大的罪),就可以徹底掃清改革弊政的最大障礙!第一步就是去找自己的軍事後盾十三爺商量對策

細節五、雍正找十三爺商量詹寧居朝會,並告知對方,準備調離皇位繼承人弘曆離京,去江南李衛處!這就暗示了雍正在為可能的政變做準備,自己一旦被奪權,弘曆在京外亦有翻盤的機會。

細節六、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被八王黨換防後,皇子弘晝在朝會當天一直在宮外等待十三爺,並告知京畿兵權可能被八王黨控制。弘晝在看到十三爺迅速前往豐臺大營時,導演給了一個特寫鏡頭:弘晝長呼一口氣!彷彿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下來。(這暗示了弘晝其實是大智若愚的人,這也是導致八王黨政變失敗的關鍵!)

接下來就是詹寧居朝會了,八王黨首先開始了政治圍攻雍正,意圖推翻新政建立起來的權利秩序,用八王議政取代軍機處,徹底改變原有的政治秩序,目的在於削弱雍正的政治權利!情急之時,宰相張廷玉終於忍無可忍,做仗馬之鳴,引經據典地駁斥了八王黨等人。與此同時十三爺也奪回了豐臺,西山兩營兵權,雍正成功實現了將計就計的目的,抓住了八王黨造反的鐵證!徹底掃除了阻礙新政的最大障礙!

此處細節七揭示了雍正即位後的大變化。即位之時康熙告誡雍正: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因此詹寧居逼宮失敗後,雍正只是輕罰了關外四旗主王爺,並赦免了朝堂眾臣,這是其一。

其二:雍正深刻體會到八王黨的影響力之大之深,如若殺了八王黨勢必擾亂朝野,動搖國本,百官勢必擔心各自的命運;如若幽靜八王黨,赦免百官,以換取他們接受推進新政,整頓吏治,也是一樁很好的政治交易!

注:喜歡美食典故,帝王心術的可以關注我!帶你欣賞帝王將相謀身之術,帶你領略超凡的處世絕學。


滿天的星星在閃爍


作為一部殿堂級的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的劇情,雖說與史實出入極多,但下面這些意味深長的細節,卻足見其主創團隊深厚的歷史功底:以看似不動聲色的劇情,卻牽出了真實且發人深省的清代歷史。

細節1:張廷玉吐槽

《雍正王朝》第二集,還是“四爺”的胤禛(未來雍正帝)奔赴江南籌款賑災,一路狠打貪官奸商,“打”得沿途各級官員,聽到“四爺”倆字就腿哆嗦,朝堂裡也炸了鍋,就連兩位尚書房重臣佟國維與馬齊,也私下嘲笑四爺太狠,卻見同為尚書房重臣的張廷玉,笑容可掬的一頓吐槽:“現在考官收孝廉的錢,當軍官吃空額撈軍餉,收捐賦火耗加到二兩,這大清的江山,也真得四爺這樣的人,痛加整頓不可。”

而放在清朝真實歷史上,這番笑裡滿含機鋒的吐槽,可不止是力挺了四爺,更戳中了康熙晚年時的“盛世”真相:大清朝的腐敗,已經到了抱團瞎糟的地步了。

康熙皇帝這輩子,一直把“寬仁”掛嘴邊,劇中還敲打兒子胤禛“要有仁恕之心”。如此“好心”,也終於叫各級貪官們放心撒歡,以《雍正朝漢文奏摺彙編》形容,康熙晚年時,大清上下就送錢成風,即使平日無事,下級也要給上級定期送“平安錢”。布政使級別的高官,每年送給京官的孝敬,通常都是四十萬兩白銀以上。這麼多的錢,當然不能自掏腰包,必然一級級壓榨民脂民膏。張廷玉吐槽的這點事,放在康熙年間,都是“小意思”。

如此“貪風勁吹”,康熙帝是否知道?以《清實錄》記載,他何止知道,甚至還發出悲憤哀嘆:“若雲今部院官員無品行不端者,朕不信也!”大清朝的官,都到了“沒好人”的地步了。四爺胤禛千辛萬苦爭來的大清江山,就是吏治已到“沒好人”程度的爛攤。

細節2:康熙帝哭窮

《雍正王朝》第三集,四爺胤禛頂著罵聲賑災成功,鬆一口氣的康熙帝火速加封胤禛為郡王,接著就借題發揮哭起了窮:一直以為大清朝國富民強的他,調來戶部案卷一瞧就嚇一跳,國庫虧空竟高達一千二百萬兩!以至於康熙帝當場大罵:“弄的泱泱中華大國,一次大水就拿不出錢來,賑災?怎麼賑?再發一次大水?旱災?邊境上打仗?怎麼辦!”

不過要同樣瞧瞧康熙晚年,大清朝真實的財政狀況,惹得康熙哭窮的“一千二百萬兩”,還只是起步價。

何止是國庫虧空?同樣是《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裡統計,單是號稱大清朝最富庶的江蘇,當時就虧空了一百萬兩白銀。毗鄰京城的直隸,虧空更高達九百一十二萬兩。全國各省虧空加起來,數額早已遠遠突破千萬。為什麼虧這麼厲害?可以參考下康熙晚年“撒歡”的腐敗。以工部尚書王鴻緒的奏報說,清朝大小官員從官庫裡挖錢糧,早到了“公行無忌”的地步。於是上下一起貪,終於貪出了胤禛登基後,大清國庫的淚奔場面:“內外府庫無不虧空”。

對這場面,剛登基時的胤禛不但淚奔,更做出暴怒批示:“只以見錢,利令智昏,身家性命皆不顧”。然後就下定決心:既然貪官們要錢,朕就要他命。鐵腕反貪舉國鋪開,單登基頭一年,全國就有數百貪官落馬,而且落馬還不夠,流放充軍賠錢一個不能少。以胤禛的原話說:“追到山窮水盡處,畢竟叫他子孫做個窮人,方合朕意。”

清王朝的吏治刷新,國力的滿血復活,就以胤禛這搏命做法,艱難換來。

細節3:三爺編書賴賬

《雍正王朝》第三集裡,哭完窮的康熙帝,派胤禛受命清理國庫欠款,可就連康熙的幾個親兒子,都是帶頭做老賴,其中欠債數額極大的,竟還有平時老實巴交的三爺胤祉。這位不愛權力愛文學的皇子,劇中為編書足足借了國庫三十萬兩白銀,還被胤禛吐槽“於國計民生沒多大益處”。卻是康熙帝關鍵時刻力挺,不但掏腰包替胤祉還錢,還在朝堂上豪氣一句:“朕每年還要從大內撥款給他,助他編書”。

在劇中“追討國庫欠款”事件裡,三爺胤祉編書這事,確實是個小插曲,但他這部令四弟胤禛吐槽,又叫哭完窮的康熙豪氣砸錢力挺的圖書,正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重量級寶典:《古今圖書集成》。

拜清朝開國戰亂等因素所賜,天生熱愛文化的胤祉,讀書時卻常見文化典籍亂七八糟的場面。這位忍夠了的皇子,也終於下定了自己編書的決心。由自己老師陳夢雷坐鎮,不惜血本求購圖書,誓要編纂一部包羅萬象的寶典。後來又有康熙帝力挺,每年玩命砸銀子,歷經二十多年艱辛編纂,終於在雍正六年時,完成了這部銅活字印刷的精美鉅著:《古今圖書集成》。

這部書的意義有多重大?可不止是一萬卷的體量與四十卷目錄,最重要的卻是忠於歷史,不加任何篡改,真實收錄歷代文化典籍,更有被傳統士大夫鄙視的科技手工業等“奇技淫巧”資料。諸如《算法統宗》等明代科學書籍,可以在《古今圖書集成》中保存,而後被抄錄流傳,不至於在清代一系列風波里毀滅。

以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說,這部劇中連名字都沒出的寶典圖書,堪稱功莫大焉。

得一提的是,真實的歷史上,坐穩皇位胤禛,惡治三哥胤祉的同時,也繼續了胤祉的編書事業,終於叫這部寶典印刷出版。但在主編名字上,他卻狠心刪掉了胤祉恩師陳夢雷的名字。一輩子功業輝煌的胤禛,在這樁文化貢獻上,確實搶了自家三哥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