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皇帝登基時,會怎麼處理父皇留下的嬪妃?

阿濤說歷史




能成為“皇帝的女人”是一種極致榮耀,同時,作為“皇帝的女人”卻又異常痛苦。

痛苦的來源,一是因為皇帝是稀缺資源,有成千上萬個女人在競爭;二是皇帝大多早死,讓一群年輕女人的感情無處安放,最要命的是“老公走了”,這群“王的女人們”安身太難。

在皇帝死後,後宮的女人們到底有什麼樣的歸宿呢?不外乎,如下幾種。

母憑子貴,隨子生活



成了皇帝的女人,被臨幸絕對是一種幸福,不僅會有身體上的愉悅,更重要的是,對前程影響太大。

前程來自哪裡?來自是否能生個一男半女,孩子能成為母親最大的依靠。



只要生個孩子,就意味著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就意味著與所謂的“殉葬”等拉開了巨大距離,如果生了個女兒,就可以生活在宮中,吃穿不愁;運氣再好點,如果生個兒子,那麼可以和兒子生活,兒子封王了,可以隨兒子去封地,比如漢文帝的母親;如果生了個兒子,而且成為了太子,後來成為了皇帝,那麼這位母親運氣就爆了,因為太后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享受無盡榮耀,享受各種尊重和崇拜。

有了孩子,皇帝女人的生活有了保障,風險低了很多。

享受臨幸,如果無子女,命運很悲慘



皇帝的女人太多,有人被臨幸,有人終其一生卻嘗不到雨露,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的“老處女”。

臨幸後,如果沒有生子,絕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很多皇帝死時,要把臨幸過,卻又沒有孩子的老婆,帶到墳墓裡,說直白了,就是殉葬。

因為很多皇帝不願意自己真正的女人,被他人染指,強者秦始皇、朱元璋都是如此。

不過,有些朝代,有些皇帝還不錯,擯棄了帶進墳墓的做法,而是讓這些和自己有過肌膚之親的“寡婦”們出家當尼姑,比如武則天等。



還有一些和皇帝好過的女人,呆在了冷宮,直到終生。

個別很少的一些,曾經和皇帝好過,後來出了宮,改了嫁,當然這種非常之少。

為了錦衣玉食,為了片刻歡愉,最後卻可能搭進去自己的一生,做“王的女人”風險確實不小。

皇帝從沒臨幸過的,在皇帝死後,命運也無法掌握



有這麼一些宮中的女人,地位不高,相貌不差,可遺憾的是一輩子沒有享受過男歡女愛。

被臨幸,有可能會受寵,也有可能會生子。沒有得到過臨幸的宮中女人,說明了毫無前途,基本沒任何希望。



可是,享受不到男歡女愛,也就罷了,但命運卻分兩級。

有些直接殉葬,只能感嘆命運太差;而有些,碰到了好的王朝和新任皇帝,可以繼續做這個“吃穿不愁”的宮女職業,直到老死,有詩為證“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也有一些人,皇帝死後,被返回原籍,恢復自由身,隨自己意嫁人。

也有特例,皇帝死了,兒子接收了老子的嬪妃



老皇帝死了,有些小皇帝繼位後,很有“責任心”,開始幫著死去的老子“全方位照顧”這些小媽。

比如曹丕接收了曹操的小妾們,再比如楊廣接收了老子楊堅的兩個妃子,還有李治接收了武則天,這樣的例子在歷史長河中絕不是個例。

這些接收老皇帝遺孀的行為,大多發生在南北朝前後,以及唐朝和五代十國時期,原因是因為北方的胡人在這些時期,此起彼伏的活躍在政治舞臺上,胡人有“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後媽”的悠久傳統。

後媽隨了後兒子,無論如何不是一件能上臺面的事情,但,好在生命可以繼續,比殉葬的還是幸運了許多。



能進後宮,能成為皇帝的女人,絕對是一件榮耀的事情,但同時是一件大風險的事情,正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萬般事情不由人”。


藍風破曉


每朝每代的皇帝的後宮都是很多佳麗,等到皇帝去世,新的皇帝登基,還會新的佳麗選入後宮,充盈後宮。

那麼老皇帝的妃嬪們會怎麼處理呢?

每朝每代的規矩是不一樣的,只有晉升成為的太后可以和自己的兒子去封地之外,其他的妃子就要看新皇帝的喜好。有的新皇帝喜歡上了父皇的妃嬪,就會繼續把他們納為自己的妃子。在元朝時期這種情況很常見,即便是隋唐時期,也不少皇帝娶了自己父親的妃子。

皇帝去世最恐懼的就是這些剩下的嬪妃,殉葬制度一直存在。大部分妃嬪都要跟著老皇帝殉葬,有的喝毒酒,有的要被勒死,或者被賜一條白綾,追隨皇帝自盡而亡。

除了被新皇帝接納,或者殉葬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去替皇帝守靈。

這些妃嬪一般都是年紀輕輕,往後的這一生只能在皇帝的陵墓邊度過後半生,孤苦,寂寞。這些妃嬪要一直看到自己老去,死亡,最後和去世的皇帝合葬在一起。

歷史上的才女班婕妤就為了漢成帝守了一生的墓。

其實最幸福的應該是那些隨自己兒子去了封地的妃嬪們,只要他們不造反,這一生都可以過得安然無恙,並且可以幸福的度過後半生。

在那個不能左右自己生命的年代,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比起殉葬,守靈,被新皇帝納為妃嬪更好一些。


這不是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要分階段地說,可以說越早期的皇帝的妃子,她們的命運越悽慘。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死的時候,他的大部分妃子,基本上都為他陪葬了。

因為秦朝只有兩代人,秦二世是被趙高殺死的。在他死後,就被草草地下葬了,是歷代皇帝中,最為慘的一個。

接著就是漢朝,漢朝還算不錯的,為以後的朝代,開了一個好頭。因為基本上他們不會拿活人來陪葬,這時候就文明多了。

那麼一般皇帝去世之後,新登基的皇帝要怎麼處置哪些先帝留下來的女人呢?

這個有好幾種處理方法,我給大家列舉最為常見的幾種。

若是這個妃子,給先帝生過兒女,那麼在先帝去世後,這個妃子就會被安排到自己的兒子那裡去和兒子團聚。

我們拿劉邦舉例子,劉邦死後,兒子漢惠帝登基,他的母親呂雉就成了皇太后。可以說每一屆帝王的皇后,是待遇最好的,畢竟兒子當了皇帝,母以子貴。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干政,連皇帝都要聽她的,這件事在漢朝特別普遍。

劉邦的其它兒子,比如說皇四子劉恆,是在代地當代王的,劉邦去世後,劉恆的母親薄太后,就去劉恆那裡和兒子團聚了。劉恆就是後來歷史上的漢文帝。

這是先帝去世後,妃子最為常見的一種辦法。

還有若是先帝的妃子沒有給先帝生孩子,該怎麼處置呢?

可以說基本上都是被趕出宮去了,大部分人都是去當了尼姑。

這樣的優秀人物的代表就是武則天,武則天在丈夫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就被李治給趕到了感業寺當尼姑。

當然了後來李治又把武則天給接了回來當自己的皇后了。武則天是個特殊的例子,大部分妃子是沒有她這種幸運的,服侍了父子兩代皇帝,自己還當了皇帝。

還有不是太常見的一種,就是先帝死後,若是他留下的妃子,有特殊才能的,比如知識比較淵博。

這樣的人會被新繼任的皇帝,留下了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當然也有其它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只說大多數先帝留下來的妃子是這樣的幾種。

不過人殉這種殘忍的方式,到了明朝朱元璋的時候,他又開始實行了。據說他死的時候,就殺了很多人,包括他的一些妃子和下人。

總之,先帝死後,出了皇后之外,其它妃子的命運基本上都不會怎麼好。甚至有的會被殘忍的殺死,比如說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就是被呂后給製成了人彘,丟到了廁所之中。


漢史趣聞


自是深宮最無情——無論是名門之後,還是民間閨秀,先皇嬪妃們是沒有權力選擇的,她們只能按照歷史慣例或者新皇喜好,來接受自己的命運安排

她們或大或小,或有子嗣或連皇帝的面兒都沒見到,但此刻她們都是平等的,要說例外,當屬新皇之母。畢竟皇帝更迭一般都是父死子繼,而作為妃子、又是新皇之母的,一般來說就會成為當朝太后,繼續在宮中或垂簾聽政、或安享生活

至於其他人,曾受寵風光無限也好、還是說不得寵幸絕然一身也罷,都將接受宿命的安排


殉葬自古以來都是皇帝駕崩之後的必備項目

皇帝駕崩之後,最為悲傷的要數這些嬪妃了,因為她們即將面臨的就是殉葬。尤其是那些生前深受寵愛的妃子,自是首當其衝,要跟隨老皇帝一起同走黃泉路,好繼續在地下為皇帝所寵愛

而殉葬的方式,尤其以活埋最為殘忍。也就是說,這些妃子要被關進本不屬於她們的棺材中窒息而死。稍微有點人性的,就是賜個毒酒、整個白綾,總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殘酷的制度。而且很多皇帝都樂此不疲,包括一些明君也不例外

比如明朝宣宗,是為一代明君,卻仍然沿用了殉葬制度,而這殉葬人中甚至包括入宮不滿一月的宮女;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多爾袞之母阿巴亥也是殉葬而死

繼續為新皇所納,一人同侍父子、甚至祖孫三代!

關於這個習俗,最早起源於古代民間,比如兄弟二人,哥哥死了弟弟要娶嫂嫂為妻。究其根本,實際上是為了保證生產力,畢竟在那個人口並不爆炸的年代,這樣做有利於資源利用,而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生產力的大幅提升,這一習俗逐漸消失

但是,這種習俗卻廣泛存在於少數民族中,因為少數民族人少啊!所以,中國歷史上曾出現一人同侍祖孫三代的情況,包括知名的文成公主,在下嫁松贊干布後,也沒能倖免,在其死後下嫁其子

這樣雖然在倫理上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是至少能活命,比起殉葬來說要好的多。但有很多人從心理上是非常牴觸的

所以這種現象常見於少數民族王朝,如五胡亂華時期及元朝、清初(多爾袞和孝莊的緋聞結合,就和這個習俗有關係)至於李治和武則天的故事,那純屬個人愛好

生死之間就再無選擇了嗎?其實還有很多選擇,雖然都是被迫

殉葬的殉葬,下嫁的下嫁,除此以外,就再無選擇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但相同的就是——她們沒有自己的選擇權,一切還是要看老皇帝或者新皇帝的安排

有的人被安排到死去的皇帝陵寢處守靈,簡單來說就是孤獨終老。最好的結果就是能在死後合葬入陵,比如知名才子班婕妤,就為漢成帝守靈一生,直至老死

如果守靈實在是太過殘忍,那就削髮為尼,為老皇帝祈福去吧!雖然要一生吃素但至少周圍有人,不會太過孤獨。知名代表是武則天,只是這姑娘實在太過有能耐,每當多久尼姑就回宮了,後面就不說了,可謂是人生巔峰

難道就沒有一種人性化的選擇嗎?比如遣散回家,各找各媽一類的?答案是有的,只是非常少,這要看新皇帝的安排。當然大部分皇帝都會選擇將這些佳麗們留在宮中繼續豢養,以便繼續為自己服務

最是無情帝王家,因為只要你踏入了這個宮門,你的一切將不在自己掌握,無論是生或是死,都將與自己無關

一入宮牆深似海,從此生死只由天。在那個不能左右自己的年代,對於這些後宮嬪妃來講,能夠遣散回家自是最好的安排,但幾率實在太小了!

所以,總的來說能夠避開殉葬、守靈,為新皇所納,倒是最好的安排了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的封建王朝,皇帝就是封建王朝中的主宰,他掌握著人世間最大的權利。眾所周知,皇帝都有後宮,歷史上老百姓們一直說皇帝后宮佳麗三千,實際情況當然沒有那麼多,但是也不在少數,很多妃子或許一生還沒見過皇帝一次。

那麼問題來了,數量如此多的嬪妃們,每當一個皇帝死後,新皇帝接任以後是如何處理這些妃子的呢?首先,有句話叫做母憑子貴,相信大家都聽過,新皇帝的母親自然是繼續留在宮中,還會被冊封為太后,繼續享受著榮華富貴。

其他生下兒子的妃子們則是跟著其子前去封地,也是活的很滋潤的,但是有個前提便是,自己的兒子可別造反。除了上述兩種還有一種奇葩的,那就是新皇帝娶了自己看上的妃子,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比較少見,畢竟正常情況下那可以算是自己的小媽了,倫理方面不允許,但並不是沒有,唐朝不就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除此之外還有給過世的皇帝守墓的,這些妃子基本上就要孤獨的在陵園邊上過一輩子了,一直到自己過世,也會被合葬在一起。還有一類妃子則比較慘了,她們會被選去殉葬,當然這種制度從漢朝的時候便被明文禁止了,可惜的是朱元璋時代又恢復了。

最後一種則是比較幸運了,這類女子一生都未侍奉過皇帝,身子都是純潔的,新皇帝往往會法外開恩給她們一筆錢讓他們出宮去,或者是進入寺院做一個尼姑。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皇帝去世後,后妃的命運即為新登基的皇帝掌握。

其中皇帝念舊情的,會留下旨意,對后妃加以安排,如果沒有旨意,後果就比較難料了。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因后妃處置不當而造成嚴重後果的,共有兩位。

一、劉邦去世後,劉盈即位為帝,呂雉開始獨掌大權

呂雉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她不能容忍那些因劉邦寵幸而崛起的妃子們。在劉邦沒有留旨的情況下,把劉邦的妃子都囚禁起來,不準出宮。只有一個叫薄姬的女人,可能和呂雉關係比較好,也極少見到劉邦,出宮和兒子到代國,當了代王太后。最慘的是和呂雉爭寵的戚夫人,因為做苦力,帶幾句,就被呂雉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做成“人彘”了。而且呂雉專權之後,大肆分封呂姓諸王,差點就顛覆了漢朝的統治。

二、李世民去世後,李治即位為帝,武則天嫁給李治

武則天的事蹟,其實大家都很清楚了。那李世民其他的妃子都怎樣了呢?“依朝例,唐高宗冊拜燕德妃為越國太妃。燕太妃隨同兒子越王李貞遠赴藩地,嚴加教誨,治家得法,自成一格”。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李世民雖然沒有留下旨意,但是按照朝例,唐高宗應該冊封李世民的妃子跟他們的兒子一起生活。武則天因為沒有各李世民生下子女,和其他嬪妃們進感業寺當尼姑。因為李治不守規矩,所以才有了後來武則天稱帝一事。

於是之後的皇帝都學乖啦,給太子留下遺旨。就像康熙去世前給雍正留下遺旨,專門安排了在世妃嬪的生活。年老的妃嬪可以出宮與兒子生活在一起,含飴弄孫,年輕的妃嬪只能留在宮裡。

所以新皇帝就登基以後如何處置父皇留下的嬪妃,主要看老皇帝有沒有留下旨意,沒有的話就按照慣例,甚至自己拿主意了。但是大多數皇帝為了自己的名聲,都會讓自己的“姨娘們”出宮找自己的兄弟,頤養天年。

我是春秋百曉生,與大家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敬請期待。


歷史公元


這個事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秦始皇去世時,沒有生過孩子的嬪妃有殉葬。這個制度很殘酷,劉邦建立漢朝後廢朝了,但明太祖朱元璋又恢復了這個制度,明英宗朱祈鎮廢除了這個制度。以後除非政治目的,沒有人在殉葬,除了皇太極以遺旨逼迫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殉葬。另一種處理方式是讓沒有生過皇子皇女的嬪妃們出家,武則天就是出家感業寺。不過這些寺廟是皇家寺調,與別處是不同的。在寺廟裡終老,其實是比較仁慈的一種辦法,總比活人殉葬要好得好。

第三種處理辦法是後代帝王享用。這個就比較亂倫了,比方說曹丕就把曹操的不少妃子拿過來享用了,唐朝的李治將武則天也娶了。窩闊臺娶了鐵木真遺留下來的妃子,雖然涉嫌亂倫,但畢竟不是生身之母,只是名分的上的母親。除了名聲不太好聽外,對這些嬪妃們來說,這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了。第四種處理辦法是宮中養老。這個太人性化了,朱祈鎮廢除殉葬制度後,後宮嬪妃不管生過沒生過孩子,都可以在宮中養老了。

第五種辦法是將這些未生過孩子的嬪妃再嫁。三國時期有嬪妃遣散制度,這些嬪妃可以再嫁。

第六種辦法是生過孩子的嬪妃,跟隨兒子到封地去。劉邦的一個妃子薄姬就跟隨兒子代王劉恆到其封地代地去了,後來又隨劉恆回了首都長安,劉恆當了皇帝,即漢文帝,而她做了太后,即薄太后。


歷史春秋網


每個時期都不一樣,最常見的處置方式有五種,最悲慘的是殉葬先帝,最幸運的是新皇繼承,最自由的是遣散另嫁,最無聊的是宮中奉養,最落寞的是出家為尼。

最悲慘的是殉葬先帝

殉葬是一種十分殘忍、野蠻、落後的制度,在秦朝和明清時期最為常見,其他朝代很少採用。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死後,殉葬嬪妃38人;明成祖朱棣死後,殉葬嬪妃30多人;明仁宗朱高熾死後,殉葬嬪妃5人;明宣宗朱瞻基死後,殉葬7人;明代宗朱祁鈺死後,殉葬人數不詳。這5個皇帝加起來,殉葬嬪妃接近100人!

最幸運的是新皇繼承

皇帝駕崩時,很多嬪妃都還十分年輕,美麗大方,新任皇帝完全可以留下繼續享用,特別是五胡亂華時期的十六國以及金、元這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原本就有繼承上一代女眷的習俗,建立封建王朝後依然保留了這一傳統。如隋煬帝蕭皇后於煬帝崩後先後嫁宇文化及、竇建德,後被其小姑義成公主迎往突厥,突厥滅後,又被李世民迎回長安。

最自由的是遣散另嫁

對年輕且沒有子女的嬪妃遣散出宮,算是一種最人性化的處置了。這些嬪妃出宮後可以返回家鄉,另找人家嫁了,組建家庭,對於一個女人而言,雖然失去了得到皇帝寵幸的機會,但得到了自由,也是十分幸運的了。比如五代時期後周太祖郭威的妻子柴氏,就是在後唐莊宗李存勖死後,被遣散歸家後才嫁給郭威的。

最落寞的是出家為尼

出宮為尼是處置高品級嬪妃的常見方式,有的是嬪妃自願出家,但更多的是按照慣例,被迫落髮,如北魏宣武帝李婕妤、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皇后沈氏。唐初則是低品級嬪妃出宮,如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就被迫在感業寺出家,後來又被唐高宗李治繼承,這種現象是極為罕見的,可算得上萬裡無一。

最無聊的是宮中奉養

皇后和其他高品級嬪妃,可以繼續遷居別宮享受奉養,繼續過衣食無憂的生活,還能不斷晉升封號。這種方式看似幸福,實際上相當於守活寡,無論肉體還是精神都很空虛,只能在百無聊賴中度過剩餘歲月。如宋高宗皇后吳氏在趙構死後遷居德壽宮。

除了上述五種方式,在特殊時期如漢朝、明朝時,如果嬪妃生育的皇子有封國封地,這些嬪妃也可以出宮,前往其子的封國封地安享晚年,也是頗為幸福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皇宮的問題很複雜,也很簡單。簡而言之,遍觀古今,新皇登基後先皇的嬪妃無非就是這四種結果。

第一種結果,去子嗣所在的封地。

皇帝后宮,母憑子貴。不管是妃,是嬪,如能為皇帝生下龍子,幾乎一定會在後宮中地位升高,如果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那就更不得了,立馬麻雀變鳳凰,以後成為太后。這類妃嬪的待遇相對好些,皇帝死後新皇會讓她們去自己子嗣的封地接受供養,比如漢惠帝即位後,劉邦的薄夫人就去了代王劉恆封地。

薄夫人劇照

第二種結果,削髮為尼。

沒有子嗣的妃子就不好說了,一些王朝的皇帝死後,沒有子嗣的妃嬪就要在皇家寺廟中削髮為尼,從此青燈常伴。但是雖然情況,名節和生命也算得以保全,著名的女皇帝武則天就是這一代表,她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李世民死後經過李治斡旋,得以削髮為尼保住性命。

武則天劇照

第三種,成為新皇的妃嬪

一般而言,只有北方匈奴有著新單于繼位,舊單于的後宮也歸新單于的傳統,然而有著外族血統的隋朝,唐朝也有著這種現象。比如宣華夫人,原是隋文帝楊堅的妃子,文帝崩後,楊廣繼位,順便也把這位絕代佳人收入囊中。


宣華夫人劇照

第四種,最慘的——給先皇殉葬。

這是妃嬪最可怕的結局,本來殉葬制度在漢代後就已經禁止了,可是老朱又把它搬了出來。明朝從開國之君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連續6任皇帝,均以無後的後宮妃子為大行皇帝殉葬,妃子殉葬之後,新皇帝就會給這些死去的妃子追贈一些虛無的頭銜以體現自己的仁慈...(也是夠無恥的),比如“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什麼的,這個制度直到英宗皇帝后才得以廢除

朱元璋劇照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關於新皇帝登基後如何處理老皇帝留下的後宮團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可以說,每個朝代大致都是不一樣的。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越早期,越殘暴,越晚期,越文明。

你看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一旦老國君爆亡,他後宮裡的那些嬪妃就要跟著一起殉葬了,慘無人道吧。

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對生命的重視,這種人殉的不仁道的方法就被取消了,即使有殉葬也是選一些牲口之類的。

當然,也有選擇用陶製的俑做殉葬品的,比如秦始皇的兵馬俑。

到了唐朝的時候,人們處理老皇帝留下後宮的妃子就文明多了,這一時期乃至後來各個朝代,基本上都沿用了這一統一的套路。

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為老皇帝生過孩子的女人,這些人種皇后生的孩子,尤其是嫡長子那就是皇帝的繼承人。

兒子當皇帝后,皇后就晉升為皇太后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自是少不了的。皇后也是命運最好的一種。

那些為老皇帝生過孩子妃子的生活也不錯,在老皇帝死後,他們這些人會被派到自己兒子的封地去,和兒子一起生活。

第二種,沒有為老皇帝生過孩子的女人,若是這些妃子有些特殊的才能,新皇帝會按照引進人才的策略,把他們留下來,繼續為皇宮效力,比如有一個妃子,學富五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麼這些人就會被留下來教育新繼位皇帝的兒子們,比如說,唐高宗李治,他就是有唐太宗的妃子,留下來教授他文化課長大的。

若是沒有為皇帝生下孩子的妃子,又沒有特殊才能,那麼這些人的下場就慘了,他們會被遣送到寺廟當尼姑。

正如武則天本人,他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到了唐太宗死後,唐高宗李治繼位,他就把武則天趕到了感業寺去當尼姑去了。

後來因為各種緣由李治竟然愛上了武則天,他又把武則天給召回了宮中。

當然武則天是個特例,可以說他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人。中國歷史上被打發到寺廟當尼姑的妃子多了,可是,僅僅武則天一個人,打了一個漂亮的迴旋踢,最後,竟然還逆襲成為了大唐的皇帝。

第三種,不願意去當尼姑的那些人,有的就回家選擇了再次嫁人。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主動選擇為先帝殉葬的,比如說唐太宗死後,一個叫徐惠的妃子就自願選擇為他殉葬了。

以上諸多情況,就是皇帝登基後,處理父皇留下的嬪妃的方法。

若是您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