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本人來源於何處?

令和史官


要想搞明白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首先要弄清楚,現代人類是從哪裡來的?

最早的人類生活在大約250萬年前的東非,在大約200萬年前,他們中間的一支開始流浪,先後走到了北非、歐洲和亞洲。這些流浪在外的原始人很快適應了當地的氣候,並進化成了新的人種。

在大約15萬年前,還是在東非進化出了最接近現代人的智人。在大約7萬年前後,他們的足跡踏遍了歐亞大陸。

當智人來到歐亞大陸的時候,歐亞大陸已經存在了至少六種人類。當然,他們也是智人的遠房兄弟姐妹。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一種說法是,當事人來到歐亞大陸之後,和當地的人類進行了融合,也就是現在常說的混血兒,進而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

另一種說法叫替代理論。因為智人擁有很高的智商,所以不管他們面對的對手有多麼強大。最終都被他們一一消滅,他們成為了歐亞大陸真正的主人。

這就是人類最早的祖先,同樣也是日本人的祖先。

現在我們進入正題,來看看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有部分學者認為,最早到達日本的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接下來還有馬來人,印度支那人和吳越人,當然還有我們的漢人和朝鮮人。

在長達數十萬年的時間裡,這些人種在進行著不斷的進化和雜交,才形成了現在的日本人。

1996年,中國和日本的一些學者組成了人種起源共同調查團。他們收集了大量的2000年前後得中國人骨和日本人骨。歷經三年的對比研究,經過DNA檢測,他們的排列次序在很多部分完全一致。這件事情至少說明了,中國和日本源於相同的祖先。

再參考整個亞洲大陸人類的進化史,我們也可以說,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人。這一點可以從日本最開始的習俗文字和陪葬品都可以看得出來。

當然有更多的民間傳說。

第一,說日本人是徐福帶領5000童男童女到了日本本土才發展出來的。徐福最後一次出海,準備工作做的相當充分。他除了帶領了大量的人之外,還攜帶了大量的物種,包括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如果真的是這些人到了日本本土,憑藉他們的能力,足以可以保證它們在日本可以生存下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說法也是靠譜的。

第二,還有更傳奇的一種說法。說在唐玄宗年間,安史之亂的時候,楊貴妃楊玉環並沒有死,而是在一些人的秘密保護下,最終到了日本。所以日本人也說他們是楊貴妃的後代。

第三,還有不少網友開玩笑說,日本人是武大郎的後代。還編了一個故事說,潘金蓮懷上了武大郎的孩子,最後輾轉到了日本,就繁衍出了一個民族,叫大和民族。

近年來,有大量的日本人不斷到中國大陸來尋根認祖,這足以說明,日本人和中國人有很深的血緣關係。


新知傳習閣


日本人的祖先主要從朝鮮半島而來

日本是個島國,日本人肯定不是從土裡冒出來的,根據考古和遺傳基因的研究日本人主要是從朝鮮半島遷移而來的,也就是說日本人和朝鮮人有很大的血緣關係。

現發現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約屬於2萬年前至3萬年前的冰河期時代。

一般認為日本最早的人類是從東南亞或西太平洋海島地區遷移到日本列島的。

(最早的一批日本人是從南部太平洋進入日本的)

根據一份由2013年由日本的遺傳學家神澤秀明的研究,在日本繩文時代出土的一些人類遺骸與大洋洲的巴布亞人與美拉尼西亞人在遺傳因子上最為接近。

不過今天的日本人的主體應該是來自東亞北部的通古斯民族,這些人趁著小冰河期對馬海峽封凍,從朝鮮半島遷移而來。

此後,從南邊來的海島人開始和從北邊來的大陸人不斷融合,日本民族開始形成。

(日本和朝鮮半島離得真的很近)

而到了公元前300年左右,又有部分已進入文明社會的人群從朝鮮半島跨海進入日本,為日本帶來了先進的科技,促進了日本社會飛躍性的進步。

至此,日本進入了所謂的“純血時代”,不再大規模的與外來民族融合,日本和族就此定型。

(左邊是海島人復原圖,右邊是大陸人復原圖)

今天的日本關西地區是大陸人血統占主導地位,而關東地區則有相當數量的海島基因,但也依然以大陸人的血統為主。

所以今天的日本人在血緣上與韓國人是十分接近的。

根據DNA檢測,日本人與韓國人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像是高比例的單倍型類群O-M176及一定比例的單倍型類群C-M130都具有極高的一致性。

而單倍型類群O-M176在中國卻並不常見,因此中國和日本更多的是文化上的交流,而不是基因。


千佛山車神


日本人是移民的後代,移民是矮黑人。

利用語言分析,有人認為日本人的祖先和高句裡一樣是扶余人。

但通過Y單倍體分析的結果則不同。

日本人的基因中含有D2基因,這一基因的攜帶者為歐亞大陸最早的原住民之一,東亞含有D2基因的除了日本,另外便是印度土著安達曼人。

另外,日本與韓國的基因存在大交集,說明歷史上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有過聯繫。日本與中國的基因不存在大交集,說明日本人和徐福東渡完全沒有關聯。

D系單倍體人種的特徵為身材矮小,皮膚偏黑,眉弓較為突出,俗稱矮黑人。

矮黑人最早走出非洲大陸,分散在世界各地,比黃種人白種人都要早。

由於歐亞大陸上的矮黑人遭到黃種人,白種人的驅趕,一部分從中國東北遷徙到日本列島(之前北海道與庫頁島相連接),這一時期被稱為繩文時代。

隨著扶余人的祖先進入日本,帶去先進的農業和鐵器,日本從繩文時代進入彌生時代。

朝鮮半島上的新羅人,高句麗人,百濟人陸續東渡日本,建立大和政權(古墳時代),他們不斷驅逐日本矮黑人至北海道,並將他們併名為“蝦夷”,這群人便是日本北方的原住民阿伊努族人。


五味社


一、先土器時代

依據日本大部分考古學家的共識,日本有人類居住的歷史不超過四萬年,不像中國和韓國那樣有數十萬年以上。日本全國有四千處以上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的遺蹟,年代大多在距今三萬年到一萬二千年之間,而以群馬縣新田郡笠懸町的巖宿遺蹟最為有名,距今約兩萬五千年。日本考古學界稱舊石器時代為“先土器時代”,意思是陶器發明以前的時期。

現在的日本與亞洲大陸隔海相望,不過在上一個冰河期最寒冷時,日本南北兩端陸地與亞洲大陸是相連的,因為當時海平面比現低一百五十米左右。古代日本人因而很可能來自庫頁島、朝鮮半島、中國、印度尼西亞等地。約在一萬三年前前,地球開始暖化,海平面升高,才將日本與亞洲大陸分開。

日本人使用的語言稱為日本語系,和中國所屬的漢藏語系也有很大的差異,而比朝鮮語系爭議性更大。有人認為日本是孤立語言,也有人認為可以劃入阿爾泰語系。又有人認為是屬於南島語系,也就是說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太平洋諸島,比較接近。日本語言的複雜性也間接說明了日本人最早的祖先可能是來自四面八方。

一、日本早期傳說

日本現存最早的正史《日本書紀》記載了神武天皇的事蹟。後代學者依據《日本書紀》的記載推算,神武天皇元年是公元前660年,正是中國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時代。

還有人認為日本的神武天皇其實來自中國,並且是秦始皇的一名方士徐福。徐福最後一次見秦始皇時,向秦始皇要了童男童女及五穀種子,揚帆出海求取長生不老仙丹。

徐福出海以後,究竟到哪裡去了?中國部分學者說,肯定到了日本。這些人甚至明白指出,徐福是在現今和歌山縣熊野的新宮登陸的。新宮至今還有徐福祠及徐福墓。這當然是後來傳說越來越多以後,附會的人所建的。又有人舉其他例證,例如徐福登陸地點熊野,自古以來就是日本捕鯨中心。熊野捕鯨業的基地是太地町,又稱“秦地浦”,意思是秦人居住的海岸地帶。捕鯨船的船長稱為“秦士”,等於說捕鯨是秦人傳下來的技術。神武天皇可能就是徐福。

反對這個說法的人認為上述論證理由實在薄弱,將徐福與神武天皇劃等號的說法更是無稽。日本在繩文時代末期雖然發生過跳躍式的巨大改變,但是青銅器與水稻的出現都比徐福出海的時間早一兩百年。“秦地浦”、“秦士”的說法可以理解成在戰國、秦朝時期就有中國人陸陸續續渡海到達日本,未必一定與徐福有關。不過反對派也無法依據此認定徐福一定不曾到日本。

反對派又提出一個問題:假如徐福真的率領數千人浩浩蕩蕩到了日本,為什麼日本在徐福之後數百年中既沒有漢化,也沒有文字?支持徐福派的也提出辯解:徐福到了日本,為了怕秦始皇追蹤,正是要刻意隱藏身份,以求安全。徐福可能是與當地土著通婚,借土著的支持而建立一個新國家。有關徐福的爭論至今沒有任何結論。

二、中國史書記載

中國古代史書稱日本“倭”,但是“倭”並不一定就是現在的日本。最早提到“倭”的記載是《山海經》,其中《海內北經》有一段文字:蓋國在巨燕南,倭北。倭屬燕。其中提到的蓋國位於現今朝鮮半島北方。文字中雖說倭國在燕國的南方,卻嚒沒有提到倭國必須要渡海才能到達。因此許多學者懷疑這個倭國很可能是在朝鮮半島東北部靠海的一個部落國家,而不是日本。

從戰國時代末期,經過秦、漢及三國,到西晉滅亡為止。有關這一時期日本政治及社會情況,中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獻都有很好的參考史料,其中也有部分提到“倭”,卻不是日本的記載。中國史書中第一次可以確定是有關古日本的記載,出現在《漢書》。其中《地理志》裡有一行短短的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每隔一些年會派使者來貢獻禮物。”樂浪是漢朝在朝鮮半島北部所設的一個郡。倭人因而是先渡海到樂浪,才輾轉到中國朝貢。

以上就是從一本書上摘錄的關於日本歷史源流的觀點,跟大家一起分享。


歷史倪說


說起日本人的祖先來自哪裡,人們很容易想起徐福東渡的故事,甚至有不少日本人也堅信他們就是徐福的後裔。不過從目前日本的考古和基因研究來看,日本人的來源很雜,中國人只是其中之一,他們的血緣倒是和韓國人很接近。

總的來看,現到日本人主要由繩文人和彌生人混血而來。

繩文人大約在1萬6000年前就生活在日本了,他們一部分經由東南亞、大洋洲的海島上遷移而來,另一部分由東北亞地區遷移而來,他們因善於製作帶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繩文人的身高較矮,膚色較深,頭髮帶卷,眼窩較深,嘴唇略厚,毛髮較為濃密,從體態特徵上來看,和現在的密克羅尼西亞人較為接近。現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人保留了較多的繩文人特徵。上世紀80年代,日本曾對一具日本原住民遺骸進行DNA測試,其數據顯示,他和現代日本人的差距很大,倒是和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很像。

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是現代日本人的主要來源。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經由朝鮮半島而來的東亞人大規模遷徙至日本,這些人被稱為彌生人。由於他們掌握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和文化,最終取代了繩文人在日本的主導地位,兩者經過長時間的混血,形成了大和民族,也就是現代的日本人。

由於彌生人遷徙而來的時間大致和秦朝強盛的時期相當,所以徐福東渡的故事便有了一定的可信基礎。不過中國人並不是彌生人的主體,來自朝鮮半島的韓國人才是。2003年,東京大學醫學院的德勇勝士比較了東亞各國居民的HLA遺傳基因,結果發現日本人和韓國人非常相似。

不管怎麼說,日本人的來源是很雜的,其主體來自東亞大陸,經由朝鮮半島遷移而來。


石頭說歷史


日本自己歪曲歷史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它認為自己是土著民族,可是他們的遺傳基因證明都是外來血統。


先給大家講個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來訪華的故事。田中首相向我們提出想要剛出土的幸椎夫人的幾根頭髮,當時周總理很重視此事,召集專家反覆討論研究最後還是回絕了這個要求。其實日本要頭髮就是想研究他們日本人到底是不是中國的徐福帶去的幾千人的後人。

宋代歐陽修的《日本刀歌》明確指出徐福就是留在日本不回來了,如果有當地土著人,肯定要戰爭,徐福帶的幾千人肯定打不過的,就是打也有記錄,都沒有隻能有一個原因,沒有當地人,就是有也是很少很少的比例,比如日本有種方臉人種。



日本最早記錄徐福事情的是1339年《神皇正統記》,之前的文獻為何不敢大明大擺的記呢?說白了,對自己是中國的人種不好說唄!


徐福東渡回來時留在日本沒再回來,當時帶去大批書籍,種子,兵器,織布機,還有會各種手藝的三百多年輕男女。從他們的體型,臉型看與廣東人,東南亞的比較相近,和臺灣人長相差別很大。最有根據的是日本文字照搬漢字,雖然加以改良,但如果不是統治日本,怎麼能會用漢字呢?


黃蜂二師兄


日本可以解讀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地理,一個是民族。


日本地理的成因

日本地理上是島嶼國家,國土以日本列島以及附近的島嶼組成。

日本列島是由歐亞大陸板塊與其他板塊碰撞突起而成,國土約75%屬山地丘陵地帶。而新潟縣糸魚川市與靜岡縣靜岡市之間的連線糸魚川靜岡構造線,則是地質學上東日本與西日本的分界。

數座山脈橫亙於日本本土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為面向日本海的日本海側地區和麵向太平洋的太平洋側地區。因山脈阻擋了季風和水汽,使得這兩個地區在氣候上差異頗大。

平原則多位於沿海地區,集中了日本的人口、都市和經濟命脈。日本列島的地殼活動不穩定,居民時需防範火山及地震活動。

不過,火山活動能夠產生溫泉,深受民眾與觀光客喜愛。丘陵地形也令日本國內河流流程偏短、流域小、落差大。多山的地形加上四季分明的氣候,使得日本的地理種類極具多樣性。


日本民族的起源

關於這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醫學專家聯合組成的中日人骨共同調查團隊所做的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遷入朝鮮半島居住,一些又遷徙至日本。

考古學和人類學觀點認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古代中國漢族、長江下游的吳越人、中國南方沿海人和少量西伯利亞通古斯人、少量南太平洋群島的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逐漸遷移到日本融合衍變而來的。


在中國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戰國時秦國滅燕國,齊國和越國時,大量燕國人、齊國人和越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

前3世紀至15公紀間,大量中國人移居朝鮮半島,這以後直到清朝時,每當中國北方出現戰亂和災害,也陸續有中國人向朝鮮半島遷徙,後來又從那裡向東、向南到了日本,或從中國東部直接跨海到日本。


所以,怎麼說呢……有時候想想也是蠻愁的……有這個性格不好的親戚…住在附近……


吃貨嚴先森


關於日本民族的起源,學界尚沒有一個統一觀點,但有如下一點基本共識:日本列島上居住的主體人群系外來群體

如圖所示,由北向南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五個途徑:經庫頁島、北海道進入日本;經朝鮮半島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由中國東部沿海渡海進入日本;經臺灣、沖繩群島進入日本;經小笠原群島海上進入日本。

時間順序上,從中國、朝鮮半島進入日本的最早,其次分別是來自南方與北方。


關於上述日本人的來源問題,基本上已經得到了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語言學等諸多學科研究的證實。尤其是對現在居住於日本列島上不同地域的日本人的體貌特徵、NDA鑑定、語言習慣的考察可以發現日本人雖外貌上十分相似,尤其是語言基本一致,但是地域差異非常明顯。這也無疑證明了日本人系由來自不同地方外族人構成的基本判斷。

雖然日本人從來源上系不同地方外族人共同構成,但是這並不影響日本人在文化上被稱為一個單一民族。早期從上述各地來日本的外族人都還處於未開化時期,因此還談不到文化。而當來自各地的外族人在日本雜居後開始共同接受來自中國大陸、朝鮮文化的影響的基礎上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文化體系。民族是一個文化概念,而種族則是一個生物學概念。從生物學上講,日本人並不能稱為一個單一的種族,但是從文化意義上講,日本人可以稱為一個單一的民族。

參考:

松本秀雄(1985)《日本民族の源流―血液型遺伝子が明かすバイカル湖起源説》;

小熊英二(1995)《単一民族神話の起源―「日本人」の自畫像の系譜》;

金関丈夫(2009)《日本民族の起源》;

濱田惟代(2015)《ドラヴィダ族の渡來―日本民族の起源に迫る》。


牟倫海


這是一個考古學問題。不太好講。一是因為這樣的問題若非真的有興趣瞭解,怕讀起來會比較枯燥;二是因為考古學是很嚴密的科學,但很多結論仍是“大約”、“可能”這樣的推測;三是本人對考古是個外行,看的書和資料都是以前的,對學界新的發現無從把握。所以只能簡單談談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問題本身就包含了不確定性,因為“日本人從哪裡來”的問題涉及到“我們管什麼時期的生活在日本的人叫日本人”的問題,而這是很難確切回答的。

關於日本列島開始有人類居住的時間,目前考古學界能夠確定的是在約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以黑曜石製造的刀刃形石器為主。這種石器廣泛分佈在日本大陸與日本海沿岸,甚至連西伯利亞地區也發現了日本的黑曜石。不過同時期的人骨化石尚未發現,最早的人骨出土於沖繩,推測時間在1萬8千年前左右,這具骸骨形態類似日本的繩文人,但也和中國柳州出土的骸骨很像。然而由於沒有相關遺物,所以難以確定其身份。

以前對於原始人的說法中,有明石原人(兵庫縣出土)和牛川人(愛知縣出土)兩例,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明石原人是繩文時代後的人骨,而牛川人其實是動物骨骸。

日本的繩文時代十分漫長,從16000年前到1000年前,出土文物以土器為主,該時期的人類稱“繩文人”。繩文人的人骨發現了1萬多具,平均身高男子為1米58,女人是1米55。從體型上推測,繩文人可能屬於南方系。從前日本人認為,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是日本列島的原住民,其皮膚白,多毛,眼睛鼻子形狀突出,根據這些特徵之前形成了兩派,一派說阿伊努人是白人人種,一派不說是蒙古人種。後來的結論是,阿伊努人屬於蒙古人種,是繩文人的後代到了北海道之後長期採集狩獵生活導致了體態的變化。

公元前10世紀到公元3世紀是日本的彌生時代,這一時期生活的人被稱為“彌生人”。彌生人的骸骨主要分佈在北九州和近畿地方,臉部平坦,身材略高,體態與繩文人不同。

學者植原和郎提出了日本人的“二重構造說”,稱現代日本人有繩文系和彌生系兩個譜系,繩文人在東日本和西南日本,而彌生人在北九州到近畿地方。從現在日本人的外貌特徵來看,越往北去,越接近繩文人的特徵。這個假說因為和考古學以及社會文化現象比較一致,所以被廣泛接受。


東瀛遊俠


日本人從那裡來的?日本人就是中國人,秦朝以前日本沒有國家島上住點野人也不太多,這些野人還生活在原始社會。秦始皇讓徐福帶領五百童男童女去找長生不老仙藥,徐福知道世上沒有長生不老藥,可是也不敢給秦始皇說,只好帶上五百童男童女上路了。如果找不到長生不老藥 ,徐福和五百童男童女就是死罪,徐福沒有辦法只好帶著五百童男童女坐船去了日本島。徐福去日本島發現這個地方挺好的,徐福就和五百童男童女就住在了日本島上。島上的野人經常和徐福領的五百童男童女打仗,後來徐福帶領五百童男童女打敗了島上的野人,野人就全部都投靠了徐福。後來徐福就在日本島上當上了國王,再後來國內還有好多人投靠了徐福,日本國的人口就越來越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