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一年讀書700本,他是怎麼做到的?

一年讀書700本,他是怎麼做到的?

想讀的書很多,卻沒有時間;

閱讀速度太慢了,一星期讀不完一本書,怎麼辦?

但是有人卻一年能讀700本書,算下來一個月將近六十本,平均每天就要兩本書,不光看還得寫書評。

你相信嗎?

雖然難以相信,但這是真的,他就是印南敦史,日本作家、書評家、自由撰稿人、編輯。

印南敦史1962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曾在廣告代理公司工作,擔任過音樂撰稿人、音樂雜誌主編,後成為自由職業者。專門為日語版的“生活駭客”、“新聞週刊”等多家網站撰稿。

作為職業書評家,讀書多是必然的,但一個月60本是不是太驚人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他寫作的《快速閱讀術》裡我們看到,他用的是流水式閱讀法。採用跳讀 ,而不是順讀的方式,挑選對自己有需要的部分閱讀。

在這本書裡,作者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述如何用快速讀的方法完成一年700本書的閱讀量,並完成書評。

第一、形成自己的讀書習慣。

儘量在每天的同一時間讀書,讀書前可以聽聽音樂,準備一杯咖啡等,也就是建立一種讀書儀式感。

選擇適合讀書的時段,一般來講早上效果比較好,晚上瑣事太多。

能夠一個月讀60本書,必然得是能夠快速閱讀的書,像小說、散文等愉悅心靈的書,和其他需要大量理解、反覆閱讀的書,必然不適合快速閱讀。

但我們每天都讀這些需要快速閱讀的書籍,也會很枯燥,所以要和其他書籍搭配著讀。

印南敦史說如果每天讀一個小時的書,就可以半個小時讀快速閱讀的書,半個小時讀其他的。

而快速閱讀的書最好一天讀完。

同時做好讀書計劃,確定每天讀哪一本。

對非專業書評人來講,或許不需要那麼大的讀書量,但也應該做讀書計劃,避免今天讀這本,未讀完,明天又隨便翻另一本讀,最後積累好多開了頭的書。

讀書的目的在於消遣、獲取知識,如果只追求前者,只看自己感興趣的沒問題,但如果是後者,還是要擴大感興趣的書籍範圍。

所以想提高閱讀速度,形成自己的閱讀規律很重要。

第二、提高閱讀速度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做好了讀書的準備,究竟怎麼樣才能提高速度呢?

那就是跳讀,有些不讀,有些快速讀。

相同主題下有很多書籍,他們的區別是什麼呢?想必大家在挑選圖書時都是通過看作者的自述來區分的,而一旦確定讀這本書了,這部分就可以不用看了。

那些印證理論和主張的特殊事例也可以不看。因為這一點不影響理解觀點,而讀者想要的往往也是觀點。

還有不需要看的就是“渲染期待和危機情緒的誇張表達”,啟發的內容可能重要,但強調閱讀此書能夠改變人生什麼的,就可以不看了。

一年讀書700本,他是怎麼做到的?

說完了跳讀的,哪些需要讀,怎麼讀呢?《快速閱讀術》將提高閱讀速度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

首先,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序言是一本書的導入語,通過序言可以瞭解本書目的和概要。其實在決定是否讀這本書前就一定要讀序言,它決定了這本書是否值得讀。

目錄要仔細讀,因為它是一本書的結構圖,通過它就知道哪些章節需要讀。

然後開始讀需要讀的章節,如果不能判斷是否跳讀的,就只讀每段前後各5行即可。

因為對一個話題的解釋,通常是先提出論點,再論證,最後總結。對論點的描述通常都在一段的最前和最後。

實現快速閱讀的第三步是隻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就是用“關鍵詞搜索閱讀法”,根據自己關注的關鍵詞,只閱讀相關信息。

最後就是使用多重閱讀節奏,“隨時換擋,緩急有度”。

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閱讀節奏,而不是保持同一個節奏。

很多人讀書喜歡在上面寫寫劃劃,而作者卻認為這樣影響閱讀記憶,會成為閱讀負擔,而且不利於書籍處理。

這個因人而異吧。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最重要。

第三、如何解決邊讀邊忘的問題

那就是摘錄。

印男敦史將閱讀過程中的“讀寫”看做“呼吸”的關係。

他的做法歸納就是:“一行採集”、“一行精華”、“一行評論”、自我評定。

怎麼理解呢?就是邊讀邊摘抄想記住的內容,用短短几行簡短記錄。然後從中選出最精華的一行,對摘抄的精華進行評論。

這麼做能夠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書中內容,記下當時的想法。

進行定期盤點,每讀完12本書就做一次回顧,有助於確認自己的閱讀偏好。

作者自己雖然是直接錄入電腦的,但他還是建議手抄,因為能夠嚴格摘錄真正想要記住的部分,成果也比較直觀。

這點上,並不盡然。如果沒有養成手抄的習慣,時間又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手機筆記來記錄。

一年讀書700本,他是怎麼做到的?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生活被各種瑣事充斥,你可能很久沒讀書了吧?

作者印男敦史說:書籍也並非生活的必需品。的確是這樣的,不讀書不影響吃飯、睡覺,只要這兩樣正常就能活著。

但作者也說:

有書相伴的生活更加美好。

按現在的話說就是: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氣質和修養。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享受讀書的過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