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歐洲小國為什麼沒吞併?

武林隱士er


首先,得先了解一下這些小國的歷史。

聖馬力諾於1243年建立共和國,號稱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在聖馬力諾歷史上,只在1503年和1739年曾被短暫佔領過幾個月,但不久即宣佈獨立。即使在拿破崙戰爭時期,拿破崙也曾經承認聖馬力諾的獨立地位,視其為一個主權國家。雖然聖馬力諾被意大利環繞,但意大利也並未吞併它。在1860年意大利統一戰爭時期,聖馬力諾曾給予意大利人相應的幫助,所以當意大利統一時,意大利政府依然與其簽訂條約,承認其獨立自主的地位。不過,在一戰之前,聖馬力諾也非常依賴於意大利。一戰時,聖馬力諾保持中立。在二戰初期也保持中立,因同盟國和協約國的戰火傷及聖馬力諾平民,所以同時對同盟國和協約國宣戰。後來被希特勒佔領,又被英軍佔領,二戰末期再度獨立。

列支敦士登官方語言是德語,是在拿破崙戰爭之後宣佈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1815年加入德意志邦聯。1919年,宣佈其國外交完全由瑞士代理,貨幣為瑞士法郎。瑞士於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宣佈為永久中立國,不捲入任何戰爭。所以,列支敦士登自然也是如此。

梵蒂岡則是大名鼎鼎的教皇所在地。這塊土地起自於丕平獻土,即8世紀中葉加洛林王朝的建立者丕平為報答教皇對其奪取墨洛溫王朝政權的報答而賜予的土地。後來,教皇國越來越大,也引發中世紀王權與教權之爭。到了近代,隨著意大利的統一,越來越威脅到教皇國的地位。後來,墨索里尼與教宗庇護十一於1929年簽訂《拉特朗條約》,宣佈教皇所在地為梵蒂岡國,為永久中立國家。

安道爾是9世紀時期查理曼帝國為防範摩爾人的騷擾,在西班牙邊境地帶建立的緩衝國。在一戰後,安道爾為法國佔領。二戰期間,安道爾宣佈中立。1993年,安道爾全民公投,宣佈為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

縱觀這些小國的歷史,可以發現,其未被吞併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面積小,人口也少,資源也匱乏,並非非佔領不可的戰略要地;二是這些國家大多宣佈自己為中立國,所以當爆發戰爭時往往能倖免於難;三是縱橫捭闔於大國之間,小國的存在反而能成為大國之間的緩衝國,大國也覺得為爭奪這些小國而發生劇烈衝突反而代價太大;四是這些國家和民族的確有著自身的獨特性;五是歐洲自“三十年戰爭”以後,逐漸確立了民族國家和國家主權的原則,即使是小國,被強行吞併是不符合國際法的。


國家人文歷史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法蘭克。後來法蘭克分裂成了法蘭西和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裡面有很多很多分封的小王國,選出七個選帝侯投票選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而小國的存在主要還是分封制的鍋。從皇帝開始分封,到國王,到公侯伯子男,到騎士,就出現很多封地,逐漸成為王國。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盤根錯節的王位繼承、神職更替與家族關係,邦國制度一直是歐美國家制度的主流。

所以說,一個國家存在容易,被吞併倒是很難了。你一打,可能誰誰的大奶媽就跑來說情了,“可別欺負你弟弟,小時候你倆都沒少喝我奶,還一起在泥地裡打滾呢!”

瑪麗婭·特蕾莎,號稱歐洲大奶媽。有興趣可以讀讀她的傳記,她所在的時期歐洲一半的王室都能和她扯上點關係。

另外彈丸小國存在還是被吞併對於大國來說,都是一樣的,用俗話說,就是殺你還不就像捏死個臭蟲。但吞併你多少要費時費力,而且這麼小的國家,打個炮彈沒算準的話說不定還得打到隔壁國家去,再說這種國家要資源沒資源,要人沒人的,佔領也沒用。所以不如讓你表個態,表明效忠於大國,或者至少表明中立,然後多多少少上點供,不但可以很好生存,自己也能樹立威信震懾他國。

說來有趣,你舉例的四個國家裡,前三個都是以郵票精美著稱的國家,而最後一個安道爾分為西屬和法屬2部分,郵票也很有特色,最後我們不如一起欣賞一下吧。

歡迎關注本頭條號!“外郵之窗”是國內少有的純外郵自媒體!傳播集郵知識,交流集郵樂趣,分享世界郵票精品的窗口。這裡匯聚的都是真正的外郵愛好者,從大咖到小白都會在這裡有所收穫,我們都會不斷創造驚喜,快快加入我們的大家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