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藥王廟裡自古傳承104個藥方,很多人來此搖籤抓藥,據說藥到病除


藥王山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西王看的西側山頭,此山謂之藥王山,藥王山屬太行山餘脈。走在村子的任何地方,抬頭西望即可見。

地名“王看”還有一個滄桑的歷史故事。和唐王李世民爭天下的竇建德當年被唐軍大敗。帶軍隊行軍途中,將士乾渴,尋水無果時,竇王一劍插入得下,甘泉湧出,於是有了現今叫義井地名。又帶領部隊往前進不多遠,竇王回頭觀察敵情,即產生了“王看”地名,回頭看了兩次,一個是“王看”,一個是“西王看”。還有一個地方叫“宿鳳”,據說是竇王的王后在那休息過一晚。

藥王山素有“北方小終南山”之稱。之所以叫藥王山,是因為山頂有一處如碉堡般的古建築群,供奉醫聖張仲景和藥王孫思邈的藥王殿居於其中。


藥王山原先叫“孤峰山”,山上有座藥王廟。嘉慶二十二年《歷代創修總序》碑記記載,該廟始建於周、重修於明、復修於清。明清碑記記載都說山上最早建廟時間就是周昭王廿四年,當時建的不是藥王廟,後來才供奉兩位藥王的。

山上建有九座山門,當地百姓稱之為“九門相照”,門由方石砌成,呈拱券形,要想上山,必須經過這九道石門。藥王廟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繕。相傳這座廟中保留了自古傳承的一百零四個藥方,凡有患病者上山求取藥籤,拿著藥籤到附近的村裡抓藥,少者一味,多者三五味,必定是藥到病除,而且只要是藥籤上有的藥,不管多難找,附近的村裡必定會有,因此得名“藥王廟”。

穿過三道山門是一木亭,此亭是真正的手工製品。

再往上走,右側有一座呼延慶廟,廟不大,但屋脊神獸俱全。廟內為一尊小小的呼延慶塑像,手執鋼鞭,威風凜凜。

穿過第九道門,右側有一座靈官殿,靈官手執鋼鞭,滿面的威風和煞氣。靈官腳下踩著一赤身漢子,一定是一個為非作歹的奸人。

藥王廟正門的門楣上書“孤峰勝境”四字,如今字已殘缺。

進門有一塊石碑,這塊石碑疑似周朝時期的古碑。古碑只剩下一塊盤龍碑頭,碑頭約為正方形,高寬約80釐米左右,碑頭兩側各雕刻著一條盤旋纏繞、龍鱗凸起、龍目圓睜、威風凜凜、一龍爪壓碑,一龍爪託日,碑頭中間靠下部位為高約30釐米、寬約20釐米的碑額,從右到左刻著兩行六個小篆字體“周昭王廿四年”。

石碑對面的牆上掛著一張《歷代創修總序》,為大清嘉慶二十二年的碑文。

正對著山門的是奶奶殿,右側是藥王殿和皮香奶奶殿。

此山雖叫藥王山,廟叫藥王廟,藥王並不是此廟的主角,藥王殿也不是此廟的主殿。

因廟裡保留了自古傳承的一百零四個藥方,也稱藥籤,相傳患病者上山求取藥籤,以藥籤號數到鄰近各村藥鋪抓藥,少者一兩味,多者三五味,藥到病除,藥王廟由此而名聲遠揚。

皮香奶奶,想必大家第一次聽說這樣的神靈。殿內供奉的皮香奶奶,為一富態慈祥的老奶奶,懷中抱著一個嬰孩。國人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神靈主管,顧名思義,皮香奶奶就是管去除嬰孩的乳臭,讓身上飄香了。

再往裡走是一座小小的殿堂——觀音殿。

廟後有一個簡易廁所,供遊人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