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在講述日本茶道,甚至日本美學的中文版本圖書中,常看到“殘缺之美”。不過,日文書籍裡幾乎看不到漢字“殘缺”,而是“不完全”;即使把日文翻譯成英文時,它對應的英文大致是“imperfect”。

“殘缺”會帶來望文生義的誤解嗎?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圖片裡這件花器的器口,有“殘缺”特點,看上去挺可愛,但不能代表茶道說的不完全之美。因為,“殘缺”部分是人為做殘,不是自然力造化的結果。

至於蘋果手機的標識,就是被吃了一口的蘋果造型,是否可以納入殘缺之美,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藝術家須田悅弘作品:白椿。陶器來自室町時代,這件室町時代(1336-1457)的陶器,體現茶道不完

陶器本身就接近大地,接近大地的樣貌,接近大地的體溫,散發著泥土的氣味。這其中的“殘缺”,正是大地的姿態,是泥土與烈火相互作用的天工開物。相反,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

十六世紀末草菴茶道形成後,許多茶道用陶器為了追求不完全之美,會在製陶的黏土中摻入小石頭,並故意保留粗質泥土的模樣。這樣,在與烈火融合中,有些混入小石頭的部位會發生炸裂,粗質的泥土變得蒼勁、古樸,顯示出器物的內在張力。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伊賀燒陶器

相由心生。人生有許多缺憾,正因為有缺憾,才有滋味,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但面對“缺憾”,與李後主詞的哀怨不同,禪者追求本來面目,道家講究道法自然,都是要彰顯“缺憾”中的生命力、及其韻律。

日本茶道的不完全之美,主要是千利休確立的。這種新的審美的形成,在千利休那裡,也同樣經歷了痛苦、快樂,甚至是偏執。

茶道產生於器物。最初的茶道開始於室町時代的書院茶道,鑑賞來自中國的宋元文物是主要科目,其中的名品往往價值連城。茶道為炫耀財富和權力服務。

物極必反。日本茶道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出現草菴茶道,以本土化、日常化向“唐物唯美”(唐物泛指來自中國的文物)挑戰。

那麼,適合日本國情的茶道是什麼呢?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電影《尋訪千利休》劇照

這方面的論著很多,涉及內容很廣,這裡僅著眼於不完全之美。

先看兩個有關千利休的故事。

一次,千利休花重金買下一件珍品,是來自中國的“千鳥”青瓷香爐。他覺得香爐的三足偏高,與草菴茶室的其他器物不匹配,就找來工匠把香爐的三足磨去了3釐米。

還有一次,千利休買了一件來自中國的雙管耳青瓷花瓶。他覺得花瓶太完美了,完美到難以融入草菴茶室。於是,他砍掉了其中一邊的管耳,並在這隻“殘缺”的花瓶裡插入白色山茶花。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我不欣賞千利休這種做法,但理解他作為革命者的偏激。不過,與其跟中國文物的完美性較勁,人工做殘,不如自己做出本土化的器物。

這裡無法介紹千利休審美形成的過程,資料很多,即使網絡上也不少,我們僅看一件千利休喜歡的茶碗,直感其審美特點吧。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解釋茶道審美的文字中,多是“侘寂”呀“閒寂”呀這類抽象概念,比較費解,不如再看一個故事。

故事來自井伊直弼(1815-1860)的名著《閑夜茶話》,講的是繼承千利休茶道的千宗旦的事,他是千利休的孫子。

日本茶道源自禪寺,歷代茶人多修禪,並與禪師有密切交流。千宗旦有一密友是京都千本安居院正安寺的禪師。某一天,寺院椿樹花開得好,禪師便剪下一枝讓小和尚送給千宗旦。那個年代的日本中上層男人之間,有送花賞花的習慣。

椿樹花容易掉落。小和尚雖然一路小心,但花瓣還是不斷脫落。到千宗旦家時,花瓣已經全部落光。千宗旦見狀,沒有流露一絲不快,反而請小和尚到招待貴客的“今日庵”喝茶。招待禮儀正規,並擺上了祖父千利休傳下來的名器“園城寺”花筒,把已經無花的椿樹枝插於筒中,與小和尚一起喝完茶,欣賞室內擺設。最後,道一聲您辛苦了。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千利休製作竹花器“園城寺”(1590年)

這一枝椿樹花的經歷,是典型的不完全之美的歷程。

不完全或者叫殘缺,是人竭盡全力之後的遺憾,是自然力作用的結果。面對不可抗力,禪者坦然接受,拿無花的花枝同有花的花枝一樣對待,欣賞落花後枯枝的美,感受自然的力量,體悟生命的奧秘。

正是因為這種覺悟,千宗旦對送花的小和尚非常理解,十分體諒,更加敬重。在這一時光裡,美與善、與真,高度統一。

而千利休這隻竹花筒,也耐人尋味。

從最初的中國瓷器做花瓶,到日本陶器,最後千利休以最日常的、身邊隨處可見的竹子做花器,並且樹立為名器。這為茶道審美向日常生活的普及做出示範,上善若水,水往低處流,流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電影《尋訪千利休》劇照

據說,千利休把自家用破了的竹籃做花器,插入一枝山茶花或牽牛花,殘破的竹籃微微透亮的包漿映襯出的花,格外美麗。

說起禪意生活,如何對待“殘缺”或者“不完全”,是常見問題。這方面,日本茶道有經驗。

甲和燈禪意生活平臺獨家特約專欄

如果沒有“殘缺”,還算“自然”嗎?|雪月花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