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狙擊槍為什麼不是自動把彈殼彈出去?

taooolu


我想你說的自動拋殼應該是想問為什麼狙擊槍不是半自動的吧。其實這個思想是不正確的,狙擊槍顧名思義狙擊手使用的槍支,從現代廣泛定義來說精確射手也屬於是一種狙擊手了,而這些大量的狙擊手中,他們依然會使用大量的半自動狙擊步槍,比如說我軍的85狙,88狙,俄羅斯的SVD,美軍的M110以及M110A1,MK12這些都是半自動的狙擊槍,並且也在各國軍隊中大量使用,而且極其精準。但是呢這些槍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不然也不可能讓M40啊AXMC啊這些步槍依然還活躍在各大狙擊比賽中吧。

半自動的主要穩定就是不穩。不論是巴雷特那樣的短後座也好,抑或是M110的氣吹(DI)也好,或者是M110A1或者是SVD的短活塞也好,都會在各個方面造成震動與偏差。

舉個例子,M82A1是採用的槍管短後座原理,自然在射擊過程中槍管是前後會發生位移的,而這個位移在左右或者垂直方向上或多或少會產生小範圍震動,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在遠距離上自然不準了,所以它只能稱為反器材武器。而氣吹和活塞的問題就在於他們在槍管上開的洞。這玩意兒漏氣啊。槍管漏氣,那麼壓力就會直接發生變化。這樣就會在垂直方向上發生變化。並且由於槍管向來是在發射特定速度特定重量的子彈最準確,多了少了震動都有會發生變化,自然也會精度受損。

接著就是遠距離沒必要太多子彈以及太快發射。並且最好是能讓子彈始終待在彈匣裡,直到發射前10秒內再送入槍膛。由於溫度對火藥的影響非常巨大。高溫低溫子彈初速會變化200fps以上,這樣在遠距離射擊時高度可能就會差了一個人的身高。如果說過早放入槍膛,子彈溫度就會被拉高,而造成火藥的燃速差異。而栓動可以完美控制上膛時間,巧妙控制溫度。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這個問題恐怕不是對狙擊步槍有什麼誤解。狙擊步槍種類繁多,其中M21、SVD一類的半自動狙擊步槍就是自動拋殼的,至於Mk12、VSS一類的全自動狙擊步槍就更不用說了。這個問題,問得其實是M24、SSG3000一類的非自動狙擊步槍。

而實際上,不只是非自動狙擊步槍,任何的非自動步槍都不能自動拋殼,其原因也非常簡單:非自動步槍的槍機不能自動運動。現代自動槍械分為內能源和外能源兩類,內能源分為管退式、槍機後坐式、導氣式,管退式通過子彈發射時的後坐力推動槍管和槍機運動、其中槍管長後坐式在槍機向後運動開始復進時與槍管分離實現拋殼、槍管短後坐式在槍管短暫後坐並與在慣性作用下的槍機分離時實現拋殼,槍機後坐式通過槍管推動槍機後坐、復進時槍管與槍機分離進行拋殼,導氣式通過火藥燃氣推動槍機運動、在復進前自動拋殼。

外能源主要為電力驅動槍機,在槍機受電力驅動向後運動時實現拋殼。非自動步槍沒有任何能夠自動運動的槍機,因此需要使用者手動向後抽動槍機才能實現槍機的往復運動,所以在非自動步槍擊發後彈殼會因為槍機不運動而無法拋殼,必須通過手動拉動槍機才能讓彈殼拋出。

一些狙擊步槍採用非自動槍機目的在於減少零件特別是槍管的運動、以此提高精度,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必須手動抽拉槍機才能拋殼和裝填,這種取捨是根據槍械設計時考慮的任務需求而定的,因此非自動狙擊步槍與半自動/全自動狙擊步槍並無高下之分。


軍機圖


★不彈出彈殼能保命的!★

不自動將彈殼彈出的狙擊步槍是栓動非自動狙擊步槍!

1、栓動狙擊步槍的主要特點就是每發射一發子彈,就要拉動一下槍栓,實現開膛,將上次發射後的空彈殼拋離槍膛,再推動新子彈入膛,閉鎖,同時撞針處於待擊狀態,等待下一個操作過程!

狙擊步槍採用栓動方式主要是考慮這種步槍的零件少,堅固,加工精度能夠極高程度,槍膛氣密性好,卡殼現象少,即使出現也好解決,更是便於大口徑的製造!

缺陷是後坐力大,槍身震動大,調整時間相對要長一些,射速低。

也正是考慮到了遠程狙擊的戰術要求“一擊斃命”,所以高射速和後坐力可以忽視不計!大口徑的尤其凸顯!

栓動狙擊步槍一般是隱蔽射殺或遠距離射殺使用!

就狙擊戰術的特殊性,也要求狙擊步槍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射手在極具隱蔽的條件下,伏擊目標,這時的狙擊步槍始終處於上膛待擊狀態,
至於什麼時候上膛要看射手的時機把握了,因為上膛時會有機械摩擦碰撞的聲音發出,這是不利於隱蔽的,很容易暴露,尤其是在靜悄悄的夜裡或寂靜的空間裡。

目標出現,獲得指令擊殺後,射手如果是在極端危險的環境中執行任務時,他不能立即拉動槍栓開膛退彈!槍聲已經給敵人提供了大概的陣地位置,他們會立即搜索的,開膛退彈的聲音會給射手帶來麻煩。及時撤離陣地,馬上跑是一個選擇,或保持不動繼續潛伏!尋找機會在換彈。

★★★★★隱蔽性的提升是栓動狙擊步槍不立即退彈最大的特性要求體現,也是最大的好處。就是問題的答案!

使用栓動狙擊步槍的射手還會配自動步槍和手槍,甚至他會有兩支狙擊步槍,另一支是半自動狙擊步槍!
這個事例大家可以參見《狙擊手》這個電影中有一個橋段就是說明這個問題的,
電影的主角,在危險區域設伏,擊殺目標後,很多的敵人開始在開槍點附近搜尋狙擊手,房頂的主角沒有立即開鎖上彈,就是怕聲響驚動敵人。可是這時又一個重要目標出現需要擊殺,主角選擇了上彈,這時他的觀察手罵他是害人精,上彈的聲音立即引來的敵人的警覺,馬上開始圍攻他們,主角一槍擊中第二個目標後,馬上和戰友逃命。

這位主角平時就是帶兩支狙擊步槍,一支M21(半自動),一支M40(栓動)!

2、半自動狙擊步槍一般是照顧中遠距離的目標,這時射手的陣地是很安全的,不會在乎聲音出賣自己,甚至是混亂的條件下這聲音就是微不足道的了!

能在最快速度內對一個位置的多個目標連續打擊,或對單一目標重複射擊確保致死!

3、也還有全自動狙擊步槍的概念,只是和高精度自動步槍在概念上有所重複,但是實際意義是一樣的。

400米距離內的目標,也不是每有個士兵都能做到完全有把握射殺的,家裝高精度瞄準鏡後,一般的士兵就可使射擊命中率提高很多!

謝謝閱讀,個人意見歡迎評說!


杜口無言


事實上是有的。

首先,簡單說一下步槍的擊發方式。

第一種:手動擊發(每打一發子彈,手動拉動槍栓實現退殼和上彈)。目前這種擊發方式是狙擊步槍的主流。二戰中的狙擊步槍,全都是這個擊發原理。

第二種:半自動擊發(每打一發子彈,自動退殼和上單)。這種半自動狙擊槍也是有的。 M110狙擊步槍就是半自動原理,自動單發退殼上彈。

第三種:自動擊發(能夠連續多發自動退殼上彈),但是目前的狙擊步槍中還沒有使用這種原理的。


那麼為什麼槍械發展到今天,狙擊手還不廣泛採用半自動狙擊槍呢?

這主要是因為,狙擊手特殊的作戰使命。狙擊手在戰場上主要是擊殺單獨重要目標,需要長期潛伏,在一瞬間把握戰機一槍狙殺敵方的重要目標。

由於這種特殊的戰術使命,狙擊手多數不需要連續射擊。並且,遠距離精準射擊需要槍械保持高度的穩定性,連發速度越快穩定性越低。以上兩種原因疊加,使得目前絕大多數主流狙擊槍都是手動擊發。

那麼如果需要精準性的同時也需要連發火力怎麼辦?其實在這種新的戰術背景下,一種新的兵種誕生了--精確射手。這是一種介於普通士兵和正規狙擊手之間的兵種。在現代巷戰中,中遠距離上的對戰既需要精準射擊又需要連發火力。他們使用的武器一般是精度更高的自動步槍,配上精度很高的光學設備。


龍門百曉生


美軍的M110為半自動式高精度步槍

先要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錯誤,狙擊步槍分為半自動與非自動兩種,其中半自動狙擊步槍是可以自動將彈殼彈出去的,您說這種不能自動彈出彈殼的是非自動狙擊步槍,也就是栓式動狙擊步槍。

半自動狙擊步槍和射擊過程是:摳一下扳機打一槍,同時自動抽殼裝置將打空的彈殼扔出去,然後再將下一發子彈裝入槍膛,這時射手再扣動一次板機打出下一發子彈,然後一直到彈匣的子彈打光為止。

美軍的M21為半自型狙擊步槍


非自動狙擊步槍的射擊過程:摳動板機打出一槍,然後手動將槍栓拉回彈出空彈殼,然後再手動裝填一發子彈,推上槍膛,再進行瞄準擊發。

狙擊步槍它的用途就是要進行精確射擊,能準確擊中600米以外目標;本身它設計的就不是為了讓射手端著掃射使用。您嫌打得慢,直接用突擊步槍或者機槍就好了,還用什麼狙擊步槍啊~~~

之所以非自動狙擊步槍要做成手動抽殼裝彈,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減少槍身震動導致的精度誤差。半自動狙擊步槍,為了自動抽殼上膛,內部設計了一系列機構,扣動板機後,子彈打出槍膛之前,這些機構就會開始工作,完成抽殼,並將新一發子彈上膛的動作,這些動作都會造成槍身有輕微的震動,這些震動都是發生在子彈出膛前,直接後果就是會導致之前射手瞄準好的點,會由於槍身震動而導致出膛的子彈有偏差,後果就是打不準。正常突擊步槍的在近距離作戰時,這些小震動並不太影響射擊精度,但是對於遠距離的高精度的狙擊作戰來說,哪怕射手這偏離目標一毫米,結果都會讓子彈打飛,導致任務失敗。

美軍著名的巴雷特大口徑狙擊步槍也是半自動式。圖為M107型大狙

而非自動的栓動狙擊步槍則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全靠手動,因此即使有震動也都是發生在子彈出膛後,因為射手會在子彈射出槍膛後才退出彈殼裝上新一發子彈。沒有槍本身的震動干擾,射擊精度就會有保證,當然射手要是沒瞄準就開槍,打不準那就是人的問題~~~跟槍無關~~~

最後送題主一句話,要想打槍打得快,去搞一挺M134加特林機槍,那個快~一分鐘最高能打6000發,絕對讓你爽上天~~

我軍CS/LR4型栓動式高精度狙擊步槍


陶德中士


首先我們要知道狙擊步槍也是分很多型號的,按射擊方式可以分為半自動狙擊步槍,手動狙擊步槍,此外還有一些自動步槍加裝高倍率瞄準具作為狙擊步槍使用的例子。

而能夠自動拋殼的,就是半自動狙擊步槍了,比如德國的PSG1狙擊步槍,G28精確射手步槍,美國M14狙擊步槍,蘇聯SVD狙擊步槍等等,都屬於半自動狙擊步槍,能自動完成拋殼和再裝填的動作,所以往往射速更快,火力更猛一些。但是同時,由於設計有自動機構,所以結構也要更加複雜,所以其射擊精度也要更差,因此在進行一些較為重要的及狙擊作戰等任務時,往往並不使用半自動狙擊步槍,半自動狙擊步槍往往是作為班組中的班組狙擊手,或者叫精確射手的裝備使用,用於對敵人進行壓制,精確打擊敵人。

此外,也有一些在自動步槍上加裝高倍瞄準具作為狙擊步槍使用,比如FAL步槍、G3步槍等,都能承擔一定的狙擊步槍的任務,其也是自動拋殼的。

而不拋殼的就是栓動狙擊步槍了,其使用的槍機等較為簡單,因此包括拋殼,再裝填等動作,都需要手動進行,因此射速不足,但是精度較高。比如著名的英國L96狙擊步槍、德國R93狙擊步槍、美國M40狙擊步槍等,都是較為優秀的手動狙擊步槍,射擊精度優秀,主要裝備給專門的狙擊單位等使用。

而在實戰中兩者也是各有千秋,主要作戰定位不同,所以亮相的機會也不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狙殺距離排行榜中,很多都是美製M107等這些大口徑半自動狙擊步槍創造的,首先其子彈大,更大的裝藥量,能夠有更遠的射程,其次這些記錄的發生地都主要在伊拉克阿富汗等這些地區,氣候十分適合狙擊作戰,利於這些狙擊步槍發揮自己的長處。


用戶5770541302


狙擊槍是有半自動的,不過大部分還是以手動拋殼的多,先來看看經典的半自動狙擊槍

德國HK公司PSG-1

重量:8.1kg

口徑:7.62mm

全長:1208mm

價格10000美金

前蘇聯SVD(德拉貢諾夫)


全槍質量3.7KG(不帶瞄準鏡)

全長1220mm

口徑:7.62mm

世界上最遠的狙擊距離是記錄是TAC-50

香港東網報道稱,加拿大軍方一名隸屬精銳特種部隊“第二聯合特遣部隊”的狙擊手,在伊拉克執行任務期間,於一座高樓上以TAC-50狙擊步槍,在3540米外開槍射殺一名正攻擊伊拉克軍人的IS分子


總重:11.8 公斤

全槍長:1448mm

口徑:12.7mm

旋轉後拉槍機

事實並不是沒有自動拋殼上膛的狙擊槍,只是要麼因為太貴太重(PSG-1)要麼因為精度不夠(SVD),而且狙擊戰術講究一彈一殺,太高的射速並沒有大意義,現代狙擊槍已經向大口徑發展,如巴雷特、麥克米蘭TAC-50等,半自動狙擊槍逐漸發展成精確步槍,伴隨步兵班一起行動如M110,SR-25等,根據戰場環境不同,選擇合適的武器才是最正確的。



亦22539345


狙擊槍最大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精度要高,而不是射速快,精度高就要求槍身零件少,動作少,所以高精度狙擊步槍都不設計成自動式。

狙擊槍追求一擊命中,如果不是對連續作戰能力有一定要求,說不定連彈匣都不設計。

所以很多高精度狙擊槍看起來非常簡單,就一根槍管連在槍座上,槍座僅有瞄準具、手動上膛拋殼機構,扳機和擊發機構。

像你所說的自動狙擊槍,有不少,但是精度跟射程都沒法跟手動狙擊槍比。


seasing1231


圖注:狙擊槍手動裝彈

首先要弄明白一個概念,槍械能不能自動退殼只與該槍是不是自動(或半自動)步槍有關,不是所有的手動步槍都是狙擊步槍,也不是所有的狙擊步槍都是手動的。如著名的SVD、德國PSG、巴雷特、美國的M110和我國的88式等,都屬於半自動狙擊步槍,是可以自動退殼的。

當然了,由於自動步槍的運行原理,從第一發子彈激發到第二發子彈上膛,槍機是處於運動中的,以便退出彈殼並將第二發子彈上膛。而在此過程中,槍機的後退和復進,會給槍身造成震動,進而影響射擊精度。而且子彈在出膛前,槍機就已經開始動作了,會對槍械的穩定性造成影響,雖然極其微弱,但也會對影響子彈的彈道,導致精度降低。畢竟狙擊步槍的射擊距離都比較遠,這邊差之毫釐,彈頭飛過去就會謬以千里。

圖注:手動狙擊步槍

所以,為進一步提高射擊精度,大部分的狙擊步槍都採用手動模式,人工拉機推彈上膛以減少槍機運動、減少摩擦,在子彈出膛前儘量降低槍支的震動。因為狙擊步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很高的首發命中概率,第一發能否命中極為重要,如果第一發打不中,後面的射擊機會將大大降低。

為了保障這一要求的實現,狙擊步槍採用了一切技術手段,包括手動裝填、懸浮式槍管設計等,這樣打一發就要往彈膛裡裝填一發彈,雖然比自動步槍麻煩,但槍的結構簡單、槍機剛性高、機構動作小,有利於提供狙擊槍的精度。


兵工科技


狙擊槍也有半自動全自動的。主要是為了不同環境不同任務而設計,為長距離精準射擊環境而設計的狙擊槍,比如犯花痴反器材狙擊槍,很多是手動上彈,因為半自動或者全自動狙擊槍,自動回膛需要使用一部分火藥推力,自然會犧牲一部分彈頭動能,並且回膛機構運動會增加一些後坐力。手動狙擊槍不用自動回膛,所以可以把所有火藥推力總在增加彈頭動能上。自然更精準更遠,威力也更大。當然以上都是基於同種口徑彈藥,同裝藥量,同槍管長度等條件下成力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