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上熱下寒體質如何調理最好?

王長義聊素描


黃帝問曰:何為上熱下寒?

莫老爺話養生答曰:



上熱下寒證,泛指上部有熱、下部有寒,熱證、寒證同時出現的一類的證候。亦即寒熱錯雜表現之一。出《靈樞·刺節真邪》。多為陽盛於上,陰盛於下。症見胸中煩熱,頻欲嘔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虛寒,陽氣上越之症,症見足脛寒冷,而面微紅似酣,兼見形寒,脈沉細,或伴大便洩瀉,又稱戴陽,為虛脫症候之一。

為什麼如今上熱下寒體質的人越來越多呢?

NO1、首先現代人喜歡生冷水果、冰凍飲料、涼茶、空調、美麗凍人等等不良生活習慣,當大量寒溼正悄然進入你體內,自然腎火就越來越不足,真正的腎火就守不住,往頭面部跑,寒溼越重,虛火就越來越大。

另外,現代人經常採用瀉火、清火、降火的寒涼藥物進行治療虛火,進一不損傷陽氣,這就使得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NO2、現代社會食物豐富,餐桌豐富了,人們的飲食不節,飽則傷脾,脾虛不能運化,所以中焦是臃滯不通。食滯中焦,久滯不化,鬱而化熱。所以胃火旺,一旦遇見熱性食物,胃火上逆。

NO3、現代人過度閒逸,喜歡宅家,嚴重缺乏運動,久坐傷脾,而導致脾胃虛弱。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先天得不到後天的補充。

NO4、現代人喜歡熬夜,縱慾過度,損傷腎氣。

黃帝又問曰:上熱下寒體質如何養生調理?

養生調理就是儘可能做到以下👇

生活方式的改變

第一、注意飲食,飲食有節,飯吃八分飽。少吃生冷水果、特別是冰凍飲料啤酒🍺,少吃肥甘滋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少用空調,至少夏天開空調不能低於27度,冬天不要過於受寒特別是MM們需要注意。

第二、就是適當的運動,找自己喜歡的有氧運動:騎自行車、慢跑、快步走。

第三、愛愛要有度,保障充足的睡眠。

養生調養



第一、熱水泡腳,這也可以幫助解決上火嚴重的問題,並配合十指梳頭,讓氣血形成大循環。

第二、要多吃溫的東西,另外,需要艾灸。關元、帶脈、足三里、三陰交、復溜、太溪、懸鐘、湧泉。



第三、手掌搓腳心,左手搓右腳,右手搓左腳。腳心的湧泉穴,便是足少陰腎經的首穴。常搓腳心有降虛火,填補腎精,聰耳明目的效果

中醫藥調理

脾胃虛寒運化不力,一吃點辛辣的食品脾胃便無法承受,就會上火,這種情況如果清熱解毒必然傷其脾胃,造成脾胃虛寒更加嚴重,首先清胃火,可以用半夏瀉心湯,再可調理脾胃,可用附子理中丸,真武湯。

腎陽不足的用金匱腎氣丸藥補陽,也有助於上熱下寒症的治療。配合柴胡等疏肝理氣效果更好。(中藥的調理一定找中醫大夫進行辨證開方進行調理。)


經方學堂


夏天給人炎熱的感覺而冬天則是寒涼的代表,這個“熱”與“寒”是兩個十分極致的感覺名詞,但是卻可以在身體上同時的表現出來,即中醫上的“上熱下寒”,那麼“上熱下寒”究竟是什麼疾病的病症表現?一般情況下上熱下寒的體質會引發什麼不適的症狀?

其實從字面上去理解“上熱下寒”就是人體的身體同時存在寒熱之症,即上身因為上焦虛火旺盛而有上火的熱證問題,下半身卻非常的懼怕寒涼且有手足冰冷的寒症的表現,而傳統的中醫認為上熱下寒的體質導致人體陽盛於上且陰盛於下,是非常典型的“心腎不交”的中醫問題

人體肝氣疏散受阻則會導致肝火旺盛並助長心火,而且上身脾胃運化無能就會進一步加劇心火旺盛問題並使上身燥熱,同時心火旺盛十分容易損耗腎水和導致腎陰不足並使下身寒涼,目前上熱下寒屬於寒熱夾雜的問題並會引發較為特殊的症狀表現。

上身“熱”症狀:熱火攻於上身並使人體面部容易發紅生瘡和長痘痘粉刺,眼睛紅腫疼痛乾澀,常常感覺口乾舌燥並伴有口腔潰瘍、牙疼等問題,而且十分容易流鼻血,咽喉會有疼痛幹癢的不適。

下身“寒”症狀:

下身的手腳常常過於冰涼並伴有腰膝痠軟的症狀,也會因為腹部受涼而頻繁的拉肚子或者便秘,手腳異常冰涼也會引發失眠和渾身無力的症狀,特別是女性會因為下身寒涼而有痛經、月經量減少等月經不調的問題,而男性則由yin囊潮溼冰涼的不適症狀。

生活中缺乏運動、憂思過度、飲食不當等都會促進上熱下寒體質的形成,如果不及時調整則會打亂機體陰陽平衡的狀態並引發不適症狀,那麼生活中如果有上熱下寒的體質又該如何緩解?

一、飲食的調理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往往會加重上熱下寒的問題,所以上熱下寒體質的人群要嚴格的控制自己的飲食,建議日常飲食要清淡且注重營養的均衡搭配,忌食一切辛辣刺激以及寒涼生冷的食物,特別是啤酒要少喝雪糕要少吃,日常食物最好水煮或清蒸而不要煎炸或燒烤。

二、生活的調理

上熱下寒患者在日常生活應該順應身體器官的作息時間而不要頻繁的熬夜,保證充足睡眠才可以使肝膽經氣順暢並改善上熱下寒的問題,並且平時要避免過度勞累而要做到勞逸結合。另外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可以適度的參加運動,一般像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都有助於引火下行。

三、中醫的調理

很多人認為上熱下寒就需要儘快大補特補才可以,但其實大補特補只會加重上身燥熱和下身寒涼的症狀,因此建議上熱下寒體質的人群要注重緩慢的調理,

可以諮詢中醫師並針對病症服用中藥或進行針灸和按摩等治療,也可以在睡覺前用中藥材泡腳,長期堅持可以促進身體發汗並使腳底經絡暢通,能夠顯著的調節上熱下寒的體質。

參考文獻:

喬紅偉 劉納文,《上熱下寒之汗證案》,中國針灸,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19年05期.


奇妙的本草


太簡單了,只要沒學中醫,說一些中醫理論懂得很少,只需;三黃瀉心湯,大黃10克,黃芩I0克,黃連IO克,
炮附子30克(先煮30分鐘),三黃清上熱,附子溫下寒,輕鬆解決上熱下寒的陰陽不平衡,為你提的中醫問題點贊!


和你攜手健康人生


您好,作為一個養生少女,想給大家分享一些養生乾貨~


上熱下寒,我自己可是有親身體會,也找到了好方法如今調理好了。我個人認為這種體質吃藥效果特別差。

正常人體得“上涼,下暖,溫中央”,而現代人多數是“上熱下寒,堵中央”的體質 上熱下寒,中焦閉塞。


這種情況就比較適合練習金雞獨立,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也提到了這個方法,這是中裡巴人在《求醫不如求己》中提到的辦法。我自己也親身試驗,效果很好,就是需要堅持。


這是我在另外一篇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很好的反饋。

不但上熱下寒,凡是寒熱不調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調理。一隻腳站立,一隻腳抬起,雙手自然下垂或者上舉合十,合十最好中指指腹緊貼。閉目站3-5分鐘,再換另一隻腳,每天兩次。心腎不交引起頭暈、失眠的人聯繫也有很好的效果。


我自己做的感受就是,通過閉上雙眼,努力保持身體平衡的這個過程,我能感到雙腿發熱,氣血下行,在做3-5分鐘後,雙腳發熱,兩腿都很溫暖,眼睛也十分明亮,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補充!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點個讚唄~~謝謝您!喜歡中醫的可以關注我哦!帶你養生~


獸醫新同學


你好,控糖人很樂意解答您的問題!

上熱下寒體質是指身體上半身經常感覺冷,而且下半身又感覺熱,一般上半身會有如出痘痘、口舌生瘡、口臭,或者以熱象為主的表現。下寒體質則會主要表現為容易腹部疼痛、大便稀、小便清長、手腳不溫,特別是腳部冰冷等。

上熱下寒體質可以說是一種比較複雜的一種症候。多由於久病失治,或者是由於個人的先天體質不好造成的,比較常見於中年婦女,特別是更年期的婦女。


上熱下寒如何調理最好?

對於上熱下寒,最重要的是要引火歸元,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來調理:

1、運動

運動的好處毋容置疑,運動可以使全身的經絡更加通暢;

2、艾灸

艾灸的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湧泉等穴位,能夠很好的起到寒熱的調理作用,特別主要艾灸湧泉,可以起溫下作用。

3、中藥

具體可以應用中成藥或中藥湯劑,對於上焦火進行治療,下焦得到溫煦。四逆湯、潛陽封髓丹、交泰丸以及應用附子、肉桂、黃連等等都是很好的治療上熱下寒證的一些藥物,這些都是引火歸元的很好的方法。

4、理療

比如泡腳,或者做下肢按摩以及適當的運動,特別是用中藥材溫水泡腳,使足底產生溫煦,通過按摩的方式使經脈得到通暢,氣血就會走到下焦,走到足底,達到陰陽調和的目的。另外,拔火罐,汗法治療,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汗蒸等方式也是比較好的。

5、飲食

多吃一些具有補腎作用的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

如果有上熱下寒的人,建議先查腰部有無問題,查完以後再進行治療,具體的應該在專業醫生的辯證下明確病機再選擇治療方案。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有用,請點個贊,關注{控糖人},有問題也可以邀請我回答哦~


控糖人


上熱下寒,泛指的是上部熱、下部寒,熱、寒證一同存在的證候,也就是寒熱錯雜出現症狀之一。

上火下寒比較難治可嘗試以下方法進行緩解和醫治:

通過人參、黃芪這類中藥進行中藥醫治,因人參具有治寒的作用,黃芪則可治火,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方可使用,不可私自使用。在使用的同時,還要注意必須忌口,尤其是不能食用海鮮。

枸杞茶

多喝茶,對我們的身體也大有裨益。而枸杞茶,也是我們平時能夠涉及到的。用枸杞泡水代茶喝,對此證具有不錯的功效。因枸杞具有滋陰補肝腎,且還不上火功效,一年皆可用來飲用。

調整飲食

在飲食方面,也要進行調整。不宜食用生冷,油膩食物,規律作息。少食用水生動植物,豆類食品等,可食用些牛羊肉。水果也不宜過多食用,宜適量飲用些牛奶。

服藥物

在醫生指導下可服交泰丸,對此症狀具有一定作用。

艾葉泡腳

平時用艾葉水泡腳,勤泡腳能緩解寒證,需堅持。

適當運動

進行適當運動,一些有氧運動包括騎單車、慢步跑、快走,通過運動可改善體質。

穴位艾灸

要多食用溫熱食物,還有,要進行艾灸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太溪、湧泉等穴位。


養娃視頻


臨床上我見過很多上熱下寒的病例,以面部唑瘡,口鼻上火,下部痛經,小腹怕冷多見。這類女孩子往往往返於皮膚科和婦科。青春逗治好了,痛經加重,痛經治好了,痘痘又復發,此起彼伏。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治療面部唑瘡,用的多為苦寒性藥物,用多了雖然面部痘痘會有所好轉,但也必然會引起痛經;而治療痛經的藥物,多為溫性活血藥物,又會加重痘痘的復發。



面對這種常見問題,針灸科的醫生解決辦法如下:面部、背部相關穴位針灸,局部相關穴位點刺放血,使上焦之熱隨血而出。腹部運用溫針灸(將艾條放在針灸上),溫熨下焦,緩解宮寒。一般經過2-3個療程基本會緩解上熱下寒的症狀。

痤瘡與月經不調、痛經並見,多與內分泌失調有關,治療首先從內分泌調節入手。針灸治療較為直接和重要,中藥治療也一定兼顧上熱下寒這種特殊體質,以免顧此失彼。針灸治療這種病症,還比較有優勢,可同時兼顧上熱夏下寒。


米兒媽


寒與熱是表示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寒證是機體陽氣不足或感受寒邪,機體功能衰減,所表現的症狀;熱證是機體陽氣偏盛或感受熱邪,機體功能亢盛,所表現的症狀。溫法,是用針灸溫通經絡,溫養陽氣,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一種治法,用於寒證的治療。清法,是用針灸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瀉熱開竅的一種治法,用於熱證的治療。

清熱法:“熱則疾之”,出自《靈樞·經脈》篇。“熱”是指邪熱亢盛或為感受風熱引起的表熱證,或為五臟六腑有熱的裡熱證,或為氣血壅盛於經絡局部的熱證。“疾”是快速的意思,這時是指治療方法,即疾刺快出針。《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說:“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與此同義,如點刺出血,以洩其邪熱。如表熱證用毫針淺刺、三稜針點刺或皮膚針叩刺局部出血,以疏散邪熱。“疾”也有快速運針的意思。即快速提插,快速捻轉,相當於瀉法,多用於實熱證。“溫者清之”,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溫”是熱的意思,即病性屬熱證,“清”是治療大法,即熱證應用清熱的方法。臨床常用的清法有:

清解熱邪法:用於熱證。取穴如大椎、曲池、合谷,針刺瀉法。

清熱解毒法:用於溼毒熱證,取穴如委中、曲澤、十宣、阿是穴,點刺出血。

清熱開竅法:用於熱閉神昏證,取穴如水溝、十二井穴、勞宮,針刺瀉法或點刺出血。

清瀉臟腑法:適用於臟腑熱證,取所屬臟腑的滎穴和相應的經穴,如心熱證,取少府、勞宮,肝熱證取行間、陽輔等,針刺瀉法。

熱證和寒證在臨床上的表現往往錯綜複雜,變化多端,有表熱還有裡熱,有裡寒還有表寒,有上熱下寒,還有真寒假熱和假寒真熱,所以清熱溫寒的運用也應靈活機變。假如熱邪入裡可採用深刺久留針的方法,直到熱退為止。假如邪在表,亦可用淺刺不留針的方法或用點刺法治療。如咽乾而痛,心煩,兼見便溏肢冷,脈沉弱者,是下焦虛寒,陽不入宅,戴陽於上,治宜溫補下元引火入宅。真寒假熱者,可在溫寒的基礎上佐以清熱,真熱假寒者,可在清熱的基礎上,佐以溫寒。


康復匯


您好,作為一個養生少女,想給大家分享一些養生乾貨~

愛長痘痘還怕冷,腿粗,大多是上熱下寒體質

🍥今天給大家說一下上熱下寒體質,有時候覺得做個女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各種體質,各種煩惱,像上熱下寒體質的寶寶祛痘千萬不要喝一些苦寒的茶,雖然能去一時的火,但是會消耗你體內那一丟丟陽氣,所以今天主要給大家說一下這種體質它的症狀、原因,以及怎麼內調外養~

‼️上熱下寒體質的症狀(💯最明顯的兩條!!)

1️⃣愛長痘,還怕冷

2️⃣飲食吃的滋補些就上火,吃涼腸胃受不了,還容易腹瀉 ‼️

上熱下寒體質的危害

1️⃣容易宮寒、痛經、月經不調、月經量少

2️⃣皮膚容易暗沉粗糙、長痘痘長斑

3️⃣睡眠不好、入睡慢

4️⃣手腳冰冷,腿粗等

‼️上熱下寒體質的原因!?

1️⃣心火旺盛、腎水不足

2️⃣情緒不好,經常不開心,壓抑

3️⃣長期熬夜

4️⃣溼氣過重,還有不注意保暖

給寶寶們奉上2個解決方案

這種體質最重要的是要引火下行👇🏻

⚠ 內調改善上熱下寒體質

🍥材料:赤小豆+薏米+黑豆+黑芝麻+紅棗+枸杞+核桃+燕麥

做法: 加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熬30分鐘就可以

⚠外養改善面部愛長痘痘、暗黃粗糙問題

長痘痘也是和油脂分泌旺盛有關,造成的毛孔堵塞,皮膚微生物環境失衡,可以藉助高活性的-可可海鹽冷制皂 洗臉,這類冷制提取的海鹽,可可等6種植物成分能夠相互作用,釋放營養物質,抑菌,平衡水油,補水提亮,平衡皮膚微生物環境。皮膚健康了,痘痘就不會有了

泡腳 🍥材料:紅花5g+艾葉10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

泡腳可以引氣血下行,對於上熱下寒體質是非常好的,這個是中醫開的配方,真的超級管事噠

小tips:覺得麻煩的也可以用艾葉、生薑、各10g泡腳15-20分鐘也是ok的。覺得自己是這種體質的寶寶,內調外養一-定要走起來!

最後祝大家從內到外越來越美~


阿甘井子


上熱下寒:

為什麼會出現上熱下寒?因為上面動得太多。眼睛老在動,看手機;嘴巴老在動,吃各種各樣的垃圾食品,喝各種各樣的冰鎮飲料,服用各種各樣的抗生素;腦子老在動,各種念頭潮水一樣襲來,操心完國家大事又操心自個小事……

唯獨不動的就是下半身,老坐著。

上面動的太多,血不足,氣有餘便是火,這火本來可以引到下面,溫暖我們的手腳,但由於久坐與飲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擋了,咋辦?只好反彈上去唄,於是出現了上熱下寒。

天地有大宇宙,地氣溫煦向上,天氣下降,天地交泰,才有了萬物生靈。人體也有自己的小宇宙,心火要往下走,溫暖我們的下半身,腎水要往上走,滋潤我們的上半身,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平衡,就像太極圖一樣,是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具體來說,上熱的症狀是:動不動就上火,臉上長痘痘、口腔潰瘍、喉嚨痛、眼乾眼澀是常有的事,有時還牙齦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狀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還有宮寒痛經……

簡單來說,上熱下寒就是由於中焦不通、陰盛於下、虛陽上浮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小夥伴們一定要記住一點:上熱下寒並不是你真的陽虛得厲害,而是身體裡的火沒有被利用起來。真正陽虛的人全身都會是一片寒涼的跡象,而不僅僅是下半身。

上熱下寒到底怎麼調理?

張仲景不僅給了我們思路,還給了我們方子,善哉善哉。

思路是:打通我們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這樣上下對流,自然就上不熱下不寒了。具體怎麼來,你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