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白族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亞洲食學論壇


白族,大部分居住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這裡是“五朵金花”的故鄉,素以“風、花、雪、月”四景著稱。作為歷史悠久的“文獻名邦”,大理還奉獻了風花雪月般的白族美食種種。


“乳扇”是大理州的名特產品。一般由羊乳製成,製作並不複雜,先將羊乳放在鍋中,再點酸水,當羊乳呈半固態時,用竹筷往上挑成扇狀,放在簸箕內曬乾,乳扇以煎食最為普遍。它含有較高的脂肪,營養價值高,醇香可口,雲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賣”,指的就是“乳扇”。它是白族群眾招待客人的上等菜,請客送禮,探親訪友,都少不了它。

白族剁生的食俗源遠流長,早在唐代文獻中就有記載。現代白族最普遍食用的剁生是豬肉,漢語稱為“吃生皮”。白族人將豬宰殺後,用火燒烤去毛,使皮烤成金黃色,肉半生不熟,切成肉片或肉絲,佐以蔥、姜、醋、蒜泥等調料可吃了。生皮是舊時年節的宴客菜餚。

大理州洱海以產魚著稱,尤以弓魚最有名。人們喜食砂鍋魚,具體做法是將火腿片、嫩雞塊、冬菇、臘肝片、玉蘭片、豆腐等十幾種原料按比例與魚放入沙鍋內,加上胡椒、八角、鹽等調味品,置於火上用微火燉熟,味道極鮮。

雕梅是白族的一種特色果脯,是把青梅雕刻成梅花狀,然後用白糖浸泡而成。雕梅扣肉就是以雕梅為輔料,上蓋五花肉,放到鍋裡蒸制而成。吃時梅子清香酸甜,而且肉香嫩不膩。

喜洲粑粑是洱海邊歷史名城喜洲的一種小吃,用麥面做成。無論甜鹹,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將鍋內油炕著的粑粑慢慢烤黃,直至烤酥。因此,喜洲粑粑香酥軟和,受人喜愛。

白族紅白喜事宴客中的八大碗是白族傳統飲食文化的集中表現。宴桌是八仙桌,一般8個人為一桌,菜餚上8個,俗稱“八大碗”。土八碗葷素搭配合理,肥而不膩,素而不淡,營養豐富。炸、酥、燉、煮齊全,有蒸有氽[tǔn],色澤鮮豔多彩,突出白族飲食特色。

(文by Alina,圖取自網絡,侵刪)


亞洲食學論壇


整個白族我不太知道,但是大理有幾個地方都去吃過不錯,可以介紹一下:

1.蝴蝶泉邊有一個白族有家魚館,裡面的各種魚比較好吃。

2.下關往古城方向有一家火燒豬,那個燒過的豬皮,醮上他們那個獨有的醮水,味道很美,但是生肉我不敢吃,豬皮不錯;

3.洱海邊有很多地方吃醉蝦也不錯,只要你們習慣;

4.洱海里的海菜煮芋頭味道也好;

5.以前在開發區有一家清真的叫青椒童子雞;

6.往保山去的老320路邊的海潲魚也挺好吃;

7.最經典的老奶洋芋加上酸菜,回味無窮。

還有什麼好吃的請互粉,慢慢的介紹給你們雲南各種好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