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近幾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全部建設在中國,為什麼韓國不建呢?

安174392554


因為韓國的市場不夠大,國力也不夠強大,大陸發展面板業就靈活運用關稅機制,如果大陸能生產的面板就給予韓國進口的面板百分之10的稅收,如果不能生產就只收百分之5的稅,這樣一來一去現在韓國的普通面板想出口大陸幾乎沒什麼可能性,三星和lg分別在大陸的廣州和蘇州建立了面板廠供自己使用,在韓國本土市場面板需求增長不大的情況下建設高世代面板線不可能,除非是oled的生產線,但這個投資太大現階段在韓國都快過剩了。

高世代液晶面板線不是技術的量變,而是產能的增加,生產出來的基板可以切割出來更多更大的面板,最早的十一代液晶面板線每年都給夏普帶來鉅虧,賣給鴻海精密後憑藉鴻海精密的資源提高了產能利用率才轉虧為盈,高世代線沒有高利用率將會是鉅虧。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和銷售市場,面板的一大半以上都是被中國市場消化吸收和分散出去,除了中國有能力消化新增加的高世代線液晶面板外,其餘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有這個實力去消化。誠然韓國有三星和lg兩個巨無霸面板企業,但他們的液晶面板需求增加不多,而且在韓國已經有很多的生產線,現階段都在關停生產線了,不可能再去增加新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了。

大陸最大的兩家面板企業京東方和tcl,京東方的技術來源收購韓國的現代顯示器公司,整個技術流程都來源於韓國,近十多年才取得突破發展,面對巨大的國內需求,在政府的強力支持下,不停的用大資本建設更多更高的世代線成為了當務之急。臺灣人造謠說大陸的面板企業快過剩了,這是不可能的,生活品質的提升只要每一年電視的尺寸平均增加兩三英寸就可以消化一條8.5代線,而且大陸每年還進口了幾百億美元的面板,缺口還是非常大,tcl旗下面板企業華星光電技術來源於臺灣的奇美,起點高有tcl電視銷路的支持,起步就是高世代線高利用率高盈利,在不停的盈利基礎上也在不停的建設更高世代線。

在臺灣的面板企業還沒有全部倒下的時候大陸高世代線還會不停的建設,而韓國和臺灣將會看熱鬧。


傻瓜凱


作為一個曾經服務於面板廠的小公司職員,感覺要歸功於國家級的規劃。

2010年前好幾年,國家層面大力扶持京東方和TCL,利用各種集資模式來支持面板廠瘋狂擴產,從而吸引了大量日本和韓國的技術設備進入,也解決了大量電子類的就業問題,同時還把面板產能打到了高峰,所以這些年面板價格一降再降,雖然核心技術和日本韓國還差不少,但這不惜血本(成本是根本收不回來的)的策略讓日韓的大量人才和技術流入,給了整個產業學習和深造的機會,把臺灣和韓國的面板也打的很厲害。

最初我們在面板廠裡看到的全是日本和韓國的設備,臺灣和韓國的技術主管,拿的都是內陸多少倍的工資,也沒少罵當初作決策的人,感覺都是洋買辦和賣國奴。現在想想,沒有不惜血本的前期犧牲和不斷學習,現在國內面板還是嚴重依賴進口的。

而下一個不惜血本的行業,國家應該是重點扶持存儲器產業。(我印象中是在武漢搞了個超大的集群)

至於國外10.5代線的建設,目測有幾個因素:1 耗電佔地的因素 2 汙染和耗水 3 大量資金的前期投入。

而地方政府為了支持這些大廠入駐都給出了相當優惠的條件,同時也根據這些產線形成了集群配套,這是國外很難相比的。

最近郭臺銘在美國搞了一條線,好像說是100多億美元,算是個例外。


足球新聞翻譯官


中國企業能生產的產品,跨國公司都趕緊到中國生產降低成本,降價傾銷,對於中國企業不能生產的產品,跨國公司都壟斷高價銷售,絕不在中國設廠
中國瀋陽機床搞出了個i5機床,外國馬上要機床控制系統降價30%。


美淼之美工業裝備


因為中國人傻錢多,當年TCL買蘇州飛利浦,法國湯姆遜,結果顯像管時代結束,當年的長虹投資15億,投資等離子電視,最後沒有幾年等離子退出。現在都投資高世代液晶面板,說明液晶的時代快結束了。


Sqzr順其自然


看到好多人說oled會淘汰lcd,我就呵呵了!先不說oled自身的缺陷,你知道買液晶電視消費者是怎麼考慮的嗎?在自己承受價格內買屏幕最大的!!屏幕最大的!你們知道85寸100寸液晶最便宜價格多少嗎?85寸2萬,100寸9萬左右!


幸運連連心想事成


三星當年用低價LCD忽悠日本廠商,日本廠商就大力研發建設等離子生產線。等到過幾年三星準備在國內建等離子生產線,松下上當了在國內建了幾條等離子生產線。三星就抬高LCD價格,坑了一批日本廠商。現在LCD過氣了,中國建的多也沒用。技術要領先,三星旗艦從老到新都是LED


熱心市民太陽


落後就要被欺負,韓國早就在拋售液晶生產線和技術,只有中國還把它當成寶一樣在供著。

結果怎麼樣呢?

當中國LCD面板大量建成之時,就是中國面板廠家虧損之時!

沒人再喜歡傷眼的LCD!


助人為樂吾本性


未來的道路已經明晰,LCD逐步被淘汰,現在是OLED和量子點兩大陣營的PK 目前OLED的前景更被看好,但是技術只掌握在SHARP和LG手裡,國內還是在一跟一隨上,還在追趕的路上,現在挺京東方的居多


從新所欲1


其實,太陽能電板已經給了我們嚴重的教訓,可是,大家的追逐財富的夢想,往往卻視而不見。


在路上覓尋


一,中國已經有了10代11代生產線,日韓無法形成技術封鎖。

二,建廠房需要夠大夠平的地面,還有建廠房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中國建設隊伍龐大熟練速度快。

三,原材料工業體系齊全,成本低。

四,與中國廠家直接在一個平臺競爭,不會與中國快速發展的市場脫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