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印度在很多方面不如中國,但印度人總覺得中國不如他們,這是為什麼?

暗地黑羊


在胡哥看來,他們是無知者無畏。

2017年國慶,胡哥和幾個好朋友跟團去印度旅遊,旅行社安排了印度當地的一個導遊,英語中文五五開的那種。

我們在孟買逛街,印度導遊帶著我們四處瞎逛。就在回酒店的那一刻,他帶著滿足的笑容,用咖喱味的中文問我們:萌白(孟買)是不是比香海(上海)繁華多了?

對於這種言論,胡哥一點反駁他的興趣都沒有,畢竟剛才才看見了貧民窟……

為什麼有時候印度會給人一種蜜汁自信呢?

胡哥在印度旅遊的那幾天,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用同行的中國導遊的話說就是“自印度獨立之後,官方一直在強調他們驅逐了殖民者迎來了獨立,印度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值得每個印度人自豪”。

這表現在印度人身上就是,我印度的就是要用最好的,如果造不出,那我就出去買回來!

印度軍隊就是這樣的,美國貨俄國貨英國貨全有,號稱武器博物館。

印度人自豪於自己的文化,就拿電影來說,在印度好萊塢絕對幹不過寶萊塢。據說印度人看電影基本都是群眾運動,從小鄉村到大城市,印度明星演的電影大家都會去熱捧。

加上印度受過教育的人比例比較少,瞭解外界的方式很有限,出過國的就更少了。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人群國家,民族多,宗教多,要讓這麼多人團結在一起不至於打起來,那就只好讓他們相信咱們印度就是最好的。

當然,印度受過教育的人還是能看清楚自己國家的定位的。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我覺得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媒體故意的宣傳。跟西方媒體摸黑中國一樣,印度媒體也基本上是片面的宣傳中國。中國不好的方面,直接放大,比如說貧困,在中國只有一些山區很貧困了,但是宣傳出來,那就可以說到處都貧困。所以,長期的這種宣傳,自然使得印度人感覺中國樣樣不如印度,就跟當年我們覺得美帝不行一樣的。



第二,長期的強勢。印度從獨立開始確實比較強勢,獨立後佔了大部分地盤,還佔了大部分克什米爾,讓東巴基斯坦獨立。吞併了錫金,控制了不丹和尼泊爾等等。在南亞可謂是絕對的“霸主”,說一不二,長期這樣自然以為“老子天下無敵”,就跟當年清朝關起門來做“天朝上國”是一個道理。

第三,西方的吹捧。西方在對東方世界,一直是力挺印度,打壓中國。西方經常稱,印度那是亞洲最大的民主國家,擁有最牛的民主制度。同時印度的發展也被誇大,如所謂的世界工廠,世界辦公室,世界CEO等等。因此,印度人更加感覺自己了不起,狂的沒邊。

第四,自身發展迅速。印度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幾乎超過中國,這一點在印度人看來更是歷史性的勝利。同時,印度GDP接連超過西班牙,法國,去年又超過英國,超過了自己原來的宗主國。這都使得印度盲目的自信。感覺全世界就印度最牛了。


第五,實際如何呢?印度經濟還不到中國零頭,科技,軍事,交通,教育等都被中國遠遠甩到了後面,而且印度腐敗嚴重,強姦遍地,貧富差距驚人。而且種姓制度等民族劣根性依舊,而且國家效率低下,不思進取等。註定跟中國的差距越來越遠,但是他們看不到,也不願意看到,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這才是問題所在。


歷史真相背後


簡單地說這是印度政客和媒體炮製出來的精神勝利法,讓印度人覺得我國不如他們,甚至出現了上海落後孟買20年的錯覺,究其原因有三點。

首先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殖民者的霸權思維,一直自封為南亞霸主,在尼赫魯時代印度就立志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到處採購武器,重點發展軍事力量,不斷進行閱兵展示力量,而且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讓民眾覺得國家很強大。但由於在1962年的那場戰爭讓印度自信心極度受挫,這種失敗的陰影在印度的領導層一直揮之不去。 其次印度和周邊一些國家有領土爭端,需要炮製一些假象迷惑民眾,提震國民信心。每屆印度政府都弄不少假大空的口號,目的是迎合民意,贏得選票,由於印度還相對落後,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反正政府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日積月累,民眾也自然而然的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
最後就是西方的吹捧,讓印度產生錯覺。處於戰略需求,西方國家一致稱讚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紛紛表示支持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等。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有點奇葩,但它的確有值得民眾驕傲的一面,例如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印度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裡的歌舞畫面展示了豐富多樣的印度文化,另外印度在南亞的確有巨大的影響力。
印度作為一個大國,為了展示其雄心勃勃的政治雄心,的確需要製造一些東西來提升民眾自信心。而且印度開起掛來,誰都攔不住,但印度的這種精神勝利法的確讓自己感覺良好。


麼爺的舅舅


我個人認為,印度雖是個開放國家,但很多人對中國並不真正瞭解!中印也有很長的邊界線,但中印邊界地區多為自然環境較差區域,自然環境相對較差(受喜馬拉雅山脈阻隔),周邊人煙稀少,因此中印邊境貿易總額並不高。中印兩國在人種、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巨大!很多印度人還將中國停留在過去的印象裡。



其實印度很多人生活在"自我封閉"的環境中,受獨特地理環境等的影響,他們形成了南亞"老大"的地位,這也使很多印度人認為他們很"了不起",包括印度政府在內他們從未放棄南亞霸主地位的"霸權思想"!很多印度人認為印度洋就是他們的!也對鄰國尤其中國憂心重重!一些媒體故意抹黑中國,使他們更加"井底之蛙了"!


印度在英殖民時期留下了大量鐵路網,也造就了今天的印式"民主",印度的鐵路網在印度人心裡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們很多人並不瞭解我們今天已比他們的鐵路系統要強多少倍了!很多印度人認為他們的政治制度比我們"好多了"!其實他們的政府很腐敗!

印度的人口大國地位、印度的軍隊及國防體系、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一些優勢行業的發展、基本溫飽的解決!都讓他們"沾沾自喜"!同時也自我膨脹了!


海闊天空218505852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但是依然是英聯邦的成員,其得益於英國統治時期,對印度政治的改造。讓印度得以有更好的國際環境,可以與世界個大國交流。尼赫魯時期的印度一直以世界第三國家的領袖自居,擁有相當的優越感。

其二印度在國際經濟交流上被西方國家標榜為民主政治的典範,印度在西方媒體的吹捧下,讓印度的精英階層以西方生活方式為目標,以西方的生活為自居,並在自我認同上以西方相同。



其三印度媒體的肆宣傳和鼓吹,對民眾的灌輸洗腦,印度人民與西方社會一樣。而作為西方的媒體同樣也對我們進行著片面的報道,讓世界很多地方只知道中國是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根本和印度比不了。這也是在印度的國民心中深深的植跟於此。甚至有的印度人聲稱我們印度再不快速發展,20年後上海就要超過孟買了。


其四印度奉行南亞地區霸權政策,對周邊小國,採取欺壓政策。並對周邊國家內政進行干預,這樣印度人民感覺印度確實強大。這樣給國民一種假象,自以為印度是高高在上。

其五印度曾經與我們發生過邊境上不愉快的衝突,結果讓這麼一個自稱世界第三的大國,被搞的丟盔棄甲,好似狼狽。在印度的心理上始終都以這樣的鄰居為目標,處處與鄰居相比較。總想再某些方面超過這個鄰居,但是往往事與願違。那就只有在自己的媒體上鼓吹一下,給自己的國民一些安慰。以此造成了印度的國民始終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朋友們覺得還有那些是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喜歡的可以點贊關注!


淡然小司


印度是個不小的國家,至少人口還算世界第二。據印度媒體打造,印度已經即將趕超美國,最起碼佛教比美國發達。在許多方面,印度領先世界,主要表現綠色環保方面,印度人拉便便後,不用衛生紙,用手摳。這至少節約了能源,又不會造成堵塞。佛祖沒白給他們一雙靈巧的手,可以摳便便,也可以手抓餅。這是世界人民為之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

印度的發展,有很多英帝國的思想影子,被殖民了那麼多年,也學做霸權夢,在軍工製造方面,航母已經達到可在海中飄浮的世界水準,憑海風助推,人力划槳,可以拆除動力裝置,節約能源又環保,這在世界航母史上,是驚天動地的壯舉,比中國竹排載量大,抗風力強,這是不得不承認的。據【奧會時報】載:印度已向奧委會提出申請航母參加帆船比賽,或者要和中國龍舟同場競技,這也是印度認為比中國先進的地方。

印度的火車也夠先進,乘客車裡車外,可吊可掛,去廁所不用排隊,直接處理,隨著火車慣性,順風而去,據印度人說,下車時,乘客是面目全非的,臉上吸附的便便厚達13.7cm,這也是印度臉皮厚的原因之一。

印度人崇尚自然,不裝,隨地大小便,他們覺得是正常現象。同學曾在印度工作一段,他說每天上班要帶兩雙鞋子,和一個柺杖,一般走到單位,半小時能在路面踏上30坨便便,就是三級跳世界冠軍也休想躲得過去,只要握緊柺杖不被滑倒就是你的幸福啦。同學的話讓人恐懼,不過小編確實看到了同學青紫的腿,知道所言非虛。

印度一直炫耀自己的綠色食品,說沒有化肥農藥殘留,全是便便任意施的肥。這確實是印度的驕傲。印度的先進性是創造性的體現,數不勝數,是印度領先世界的硬實力。


白這個顏色


有些人以太陽的後裔為榮,而印度人以英國的後裔為榮,這就是目前印度精英階層一切自豪和高傲的來源所在。(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中國自1840年以來就被英國欺負的不像樣,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尤其是印度的精英階層普遍認為,他們也是和英國墨水,洗禮英國文化長大的,英國人的那種傲慢和無禮,也同時被印度人學了過來。

因此,當與中國交往時,印度人會覺得你中國不過是被英國曾經踩在腳底下的封建爛國,你牛什麼牛?如果熟悉英國殖民史或著侵略史的人可能知道,在民國上海灘的英租界,並不都是趾高氣昂的英國人,還有同樣趾高氣昂的印度人。


幾乎被英國洗腦的印度人,是作為征服者的一部分來到中華大地的,自然在氣勢上和心理上,都覺得要優於國人一等。

雖然曾經欺負中國的是英國,但印度就感覺是自己乾的,雖然印度的拳頭從來都沒硬過中國,但英國的拳頭卻是比中國硬,印度已經是英國化的印度,對於自己被英國殖民的歷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同時還看不起其他被英國侵略過的國家。

這也是國人一直不理解的一點,不論人口規模、領土範圍還是經濟水平,中國可以說都在印度之上,可印度與中國打交道,都是趾高氣昂,哪裡來的勇氣和自信呢?

這根就在這呢!

捱打都能捱打出民族自信,印度腦子不是被打壞了,就是被英國的殖民文化馴服了,也就不難理解了印度實力與想法不一致,怪誕表現的一面了。


歷史三日談


大家好我是伯牙子期,不請自來,這是我去年寫的一篇關於印度的文章,直接放上來了。

大家好我是伯牙子期,感謝您的關注。

自古以來,古中國與古印度自古就是友好的鄰邦,我們互相學習了很多的東西,也有過把對方的東西吸收過來,比如大唐玄奘法師去印度求得經書,把印度佛教傳入中國。

所以,其實很多印度網民一直以來,都是以“中國的師傅”自居,這沒什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恥下問;這是中國文化,學習是永恆的主題。

可是事實是,印傳佛教雖然是中國國內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宗教,但是由於中國不是一個宗教國家,所以對中國文化影響力卻也沒有想象中的大,就這麼說是中國的師傅,確實有點欠缺考慮,而且,現在的印度教已經不是古代的佛教了,現在的印度教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何其悲哀。

近日日,有好奇的印度網友問道:中印能互相從對方身上學習什麼?

在下面的評論裡,雖然也有不少印度網友大言不慚的說著:“印度是中國的師傅”。但總的來說,我對印度網友的印象發生了些許的改觀,當然也有可能因為裡面摻雜著戰忽局的同志。

這位網友覺得,印度不應該抱著古代的想法,也許過去中國跟印度學習過,但是現代的中國很強大,早早的已經超過印度,

也有大言不慚的網友說:中國人應該學習他們的語言, 覺得他們語言裡的偉大歷史和知識能夠讓中國更強大! 其實對這個我是很不贊同的,漢語的歷史沉澱,並不低於印地語。

理智的印度網友吐槽這位作者的想法,

還有兩位印度網友說反話一樣的,把自己國家現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點完整的說了下來,其實這種印度網友我是比較尊敬的,能夠正視自己的才能變得強大。

我還在裡面發現了幾位不知道是敵是友的戰忽局成員,你們來看看,他們這麼說是人真的麼?我有點分不清真假了、。...

其實從古至今,印傳佛教到中國已經被中華文化改良過了,融合了道教 儒學等等 變的更溫和更接近中國人的價值觀,更容易被人接受,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的了,所以古人一直說儒釋道不分家 原始的佛教其實更接近藏傳佛教,

有趣也最值得揶揄的是:印度研究古梵文的學者都要到中國留學,如果不是季羨林,印度人讀梵文比中國人讀甲骨文還難,自己的語言都丟失了,怎麼還敢如此大言不慚。

真正講起來,日本和中國的這種關係才是真正的徒弟和師傅的關係。從語言文字到社會制度。學了個遍,而他們是怎麼對待的?


伯牙子期


個人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印度的民族特性。印度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國家,建國以來一直追求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地區乃至世界大國,因而它總是自視過高,對自已的國力不能做客觀的評價。

第二,對中國成就的忌妒。中印兩國都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發展中大國,但兩國又是鄰國,且有歷史及現實的矛盾與恩怨,所以印度就很在意與中國比較,比較時卻習慣報喜不報憂。


第三,近年來印度的發展速度較快。中國自改革開放後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中印之間差距越拉越大。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發展方式的變化以速度的調整,印度的發展速度時有超過中國,這讓印度人看到了追趕的希望,因而自信心大增。


第四,印度確有其獨特之處。比如人口數量及結構優勢、英語優勢、比較發達的服務業,比如影視、軟件等。

第五,西方國家的捧譽。由於印度奉行的“民主制度”,市場模式以及優越的地緣環境等,一時之間印度成了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國拉攏的對象,這些國家的媒體也經常對印度的些許發展成就大加讚賞,印度某些人就昏昏然當成真相了。


姜運倉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能清楚地說明白,我們中國其實在很多方面不如英美等發達國家,但是我們中國人總覺得英美等國家不如我們,一樣的道理,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是愛國情結,就好比我們的家庭,雖然我們家裡條件不如很多家裡,但我們不會承認說自己家不好,總覺得自己家是最好的。農村有句老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畢竟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幾千年,這樣的情感可不是說斷就斷,即使心裡嚮往那些物質外在的東西,但心裡還是不捨留戀這裡的氣味和生活,這是情感,情感最堅固也最脆弱。

其次是印度確實有不錯的地方,在軟件方面就很厲害,美國有很多高科技方面的軟件也要從印度方面獲得,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再者就是電影方面,近幾年印度電影在中國受到的歡迎程度,真是令人驚歎,電影中所講的故事和教育聯繫起來,真是不敢相信,在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很一般的國家,竟然會有這樣反思不斷的影視作品。

再次就是印度在軍事方面也不容小覷,雖然很多人傳言它們的航母是組裝的是陳舊的,但不要忘記它們有製造航母的能力和技術,只是經濟不太好,從長遠而言,這個限制是限制嗎?如今衡量中國強不強大,其實看的就是海洋軍艦實力,如果沒有很好的海上權威能力,那算不上強大。再者就是那麼小的國土卻養活著與我們別無二致的人口,這個也不是吹噓出來的,我們這麼多人口所擁有的國土面積可是人家的好幾倍呢。

所以,這些原因說下來,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印度人當然會不服氣,會覺得自己就是比中國強,這樣的想法其實也很正常,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印度才能存在至今,而且還在不斷向前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