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農村教師為什麼不發十三個月的工資?

豁達26268307


我是一名農村教師,去年也就是17年底,第一次收到了第十三個月工資。第十三個月工資只有基本工資,沒有績效工資。



很早就聽說有第十三個月工資,而且查閱資料,國家確實也有第十三個月工資這個規定,我也僅僅是第一次收到這第十三個月工資。

很多人認為只有教師有第十三個月工資,其實不是這樣的,去年我們發第十三個月工資的時候,我和朋友聊起此事,他並不是老師,他們單位也發了第十三個月工資!

並不是所有農村老師都沒發第十三個月工資,至於提問者當地沒發,這應該是當地財政部門的問題吧!


曉瓊老師


一年到頭才12個月,教師的第13個月的工資,到底是什麼回事?在我們這邊,教師的第13個月的工資,又叫第13個月獎勵性績效工資,相當於其他行業的“年終獎”。這第13個月的“工資”,並非說一年到頭有13個月,而是對教師的考核評定後分發的一筆獎勵,至於為何美名其曰“第13個月工資”,引發人不必要的誤解,估計比哥德巴赫猜想還要難一些。

我們這邊的農村教師,是有發“第13個月工資”的,但是金額不高,每個人1K左右,不過蚊子腿再細也是肉,聊勝於無。至於其他地區為什麼不發這筆獎勵呢?可能因為相關地區的某個負責人施展“乾坤大挪移”的“神功”,這筆錢被用到別的“項目”上去;有可能是那個地方實在太窮了,發不起這筆工資;也有人說,農村教師是弱勢群體,大部分都是老實人,就算不發也沒有多大的意見……所以,這些地方的老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當別人領取“第13個月工資”的時候,他們只能默默地去爬山,到到山頂之後,把臉對準西北方向……

為什麼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不願意為鄉村教育“守巢”,甚至離開自己的崗位,背井離鄉另覓“錢途”?是不是因為鄉村教師的待遇太高了?還是地位太高了?雖然在《事業單位管理條例》中,對於教師的“第13個月工資”沒有出現隻言片語,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別的地區都有“第13個月工資”,而單單某個地區一分錢都沒有發,相關地區老師的心理會平衡嗎?

這筆“第13個月工資”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非常簡單,“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很多地區,這筆錢是在每個教師的工資總額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資金進行“統籌安排”,然後根據教師每個月的考勤情況、量化分高低、工作量多寡、學生統考排名及參加比賽獲獎情況進行綜合評定,評定好了之後才最終發放。所以,“第13個月工資”的發放金額多少,每個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領取到三四百,有的領取到兩千多。

聽一位蘇州的朋友介紹,他們地區的績效工資和“第13個月工資”都是由財政“另開小灶”的,不用坑掉教師自己本身的工資。人家除了“第13個月工資”,還有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效能獎”, “效能獎”平均金額也在2萬左右。有了這2萬塊錢,想過好一個年,對於一個普通的教師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音。

朋友們,你們那邊的教師有“第13個月工資”嗎?發多少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美化心靈的建築師,是象牙塔裡的守護者,是陽光地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待遇相對來說普遍比較低,尤其是農村教師,特別是偏遠山區的老師,教學環境差,工資待遇更低。為了提高教師的工資,教育部曾計劃提高教師待遇,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2018年,教師工資待遇將進行改革,提高教師工資,特別傾向貧困地區、偏遠山區的教師待遇,實行“工資”=“教齡”+“職稱”+“其它”的改革,其中其它項包括學歷、績效、考核等等,這改革主要是為了鼓勵教師教育的積極性!

那麼,既然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不低於公務員的工資水平,為什麼農村教師不發十三個月的工資呢?原因有這幾點:

1、公務員發的第十三個月工資是對公務員辛苦工作的補償,並不是第十三月工資。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無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一天二十四小時必須堅守在崗位上,時刻準備著,可以說節假日、週末有時也上班,即便是大家團圓的日子,他們還在輪流值班。從這方面講,他們發十三個月工資應該,也是一個辛苦錢的獎勵。

2、從老師上班時間的角度看這事。也許有人質疑,但就事論事。老師教學時間,也就是像公務員一樣的工作時間,除了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不教課,週末不教課,還有暑假2個月、寒假1個月不教課,一年教課時間也就是工作時間有七八個月。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有休息充足的職業。

3、並不是所有的教師工資待遇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我們這裡比較重視教育,在相同的條件下,教師待遇高於公務員工資的10%,一般一位工作二十年左右,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到手工資在5000多元。教師工資造成不一樣的原因,主要是當地財政收入狀況決定的,畢竟教師是一個龐大的隊伍,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感覺。


總之,有比較就有結果,有依據就有說服力,有付出就有回報,讓事實說話。當然,也有好多地方的老師發放十三個月的工資,但從第十三個月的工資含義講,教師不應該發第十三個月工資,大家有什麼看法?

敬請關注【宗元三農堂】謝謝!


宗元三農堂


首先,小徐老師要聲明一下,河北的農村教師是有十三個月工資的。至今發放已有數十年,因此可見題主所問的問題確是不客觀,地域不同,可能會有差異,但國家早在2010年就已明令地方要切實落實老師同等當地公務員待遇,要像公務員一樣給農村老師發放第十三個月工資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有的地區依然沒有落實,但有一點要申明,所謂第十三個月的工資的數目和其它十個月工資的數目相差甚遠,因為第十三個月的工資僅發老師的基本工資,按職稱基本工資的不同要比平常月份的工資要少1000--2000不等。

小徐老師所在的地方,早在2009年就落實了第十三個月工資,那時候,因為我們本地教師的基本工資較低,每年第十三個月的工資在700-1000左右,後來老師們有個三次較大幅度的調資,而且調整的是基本工資數額,因此,我們的第十三個月工資也跟著水漲船高,現在每人可以發到1800-3000左右。

還有一部分人說,因為教師實行績效工資,所有的年終獎金,也就是第十三個月工資,併入績效工資額裡發放,不知那些沒有第十三個月工資的老師們,績效工資高不高?此績效工資是來源於老師的工資,還是來自當地的財政另算。比如蘇州老師的績效工資就是政府另行撥款,額外發放的。而我們本地的績效工資是在老師基本工資總數中扣除20%的數額,再根據老師的考勤、成績、參加校內外活動等成績進行核算後再發放給老師,因此有“羊毛出在羊身上”一說,再加之我們本地的教師工資都很低,大多3000多點,相對於本地的高昂的生活成本,確實有很多老師指著這2000塊錢左右的第十三個月的工資過個年呢。

不知其他地方的老師第十三個月工資發放如何,本人認為,不光要看發沒發,還要看老師的工資水平,如果工資高,而且有其他年終獎類,那麼不發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工資低又沒別的獎項,不發第十三月的工資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大家以為呢?歡迎關注交流。


指尖教育帝國


關於教師十三月工資問題,各地還真的是不一樣。因為各地的財政狀況不同,導致結果不同。

十三月工資,又稱“考核獎”。也就是說,你只有一年一度的工作考核“合格”以上,你才有資格領取。

後來,實行績效工資。第十三月份的工資就放到績效工資裡,統一考核、統一發放。

有的地方績效工資實行的不倫不類的,據說是先將教師的工資扣掉1/3,然後再來考核。這樣相當於拿自己的工資給自己發績效。所以,教師的意見非常大。

蘇州的做法是,績效工資由財政另行撥款。去年是3.28萬,每年總量還要上漲10%-15%。另外還要發放“效能獎”人均每年1.82萬。

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們原來的第十三月份的工資吧?

歡迎大家來談談你們的第十三個月工資,看看你們是如何發放的?


姑蘇講堂


中國農村教師為什麼不發十三個月工資?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筆者想糾正一個問題,並不是所有的中國農村教師都沒有“十三個月工資”,此外對於十三個月工資的說法也並不準確,事業編並沒有任何規定說可以發放“十三月工資”,他們可以享受到的名曰:績效考核工資。


話說農村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相比之下還是比較低的,無論是與城市學校教師,還是與公務員事業編相比,他們的各項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都有不小的差距。因為農村教師的艱辛,使得很多優秀的教師都紛紛選擇離開農村學校,到更優越的地方任教。

其實,農村教師紛紛選擇出走,工資待遇是最根本的原因。大多數農村教師可以享受到的各項待遇並不完善,比如我們比較關心的“十三個月工資”,準確地說應該叫,績效考核獎。很多農村教師都沒有如約得到他們的績效考核獎,其最關鍵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當地財政狀況差,財政無法負擔教師的績效考核獎。


農村教師在編制上也是屬於事業編制,從《事業單位管理條例》中,我們並沒有規定事業編可以發放十三個月工資。可能有人會反問:為什麼公務員就可以發十三個月工資?那是因為《公務員法》中已經明確規定,公務員可以發放十三個月工資。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覺得不公平,但這就是現實,我們端著公家的飯碗,就要聽從人家的管理,就應該尊重和維護人家的規定,即使你反對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

從個人感情上來講,中國農村教師應該有資格和權利獲得第十三個月工資。在農村學校的艱苦環境下,農村教師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充分利用現有的一切條件,積極為農村學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環境,為農村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添磚加瓦。中國廣大農村教師是對得起擁有十三月工資的事實。


東愛雨小公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天地君親師”,老師的地位可“高”啦!然而,近年來,各地物價猛漲,老師的工資可真就是捉襟見肘了,於是,苦於生計的老師們心心念盼望著第十三個月工資,原因就是教育部門曾發文承諾:“確保教師的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公務員有第十三個月的工資,按理說教師也應該有,可事實卻是許多地方教師從未領到過,簡直是聞者落淚,見者傷心,我們的教師群體何以落到此種地步!

首先,我可以確定的是,並不是中國所有的農村教師都沒有第十三個月工資!我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很想更正提問者的錯誤!因為我在上班第一年領到過第十三個月的工資!當時,我領的第十三個月工資只有基本工資,大約1200元!我所在地區在本市算經濟落後的地區,和城區相比,教學條件較差,待遇不高,但是基本的工資還是有保障的!

接著,我來說說為什麼部分地區不發第十三個月工資!因為就算你翻遍所有的條例,都找不到發十三個月工資的直接理由!

唯一可以找到的依據就是“教師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然而,公務員有十三個月工資,教師屬於可有可無,那麼,假設你作為上層領導者,在財政定額的情況下,你願意把這筆錢花在教師身上嗎?

如果你們當地的財政狀況好,那麼當局者給你發點工資也無妨,如果你們當地經濟跟不上,當局者哪裡還有閒心操心你那第十三個月工資啊!

然後,我們來看看在網上,教師們如何看待第十三月工資的呢?

最後,希望教師們能調整心態,積極應對工作中的不公平現象!雖然同樣是為社會做貢獻,但是咱的收入就是比不了公務員,這就是不爭的事實!與其望梅止渴,不如發奮圖強,在工作中找到一點成就感!


桃李不言夢夢


十三個月工資有不同的稱謂,有些行業叫做年終獎,有些叫做績效工資,不管是怎麼叫的,都是為了獎勵員工一年以來的辛苦付出,十三個月工資理所應當。

作為教師其實也是有十三個月工資,只不過是有些地方發放有些地方不發放而已。但是絕大多數的農村教師發放十三個月的工資是不可能的,甚至有很多老師教了一輩子的書都沒有聽說過十三個月工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那是因為政策的差異造成的。

教師工資的多少是由國家進行指定並下發文件的,但是到底能不能夠實施,能發多少卻不是上級能夠決定的。比如上級在制定政策的時候規定教師的工資不能超過五千,最低不能低於三千。但是因為每個地區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會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地區能夠發的出五千,有些地區只能夠發的出三千。但是又不能夠明目張膽的發五千,發了五千你讓那些只能夠拿到三千的人怎麼想?

發達地區地方財政無壓力的老師一般來說待遇都會比那些地方財政壓力大的好,甚至有些縣級地區連老師最基本的工資都發不出來,還要靠上級補貼統籌來發放,保證老師正常的開支。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的地方,哪裡還能有十三個月工資給你?

關於這十三個月的工資其實也是從老師自己的工資裡面摳出來的。績效工資有70%作為基礎性績效,是按月發放到教師的工資裡面。剩餘的30%,是獎勵性績效,在統一考核的基礎上,有學校確定支配和分配方法。而這個獎勵性績效因為財政困難被取消掉了。


大三老學長


中國農村教師不發十三個月的工資?

整個教師隊伍都是沒有十三個月的工資,這明顯就是普通老百姓對於老師工資的看法,十三個月工資,寒暑假三個月,一個月工資五六千,工作特別輕鬆,就是陪孩子玩,上課不好好講課,課上不講課下講,年收入十幾萬!

教師的十三個月工資也就是績效工資吧!一般一年一發,這部分工資本來就應該全額髮放,但是教育局為了分出等級,還有工作完成量等不同老師發放不同的績效,其實也是老師平常早自習,午自習,晚自習中午值班等等的一些額外工作所有的費用!我們這邊平均一人一萬差不多一個月才一千不到!


數學嚴老師


這個提問本身就有問題,是站不住腳的。筆者當地農村教師與公務員一樣,幾年來一直髮放十三個月的工資。不過,作為年終獎金,這第十三個月的工資只是基本工資(崗位、薪級)部分罷了。

藉此機會,我要提醒得是,類似這種提問,缺乏調查,以偏概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近來有關教師工資待遇的此類言論,無視地區環境條件、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消費水平等差別這個基本國情實際,頻頻出現在網絡媒體,極具矇蔽性、蠱惑性。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需知這種不平衡是長期存在的,消除不平衡性,是我們的長期奮鬥目標。急於追求全國範圍內工資收入水平的絕對均衡,目前是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