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叔本華的人生智慧箴言,圈粉無數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連莎士比亞都瞧不起,卻獨服哲學家叔本華。在致朋友的一封信中,他稱讚叔本華的思想學說“反映了整整一個世界”。托爾斯泰還買回一張叔本華的肖像,把它掛在自己的房間裡,他認為:叔本華的哲學已把我們帶至哲學所能把我們帶至的極端。

也許你覺得這只是一代大文豪的偏好,但實際上,深受叔本華影響的人遠不止託翁,隨便羅列就有這些各自領域巨擘的名字:

俄國文豪屠格涅夫、契訶夫,德國文豪托馬斯·曼,法國作家左拉、莫泊桑,意識流作家普魯斯特,小說家英國文豪哈代、毛姆,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阿根廷名作家博爾赫斯,大音樂家瓦格納,作曲家馬勒,哲學家克爾凱郭爾、尼采、維特根斯坦,精神分析學說宗師弗洛伊德以及中國著名學者王國維,等等。所有這些人都從叔本華受益,甚至其成就還與叔本華思想智慧密切關聯。

叔本華的人生智慧箴言,圈粉無數

叔本華的思想成就主要體現在其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裡,不過由於專業限制和哲學通常的深奧難懂,它很難深入大眾。倒是其隨筆《人生智慧箴言》“用散文詩般的語言闡釋幸福生活的藝術,睿智冷俏,禪意雋永,問世160多年來,影響了無數思考人生幸福與苦難的人”。

下面的內容由舒生綜合整理自《人生智慧箴言》,你可以把它當成叔本華思想學說入門的一把鑰匙,也可以由此直接聆聽到哲人智慧的佳音,從而獲得幸福生活的真諦。

叔本華的人生智慧箴言,圈粉無數

1、健康是幸福的首要條件

財富對喜悅貢獻最小,健康對喜悅貢獻最大:放眼底層大眾,勞工階層,尤其是農夫,我們能看到喜悅滿足的面孔;富貴之人,卻往往愁容滿面。我們首先要努力保持高度的全面健康,健康之花盛開,結出喜悅果實。 人生的頭號愚蠢,就是犧牲健康,以求其他:求財富、謀騰達、圖博學、逐名聲,更遑論縱色慾,求片刻之歡。健康第一,我們應該把一切都放在它後面。

2、幸福在於培養卓越豐富的個性

聰明才智之士,即使與世隔絕,仍能憑自己的思維與幻想怡悅心神;蠢笨愚鈍之人,就算走馬燈一樣社交、看戲、遊玩、娛樂,也逃脫不了錐心刺骨的無聊。善良、節制、性格溫柔之士,即使在艱難困苦中,也能怡然自得;惡毒、貪婪、性格妒嫉之人,哪怕富甲天下,依然抱怨不休。

3、人盡其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礎

一人天生神力,強壯非凡,然而,迫於環境,他要麼必須坐著工作,幹些細小瑣碎的手工活,出色的體力無用武之地;要麼不得不讀書,從事腦力勞動,而這種工作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非其所長;在這兩種情況下,此人會畢生感到不幸。一人腦力蓋世,然而因為從事毋需開動腦筋的平凡營生,腦力既得不到培養,也得不到施展,甚至被迫從事力不能及的體力勞動,那就愈發不幸。

4、修身是幸福之路

對完全來自外界的不幸,我們較能從容忍受,對自作自受的不幸,我們很難淡然處之。原因是,命運本身會變,自己的品相永恆。所以,與其專心謀求外在佳品與外在名譽,不如更多地用心保持與改善主體之佳品。

5、必要的孤獨是幸福的要素

人生在世,要麼孤獨,要麼庸俗,除此之外,選擇不多。

對他人,對外界,切勿期許太多。他人能給予我們的十分有限,歸根結蒂,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所以關鍵是那孤獨者究竟是誰。真正偉大的心靈沉思時,如同鷹在高空翱翔,孤獨無伴。

6、人生幸福的關鍵是內心擁有什麼。

人生智慧是一門藝術,是儘量幸福愉快地生活的藝術。 人之所是對幸福的貢獻遠遠大於人之所有,也遠遠大於人的形象。一個人幸福與否,永遠取決於他是什麼,亦即他自身之內有什麼;原因是,他的個性時時處處伴隨他,點染他的一切體驗。無論何時何地,不管何事何情,他享受的首先是他自己;身體享受是如此,精神享受更是如此。——如果個性的品相欠佳,種種享受就如名貴佳釀落入剛剛嘗過膽汁的口中。

7、內心的貧乏導致外在的貧困。

諸多世家子弟,銜金含玉而生,頃刻把偌大家產揮霍一空,其速度難以置信,其過程不可救藥,究其根源,正是那源自內心空虛、精神貧困的無聊。這些少年人,來到世間,外富而內貧,他們想從身外獲得一切,企圖用外在的富有取代內心的豐富,當然徒勞無功。最終,內心的貧乏導致外在的貧困。

8、精神生活可以抵禦無聊

精神生活不僅可以抵禦無聊,也能預防無聊的不良後果。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它作防禦武器,抗拒損友,從而避免因為單純在世界中尋求幸福而陷入的危險、不幸、損失與揮霍。例如,我的哲學從未給我贏得什麼,但它助我躲避了許多損失。

9、手頭的財富不是追逐世俗快樂的許可證

我們應當把手頭的財富視為一道壁壘,它保護我們,幫我們抵禦多種可能發生的苦厄與不幸,我們不應認為它許可我們追逐世俗快樂,更不能認為它要求我們追逐世俗快樂。——有的人,原本不名分文,然而憑藉某種才能發了大財,他們幾乎總是會耽於一種幻想,以為他們的才能是永久本金,收益是利息。因而,他們不把一部分所得節約下來,以便增加永久本金,而是掙多少花多少。然而,這樣的人後來往往陷於困頓。

……財富如海水,越喝越渴(名聲亦然)。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想索求某些財物,他就根本不覺得缺少它們,沒有它們,他照樣十分滿足。相反,另一人比他富有百倍,只要一件財物求而不得,就會感到不幸。所以,富人家產萬貫,並不令窮人覺得不安;另一方面,如果謀財失敗,已經擁有的眾多財產並不讓富人感到安慰。

10、虛榮恰如貪婪,都是一味追求手段,卻忘了目的

我們撫摸貓,貓就發出滿足的咕嚕聲,無一例外;同樣,聽到讚揚,尤其是搔到自命不凡之癢處的讚揚,人人歡喜滿面,哪怕讚美之詞顯然是謊言。

我們的幸福,最主要的基礎是安寧與滿足。顯而易見,要促進幸福,最有效的方法也許莫過於限制追求名譽的動力,把它調節到合理的程度,也就是降到大約等於目前的五十分之一,從而拔掉這根時刻折磨我們的肉中刺。

11、 人生智慧的要點

人生智慧的要點是擺正關注現在與關注未來的關係,不顧此失彼。很多人過分關注現在,活得輕浮草率;另一些人過分關注未來,活得憂心忡忡。只有極少數人把握得恰到好處。

叔本華的人生智慧箴言,圈粉無數

12、嫉妒既是醜行,又是不幸

嫉妒是人的天性;儘管如此,它既是醜行,又是不幸。因此,我們應當把嫉妒視為幸福之敵,要像對付惡魔一樣努力掐死它。所以,我們應該多想想生活不如我們的人,有些人過得比我們好,但那只是表面現象。當真厄運臨頭,想想比我們苦難更深的人,會讓我們感到莫大的慰藉,儘管這慰藉與嫉妒出自同一個源頭;其次,與處境相同的難兄難弟在一起,也會讓我們得到安慰。

13、假如它不屬於我,將會如何?

看見不屬於自己的,我們很容易產生一個想法:“假如它屬於我,將會怎樣?”這念頭讓我們自感匱乏。與其這樣想,不如常問:“假如它不屬於我,將會如何?”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努力時不時這樣看待我們之所有,設想假如我們失去它們將會如何;我們甚至應該這樣看待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財產、健康、朋友、情人、妻子、兒女、馬與狗。原因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失去了一個東西,才真正知道它的價值。

14、可取之物如滄海,每人僅能得一粟

為我們的願望設個上限,給我們的欲求配上鞍韉,把我們的憤怒馴服招安,時刻牢記,可取之物如滄海,每人僅能得一粟,然而人人必定遭受眾多苦厄。一言以蔽之,自制與自持是準則,如果不遵守它,我們必然感到自己悲慘可憐,不論擁有多少財富,掌握多大權力,都無濟於事。

15、人生在世,一要謹慎小心,二要寬宏大度

前者幫你免遭傷害,後者助你避免紛爭。與人相處,不要無條件地排斥任何個性,只要它是出自本質,哪怕它極惡劣,極可憐,極可笑。應該這樣看,人的個性無法改變,出於一個永恆的形而上原則,只能如此;遇到糟糕的個性,應該這樣想:“這樣的怪鳥也非有不可。”如果不這樣想,那就有失公正,就是挑戰別人展開生死決鬥。

16、慎對自我中心的人

大多數人主觀透頂,歸根結蒂,他們心裡只有自我,對其他一切都毫無興趣。所以,無論別人說什麼,他們都會立刻想到自己。別人的言談,只要偶爾跟他們沾一點邊,他們就會全神貫注,再也沒有餘力理解談話的客觀對象。同樣,只要妨礙他們的利益,有損他們的虛榮,那麼任何理由對他們來說都完全不成立。他們很容易分心,很容易感到受傷、受辱、受冒犯,所以,若想跟他們客觀討論點什麼事情,得小心翼翼,言語中千萬不要以任何方式冒犯他們那嬌貴脆弱的自我。

但是,面對這樣的人,無論怎樣謹慎小心都不夠,因為他們只在意自我,其他一概不放在心上。他們對別人言談中的真知灼見、絕妙好辭、格言警句充耳不聞,然而,無論別人說了什麼話,哪怕只是隱隱約約、七彎八拐地傷害了他們那可憐的虛榮,或者冒犯了他們那至尊至貴的自我,他們都會聲聲入耳、字字入心。這些人之脆弱,跟小狗一樣,你要是不小心輕輕踩了它的爪子,那你就聽它嚎叫吧。這些人也像遍體鱗傷、長滿膿瘡的病號,你必須慎之又慎,千萬不要碰他。

17、為真正的處世智慧開掘一個永不幹涸的源泉

要時刻牢記時間的效果,念念不忘萬物變動不居,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應該立即鮮明地想到它的反面;幸福快樂,想到災禍不幸;友情溫暖,念及反目成仇;晴空萬里,想到烏雲壓頂;愛意綿綿,念及仇恨入骨;信任與坦誠之時,想到背叛與懊悔之日;反之亦然。這樣做,就為真正的處世智慧開掘了一個永不幹涸的源泉;凡事三思而後行,就不易上當受騙。

18、悲苦與喜樂是性格

十個計劃,九個成功,悲苦的人不因為九個成功而歡欣,卻因為一樁失敗而氣惱。相反,十個計劃,九個落空,喜樂的人卻因為一個成功而欣慰喜悅。——不過,要找到一個沒有任何補償的苦厄並非易事,這裡也是如此。總而言之,悲苦的人,亦即性格陰暗焦慮的人,固然遭受許多幻想出來的不幸與痛苦,但也因此比那些喜悅無憂的人少遭受實際的不幸與痛苦。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人,時刻畏懼最壞的可能,未雨綢繆,早作防範,因而不會像凡事總看到璀璨光明的人那樣常常誤算。

19、痛苦與無聊是人生幸福的兩個敵人

人生的幸福有兩個敵人,一是痛苦,二是無聊。此外,可以這樣說,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成功地遠離了一個敵人,就在同樣程度上接近了另一個,反之亦然。所以,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只是擺動的幅度有大有小。窘迫貧困製造痛苦,平安富足產生無聊。

20、有件事對我們的幸福貢獻巨大,那就是正確估計下面兩個東西的價值:其一,我們自身之內是什麼,我們對於自身來說是什麼;其二,我們在他人眼中是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是首先活在自己的皮囊裡,不是活在他人的看法中。

21、名譽是外在的良知,良知是內在的名譽。

22、一個人年輕是把全部精力投入作品,年老後看到這些作品並不與他一起老邁,對他來說是最好的安慰。

23、柏拉圖:人間萬事,沒有什麼值得殫精竭力。亞里士多德:幸福屬於自得其樂者

24、明智的人追求的不是享受,而是無痛苦

若要評估一人有多幸福,不要問什麼讓他快樂,應該問什麼令他悲傷。

25、為了完全慎明思辨的生活,汲取親身經驗包含的一切教訓,我們需要時常回顧,反覆總結我們的經歷、作為、體驗,以及從中獲得的感受,對比我們當時的判斷與目前的判斷,把我們的志向及努力,與結果以及由結果得到的滿足加以比較。

26、實施計劃前,要反覆思考,縝密分析,然而,即使已經透徹考慮了全部情況,我們仍要承認,人類知識總有不足,所以總有可能發生無法研究或預見的情形,令全部算盤失誤。

27、如果災難已經發生,不可能改變,那麼我們絕對不要設想事情原本可能是其他什麼樣,更不要設想用什麼方法可能避免這個事件;原因是,這樣想會讓痛苦加劇到不可忍受的地步,成為自我折磨。

28、人與人之間精神與氣質的相異或相同,在談話中會輕易迅速地顯露出來,簡直令人驚異;這一點,在每個細枝末節都顯而易見。

29、任何人都看不懂超越自己的東西

叔本華的人生智慧箴言,圈粉無數

30、如果謬誤在社群大眾中流行,在報刊書籍裡出現,被信以為真,至少不受駁斥,不要絕望,不要以為事態將永遠如此。

31、品格高尚、才華出眾之士,往往顯得格外缺乏知人之明與處世智慧,年輕時尤其如此,因而很容易上當受騙,或以其他方式遭遇誤導。

32、少年時,高尚的人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本質的、決定性的關係與由此關係產生的結合應該是理念的,也就是說,是基於心態相似,思路相近,情趣相投,心力相當,如此等等。然而,他後來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實際的,也就是說,支撐它的是某種物質利益。

33、有人以為,展現聰明才智,可以在社會上討人喜歡。何其幼稚!事實剛好相反,這樣做,在大多數人那裡只會惹憎招厭。

34、行動不可效法他人;原因是,處境、環境與氛圍永遠不會相同,人的性格各自不同,行動是色調相應有別,所以,兩個人做同一件事,那件事其實並不相同。

35、若想令人相信自己的判斷,表達必須冷靜,不帶激情。

36、如果我們疑心一人撒謊,應該裝作深信不疑;這樣他會膽子變大,放肆撒謊,從而敗露。

37、無論人生形態如何,要素永遠一樣;因而,不管是在茅舍,還是在王宮,在寺院,在軍營,人生歷程本質上大體相同。

38、眾人通常稱為命運的,其實大多是他們自己的拙劣作為。世事練達臻於化境之士,從不三心二意,也絕無匆促草率。

39、童年時,我們憑藉純真的眼光獲得對事物的生動形象的理解,然而,教育卻奴隸把概念加在我們頭上。可是,概念並不能提供真正本質的東西;真正本質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全部知識的根基與實在內容,來自對世界生動形象的把握。這種生動形象的把握,只能靠我們自己獲得,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帶給我們。

40、前半生,特點是無休止地渴望幸福;後半生,特點是提心吊膽地躲避災禍。

41、年輕人在人世間手足無措,猶豫不決,拙手笨腳,錯誤百出,昭示他品格高貴。

42、我們一生的前四十年提供文本,後三十年提供對文本的註釋,註釋幫我們正確理解文本的真正含義與邏輯關係,明瞭其結論,欣賞其精髓。

哲學療法:中國人的智慧倉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