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為何慘遭黥刑?

哲愛豔


上官婉兒,盛唐時期著名的女宰相,歷經女皇武則天和中宗李顯兩朝,一度權傾朝野,令無數文人騷客為之傾倒!

上官婉兒本為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因上官儀在廢后一事上惹怒了武則天,導致上官婉兒從小就被收押於掖庭。14歲時被武則天發掘,帶在身邊,從此開始她傳奇的一生。

在野史傳聞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武則天成為女皇后,喜歡男色,豢養面首,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這兩人生的貌若蓮花,深受武則天的寵愛。


武則天作風大膽,她和張氏兄弟親熱時並不會特意避開上官婉兒,耳濡目染之下,上官婉兒也是學了七七八八。上官婉兒本來就生的漂亮,一來二去之間不知怎麼怎麼就和張昌宗勾搭上了,發生了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好巧不巧的,有一天上官婉兒和張昌宗私會時被武則天撞見,惹得雷霆震怒。武則天拔出自己隨身帶的小金刀,朝著上官婉兒的額頭就是一下,扎的鮮血直流。當然了,對於那個貌美如花的張昌宗,武則天是捨不得扎的。


因此,上官婉兒就被破了相。愛美的上官婉兒為了掩飾額頭上傷痕,只好在傷口處貼小飾品。不曾想貼上飾品之後的上官婉兒顯得更加的美豔絕倫,由此引發了大家的瘋狂模仿!


以上傳聞,大概就是上官婉兒為什麼臉上被黥了。至於這其中的真實性有多高,估計是不太高的。上官婉兒再大膽,估計也是不敢碰武則天的東西都。

按照正史中的記載,上官婉兒被黥面自然不會是因為動了武則天的面首,正史中也沒有明言,大概就是上官婉兒做了什麼事情讓武則天很生氣,所以被施以黥面之刑。當然,根據後來上官婉兒在中宗一朝的權勢來說,上官婉兒應該沒有破相的。


上官婉兒在中宗一朝,成為了李顯的昭容,九嬪之一,地位更是高貴,權勢更加炙熱。絕世的容貌+炙熱的權勢+出眾的才華+風流的性格,一時間上官婉兒成為長安城乃至整個大唐文壇上最耀眼的明星。


只是,男權社會,女人玩政治,多半會被政治玩死,上官婉兒也不例外。後來的唐玄宗,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權,誅殺韋皇后,上官婉兒手牽連,被李隆基斬於馬下。

可憐,一代風華美人,就這樣隕落,只留下無數茶餘飯後的談資。


小鎮月明




上官婉兒,在中國歷史漫漫長河中,她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閃耀著動人的光芒,她才思敏捷,文學造詣很深厚,是當時天下讀書人的老師兼考官,天下才子都要到她這裡過稱量一下自身才華,一代才女,她對當時社會的正能量貢獻,那是不可估量的,她位高權重,雖為女兒身,卻勝過很多強壯男子,是一代名副其實的女宰相。

然而,做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武則天秘書,女首相,她上面還有武則天這個終級大佬壓著她,在那個開放,寬容,放蕩不羈的女人掌權時代,武則天身邊美男環繞,身處這樣的環境,就是大羅金仙也難以獨善其身,出汙泥而不染這話說說可以,做起來可是做不到的,我們不能苛求別人完美。



傳說她額頭上被刀刻印記,就是傳說中的黥刑,與他處在武則天的眾多男人之中不小心中了欲加之罪,讓武則天心中不爽了,還傳說在平常生活中,她與武則天面首們眉來眼去,暗地裡心裡情竇欲開,或者與美男們暗通幽徑,風流快活,那些風流韻事借民間吃瓜群眾好事的嘴,傳的有板有眼,熬有介事。

當然民間野史不一定就是假的,在那個女權崛起的年代,他們的風流豔史可信度還是很高的,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的寵臣,在武則天嘴巴中摳啊摳,摳大哥武則天嘴裡的食,這無疑於老虎嘴裡拔牙,與虎謀皮,受點小懲戒,也是很輕鬆了。



因為她一生都是武則天的人,這些八卦的傳說,都與上官婉兒她們的桃色事件有關,原來上官婉兒還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好色之徒,勇敢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對有才華的美男子,也是十分愛慕的,在權力頂峰遊走的人,一般手段都一套一套的,都不知道她暗地裡都潛規則了多少年輕美男子。

一來二去,內心就不談定了,無法保持低調,傳到武則天耳朵裡,遭到武則天的小嫉恨,當然,武則天還是愛才的,只對她略施以小懲戒,當然在那樣複雜的環境之中,誰也難以完美的獨善其身,就算她長袖善舞,熟練在刀尖上跳舞的人,也是有所風險的,也真是難為她,誰也難以自處吧!



下面,我們用獨立的四集精彩劇情描寫下上官婉兒遭遇黥型的故事,驚險,剌激,動人有木有,大家泡杯茶,瓜子,花生,爆米花準備好,開心的慢慢往下看,好好一樂。

第一集:偷窺美男子宰相李迥秀遭懲戒

武則天和高宗舉案同眉,一起處理朝政大事時,讓小姑娘上官婉兒在案裙邊做記錄,有一次美男子宰相李迥秀來議事,李迥秀氣質出眾,秀氣逼人,情竇初開的少女上官婉兒偶爾犯了花痴,未經人事的女孩竟然忘了本份工作,心不在焉的幾次偷窺美男子宰相,讓李治和武則天夫妻逮住了,大怒,本來上官婉兒就是待罪之人,不好好幹活,武則天和李治二人可饒不了她,命宮女用小刀劃拉上官婉兒額頭,給她刻上印記,好讓她記住,不要忘了本分,做好該做的,聰明伶俐的上官婉兒機智的做了當時情景的一首詩,才被饒過,這就是看美男子的下場,有些男人看美女也會惹禍一樣。



第二集:報復薛懷義的調戲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武則天為了方便,避人耳目,讓馮小寶在白馬寺出家做主持而賜的名字,馮小寶在民間社會底層做混混,整日要為生活奔波勞累,他生的高大威猛,說起話來氣場強大,由於十分會來事兒,一朝與武則天走近,由於他聰明絕頂,嘴上抹油,以武則天所須而努力,甚得武則天的寵愛,充滿獨特風味的民間美男,權勢滔天的武則天甚是喜歡,可薛懷義這人有一身臭毛病,得勢後仗著武則天的寵愛,以為有顆大樹遮陰,變的狂妄,常常很低俗,露骨的調戲大美女上官婉兒,嘴巴上無品德,氣焰囂張,上官婉兒面對得勢的薛懷義,一時不敢得罪他,對他無可奈何,為了生存,只有忍,也有可能薛懷義這樣的一款粗礦男人,不對上官婉兒的胃口,她不稀罕他這樣的,薛懷義沒有勾上,上官婉兒就喜歡文藝範的,才華橫溢,青春洋溢的斯文文藝美少年,能精神愛好上同好,薛懷義根本不入她的眼,薛懷義這種民間壯男,並無長遠目光,並沒覺得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身邊的寵臣,行走,很多事都要經上官婉兒的手,一時得勢,就不知道自己姓誰了,以為只要讓武則天高興,一切都覓覓的,卻不知道,得罪人太多,你得勢時,沒人敢惹,你失勢,對你不爽的人是會落井下石,遭到故意報復的。



果不其然,在薛懷義主持下武則天做了很多事情,兩徵突蕨,在佛事裡大造輿論,說武則天是天上的一尊實力大佛仙,降臨人間為拯救大唐江山而生的,武則天就是大唐的福祿之人,天降神授的,號召大家視武則天稱帝為順天應勢,女帝也沒什麼不合情理的,大興佛教,與李家的道教抗衡,雖然做了很多,但時間一長,武則天有了太醫沈南蓼,漸漸對持寵而嬌,囂張跋扈的薛懷義冷落了,對他避而不見。



上官婉兒見薛懷義失寵了,勾起了對他往日調戲的恨意,薛懷義要求見武則天,上官婉兒識趣的就是不給他通報,讓薛懷義上不沾天,下不落地,走投無門,無可奈何,薛懷義是有大啤氣的人,這時孩子氣犯了,一怒之下火燒明堂,這下可惹大禍了,明堂是祈福的地方,天神的像徵,燒了明堂,薛懷義不死就難以服眾,武則天因為和薛懷義有很深的感情,雖然一時不想見他,也不想他死,可現在卻不得不處死薛懷義,武則天縱然鐵石心腸,可人都是有感情的,想起薛懷義平常一心一意的對她的好,也是是大哭一場,傷心欲絕,心碎萬分,淚水漣漣,究其原因就是上官婉兒拒絕通報,挾私報復,沒做好事,間接害死了武則天的情人,讓武則天的相好不得不死,武則天遷怒於上官婉兒,給她上了黥刑,在額頭上刺印記,以此羞辱上官婉兒,讓她知道不能讓主子武則天傷心。不久,薛懷義被處死。



第三集:因舉薦有才華的罪過之人駱賓王被懲罰

徐敬業不滿武則天廢了李顯,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企圖發動政變,把武則天搞下臺,武則天這樣的一個女人當政,在以男人為主的天下里,還是有人不服的,公元683年,李治剛去世,武則天就顯示了她的野心,為了讓討伐武則天的事名正言順,讓(當時駱賓王在徐敬業府中做參謀)才氣很足的駱賓王為徐敬業寫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讓愛才,內行的上官婉兒看到,大呼神妙,心中服了,不識時務的在武則天面前對這人大加讚賞,並推薦這個得罪武則天的人,請求饒過駱賓王,讓武則天怒不可遏,馬上對上官婉兒實施了黥刑,以消心頭之火。



第四集:與張易之,張昌宗暗通幽徑遭報復

上官婉兒做為武則天的秘書,她的私生活經常和武則天一起過,武則天和張易之,張昌宗的事兒也不會刻意躲避上官婉兒,反正她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久而久之,上官婉兒心中也泛起陣陣漣漪,加上張昌宗,張易之這對妖逆孽有意無意出言勾引,上官婉兒淪陷了,揹著武則天和他倆行雲雨之事,武則天對這種事見怪不怪,只要不過份,漸漸年老的她也就聽之任之了,可上官婉兒翩翩不識趣,在一次武則天,張易之,張昌宗吃飯時,露骨的眉來眼去,欺負武則天年老失聰,武則天大為光火,一把小刀扔過去,正中上官婉兒額頭,讓上官婉兒破了相,武則天要讓她知道,這就是偷吃大哥好東西的個場。



上官婉兒確實受過了黥刑,可天資聰穎,頭腦靈活的上官婉兒,竟然在額頭上紋了一朵漂亮,紅紅火火的梅花,的確很美,很好的掩蓋了實受的黥刑,真的很會發明創新,下面人出於崇拜強人,美麗時尚之心,竟然爭相效仿,一時成為時尚。


三國水滸歷史狂


我不請自來:

歷史的長河中偶然閃出上官婉兒這朵浪花,得益於我國唯一女皇武則天的慧眼識珠。武則天本是其弒父仇人,但她以一個政治家的胸襟,讓婉兒從掖庭的卑微奴婢,成長為大唐的巾幗宰相。

由於她爺爺上官昭儀起草廢后昭書,牽連家族被滅籍、抄斬,萬幸的是留下了婉兒,她隨母親進掖庭當了卑微的奴婢,宮庭生活的耳濡目染,母親的悉心教誨,讓婉兒很早就有禮儀修養,使得她終於能在武則天需要女秘書的時候脫穎而出。

唐高宗在世時,婉兒風華正茂,青春正好.但當時是唐高宗李治的才人,後來唐中宗李顯復辟皇位後,又封為昭容,是否有名無實,有否陪侍龍床,我們不得而知,但最低名義上是皇帝的女人,而皇帝的女人是不能與別人談戀愛的.

武則天暫理朝政時,需要的秘書必須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心無旁鶩.因為高宗的情慾武則天一個人壟斷了,之所以讓才華橫溢的婉兒做李治的才人,就是阻止婉兒談戀愛嫁人。武則天去世後,婉兒又以唐中宗李顯的昭容的身份繼續從政,開始干涉朝政,而且已經修煉為成熟的政治家,並且40多歲了,所以,李顯對她有處理政務的需要,不可能真去臨幸婉兒.

終身未嫁的婉兒有性生活,中宗時期自己養有不少面首,男寵,其中的崔湜就靠著婉兒的關係不斷加官進爵的,甚至與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過,而且為巴結韋后,還親自將武三思送給韋后當情人,後期的婉兒私生活也很混亂.

題主的問題涉及 婉兒受黥刑事件,當時婉兒已經37歲了,虛度青春,輾轉難眠,當時婉兒是沒有接觸男性的女人,由於工作關係認識了武后的男寵"二張\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件事非常值得懷疑,上官婉兒墓誌銘的出土更是讓這件事撲所迷離。武則天死後,上官婉兒成了唐中宗李顯的九嬪之一昭容,九嬪是指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容、昭儀、修華、修儀、修容,昭容屬於中間的一個,地位不算很低,而且從上官婉兒的墓誌銘裡看,他還是很受唐中宗李顯的器重的。

李隆基篡位成功,對史書進行了大量修改,把反對韋氏和安樂公主的上官婉兒歸到韋氏一黨,政變成功後殺了上官婉兒,而墓誌銘中明確記載,上官婉兒為了阻止韋氏和安樂公主母女的痴心妄想,曾經四次力諫中宗,阻止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最後甚至以服毒自殺的極端手段來規勸唐中宗。唐中宗愛惜上官婉兒的才學,招來天下名醫,把上官婉兒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李顯死後,上官婉兒又聯手太平公主遏制韋氏和安樂公主奪權。保住李重茂的帝位不失。後太平公主聯合李隆基滅掉了韋氏集團。但萬萬沒想到,李隆基的野心極大,不但滅掉了韋氏集團,還順便廢了李重茂。上官婉兒的死很可能是因為她支持李重茂,是李隆基篡位的一個障礙,所以李隆基誣陷上官婉兒和韋氏是同黨,殺了上官婉兒。

如果上官婉兒的墓誌銘不出土,世人幾乎會一直被矇在鼓裡,相信上官婉兒和韋氏是同黨,甚至和韋氏同享一個情婦。上官婉兒的名譽保留下來,並以大唐昭容的身份風光下葬,是太平公主一人之力。可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並非完全的同夥,從政變誅殺韋氏集團後兩人有了意見分歧,太平公主並不想逼李重茂退位,但已經上了賊船,引狼入室,已經身不由己了。史書說太平公主拉李重茂下位,很可能使李隆基把自己篡位的黑鍋塞給了太平公主。這從太平公主頂著李隆基的壓力給上官婉兒風光大葬,並在墓誌中特意強調上官婉兒不是韋氏同夥,以及事後兩人鬧崩,太平公主死於非命就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上官婉兒被刺花了臉,唐中宗李顯還會把他封為昭容嗎?這是有關國體的事,馬虎不得,而且從墓誌銘中看,上官婉兒能夠四次力諫中宗,又是出家又是自殺的,中宗還花大力氣延請名醫為上官婉兒醫治。可見上官婉兒在中宗跟前還是很得寵的。

中宗死後,他甚至能夠和太平公主聯手對付韋氏,其在宮中的地位應該也是很高的。怎麼看也不像個臉上刺了字看著都恐怖的醜女。即便是真的刺了字,肯定是在可以用頭髮遮蓋的髮髻邊緣。這就很奇怪了,刺字的的目的就是懲罰,怎麼會刺到容易被遮蓋的地方?


山野論史


每當說到大唐盛世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提到武則天,武則天確確實實是佔領了大唐的天下,並且因此成為了當時的第一位女皇帝。那你可知道,在武則天身邊陪伴很長時間的女官,上官婉兒嗎?

上官婉兒在她小的時候有一個算命的聲稱,這是一個能夠掌握大權的人,可沒有想到她出生之後竟然是一個女孩。原本家裡都已經不抱希望了,可她最後確確實實成為了一個女官,她是一個特別聰慧的女孩,在她幼年的時候,父親被武則天給殺了,而她則進入了宮中,卻沒想到原本是奴隸的身份,等她長到14歲的時候,開始慢慢的唸書識字。

後來她不僅長相美麗,而且才華出眾,所以武則天就封她為女官,並且讓她在自己的身邊伺候。可有人卻聲稱,上官婉兒的私生活是特別混亂的,我們都清楚武則天是一個女人,但是她也要解決性需求的問題,所以她就養了很多的男寵,上官婉兒也是如此。據說,她曾經因為和很多男子在一起,還被武則天給斥責過。

其中她還和張昌宗有過私會,因此臉上被刺青,只是後來武則天覺得上官婉兒才華不能荒廢,所以才又重用了她。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武則天退位時,上官婉兒原本已經成為了朝中宰相,可她卻嫁給了唐中宗,成為了昭容。但其實,她在成為昭容之前,就有過很多類似於男寵的人。

她在20歲的時候就學武則天,在外面有一個宅子,她在這處宅子裡面養了一個男人,這個男人的名字叫做催湜,這兩個人是年輕時就認識了,但在那個時候,上官婉兒最看重的並不是男人,而是地位。所以,她和催湜過了一段時間便分開了,在他們兩個都快到40的時候又重新在一起了。但是,催湜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上官婉兒的性需求,就介紹了自己的兄弟給她。

他一共有三個兄弟,這三個兄弟都和上官婉兒發生過關係,因此後來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被退位的時候,選擇嫁給了唐中宗,也是希望能夠避開那些禍端。可沒有想到李隆基卻趁機殺了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原本是要厚葬上官婉兒的,但是李隆基把上官婉兒的墳墓給撅了出來,並且還讓她屍骨無存。所以,她這一生雖然活著的時候比較精彩,但她死了之後,卻連一具全屍都沒能夠留下,也算得上是因果報應了。


苗苗大俠


先讀首詩再說女一號的故事。


上官儀《奉和山夜臨秋》:

殿帳清炎氣,輦道含秋陰。

悽風移漢築,流水入虞琴。

雲飛送斷雁,月上淨疏林。

滴瀝露枝響,空濛煙壑深。

這種筆法精細而秀逸,渾然而天成的詩作,在初唐時,被稱為上官體。是貞觀進士,弘文館直學士的宮廷詩人上官儀創造的。

上官體的最大特點就是"綺錯婉媚"四字。"落葉飄蟬影,平流寫雁行″,"鵲韻度飄揚,蟬噪野風秋″,很能體現四個字的蘊涵。


上官儀有女叫上官婉兒。是武則天朝掌管起草詔書的內廷宰相。才貌兼具,權傾一時。就是這樣的父女,又何以橫遭大禍?父女一死一鯨,蒙受摧殘酷刑,差點無遺類。

上官儀(616——664),起家於貞觀進士及第,至高宗朝官至三品西臺侍郎,地位很高,名噪一時。


唐高宗想廢武則天,找上官儀商量。上官儀馬上贊成。此事當天就讓武后知道了。她晚上哭倒在皇帝面前,用淚水泡軟了鐵石心腸的皇帝決心。李治把這一切推給上官儀。武后掌權後,籍沒上官儀一家,男丁盡滅,婦幼充掖廷。尚在襁褓的上官婉兒被母親抱著去了掖廷獄。

上官婉兒從小受到母親的嚴格教育,上官家的文學詩詞全讓此女繼承了,大有乃父的風尚。等到十四歲,己是"娉婷嫋娜十三餘,豆蒄梢頭二月初"的美才女了。武則天聞之,召見,當眾臣之面出一題面試,不想又一個"邯鄲淳″再世,上官才女文不加點,提筆不輟,一揮而就……武則天閱後,留下,掌管起草詔書。上官婉兒從此步上大唐(武周)的政治舞臺,在歷史上塗上濃重的一筆。


歷史上對唐朝帝王生活的描寫用"髒唐"來概括,也還真是入骨三分。

上官婉兒的得禍,就與此有關。唐朝宮廷,男女私生活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哪幾個是"乾淨"的。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以後暫略,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韋后,安樂公主,楊貴妃之類,名花有主,各有所好。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實在五顏六色,綠帽滿天飛。


上官婉兒出入武則天寢宮,充當貼身丫頭。武則天有"好男",常與武后雲雨後,找丫頭解悶。 薜懷義就是個這樣的"小鮮肉",仗著富婆的那點愛,為所欲為。上官美人不只一次受到性騷擾,只是恨在心中而己。後來,這小鮮肉讓武后覺得不鮮了,就疏遠了他。上官小姐對薜懷義就不客氣了。有次來見,上官婉兒見武后與新得的沈南蓼正在床上,就沒讓薛懷義進門。那薛懷義一氣之下,一把火燒了明堂,這東西就沒名堂了。你這是找死呀,燒明堂是懷疑當朝君權神授。武則天讓查,上官婉兒就脫不了干係。薛懷義處死,婉兒還有用,鯨面長點記性。上官婉兒這才又活了下來,憑的也是自己出眾的才華。


其他鯨面說,與才子美人惺惺相惜有關。

初唐的才子駱賓王,當時作徐敬業幕賓。武則天易唐為周後,李氏大為不滿,徐敬業起兵反武周,先讓駱賓王寫檄文佈告全國。這檄文一到朝廷,武則天不看則已,一看驚出一身冷汗。口中說道,如此之才,竟為賊子所用,實在可惜。嘆息之後,發兵去鎮壓。駱賓王被俘引長安。上官婉兒在武則天面前替他說話,武則天心下慍怒,這駱賓王把老孃罵成"燕啄皇孫","淫亂春宮″。你妮子竟然不知好歹,替他美言,他犯的是助逆,不誅無以謝罪,得無你想助逆,有私情?一氣之下,治罪,處了鯨刑。


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相好。武則天立李顯後,唐朝恢復。上官婉兒穩坐宰相之位,照擬詔書如故。她把武三思推薦與李顯和韋后。武三思與韋后勾搭成奸。李顯把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兒子武崇訓。韋后與安樂公主有野心,引起太子李重俊造反。李重俊造反,殺了武三思父子,並衝入皇宮來殺上官婉兒。上官宰相利用皇帝,反而借人之手把李太子殺了。李顯被韋氏母女毒死。李隆基發動政變,亂兵砍下正在梳妝的安樂公主的人頭。又了殺韋后。上官婉兒,武延秀等人也被殺死。一代才女塵埃落定。

李旦上位,是為唐睿宗。


劉一千五


上官婉兒的黥刑,那不是黥刑,那是梅花妝!

中國歷史上,歷來就五刑的說法,秦朝以前是刑舂,拶刑,杖刑,賜死,宮刑,秦以後逐漸集中在笞杖徒流死五刑上。其在肉刑流行的先秦,黥刑是最輕的刑罰,在肉刑廢除之後的漢唐宋元明,黥刑逐漸成為一種其他刑罰的附加刑而存在。

秦朝的時候,只要犯罪就會被處以黥刑,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英布。驪山刑徒出身的他,成為項羽手下頭號大將,後來投靠劉邦,成為劉邦分封的7個異姓王之一。

到宋朝,黥刑成了軍人和流放刑罰的標配。只要當兵就要在臉上刺字,如果要流放外地更要刺字。北宋第一名將狄青,就是因為臉上的刺字而得名。《水滸傳》中林沖、宋江等人都收到過這種待遇。

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上官婉兒,比前面幾個糟老頭子強太多了!直接把黥刑改裝成了美麗的梅花妝,引領了時代潮流。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裡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 ”酉陽雜俎產生於唐朝,是一本記錄各種神怪故事的奇書,所以他說梅花妝起源於上官婉兒,也許是對的。

上官婉兒是如何受黥刑的,有很多種傳說:

第一種說法是,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心腹,武則天和長官婉兒一起雲雨時也不忌諱,於是兩人互相調情勾搭在一起,有一次被武則天發現,武則天拔刀刺中他的臉部,說“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後因張宗昌的求情免死。

在第一種說法的基礎上,延伸出其他更多說法,張宗昌一會變成薛懷義、一會變成沈南柳,反正一句話,上官婉兒是因為動了武則天的男人而受罰。


第二種說法,上官婉兒參與了針對武則天的宮廷政變,在政變名單中,發現了上官婉兒的名字,武則天準備處死她。上官婉兒辯解說,她是假意和這些反賊聯繫,暗中幫助武則天,很多次都通過擋駕讓武則天躲過了刺殺。上官婉兒成功脫罪,卻也遭遇了黥刑。

上官婉兒受黥刑後,為了遮醜,把眉心的傷口作成梅花妝,隨著上官婉兒地位越來越高,成為全名明星,她的梅花妝成為唐朝最時尚的的妝容,全國各地的貴婦人紛紛效仿。

於是,我們看到的唐朝,成了這副德性!


歷史知事


話說在武則天自己登基稱帝后,徐敬業起兵伐武,而駱賓王起草《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為徐敬業搖旗吶喊,上官婉兒想辦法搞到了這篇文章,被駱賓王的文采飛揚深深打動,她在和武則天交流中,也說了些“愛護人才”之類袒護駱賓王的話,這可讓武則天惱了,本該處死,後因皇帝愛惜其才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刑。

還有一個說法有點離奇了,因為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也70多了,雖然養了不少男寵,但畢竟年事已高,而她手下的男寵個個顏值驚人,自然讓上官婉兒情竇初開,她迷上了張宗昌,這漸漸被武則天發覺了,不過武則天開始也沒發作。直到有一天,在萬歲通天三年,三人一天一起吃飯,上官婉兒朝張宗昌多看了幾眼,這可把武則天氣壞了,直接一把刀就扔了過去,直接擊中婉兒的額頭,婉兒不得不手捂著額頭,向皇帝下跪求饒。

看著婉兒竟敢當著自己的面和男寵暗送秋波,武則天本想處死婉兒,也下令把婉兒關進大牢,但考慮來考慮去,畢竟婉兒文采飛揚,幫自己隨時制誥下令,幾乎不用武氏操心。不過不殺吧,又咽不了惡氣。於是決定對婉兒處以黥刑,讓她永遠接受教訓,不得越軌。

不過當宦官給她硃色刺青後,婉兒額頭中央長出一朵紅色梅花,傷好之後,秀麗的兩旁配上額頭一朵梅花,反而更加嬌豔動人了,這武則天也看呆了。此後,婉兒對皇帝盡心侍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後來武則天開始讓婉兒幫她處理各類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武則天死了之後,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的勢力,不過後來韋后和太平公主作亂,李隆基帶兵殺入宮中,誅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也在這次兵變中被殺。不過在她死後第二年,李隆基還是恢復了她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諡為‘惠文’,並且念其文才而廣徵她的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以示紀念。


雲中史記


上官婉兒,生於公元664年,陝州陝縣人,她的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李治時期的宰相。李治對武則天有所不滿,打算廢后,就找上官儀商量,上官儀說武則天很專橫,確實應該廢黜,李治就命上官儀起草廢后的詔書。

武則天聽到這個消息,就過來找李治解釋,李治這個時候又不忍心廢黜武則天,他就跟武則天說:他沒有這個意思,是上官儀教我做的。

公元665年,武則天讓許敬宗誣陷上官儀,王伏勝和太子李忠準備謀反,上官儀和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廷芝一同被殺,而上官婉兒同生沒有幾個月,就和母親鄭氏被髮配至掖廷為奴,母親教上官婉兒讀書寫字,上官婉兒也是天賦很高,十分聰明。

公元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十四歲的上官婉兒,出題考驗,上官婉兒答得很好,武則天十分高興,就赦免了上官婉兒,並讓她留在身邊負責詔書。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之變,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顯復位,讓上官婉兒負責起草詔書,又封上官婉兒為昭容。

上官婉兒與韋皇后關係不錯,常勸韋皇后學武則天,上官婉兒又向李顯推薦了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用來遏制張柬之等人,武三思先後設計殺害了張柬之,敬暉,袁恕已等五人。

上官婉兒與武三思有私通,她在詔書裡面經常推崇武氏而壓制李氏宗親,太子李重俊十分生氣。公元707年,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造反,殺死了武三思。李顯命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平定叛亂。

公元710年,上官婉兒依附了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六月,李顯駕崩。朝中大權盡歸韋皇后掌握,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詔書,讓李重茂繼位,李旦輔政,韋皇后攝政。

而宰相宗楚客與韋溫勸韋后學武則天稱帝,李旦之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後,於七月發動了唐隆之變,殺死了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李旦為帝。上官婉兒拿出與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詔書,說明自己不是韋后那一邊的,而是李唐這一邊的。

隆基不理會,上官婉兒終被殺死。而上官婉兒之所以被武則天處以黥刑,是因為上官婉兒有一次惹武則天生氣,應該判死罪,而武則天惜上官婉兒之才,就赦免了她,僅僅處以黥刑。


歷史簡單說



上官婉兒是唐代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女性。她出生於仕宦之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廷命官,祖父上官儀還做過宰相,二人皆因反對武則天掌權而被殺。祖父與父親被殺之時正好上官婉兒出生了。母親被逼到宮中當婢女,上官婉兒也被帶入宮中。因為長像俊美而且天資聰慧,很快就受到武則天的賞識,跟隨左右。究其原因就是武后在上官婉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將上官婉兒納為自己的秘書,後來又拔封她為婕妤,協助她擬敕制詔。再後來,她一直是武則天的心腹筆桿,私人秘書,長期伺奉武則天。因為是武則天身邊的紅人秘書,自然成為各種政治勢力爭取的對象,就連武則天的兒子侄兒們都想拉攏她,從而為自己獲得關鍵的政治力量。因為長期在武則天身邊,對於武后如何廣納男寵並將這些男人管理的服服貼貼的心生羨慕。有樣學樣,就連武后的小心肝張昌宗兄弟都先後上了上官婉兒的床。而且還和武后的第一男寵薛懷義也有一腿。後被武則天知曉,自己的男寵都敢碰簡直無法無天了,雖然極度憤怒但武后還是念其才幹又跟隨自己多年,自己也離不開她,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於是命人用硃砂在上官婉兒額前刺梅的刑罰,也就是黥刑。上官婉兒因為武后不殺之恩,對武后更加忠心耿耿。這也側面印證了武則天對於人才的重視。因為額上的刺青,聰明的上官婉兒設計了一個遮掩剌青的髮型,號“上官髻”,竟成了長安中貴婦的潮流時尚。雖說受到了武則天小小的懲罰,使上官婉兒對武則天更加忠心,但是並沒有改變上官婉兒的政治野心,這也造成了她後來悲慘的命運。

唐中宗李顯即位後,上官婉兒被封為昭儀,代中宗掌詔命,權勢更盛,上官家族被平反。此時的上官婉兒更加淫蕩,很多顏值高的年輕官員為求富貴,不惜向其出賣色相,崔湜就是上了上官的床,才加封中書侍郎,官拜執宰。同時上官婉兒與皇后韋氏、太平公主結成一夥,擾亂朝綱搞得朝廷烏煙瘴氣。最荒唐的是,為奉承韋氏,上官竟把自己的情夫武三思獻給皇后韋氏,二人共享情人。這種行徑勢必引起了李氏王室和其它勢力的不滿,這也為她後來被殺埋下了伏筆。後來韋氏想效仿武后做皇帝,毒死了唐中宗李顯。接著太平公主倒戈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殺韋后。上官婉兒雖然後來支持李隆基,但是李隆基還是殺了她,就連太平公主也沒放過。最後就連她的墳墓也被李隆基給破壞了,落了個屍骨無存的下場。

從上官婉兒的一生可以看出,她輔佐武后,嫁給中宗,位高權重,生活腐化,由於韋后,太平公主同流合汙,擾亂朝綱,因此註定了她失敗的結局。但但這一切並不妨礙他她作為唐朝傑出的女性而名留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