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和珅被抄家後,他的子女下場如何?

用戶65203725535


當嘉慶派人到和府抄家的時候,和府上下慌作一團。有的人慌亂逃走,有的人被抄家的架勢嚇得呆立不動。作為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也被眼前的一切嚇得無所適從。跪著聽完抄家的旨意後,豐紳殷德長跪不起。

和府被抄沒的家產,很快被送入大清國庫。和府的房屋除了留了一部分給和孝公主和豐紳殷德繼續居住,其他的都賞給幾位親王居住。可見和珅的罪行,雖然讓豐紳殷德失去了偌大的和府,但是並未被株連。其實這不光是公主求情的功勞,一部分還源自和珅。

在嘉慶皇帝徹查和珅的整個案件當中,發現其子豐紳殷德彷彿就是一個局外人。他不曾參與,甚至都不知情。這也是嘉慶皇帝后來留下豐紳殷德一條性命並保留其爵位的主要原因。可見和珅自己雖然一直貪贓枉法,卻一直教育自己的兒子做個正人君子。不過和珅給予豐紳殷德的愛,遠不及他給兒子帶來的傷害。

自從和珅出事以來,豐紳殷德就像換了一個人。每天鬱鬱寡歡,也許在和珅入獄之前,他一直是兒子豐紳殷德心目中的榜樣。而如今,豐紳殷德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親的真實面目。隨著和珅倒臺,和家的一切事務幾乎全落在昔日養尊處優的公主身上。此時的和家一落千丈,經濟上入不敷出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節省開支,公主不得不辭退公主府的家丁。就連公主府的管家也沒能擺脫被辭退的命運。為此管家對和家人懷恨在心,據《清史稿》中《和珅傳》記載,公主府長史奎福稱豐紳殷德演習武藝圖謀不軌,欲害公主。後來經嘉慶皇帝查實,這是誣告,豐紳殷德清白得以歸還。但是固倫和孝公主從一個金枝玉葉變成一個整日為家庭生計發愁,整日為自己的丈夫擔心倒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和家敗落,不能不說是受和珅所牽累。


小方說歷史1990


和珅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另外在和珅40多歲的時候還生了個兒子,不過沒多久就夭折了,和珅一度非常傷心。和珅死後他的子女的遭遇我們一個一個說。先說他的兒子豐紳殷德。

豐紳殷德是和珅的長子,深受和珅的寵愛。不光這樣,連乾隆爺格外的看重他,連這個名字都是乾隆給他取的。12歲的時候乾隆就把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十公主許配給了他。如果不是和珅出事,那麼豐紳殷德將是當時最有前途的年輕人了。

和珅死後,嘉慶皇帝並沒有牽連他的家人。同時也因為豐紳殷德妻子的原因,只是奪了他的爵位,給了個閒職,把他打發了。

後來可能是哪裡惹嘉慶不高興了,被他府中的人告發,說他準備給和珅報仇,另外還在國服期間生孩子。雖然給和珅報仇一說沒有任何證據,很有可能是其他人根據嘉慶的授意這麼做的。最後嘉慶把他的閒職也給奪了,並把他軟禁家中不得外出。

後來軟禁取消,到軍中任職,被打發到了現在的蒙古,後來在那邊生病,回北京養病,回來後沒幾個月就病死了,死的時候是36歲。

至於和珅的女兒,史書上記載的非常少,只知道她後來嫁給了一個貝勒,其祖上是康熙的第七子。和珅死後她也受到了刺激,過的並不好。

至於有些野史上也說和珅女兒長的很醜,還瞎了隻眼睛。不過可信度不高。


漂浮菌


乾隆帝是嘉慶四年正月三日駕崩的,嘉慶帝還命和珅負責乾隆帝的喪事。正月十三日,

和珅被定了二十條大罪,被抄家,據說被查抄了八億兩白銀,而乾隆年間的每年稅收不過七千萬兩。

正月十八日,群臣建議應該大逆來論罪應該棄市,嘉慶帝認為和珅畢竟當過首輔,不適合這樣做,最後命其自盡。

和珅有兩個兒子,其生母都是馮霽雯,長子叫豐紳殷德,次子是嘉慶元年,和珅四十多歲時候才生的,只是生出來沒多久,還沒取名字就夭折了。馮霽雯是英廉的孫女,英廉擔任過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馮霽雯因為次子的夭折,悲傷過度染病,在嘉慶三年就病逝了。

豐紳殷德生於乾隆四十年,他五歲的時候,乾隆給他取了這個名字,意思是“福祿興旺”,並將最寵愛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豐紳殷德,乾隆帝曾經對固倫和孝公主說過:如果你是皇子,我必立你為儲。

乾隆六十年,豐紳殷德擔任內務府大臣,嘉慶二年,擔任正白旗漢軍都統。嘉慶四年,和珅被殺後,豐紳殷德因為固倫和孝公主的原因免於連坐,仍然給了伯爵。二月,認為豐紳殷德雖然對和珅的事情不知情,但因為公主之故不被追責,不適合世襲伯爵,所以就將他的伯爵革去,但還是給了一個散秩大臣的虛銜,當差行走。

嘉慶八年,固倫和孝公主府的長史奎福告發豐紳殷德學習武藝,想要為自己的父親報仇,還打算害死公主,而且還在國服期間與侍妾生了一個女兒,前面的事情是假的,但是後面這個生女的事情確實是真的,豐紳殷德被幽禁於家。

嘉慶十二年,被授伯爵銜,到烏里雅蘇臺任職。嘉慶十五年,二月回京城養病,四月加公爵,五月病逝,終年三十六歲。

和珅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康熙的第七個兒子,淳親王允佑的孫子永鋆,和珅被殺後,他的女兒自然也過得不怎麼好。


歷史簡單說


(一)

銀子多、老婆多、受寵多、官位高、風流高、才學高、能力高、拍馬屁的功夫高……這是和珅身上的標籤。



但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標籤—兒女少,滿打滿算才兩子一女,其中一個兒子是他老來得子,遺憾的是早早夭折,為此富有才情的他還寫了十首詩,悲痛萬分。

所以等和珅被抄家時,也只有一兒一女。

(二)

和珅的兒女都跟皇家扯上關係,所以和珅的事不會讓他們致死,但多多少少也會波及。

他的女兒嫁給康熙第七子之孫,在聽說和珅自盡後,備受衝擊,鬱鬱寡歡,我猜想也在沒多久後離世。

另外,他的兒子非常著名,也就是他的長子,名叫豐紳殷德,看過電視劇《少年大欽差》的人對他非常熟悉,花心大蘿蔔吧!



豐紳殷德在乾隆五十四年娶皇女固倫和孝公主。和珅死後,因公主的緣故,被免除了連坐罪,仍然享受伯爵。第二個月,因有不軌之意而被削除伯爵,之後不斷被貶,一直到嘉慶十二年,被貶到遙遠的烏里雅蘇臺,在那裡生活近四年後,回京養病。

沒多久,英年早逝,年僅三十六。

(三)

豐紳殷德有一個兒子,可惜夭折,反倒兩個女兒成人,並嫁人。所以說他沒有直系後代。後來,固倫和孝公主收養一子。

綜上所述,和珅還有一個標籤—無後,沒有直系後人,傳到豐紳殷德這一代便斷了!


三叔小記


1799年,當了3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駕崩了,隱忍了三年的嘉慶皇帝立即對和珅發難,下旨將其關入大牢、抄家,和珅被查抄出來的財富高達8-11億兩白銀,如果再加上其他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等等,總值超過清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

和珅的貪,說實在的,乾隆會不知?嘉慶會不知?和珅跌到,貪汙只是表象,深層原因是父子皇帝之間的矛盾,乾隆礙於承諾不得不在登基滿60年後讓位給嘉慶,但是乾隆還是習慣性要把權力牢牢把控在自己手裡,而和珅作為乾隆最寵愛的臣子,自然充當了太上皇壓制嗣君、操控百官的代理人,這就不可避免地嚴重得罪了嘉慶皇帝。

也許和珅真覺得乾隆能永遠長壽下去,似乎一直沒有給自己安排後路,結果乾隆當了3年太上皇就駕鶴西去,15天后,和珅用三尺白綾,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年近49歲。

嘉慶也深知和珅僅僅是貪財和乾隆的代理人,並無不忠之心,所以除了賜死了和珅,對其家族並未趕盡殺絕,只是將其子女“打入了冷宮”。

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從小就深受乾隆喜愛,乾隆還特地把自己最寵愛的固倫和孝公主嫁給豐紳殷德,時年16歲,此後十年,夫妻倆度過了最幸福的時光,年紀輕輕的豐紳殷德很快官至都統兼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只是十年後,1799年,和珅自盡後,年近26歲的豐紳殷德雖然保住了命,但從此失去了一切官職,飽受世態炎涼。到了1806年,嘉慶打發豐紳殷德去內蒙古做官,到了1810年豐紳殷德就憂鬱而死。他的老婆固倫和孝公主也在1823年去世,死時也是49歲。

和珅的次子出生沒多久就死了,還有一個唯一的女兒鈕祜祿氏,後嫁與康熙皇帝七子淳親王允佑之孫貝勒永鋆。和珅死後,受到衝擊,抑鬱不得志。


雲中史記


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皇帝終於掌握了大清王朝的實際權力。上臺以後,他下令褫奪和珅本兼各職。正月初八,嘉慶下令將和珅逮捕入獄。正月十二,嘉慶下令查抄和珅府邸。正月十八,嘉慶下令賜死和珅。自此一代權臣和珅命歸西天。那麼,和珅死後,他的子女下場如何呢?

這就得說到和珅的婚姻了。1768年,和珅和大學士英廉的女兒結婚了。六年後,馮氏為和珅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豐紳殷德。此時,和珅已經當上了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因此,豐紳殷德小時候的生活十分優渥。長大以後,豐紳殷德靠著和珅的關係進入鑾儀衛供職。不僅如此,豐紳殷德還娶了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固倫和孝公主。不過,就在豐紳殷德高官得坐駿馬得騎的時候,和珅倒臺了。

和珅倒臺以後,豐紳殷德並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為何呢?其一,和珅與吳省欽等人貪贓枉法時,豐紳殷德並未參與。其二,和珅權勢熏天,拜在他門下的人極多。如果嘉慶皇帝將他們連根拔起的話,勢必會造成朝野震動。其三,豐紳殷德福晉是嘉慶皇帝的妹妹,嘉慶不願看到妹妹守寡,於是便繞過豐紳殷德。

不過,儘管沒有被處死,豐紳殷德還是受到一些影響。比如說,豐紳殷德原本在鑾儀衛供職。和珅倒臺以後,豐紳殷德被髮往烏里雅蘇臺效力。再比如說,豐紳殷德曾經被乾隆皇帝賞賜紫禁城騎馬。但是,和珅倒臺以後,豐紳殷德的這一待遇也被取消。

正因為如此,豐紳殷德自和珅死後就比較頹廢。加之豐紳殷德在烏里雅蘇臺染了一身病,豐紳殷德不得不到京城養病。然而,在養病期間,豐紳殷德又與侍妾做出苟且之事。嘉慶皇帝一怒之下,將豐紳殷德圈禁。沒幾年功夫,豐紳殷德在憂憤中死去。

豐紳殷德與公主倒是生有一個兒子,不過很早就夭折了。除了這個兒子以外,豐紳殷德還有兩個女兒。不過,這兩個女兒後來都嫁人了,所以和珅最後沒有直系後裔。


這個歷史有點料


和珅,瞭解歷史的都知道清朝大貪官。乾隆皇帝最信寵的人,官居多職,大清朝軍機大臣,侍衛大臣,步軍統領等十多個要職。

和珅博學廣大,才智過人,政務嫻熟,通曉各種民族語言。在大清帝國裡面算是一等的人才,所以深得乾隆皇帝賞識,再加上和珅能說會道兩人一拍即合。

歷史記載乾隆皇帝是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之所以和珅能長期執政與乾隆內閣中,並且不斷的累積自己的財富。

乾隆皇帝視而不見,因為和珅會玩啊,貪汙受賄來的金銀財寶,但凡有皇上喜歡的就拱手奉上,加之對皇上言聽計從,久而久之,乾隆也就不追究了。

逐漸的乾隆皇帝年齡以大,後期也只有沉迷享樂了,朝政大事根本不在乎,滋養了這種貪汙受賄之風。上行下效,朝廷內部腐朽沒落。直到嘉慶繼位,但是開始的時候乾隆連玉璽都不肯給嘉慶,後來在大臣們催著下,才讓出來玉璽。退位太上皇之後,乾隆依然不放心,朝廷大事還要自己處理。而且通過和珅來牽制嘉慶皇帝由此可見,乾隆對和珅的信任。

嘉慶雖然繼位但也只是個擺設,沒有實權,況且和珅仗著老乾隆在世,對自己根本不屑一顧,嘉慶怎能不嚥下這口氣。此時的和珅更是財大氣粗,家產以抵得上清朝政府財政上十五年的開銷總和。

如此巨大貪官,不誅滅九族不以平民憤。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機會來了,好你個和珅,這回該跟你算賬了。乾隆剛死隔日就宣佈撤銷和珅一切官職,抄了和珅的王府,金銀財寶無不計其數,這個罪大惡極的滿清第一貪官終於被嘉慶皇帝搬到了,立刻判處和珅死刑。三天後下達了賜死和珅的昭書。

和珅自知末日以來,當晚便上吊自殺。和珅自盡之後,其兒子,豐紳殷德也被抹去了貝子爺爵位,由於和珅之子是老乾隆欽點的貝了,看在自己妹妹和孝公主的面子,免去一死。雖說保住了小命,但心裡也不是滋味。由於心中苦悶加之染上了風寒,不久豐紳殷德變不治身亡。


和孝公主與和珅之子比並未生子,和珅也就從此斷了香火。據記載和珅早年還生有一子,但出身不久就夭折啦。可見老天對他的報應。
一代貪官汙吏,生前不可一世,死後一無所有。曾經一人之下,隻手遮天。萬萬人之上的和珅,落得個如此悲慘結局。善哉,善哉。


任馳贏天下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作為乾隆的紅人,極受乾隆寵信,乾隆對他的這種瘋狂的理財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加上和珅是理財業界的行家裡手,短短几年功夫,和珅的財富急劇膨脹,據稱估值達到八億兩,頂上國庫幾年的收入,在當時排進世界富豪榜前三位也是妥妥滴。

和珅一輩子有三個子女,除了老二在出生後不久去世,其他兩個都長大成人。由於乾隆對和珅太過恩寵,和珅的兩個子女都和皇家結親。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跟乾隆的十公主成親,女兒鈕祜祿氏嫁給了貝勒。

和珅富得流豬油,嘉慶窮的皺眉頭,不殺和珅,嘉慶吃甚。所以和珅的死是想躲也躲不掉的,最後的結果是,嘉慶派人到和珅囚禁的地方,賜給他一條白綾。意思就是讓和珅自盡,算是給他一個體面的下場。至於和珅的兩個子女,嘉慶也沒打算殺了。畢竟都是自己的親戚,雖無直接血緣關係,但都也連著親,殺了和珅的兒子,公主就得守寡了。

雖然沒殺,但豐紳殷德開始被逐漸降級,後來還以謀反、陷害公主的名義,被革除所有職位,幽禁在家,閉門思過。後來雖然有被重新升官,但仍過得十分抑鬱。去世時,年僅36歲。至於和珅的女兒,和珅被賜死後,也抑鬱了,年紀輕輕的便去世了。


廣大圍觀群眾


大貪官和珅有三多:頭銜多、金錢多、女人多,不缺錢不缺女人的他惟獨缺子少女,他一生只有2個兒子1個女兒,次子早夭,只剩長子豐紳殷德一脈單傳,只得以養子福恩為嗣。

和珅的女兒鈕祜祿氏,嫁給康熙皇帝七子淳親王允佑之孫貝勒永鋆,和珅死後,她也受到影響,最後不知所終。

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生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生母為和珅元配馮霽雯,他不但名字是由乾隆皇帝親賜(“豐紳殷德”是“福祿興旺”之意),連老婆都是皇帝賜的——娶了乾隆之女、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成為當朝駙馬。

有老爹和皇帝老丈人做後臺,豐紳殷德仕途順利,歷任御前大臣、護軍統領兼內務府總管大臣、總理行營事務等職,但和珅死後,豐紳殷德被降級撤職,僅保留伯爵頭銜,後來更是被扣上謀反、陷害公主的帽子,被革除所有職位,幽禁在家,閉門思過。

鬱悶的豐紳殷德活到嘉慶十五年(1810年)便病死,年僅36歲。由於豐紳殷德一生無子,只有兩個女兒,他自己也是一脈單傳,只得以養子福恩為嗣,和珅的血脈實質已經徹底斷絕。

和珅的次子在和珅40多歲才出生,生下來沒多久就死了,甚至沒有來得及取名字,“老來得子”的和珅悲痛萬分,提筆寫就《憶悼亡兒絕句十首以當輓詞》,句句真情流露,顯得頗為可憐。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從來權臣多薄命,自古寡恩帝王家。” 此詩句用在下場慘烈的權臣多爾袞、張居正的身上,似乎很是妥貼應景。但用在乾隆朝之權臣兼能吏的和珅之仕途際遇上,似乎是有點兒冤枉嘉慶帝了。也許,一束白綾,懸樑賜死曾與乾隆皇帝盟誓“君臣永不相負”的和珅,籍沒了億萬家財,確實也沒怎麼對和珅之子女多下狠手了。


和珅憑才情卓越、博學多才、精明強幹、長袖善舞之為政研學全才,制“議罪銀”、總纂《四庫全書》、總理國政內務、署理外交貿易、協理軍政資務,就博得了乾隆皇帝長期的聖眷隆顧。自“少貧無藉,承襲三等輕車都尉”始,從政20餘年,擢遷47次。封一等忠襄公、拜文華殿大學士、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任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外交)尚書,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要職。


和珅的權傾朝野,勢達天下。別說是大清之天下週知皆懼,就連洋人、英使臣馬戛爾尼也是明面上盛讚和珅,為“中國首相、成熟的政冶家”,私下裡卻微言和珅,是“中國的二皇帝”。這還了得,嘉慶帝自是舊怨新恨而龍顏震怒、力鏟不容。由是以二十大罪詔旨天下。廷議凌遲,憫其相國有功,不忍肆市,改賜白綾,飭其懸樑伏法。


和坤生二子一女。長子由乾隆皇帝賜名為豐紳殷德,許配和孝公主成婚。累官御前大臣、護軍統領兼內務府總管大臣。和珅被賜死之時,其被奪職削爵,僅留散秩大臣職。嘉慶七年,大赦天下,又復爵位。嘉慶八年,公主府長史奎福訐其謀反,經查謀反雖屬烏有,仍削去散秩大臣及爵位。嘉慶十一年,出任頭等侍衛、滿洲副都統、復伯爵位,離京赴烏里雅蘇臺軍中任職。嘉慶十五年二月,歸京養病,晉升公爵。五月,鬱郁辭世,時年三十有六;可知其雖無被株連,卻受波及頗深。


次子是和珅在40多歲方誕,無名早夭;生女為鈕祜祿氏,後嫁與康熙朝淳親王允佑之孫貝勒永鋆。和珅死後,永鋆一家也受池魚之殃,抑鬱而不得志。

結合史料,綜上看來。嘉慶帝賜死和珅,志不在置其於死地、絕其子裔而後快,惟與和珅功高震主、權勢熏天、門生遍地、已滯皇令通達、號調不暢、世人皆知有和中堂,卻不知有嘉慶帝之事有關。至於其聚財於大內、吏部,為大內及國政之用度,應為國功,即便乘隙斂財於私,視其大過,功過相抵,也熠熠有餘功也,殊不為以此懲之。


觀之二十大罪之詔瑜,以洩密、欺君、不忠、越制、怙權、擅政、任人唯親為首要;至於涉及斂財,雖有數條,卻皆置於詔旨之後。天顏震怒之下,卻未見誅連其子女,亦足見皇帝非為悲憫恕之,實為皇權、國政之渠通達,而鏟堵化淤去和氏而已,殊大可不必斬草除根耳。

鳴乎,世皆以和珅死於貪財斂物,和珅實死於權臣之弄、非歿於能吏之幹、非戮於貪婪之念。“從來權臣多薄命,自古寡恩帝王家”,用之於多爾袞、張居正之身妥貼、用之於和中堂之死亦無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