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郭爾羅斯歷史 — 蒙古王公三百年

郭爾羅斯歷史 — 蒙古王公三百年

16世紀中葉科爾沁在奎蒙克塔斯哈喇、博第達喇統領下佔據了嫩江、西喇木倫流域,這時新興的建州女真在努爾哈赤統率下也迅速崛起。他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征討海西女真、東海女真等通古斯語系女真各部,並直逼科爾沁。於是引發了"九部之戰"。明萬曆二十一年 (1593年),扈倫四部 (葉赫、哈達、烏拉、輝發)、長白山二部 (朱舍裡、訥殷)與科爾沁、錫伯、卦爾察等九部三萬兵馬,分三路進攻努爾哈赤,但九部聯軍仍敗。

九部之戰後,努爾哈赤對蒙古採取分化瓦解政策。首先,對嫩科爾沁採取友好態度。戰爭中建州女真俘獲許多蒙古軍卒、馬匹、甲杖。努爾哈赤命部下選部分被俘的蒙古人,給予馬匹、錦衣放歸。放歸的人對努爾哈赤讚不絕口。而科爾沁、內喀爾喀各部為通商的便利,也情願與努爾哈赤友好相處。科爾沁的首領奧巴派遣部下數百人攜帶戰馬百匹、駱駝十峰,獻給努爾哈赤。

為了分化蒙古,把當時屬於全蒙大汗 —— 察哈爾大汗統轄的嫩科爾沁分離出去,努爾哈赤不僅常以黃金、白銀、黑貂、人參贈送,並互通婚媾。努爾哈赤聘了嫩科爾沁部明安貝勒的女兒為妻,後又聘孔果爾之女為妻(史稱孝康太妃),其子皇太極也聘了嫩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女(即孝瑞文皇后)。娶親時,努爾哈赤命皇太極親自迎至輝發扈爾奇山城,表現了非常重視這門親事。於是女真與嫩科爾沁關係極為密切。

在蒙古方面,1603年蒙古的布延薛禪汗(達賚遜汗之孫、圖們薩克圖汗之子)去世,次年由他的長孫林丹汗繼承全蒙大汗位。林丹汗即位後,由於蒙古各部互相抗衡,林丹汗逐漸失去了對他們的控制。1618年,林丹汗26歲時,西藏紅教派人到蒙古地區,尋找支持者。林丹汗為紅教派喇嘛折服,封其為國師,改奉紅教。自16世紀50年代阿勒坦汗起多年信奉黃教的蒙古各部與林丹汗逐漸疏遠。

1616年女真建州部統一了女真各部,努爾哈赤即汗位,國號為"金",史稱後金。

1619年農曆七月,後金對明鐵嶺戰役後,努爾哈赤頻遣人至內喀爾喀、科爾沁部明誓修好,共同對付明朝。其目的更主要是離間內喀爾喀、科爾沁與林丹汗的關係。1625年皇太極再聘科爾沁貝勒宰桑女為莊妃(即孝莊女皇后),又聘孝莊姊為敏惠恭和元妃。 其間天命十一年(1626年)太宗撫從兄貝勒圖倫女和碩公主下嫁科爾沁奧巴。天聰二年(1628年)太宗撫從兄克勒郡王嶽倫女和碩公主下嫁科爾沁曼珠習禮。

天命十年(1625年)後金提出與科爾沁結盟,刑青牛白馬,置白骨、血、土、酒、肉各一碗,焚香而誓,明誓違誓者“穹蒼不佑,降以災殃","骨暴,血出,土埋而死"。

郭爾羅斯歷史 — 蒙古王公三百年

其間,"翁牛特、郭爾羅斯、杜爾伯特、札賚特、克什克騰等部,先後歸附了後金。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剛剛建立的郭爾羅斯前旗發生了一次重大的權力更迭。當年,朝廷以“不緝賊罪”。削去了固穆孫莽賽的札薩克職務,只保留輔國公爵位。其同族桑噶爾濟之孫(固穆之重孫)畢裡袞鄂齊爾,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授一等臺吉,康熙四十七年 (1708年)代領札薩克職務。

因其駐地在本旗昂格來之地,故俗稱昂格來札薩克,以別於固穆創立的哈拉毛都札薩克。

這場權力更迭,前郭爾羅斯長時間疏於管理,又值連年荒旱,致使前郭爾羅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雍正元年 (1723年)理藩院擬用鄰近札薩克公巴圖旗下倉糧撥給散賑。剛登基的世宗憲皇帝雍正念及科爾沁部系“皇曾祖妣孝莊文皇后、皇祖妣孝惠章皇后之母家,世為國戚,只給與米糧餬口,並無產業營生,亦非久遠之計”。著即動用正項錢糧三萬兩往賑。再派大臣一員、司官一員,往郭爾羅斯旗下,將實在窮苦並無愾之人查明數目,按其戶口,給予羔羊牛隻。

但杯水車薪,終難救困。又兼管理不善,前郭爾羅斯仍日益貧困。

這段時間,昂格來歷任札薩克是:

首任,畢裡袞鄂齊爾,1696年授一等臺吉,1708年授札薩克;

繼任,察袞,1714年襲札薩克,一等臺吉,1746年病罷;

三任,都噶爾扎布,1714年襲札薩克,一等臺吉,1754年削;

四任,阿喇布坦,1755年襲札薩克,一等臺吉。

從中可見,昂格來政權更迭較頻。到阿喇布坦時期,由於執政不力,境內荒亂加重,更處困境。

這期間,哈拉毛都公爺府,固穆六世孫恭格喇布坦於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襲輔國公。

恭格喇布坦是一位胸懷遠大,膽識過人,有謀有略的人,他襲輔國公後,處心積慮地思索復興前郭爾羅斯的大計。從他襲爵起,年年加大通過理藩院向皇帝的進貢,贏得理藩院對他的賞識。

另一方面,他著力發展草原經濟。

清軍入關後,清廷為切斷蒙古與中原的聯繫,嚴防蒙漢接觸,也為限制山東、河北漢民進入滿清統治者肇興之地——長白山挖參狩獵,於是從山海關到吉林北,從鳳城至開原修築兩條數千里長的柳條邊牆。其間設置邊門,置兵甲監守。大約在乾隆中期,開始有少數顯貴靠吉林將軍的庇護,在邊牆外的伊通河、飲馬河岸邊的郭爾羅斯前旗領地內,開墾少量土地種植。恭格喇布坦藉軍方向他求情,他也求軍方通融,也悄悄放墾少量土地,以解救蒙地荒早災害燃眉之需。靠著這種默契,恭格喇布坦自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起,開始私下放墾荒地。據光緒 《大清會典·事例卷》158載:到嘉慶四年 (1799年)巳墾熟地17643公頃,承墾農民2330戶。得此荒款,恭格喇布坦更加大了進貢和發展農牧經濟。

這之間,前郭爾羅斯民間流傳一 “丟印”的傳說。傳說昂格來札薩克傳到阿喇布坦,沉溺酒色,不埋政事。常與福晉在內府用札薩克印砸榛子食。食後,印也不收起。下人莫爾根畢力格發現,急匿印騎快馬奔哈拉毛都公爺府。阿喇布坦發覺,下死令追趕。雖沿途不斷換馬急馳,但仍未追及。畢力格所乘黑馬竟累死哈拉毛都西山。恭格喇布坦得印立刻以昂格來札薩克名義遞奏摺,言體弱多病,無力執政,願將札薩克一職讓給同族輔國公恭格喇布坦。因當時丟印要受懲罰,雖理藩院派人查詢,阿喇布坦也不敢具實奏明。

此不過是民間傳說。然而至今哈拉毛都西山仍矗立 "黑馬敖包",歷代王公均祭此有功黑馬。

此期間,有史可查的記載可見於 《蒙古遊牧記》的文字:

“乾隆四十九年,理藩院議奏:阿喇布坦所襲札薩克,自同部輔國公固穆始。固穆孫莽塞獲罪,阿喇布坦祖畢里根鄂齊爾,以臺吉領札薩克,子孫襲之。固穆嗣抵襲公爵,不獲預札薩克選,久必致忘源流。嗣札薩克缺出,應統令人覲候旨簡襲。詔如議"。

恭格喇布坦終於乾隆六十年 (1795年)重領祖世襲之札薩克職。前郭爾羅斯亦由此逐步復興。

  祖父撫育 齊默特色木丕勒,固穆第十一世孫。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出生。他父親阿瑪爾浩畢圖染病,齊默特從幼年起,一直在時任輔國公札薩克的祖父圖普烏勒濟圖撫育下成長。他八歲在府內入學,精通蒙古、滿、漢三種文字。熟讀經史,工於蒙文書法。光緒十四年 (1888年),15歲,祖父值年班,他隨祖父晉京,在紫禁城內養心殿瞻覲皇帝。光緒十五年(1889年),16歲,正月,太后懿旨:"皇帝大婚成禮,普天同慶","所有年班來京之蒙古王公等,亦應一體施恩,以章慶典。齊格外受恩,隨祖父紫禁城內騎馬,受賞頂戴花翎。光緒二十年 (1894年),太后六旬慶辰,齊著賞三等臺吉。齊默特色木丕勒在青少年時代,在祖父關注下,受到良好教養。

光緒二十三年 (1897年),齊默特色木丕勒祖父病故,父患病不能襲位。經理藩院奏請皇帝,齊襲輔國公札薩克。齊默特色木丕勒,年方24歲就襲爵繼任,更使他躊躇滿志,雄心勃勃。

放墾蒙地 前文載,恭格喇布坦襲爵位前,曾私下放墾土地1.7萬多公頃。到嘉慶初雖被清廷禁止。但關內荒早連年,災民接踵逃荒關東,清廷不得不弛禁放墾。到嘉慶十五年,今農安一帶人境貧民已達兩萬多戶。到道光七年,經理藩院奏準,將長春西北部、農安西及西南部之夾荒,農安東北部之東夾荒,招民領種。到光緒十六年 (1890年),郭爾羅斯前旗放荒總數已達一百六十餘萬垧。

齊默特色木丕勒即位,正值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進北京戰爭之後,沉重的戰爭賠款,更使清廷進一步放墾蒙荒。據 《齊王史略》載,齊默特色木丕勒在放墾中率先響應,先後三次大規模放荒。第一次放荒在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放墾奈銀吐 (德惠)荒12760的垧;第二次放荒在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放墾巴圖晉 (長嶺)荒126600垧;第三次在民國16年(1927年)放墾達布蘇 (乾安)荒,到1932年,放出250815垧。

郭爾羅斯歷史 — 蒙古王公三百年

晉職晉爵 大規模放墾,齊默特色木丕勒不僅從中獲得了鉅額收入,結交了封疆大吏,也用金銀鋪平了去理藩院的道路。《清季蒙古實錄》直接記載,光緒二十四年 (1898年)二月理藩院奏:"哲里木盟郭爾羅斯札薩克輔國公齊莫特散帔勒,報效銀兩,請旨辦理。得旨:"著諮行戶部,歸入股票辦理。”由於齊勤於旗務,又不斷 “報效”,由此也不斷晉爵晉職:齊襲札薩克輔國公後,不到五年,於光緒二十八年 (1902年)經理藩院奏請,任哲里木盟副盟長;光緒三十一年 (1905年)任哲里木盟盟長兼兵備;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晉鎮國公銜輔國公;民國元年 (1912年)因擁護共和有功,齊先晉鎮國公加貝子銜,後晉多羅貝勒;民國2年 (1913年)齊因在烏泰叛亂時,維護東蒙大局有功,晉封多羅郡王;民國3年(1914年)袁世凱加恩又晉和碩親王。

維護松嫩沿江土地 齊王第二次出荒前,光緒三十年(1904年)吉林將軍達桂與郭爾羅斯前旗諮商:塔虎城一帶為奉吉江三省往來通衢,幅員廣闊,盜賊出沒,擾亂治安,應如數開放。該旗札薩克齊默特色木丕勒諮復:"此段荒地業經蒙眾開墾成熟,勿須開放。可將農安縣屬,毗連達爾罕王旗(科左中旗)的長嶺子一帶 (東西寬30餘公里,南北長50餘公里,約計毛荒300000垧)荒地擬請開放,以抵補塔虎荒。"於是,吉林將軍達桂奏準後,札派當時雙城廳的理事通判張呈泰到該荒段設立 "行局",於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五月三日,蒙行局發出招墾廣告。辦理招墾事務。 在抵制放墾塔虎荒方面,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九月二十三日陶克陶胡起義武力抗墾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齊默特色木丕勒在其間的諮復處理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因素。塔虎荒、二龍索口荒是松嫩江沿岸的沃土,其得以沒有放墾實是發展前郭爾羅斯民族經濟,推動畜牧經濟向農耕經濟發展的大事。

分田於民 郭爾羅斯土地,在王公統治時期,自古以來一直實行封建王公所有制。旗民可以自由利用土地遊牧。

郭爾羅斯歷史 — 蒙古王公三百年

但隨著蒙地開放(放墾),農業經濟迅速發展。蒙古牧民牧放地大大減少,而且農耕也需要固定的土地。宣統元年(1909年)王爺府的隨從和王府屯民要求王府把留界地 (即王府直接經營的土地)的一部分分給蒙民作為戶地(也叫生計地)。齊同意自王府南馬老窩堡到小榆樹屯一帶7500公頃分給250戶屯民,每戶30公頃;宜統三年(1911年)王府把與其鄰界的西北地帶(札薩克私有牧場)15350公頃,作為戶地分給307戶王府屯民(這些屯民多為王府衛隊成員)每戶50公頃。民國6年 (1917年)各努圖克 (相當於區的行政單位)的旗民代表去王府,請求"應把普通的本旗蒙民也當作王府的屯民,分給戶地,以茲補助生計"。於是,王府把旗內未利用的土地 (即乾安未開放時的旗內今元字井、亨字井、附字井、利字井、貞字井)28.3萬公頃,全部分給旗內蒙民壯丁 (18歲以上的男子)2830人,每人l00公頃。旗境內出賣勞動力的漢民及其他民族的人,只能作為佃戶或長工在春耕時入境從事農耕,秋收後出境。王府規定,這部分人不享受土地分割、開墾和佔有權。雖然,旗內奴隸、無壯丁蒙古人、外旗蒙古人以及非蒙古族的外族人未得到土地,但王府屯民、全旗壯丁數千人都分得戶地,對一個農牧民來說確是一大福祉,也是推動旗內農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前郭鐵路1931年"九一八"日本軍國主義入侵東北後,為奪取經濟命脈,先攫取路權,以進行經濟掠奪。1931年12月28日,板垣與張景惠簽訂協定,規定:"齊克鐵路延長到海倫,將洮昂、齊克合併為一,而其經營委任滿鐵辦理;將洮索鐵路延長到海拉爾及滿洲里,將齊克鐵路延長到大黑河;將呼海鐵路接連將來建設之扶哈(扶余到哈爾濱)鐵路。

但,後來在實際運作中,“滿鐵”絕大部分資金都投在新線的修築上。這些新築鐵路都是根據關東軍的要求,首先考慮軍事上需要而修築的。到1937年底,滿鐵修建通車的鐵路包括錦承 (錦州一承德)、圖佳 (圖們一佳木斯)、虎林(林口一虎林)、濱北 (三棵樹一北安)、北黑 (北安一黑河)、京白(長春一白城子)、白溫 (白城子一溫泉)等。

在修建京白(長白)鐵路對經過前郭爾羅斯蒙古草原一事,滿鐵向時任蒙政部大臣的齊默特色木丕勒徵求意見時,齊自然 "慨然應允",並囑建 “王府車站”和 “瓦房站”即“前郭旗站”。

京白(長白)線建成,並於扶余江南瓦房店建了“前郭旗站”,客觀上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喇嘛寺廟 在清代,蒙古喇嘛教是滿洲統治者及內蒙古封建政權的可靠支柱。滿洲統治者征服蒙古後,深知蒙古人性情堅強,惟借宗教才可使其化勇敢尚武為懦弱馴服。故於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帝時代,特別提倡喇嘛教。清朝皇帝為喇嘛設立種種獎勵辦法。凡當喇嘛者,除豁免一切賦役外,還享受各種特權。他們除了施主的佈施外,寺廟也佔有大量牛羊牲畜可孳生為利,並有大量土地由廟奴耕種,供寺廟吃用。因而許多貧苦人家多願把幼兒送入寺廟當喇嘛。有的地區甚至每家都有一人或數人當喇嘛。據有關材料統計:舊時外蒙古有寺院2565所,有喇嘛105577名,佔外蒙古男子總數的44%。解放前,內蒙古東部蒙旗中喇嘛人數占人口總數30%以上者亦不在少數。由此,明顯地造成了蒙古草原人口銳減。

在這一點上,郭爾羅斯前旗歷代札薩克並未盲目效仿。至解放時,郭爾羅斯前旗僅建有喇嘛廟四座。

解放前,郭爾羅斯前旗蒙古族總人口為3萬人,寺廟4座,喇嘛按最多時人數算不過710人。這在國內蒙旗中喇嘛人數可以說是最少的。

齊王的統轄東部蒙古夢 如前文說,齊王少年得志,雄心勃勃。15歲晉京瞻覲,24歲襲爵,經l8年,到41歲由輔國公晉和碩親王。實可稱得上一帆風順。

但是,他的期望不止於此。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開始放開手腳侵略中國,1911年辛亥革命後,他們乘中國政權更迭,軍閥混戰,決定以"滿蒙獨立"為誘餌,離間滿蒙與其他民族的關係,從東北入手,推進侵華戰爭。

郭爾羅斯歷史 — 蒙古王公三百年

“九一八”事變前,一個在日本善鄰學院畢業,在日本關東都督陸軍參謀部任職的日本特務富田仁三郎以經商為名與齊王長春租子櫃的日本留學生太平阿交上朋友,通過太平阿結識了王爺四大租子櫃總管高漢春(蒙名額爾德尼),又由此結交了齊王府主辦外事的蘇玉書和白玉珠。並經他們推薦,見到了齊王。

富田仁三郎來到王府後,順應形勢,從商業往來入手,處事謙躬有禮,時刻討好齊王,極得齊王賞識。齊王留他在府內居住。因為富田仁三郎善於迎合齊王心理,辦事得體,很快贏得齊王歡心。富田仁三郎又按中國禮節認齊王為義父。齊王命人在西花園為二郎修建精緻的居室、書房、運動間。並在室外建花圃,養鹿鶴。

富田仁三郎經逐步試探,很快了解了齊王躍躍欲居諸旗之上的政治野心,便進一步鼓吹"滿蒙獨立",並說明惟有滿蒙獨立,齊王方能統領東蒙。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隨即策劃在我國東北建一個偽滿洲國。

1931年12月,齊王與其他蒙古王公業喜海順、凌升、壽明阿等30餘人,參加了日本關東軍菊竹實藏主持的"鄭家屯會議",會議決定東部蒙古參加偽滿洲國。

1932年2月17日成立偽東北行政委員會,張景惠任委員長,熙洽、臧式毅、馬占山、湯玉林、齊默特色木丕勒、凌升等六人被指定為委員。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宣告成立。3月8日溥儀在一群日本侵略者和漢奸的簇擁下到達長春,當上偽滿洲國的"執政",並舉行了就職典禮。齊默特色木丕勒參加了典禮。

3月10日,根據關東軍提名,由溥儀簽字,任命一批賣國軍閥和官吏充當偽滿政府官吏。3月14日齊默特色木丕勒被任命為統管蒙務的偽滿興安局長。同年8月3日改為興安總署總長,指揮和監督興安各省(當時設有東、南、西、北四個分省)和蒙旗事務。

郭爾羅斯歷史 — 蒙古王公三百年

1934年3月1日,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稱帝,改國號為"滿洲帝國",年號為“康德”。同時任命了9個部的大臣。11月9日,偽國務院決定,對蒙旗行政進一步改革,將興安總署改為蒙政部,同年11月28日任命齊默特色木丕勒為蒙政部大臣。12月1日正式就職。同時公佈把興安東、西、南、北四個分省改為東、西、南、北四個省。蒙政部轄有興安各省內24旗,吉林、濱江省各l旗,龍江省2旗,熱河省6旗及錦州省2旗,總計36旗。

1934年,齊默特色木丕勒剛上任不久,偽國務院就任命了"蒙政部次長"日本人依田次郎。這是個專橫無理的軍人出身的官員。一切決策均需他同意。齊默特色木丕勒這個"大臣"形同虛設。

1933年,曾為日軍侵華大效其力,積極參與肅親王善耆及其子女憲真,金璧玉、金璧輝(川島芳子)策劃偽滿建立的興安南省省長葉喜海順,只因為酒宴中醉酒說了句:"如果我早知道你們日本人是這樣,當初就不該為你們賣命"的話,竟被日本人尋機革了他興安南省省長的職.

郭爾羅斯歷史 — 蒙古王公三百年

1936年3月,偽興安北省省長凌升被捕.同年4月,以"通蘇"罪並判處死刑。曾任日偽第十軍管區少將參謀長的正珠札布為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偽滿史料叢書·殖民政權》撰文說:“‘九一八’事變以前,凌升是呼倫貝爾副都統。對滿清皇朝的復辟抱著幻想”。“溥儀到了旅順,凌升積極活動起來,跑到旅順見了溥儀和關東軍,參加策劃偽滿建國的陰謀活動”,“凌升被任命為興安北分省長,凌升不滿足於自己的地位,同時又對日寇的專橫、滿系官員有職無權的狀況很懷有牴觸”。“在一次省長會議上,凌升公開發言,反對日寇對滿蒙的一些政策”。“這個案子的處理是按著關東軍的意旨行事的,既沒有辯護律師,而裁判及裁判官又是日本人,只是扮演了一出傀儡戲罷了”。凌升因說了反日言論就被日寇強加“通蘇罪”判了死刑。

1937年,齊默特色木丕勒這個對“滿蒙獨立”充滿幻想的“蒙政部大臣”也由於“莫須有”的原因改任參議府參議,基本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1942年,齊默特色木丕勒病逝,年69歲。(來源:《郭爾羅斯考略》王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