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戰被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赫斯為什麼逃亡到英國,他的最終結局是是什麼?

大東北的小豆包


魯道夫·沃爾特·理查德·赫斯(以下簡稱赫斯),是德國納粹黨的副元首,生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二戰後被判處終身監禁,最後在柏林施潘道軍事監獄內的小別墅上吊自殺。

魯道夫·沃爾特·理查德·赫斯

赫斯於1894年4月26日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港的德國商人家庭。赫斯先後在亞歷山大港的德國教會學校、德國的巴德戈迪斯堡教育學院、瑞士的納沙泰爾商業學校和德國的慕尼黑大學學習。

在當時,德國年輕人都想著為國效力,赫斯也不例外。1914年8月,赫斯報名參加了巴伐利亞第七步兵團,先後在西線和東線作戰,在戰鬥中兩次身負重傷,獲得二級鐵十字勳章,最後轉入德國空軍服役,成為戰鬥機飛行員,在巴伐利亞第三十四戰鬥機中隊服役,直到戰爭結束。並因表現英勇被晉升為少尉。

赫斯與希特勒

1923年1月,赫斯參加了在慕尼黑貝格勃勞凱勒的啤酒館暴動。暴動失敗後,赫斯逃至奧地利,隨後回到德國,被捕後在蘭德斯堡監獄(當時希特勒正在其中服刑)服刑。正是在蘭德斯堡監獄,赫斯激起希特勒對地緣政治學的興趣,筆錄了希特勒的名作《我的奮鬥》。根據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赫斯調整過希特勒的一些構思,對全書的內容提出過建議,對文字作過某些修改,對某些部分作過刪節並加進赫斯的某些觀點,所以說赫斯也是《我的奮鬥》的作者之一。

納粹黨於1925年重組之後,赫斯成為希特勒的私人秘書。1932年12月,赫斯被希特勒任命為納粹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就在1932年,赫斯成為德國國會的納粹黨議員,晉升為黨衛軍上將,繼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1933年4月21日,赫斯被任命為納粹黨副元首。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當天,希特勒宣佈,如果他和赫爾曼·戈林發生意外,赫斯將會繼任元首。

帝國戰爭博物館內的BF-110重型戰鬥機殘骸(赫斯座機)

1941年5月10日晚上,赫斯單獨搭乘一架梅塞施密特Bf-110重型戰鬥機,從奧格斯堡出發,途經達姆施塔特與波恩,前往蘇格蘭。愛丁堡機場控制中心報告入侵者在23:09分于格拉斯哥南方墜毀。赫斯從他的Bf-110重型戰鬥機上跳傘落地,落地過程中腳踝受傷。

赫斯首先被當地農夫發現。赫斯聲稱他有重要的信息要親自給漢密爾頓公爵。隨後他被送到當地醫院處理腳傷。漢密爾頓公爵得到通知,並會見了這名俘虜。與漢密爾頓公爵親自會面後,赫斯才透露他的真實身份。漢密爾頓公爵立刻告知溫斯頓·丘吉爾,並證實了赫斯的身份。赫斯遭到英方拘留,這就一直拘留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赫斯在英國牢獄中待了近四年,因此在紐倫堡大審判中,赫斯不像其他戰犯被判刑。盟軍方面也對於赫斯到底該負多少戰爭與種族滅絕的責任一直存有爭議。

紐倫堡大審判,法庭上的赫斯

在蘇聯的堅持下,赫斯於1945年10月被送到紐倫堡接受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赫斯被起訴四項罪名:破壞和平罪、密謀罪、戰爭罪與反人道罪。赫斯在前兩項罪名被判有罪,處無期徒刑,至於戰爭罪與反人道罪的審判結果則獲判無罪。

1947年赫斯被轉移到柏林施潘道監獄。1987年8月17日,赫斯被發現在施潘道監獄上吊身亡,時年93歲。死因為自殺所導致的窒息。因為當時赫斯的脖子上有繩索多次纏繞過的跡象,勒痕呈平行狀,因此有不少人認為赫斯的死並不單純,懷疑被人殺死。


飛豬漲姿勢


赫斯不是逃亡,逐漸解密的英國史料證明,孤膽猛人赫斯確實是腦洞大開,準備私下完成與英國人議和,便於希特勒轉而進攻蘇聯。

魯道夫*赫斯,1920年便已加入納粹黨,參加啤酒館暴動,與希特勒一起被抓被關押,是納粹元首患難與共的哥們。此後成為希特勒的貼身秘書,1933年晉升納粹黨副元首,1939年歐戰爆發被希特勒指定為第二繼承人(戈林第一)。



隨著納粹黨奪取政權,越來越多的各色人物湧到希特勒身邊,個個奪權爭寵,象海德里希、鮑曼等等,儘管赫斯對希特勒無限忠誠,但能力並不出眾,逐漸有了危機感。1936年在柏林奧運會期間,結識了英國王室的漢密爾頓公爵。

1940年納粹德軍橫掃法國,劍指英倫三島,為完成登陸作戰,海軍力量比較薄弱的德國必須取得英吉利海峽和英國南部的制空權,但是在“不列顛空戰”中戈林的兩個航空隊並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迫使希特勒無限期擱至了德國陸軍準備登陸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

排名第一的繼承人不行,第二順位繼承人有想法了



由於在此期間,斯大林利用德軍主力在西線的機會,大肆擴張蘇聯西線領土,吞併波羅的海三國,以便為將來可能爆發的蘇德戰爭爭取更大的邊境空間,希特勒已經忍無可忍。本著對布爾什維克和斯拉夫人的雙重仇恨,希特勒準備徹底解決蘇聯問題,但是英國仍沒有投降,德國一戰因為兩線作戰而失敗的歷史教訓籠罩在納粹高層心中。

赫斯決定急元首之所急。

納粹德軍擬定的進攻蘇聯之《巴巴羅薩》計劃發起時間為1941年6月22日,為在此之前解決英國問題,赫斯於5月10日單獨駕駛梅塞施密特110戰鬥機飛往英格蘭,當夜傘降在漢密爾頓公爵住處附近,第二天得以跟已經是皇家空軍上校的公爵會面和商談,表達了希特勒希望與英國停戰共同對付蘇聯的意向,隨即被軟禁。



有關細節一直是歷史迷團,包括希特勒知道赫斯飛走後的奇怪態度,到底赫斯是自作聰明還是受希特勒所託,很難做出結論。但是當希特勒直到5月12日仍然得不到有關赫斯的任何消息時,為避免外交尷尬影響帝國形象,命令德國電臺播出了“關於赫斯違背命令私自起飛,遺信有精神錯亂之跡象”的新聞公報。

歷史真相到底如何?恐怕真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了,總之赫斯被英國人關了起來,1945年德國投降後,赫斯作為戰犯被帶到紐綸堡參加審判,處以終身監禁。為看押赫斯,蘇美英法各出30名士兵在西柏林施潘道軍事監獄執勤,也是段佳話。

赫斯的囚徒生涯長達42年,1987年8月17日自縊身亡,享年93歲,他的死也是眾說紛紜。


度度狼gg


赫斯不是逃亡英國。

赫斯屬於狂熱的種族主義者和納粹分子,他認為英德都是日耳曼人後裔,應該和平協商,瓜分歐洲進而共同控制世界。因此,他於1941年5月單獨駕駛戰鬥機降落英國,並與一部分中低級別官員會談。

但隨著蘇德,美日戰爭全面爆發,英國對赫斯不再感興趣,將其以戰犯身份扣押。紐倫堡法庭審判後,赫斯因納粹黨內地位第二而被處終身監禁,開始了漫長監獄生活。1987年赫斯死於聯邦德國監獄,懷疑被殺。


四川達州


根據丘吉爾回憶錄,魯道夫赫斯跑到英國不是逃亡,而是想在德國奪取歐洲大陸直逼海邊、英國勢單力孤苦苦支撐的情況下,單槍匹馬立下不世功勳,一人一口勸說英國放棄抵抗。他這麼做既是基於對當時形勢的判斷,也是想在跟赫爾曼戈林、馬丁鮑曼、希姆萊等人的競爭中取得勝利,成為希特勒繼承人的不二人選。他對形勢的判斷比幾年後那個進入巴斯托尼勸說美軍投降的德國人清醒得多。


扎西平措lntl


二戰結束後他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終身監禁。1987年8月17日, 赫斯在獄中死去,但他究竟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史學界一直有爭論。


剛好故事匯


良心說話。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論事。勝者王侯,敗者為寇!我沒權利批判,過去?和未來?人和事?我只能說,動物世界?正常。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