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經”女演員 正經生活家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經”女演員 正經生活家

她一直以“爬行者”自居。在這個人人追求快樂的時代,她一直以“慢樂”為貴,習慣了在爬行中感悟世界。她說,我不在意慢到失去速度,卻害怕在飛行中迷失自主。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爬行到廣西巴馬,並遇到了一群可愛的孩子,從此變身為“小江老師”,以蝸牛般的堅持播撒著愛的種子。

天上有顆叫老師的星星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江一燕第一次去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的長洞村,是為了拍一部文藝片。本以為拍攝地靠近景區優美宜人,卻想不到那兒如此貧瘠,居民們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村裡到處是留守兒童。拍戲期間,個性開朗的江一燕跟當地的孩子打成了一片。她時常收到孩子們饋贈的“禮物”,有時是幾個玉米,有時是一枚果子。“當地土地貧瘠,玉米零星地種在陡峭的山上,孩子們揹著小籮筐,要爬四十分鐘才能摘到兩個玉米。還有一次,孩子們談起野生木瓜,我隨口說沒吃過,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孩子送來了野生大木瓜。”

“我還不知道怎麼給予的時候,他們已經想到了要給予你。那些孩子得到的東西好少好少,但願意付出。”這樣的體驗震撼著江一燕細膩敏感的心。看到破敗的校舍和揹著弟弟妹妹赤腳上學的孩子,她決心要做點什麼,便和劇組一起給長洞村的小學修繕校舍,運送物資。但直覺告訴她,直接給予物質並不是一種最好的方式,當地的孩子需要的還有更多。後來,電影拍完了,江一燕留了下來,成了孩子們的“小江老師”,這一身份迄今已延續八年。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小江老師的出現豐富了長洞小學的課程表。從前孩子們只上語文、數學課,因為有她而慢慢增加了體育、手工、音樂和生理衛生課。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江一燕就像打了雞血,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不擅長手工的她會花一整晚製作一個模型,親自給孩子們編排歌舞,只為了他們的生命多一點七彩的藝術體驗。

支教期間,江一燕跟當地老師同吃同住,睡的是上下鋪的木板床。宿舍簡陋,冬天漏風。夜裡想上廁所,她都要做許久的思想鬥爭,才敢走進黑寂的曠野。但與大山為伴的日子裡,她的睡眠出奇的好,常常一覺睡到天亮,還養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好習慣。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身為演員,江一燕很忙,支教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每次離開孩子們,她都會想:如果一個老師忽然出現在山區,帶給了孩子希望與快樂,然後永遠消失,那才是最殘忍的事,尤其是對那些渴望溫暖的孤兒和留守兒童來說。所以她向孩子們保證:“只要你們乖一點,好好學習好好吃飯,小江老師明年一定還來看你們。”而她也會想辦法讓自己的承諾一年年延續下去。

小時候,江一燕也曾遇到很好的老師,對方因病離開了人世。但有人告訴她,那位老師會像星星一樣掛在天上,祝福她,看護她,這感覺溫暖了江一燕二十幾年。所以她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們生命裡的一顆星,用愛在他們的生命裡播下希望的種子。

從哭著離開到笑著告別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江一燕很感性,害怕離別,尤其是每次支教結束,要與孩子們分別,總會有種接近崩潰的情緒在她的體內湧動,有時她會哭到不能自抑。有一年分開時,孩子們跟在車後面不停地跑,江一燕在車上一直哭一直哭,從學校哭到了縣城,又哭回了北京。回京後,面對許多人許多車,她忽然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只想回到鄉間,從此不再演出。

後來江一燕認真反思自己的表現,並找到了許多負能量的東西。她想:如果我每次離別都在哭,那就等於把負能量留給了孩子,這是非常不好的。因此,此後幾年再離開,她會想辦法剋制自己,儘量帶著微笑與大家告別。有時候,她會選擇不辭而別,但在每個孩子的桌洞裡留下精心編寫的小紙條。有時她會跟大家做遊戲,然後在孩子的笑聲中與大家告別。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還有一次,她在離開前並未聲張,但有個女孩已經嗅到了離別的氣息,放學後執意不肯回家。江一燕坦誠地與女孩告別,並承諾很快就會回來。後來,女孩在她的催促下走進了大山,她也一直目送著孩子遠去。忽然間,大山對面的女孩停了下來,大聲對著她喊:“小江老師,你能把手機號碼留給我嗎?”於是,山的這邊,江一燕大聲地喊著自己的手機號碼。兩個人隔山對喊了許久,那一幕讓江一燕至今記憶猶新,她欣慰地說:”我們都成長了,我也成長了,能勇敢地面對離別了。”

江一燕甚至開始試著同孩子們討論“離別”“孤獨”等話題,引導他們去面對這些東西。她曾寫過一首名叫《蝸牛爬爬》的小詩:“蝸牛爬爬,來自遙遠的巴馬。蝸牛爬爬,揹著重重的小家。蝸牛爬爬,從小離開媽媽。蝸牛爬爬,浪跡天涯。”她把詩送給了孩子們,並且告訴他們:“這個蝸牛爬爬呢,是小江老師,也是你們每一個。將來,我們所有人都要自己去闖世界。我們都會離開爸爸媽媽或我們的好朋友。但只要我們不忘記我們的家在哪兒,我們就會相聚。因為有思念,我們的心又會爬到一起。”

唯有真誠最有力量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無論是替孩子們編排歌舞,還是一句句教他們說普通話,小江老師都特別用力。她以自己的方式傳播愛,分享愛,同時也感受著孩子們愛的回饋。有一次正在講課,忽然有個6歲的孩子瘋了一樣衝進教室,背上還揹著4歲的弟弟。孩子進門後大口喘息,好久才問小江老師:“老師有吃的嗎?我好餓。”後來江一燕才知道,這個孩子轉學了,聽說自己回來後背著弟弟一路狂奔,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只跑了一小時就到了,只為了趕來見親愛的小江老師。

在傳遞愛的過程中,江一燕也會特別注意方式。有一次她帶了許多項鍊送給女孩們。結果有的孩子因為太喜歡爭了起來。這讓她非常抱歉和自責,覺得自己“讓孩子們覺得不平衡,有選擇了”。第二年,她帶了很多的珠子,決心串一百條項鍊,給所有女孩一模一樣的禮物。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為了讓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得到更好的保障,江一燕在巴馬設立了助學基金,還通過網絡舉行義賣,出售自己和好友們的閒置物件,將義賣所得捐給孩子們。江一燕還憑藉過硬的攝影技術,於2015年9月,在北京舉辦了個人公益攝影展,將所得全部用於巴馬的支教事業。

而在給予的同時,江一燕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感恩之心。她在校內設立了愛心超市,擺放著社會人士捐助的愛心物資,孩子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好事幫助他人,才能換取自己的所需物品。而每當有朋友郵寄禮物給長洞小學的孩子們,江一燕都會及時錄下孩子們的感謝並反饋給朋友。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我可能沒有很大的財力、物力,但我相信一年年、一步步去積累,至少我能給一代或者說那一片的孩子帶來改變。我始終相信,真誠的東西對人影響最深。”的確,江一燕的支教經歷潛移默化地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他們以她為中心形成了支教“爬行團”,志願者們湧向貧瘠的山區。“爬行團”有印著自己Logo的T恤和揹包,後來江一燕發現很多穿著“爬行者”T恤的志願者出現在四川、西藏等地。“有人會默默地買你的書包,到某一個地方去支教了,代表你,但不一定跟你講。”這讓江一燕很感動,也很欣慰。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而在江一燕和志願者們的努力下,孩子們發生的改變也顯而易見。有一年,他們甚至自編自導了一臺元旦演出,有模有樣地排舞,串歌,表演小品,這讓觀看演出的教育局領導詫異非常:“這些孩子平時是多麼害羞和自卑啊,連在公眾面前說話都不敢,什麼時候竟然變得這樣開朗活潑了?”談起這些的時候,江一燕的眼睛裡閃爍著自豪而調皮的光芒。

“我們可能走得很慢,但是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奮力爬,一點一滴去做,總有什麼會慢慢深入人心。”江一燕這樣鼓勵自己和她的“爬行團”。對她來講,不管身處何處,是何身份,內心深處總會不自覺地迴盪起她和學生們共同創作的那首校歌:“長洞小學是我家,老師就像我爸媽,同學把我肩膀搭,相親相愛是一家……”

“爬行者”江一燕:“不正经”女演员 正经生活家

本文選自莫愁大觀園小程序,在莫愁優選明星故事欄目裡,有海清和兒子的故事:

一個風輕雲淡的午後,海清全家在雲南旅行。兒子丹尼爾高興地嚼著冰棍,抱住海清的脖子表白道:“媽媽,我非常喜歡你,我很愛你。”


海清問他:“是嗎?你怎麼證明?”“我的小球球動了一下。”兒子說。


一瞬間,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坐在車子前排的姥姥、姥爺一聲不吭,假裝什麼都沒聽見。那一刻,海清意識到:原來孩子很小就會有自然的生理反應,“此時無論是忽略、打斷、敷衍,或是阻攔和壓制,都未必會有好的結果吧?”海清想。於是,她這樣回答兒子:“丹尼爾,你真的很愛我,我也很愛你。”


“那你怎麼證明?”兒子問。“我愛你,就像蝴蝶的翅膀會顫動一下,心會軟一下,我把你放在了我心裡,因為我沒有球球。”海清說。


有李英愛如何做個森系媽媽的故事:

孩子1歲時,兒子成功斷奶,但女兒還沒戒掉。母乳提供的營養顯然已不夠,輔食的選擇成為李英愛的又一項重要任務。她堅持孩子們吃的所有食物都由她親手製作,既要保證孩子們吃得新鮮營養,又要通過不同的烹飪方式讓孩子們對食物感興趣。


在以蔬菜和海鮮類為主的食物中,孩子們最喜歡吃的是李英愛熬的鮑魚粥。每當晨光熹微,孩子們還在香甜的睡夢中,李英愛便已起床,輕挽髮髻,輕手輕腳地準備早餐:先把糯米淘洗泡上,再將鮑魚清洗乾淨,然後是熱油炒米、炒鮑魚,加水熬煮。待到粥粘稠時放入清醬和食鹽,再燜煮片刻便能上桌。


粥熬好了,也恰好丈夫和兒女醒來,聞著香味圍聚到飯桌邊。孩子們爭相拿起調羹大口吞食的場景,讓李英愛感到無比舒心和陶醉。


韓國受中華文化影響,素有“藥食同源”的思想,李英愛在孩子們的飲食上更是注重營養和藥效功能的結合,不僅要求飯菜美味,更重要的是能供給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


女兒1歲多時,有一天突然發燒,嗓子發炎。丈夫愛女心切,抱起女兒就要去醫院,卻被李英愛輕輕攔下。她用自己採摘曬乾的蒲公英給孩子煮水喝,不停地用溫毛巾為女兒擦拭手心腳心。很快女兒的體溫就降了下來。


這種自然、溫和的治療方式對兒子也很奏效。小承權經常看到好吃的就狂吃,有時會腹瀉。每當此時,李英愛都會淡定地拿出蘋果和胡蘿蔔,先是蒸蘋果給兒子吃,若是還不管用,就蒸熟胡蘿蔔搗成菜泥餵給兒子。這些大自然賦予的妙招往往比醫生的藥方還要奏效,孩子們絲毫不討厭這種“藥”,不但每次都能乖巧地吃下,還很熱衷於和媽媽一起“採藥”和收集“藥方”。李英愛家的餐桌上最常見的便是顏色清新、口味清淡的時令果蔬。

想看更多明星故事,快戳下面的鏈接!

審核:韓麗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