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只要牢记“3看”就足够了!瓷器背后的故事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只要牢记“3看”就足够了!瓷器背后的故事

钧瓷月白釉出戟尊

宋代钧窑瓷器是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一,是北方窑口,目前能让大家共同接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神垕镇,禹县,宋时钧州,明万历改禹州。在五大名窑中,汝、官、哥、定均是素瓷,也就是说是单色的,唯有钧窑瓷器是彩色的。那么怎么鉴定钧窑瓷器呢?我感觉有“三看”就够了。

第一看造型。宋代钧窑瓷器的造型并不多,主要有花盆、花盆拖、出戟尊、洗、等。和其他四窑比造型相对较少,到金、元时期钧窑造型就丰富多了。大家知道宋钧窑瓷器是供皇宫御用,宋徽宗审美极高,所以对花盆、出戟尊、洗等用品就要求很细,器型规整,做工优良是必须的。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只要牢记“3看”就足够了!瓷器背后的故事

钧窑洗

第二看胎釉。宋代钧窑瓷器胎体厚,呈灰色。宋代钧窑瓷器是烧素胎,而后上了很厚的釉子再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说的钧窑瓷器,钧窑瓷器釉面颜色是不可可控的,入窑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什么颜色,只能听天由命,出窑的时候什么颜色都有,非常神奇,有月白色、天青色、玫瑰紫、天蓝色等。有于釉子较厚,在高温气氛下翻滚,铜分子较多,其他分子较少,由于分子质量不同,有的往上,有的往下,形成了不规则流动痕迹。这种痕迹被我们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宋代钧窑瓷器大多数都有,是宋代钧窑瓷器鉴定的重要标准。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只要牢记“3看”就足够了!瓷器背后的故事

钧瓷“蚯蚓走泥纹”

宋代钧窑瓷器釉面厚,颜色不确定,只是大体上是什么颜色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宋代钧窑天蓝海棠红渣斗试花盆,就是内蓝外红,还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玫瑰紫花盆,也是内蓝外紫红。收藏圈长说"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宋代钧窑瓷器底部有釉,呈芝麻酱色。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只要牢记“3看”就足够了!瓷器背后的故事

花盆底刻“重华宫‘、“金昭玉翠用”和“四”字

第三看铭文。目前从传世品和各大博物馆藏品来看,有两种铭文,一种是钧窑瓷器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数字,并不是所有的宋代钧窑瓷器都刻,而是少数的花盆、洗、出戟尊之上。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到现在意见不统一,有的说刻"一"的是最大的,不对,因为有的花盆刻"一",有的盘也刻"一",有的说是归类的,也不对,有的花盆刻"六",有的花盆刻"九"。这个数字还有待研究考证。

宋代钧窑瓷器鉴定,只要牢记“3看”就足够了!瓷器背后的故事

花盆底刻“养心殿‘、“长春书屋用”

另一种是刻字的,如:"养心殿"、"长春书屋"、"重华宫"、"金胎玉翠用"、"静憩轩用"、"瀛台"等等。这些铭文都是清代宫殿,都是皇帝住过的地方,这些宋代钧窑瓷器都是清宫旧藏,是清代宫殿使用过的,字体是清代工匠所刻,非常的工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