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父母離異的孩子相對來說,會不會對愛情或婚姻比較悲觀和消極?

lxvvx


這個得看具體情況吧。

一個人對愛情婚姻比較悲觀消極,肯定是來自家庭的原因,或者是自己過去受過了太大的傷產生的陰影。

單說家庭因素:

家暴,父母連續的爭吵,離異,出軌,都是不正常的婚姻關係。如果父母有這些行為,就有可能會對孩子的愛情觀和婚姻觀產生影響。除此之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情況,也會決定孩子的內心是否積極樂觀。

一個人的觀念,不是某一件事決定了,而是一個漫長的誘發、鞏固、加深的過程。

如果父母一切都很好,只是離個婚,其實影響並不會很大。

問題是,很多的離婚伴隨著常年日久的爭吵、伴隨著一個人的巨大痛苦或者伴隨著長久的錯位缺失,真正影響孩子的,其實是這些持續的情緒渲染。

精神影響,是不可估計的。


大白的小美生活


來說說一個從小認識的朋友吧,她今年42歲,單身,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沒有孩子。

她很小的時候爸爸生病死了,媽媽再婚,後爸帶來一個弟弟,媽媽帶著她和妹妹,媽媽跟後爸結婚後,生了一個弟弟。

她從小就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因為是家裡孩子老大,從小,她都要幫爸媽照顧弟弟妹妹,幫忙做家務,爸媽對她的關愛幾乎沒有,她從小學開始讀書成績就不好,到小學六年級時,她開始跟社會上的一些男女玩,小學畢業她考不到好學校,只能到城郊名聲很不好的初中去讀書,在哪裡,她學會抽菸,喝酒,打架。勉強讀完初中,那時候,很多人去廣東打工,她就跟著去了,那一年,她18歲都沒到。

在廣東打了幾年工,她回到家鄉的小城市,認識他老公, 她老公也是混社會的那一類人,兩人結婚一年就離婚了,然後她又跑到廣東打工了,現在依然在廣東,單身一人。

如果她在正常家庭里長大,又或者她的媽媽能更多的關愛她,關注她的成長,她的人生應該不會是這樣的。

父母離異的孩子會比正常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自卑和敏感,在追求愛情和婚姻的路上會更艱難些,這是自身的性格造成的。

從小得到關愛的孩子才懂得如果去愛人,因為得到過才懂得如何付出,心裡有愛才懂得如何愛人。



瀞玥緋語


孩子還信不信愛情和父母的態度很有關係,且年輕的時候是可以轉變的。

從身邊的一個故事說起吧,我大學同學劉元圓六歲的時候爸媽離婚了,但大約是父母倆吵架,然後小劉他爸爸是特別兇的那個,六歲後小劉跟了他媽(護短主義,自動認為小劉他媽是對的。),所以初中的時候有陣子小劉覺得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愛情簡直是放屁。後來小劉媽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她們聊天的時候,如果聊到她年輕時候的事情,她就會講起她的初戀(也就是小劉的父親),總之,她以一種浪漫而略帶傷感的情懷,詳細地描述了她這一生中,最讓她難以忘懷的感情,並做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總結”。最後她說:我們之所以離婚,是因為我們不夠成熟,如果我們擁有現在的心性,我和你爸一定會好好生活。

就是這麼一段談話,讓小劉明白,雖然愛情可能會結束,但是這不影響它的存在和美。

然後小劉她父親,雖然小劉和他見面比較少,但小劉永遠不會忘記高考前,和他吃飯的時候,他當時喝的有點多,就突然感性道:“我這輩子唯一深愛過的女人,就是你母親,可惜我年輕時性格太壞了。”我當時差點落淚,事實上小劉母親在講的時候,也是在反省自己,他們已經離婚十年了,且父親已成家,但相互絕不去講舊愛的壞話,再沒有比這更有愛的事了。

因此,小劉對愛情深信不疑。

我身邊也有一些別的離婚家庭的孩子,倘若父母離婚較早,且撫養的那一方一回憶就開始數落,然後另一方不負責任,不關心孩子的話,孩子對愛情和家庭的見解就不太一樣。

其次,孩子自己的所見所聞也會有影響。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好朋友,她的父母恩愛的像偶像劇一樣,所有見識過的人都又相信愛情了。






皮皮蝦愛午安


這個肯定是會有影響的,但是這個影響的大與小的程度就是看家裡人從小怎麼去解決溝通的,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就比如我,我父母從小在我一兩歲就分開了,我跟著我媽這邊生活,但因為我是我媽一個人負責,所以我媽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我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從小各種寄宿生活,而且經常換學校,就造成了我沒有安全感,所以我不自信,初中有一段時間我還得了抑鬱症,我不怎麼和人交流溝通,每天三點一線,那個時候我唯一的逃避方式就是看小說,我覺得只有這個時候我才能安靜下來,不想其他的,所以導致我初一眼睛就近視了,後面高中我認識到這樣不好,我自己努力改善,用最大努力去融入班級,去結交朋友,但是剛開始磕磕絆絆的,一直這樣到了大學,我學會了隱藏那些悲傷,在人前我永遠都表現的笑嘻嘻的,有點傻一樣的什麼都不在乎的模樣,沒有人知道我內心的想法。

但是讓我對感情這件事沒有特別大的定性與期望的不是因為我父母離婚,而且我的親身父親,我不願意結婚的原因是我怕我婚後不幸福,萬一我找到了像我爸那種老公怎麼辦,讓我極度不自信,沒有安全感,看到他們當初那麼糟糕的婚姻,弄的所有人都受傷,就覺得單身挺好,但同時我內心很想有一個我自己的家,有老公,有孩子,他們能帶給我安全感與滿足,所以很矛盾的兩種心理一直在我身上


愛笑的任一


不相信愛情與婚姻,老話說的好,父母孩子最好的朋友。

在這,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朋友的故事;她跟我說過她的父親曾經在她心中是一個對妻子呵護有加的好男人形象,對家庭盡心盡力,對孩子關愛有;可是自從知道了他出軌後,原本的一切都變了;以前我成績非常好,自從知道這事後,搞得上課都沒有心想了。本來上北大清華一點問題都沒有,沒想到最後上了一個普通的二本。在大學期間也不敢談戀愛。出來工作三年以後,去看了四次心理醫生才慢慢好轉。

所以,在此希望那些有想法或正打算走那一步的父母們;為了給孩子一個健康完整的家;在給彼此一個機會。你們一時的痛快,也許會毀了一個孩子。

注意事項如果你覺得我的經驗不錯,請點擊下面的【大拇指】予以支持,也可以點擊下面的【五角星】來收藏,覺得可以幫助朋友,還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雙箭頭】來分享。


婚姻秘密


我這幾年教學生涯中,大部分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有些不自信。但是也有幾個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陽光樂觀自信的。通過了解,我發現這樣的孩子父母離異後沒有彼此抱怨,都不斷的跟孩子灌輸一種思想,爸爸媽媽很愛你,但是爸爸媽媽要做永遠的朋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會對孩子及其的愛護。縱然他們婚姻中有這樣那樣的怨氣,但離婚後也不會說對方的不好。


小羊寶的幸福生活


在我男朋友六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異了,在我們相處過程中,他渴望有個家,有個屬於他自己的家,為了能給我安穩的生活,他真的很努力很努力,同時,我在他身上能夠感受到,他特別缺少安全感。我身邊父母離異的不止他一個人,因為沒有完整的家庭,他們更渴望被愛,渴望幸福的生活,在他們內心,對婚姻對愛情更多的是期待,而非消極與悲傷,但他們被婚姻傷害時,他們會比我們更痛,也比我們更懂得保護自己,這是他們從小就已經學會自我保護。


刀刃下的魚


肯定的,我初一爸媽就離婚了,害得我自己都不敢找女朋友,有些女方是不喜歡單親家庭的,認為在這個單親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有性格缺陷,這是不可避免的,我93年的,也就剛剛結婚,還是以前的朋友,自己都不敢找陌生人。


大利愛經典


父母離異的家庭,孩子就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就算可能後面父母各自會再婚,可是在孩子的心裡,他的家就是不完整的,自己就是單親,這樣的孩子感覺不到完整的家庭的意義,和給他帶來的快樂,看到別人的阿爸媽媽來接孩子放學,可能會心裡一瞬間很失落,很傷感,但是他們已經淡忘了那樣的感情,是什麼樣的,一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或是叛逆,很早就進入到社會,成立自己的家庭,一切都來不及仔細琢磨,或是自立自強的孩子,努力奮鬥,考上好的大學,可是在大學不敢戀愛,不敢接受別人的追求,害怕那個人會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會辜負自己,會傷害自己,覺得一個人挺好的,不會受到傷害,也沒有煩惱,他害怕了你們的爭吵,你們的指責,你們的埋冤對方,他們從內心害怕愛情,害怕它來的突然,走的決絕,害怕有愛,害怕付出愛。。他們當然會對愛情悲觀消極,對未來的另一半害怕,患得患失,不相信婚姻,不相信天長地久,因為父母就是他見到的第一個,也是最深的烙印



萌娃美美


前言:離婚這件事情上,沒有真正的贏家,只是當事雙方對現階段關係作出了結,並及時止損的一種方式。可因你們而來到世上的小孩,就成了你們婚姻上失敗者最好的後遺症。

父母離異對小孩的影響是毀滅性的,畢竟他的認知體系裡面,父母就是他的全部,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造就他成長過程中:心智、安全感、自卑感的產生,進一步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起並不良好的引導。

生活中也接觸過單親家庭中成長的朋友,給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極度缺乏安全感。他周遭的人和事物,給不了他安全感,他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取安全感,比如:經濟、掌控感這些才可以讓他平靜踏實。

由於自己的成長背景特殊,因此在婚姻和感情上,他們會有精神潔癖、強迫症、狂躁症、抑鬱症等這些顯性特徵,其實就已經是他們對帶婚姻和感情的反證了,同時也使得他們的另一方精神上也受到了傷害。

那麼對於這樣特殊情況下的戀人,首先不要抱有異樣的眼光,他們的內心本就敏感脆弱,從小就承受著壓力長大,更何況這種壓力本就不該由他承擔,他們也是受害者,因此可以多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信任;其次,他們多數都有著異於同年齡段的成熟,皆是因為他們的成長背景歷練了他們獲取生存所需要的各種技能及心智;他們很難相信某一個人或一件事,說話真假難辨,善於運用技巧偽裝自己等,都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並非有意為之。

結束語:多數夫妻的離異都是情緒失控所致,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傷害家裡最萌、最純真的那個他,他本是你們幸福最後的見證和繼承;正所謂:因緣際會為修行,嬰童最是成正果。

戀愛屬於荷爾蒙 婚姻屬於多巴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