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選秀不能花錢投票,紮了誰的心?

一直以來,在偶像圈有一句調侃粉絲與偶像關係的話: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

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捧紅偶像的方式,但在如今選秀當道的國內偶像網綜市場,“全靠我花錢”成為了偶像圈的背地準則,隨著選秀節目的日益火爆,這套準則也開始演變出了花樣百出的粉絲經濟。

然而就在不久前,粉絲的“信仰充值”之路可能要開始變得曲折了。最近的綜藝圈出了一件大事,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廣電總局網絡司的指導下,發佈了《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這94條具體標準幾乎涵蓋了所有網絡綜藝節目類型,其中自然少不了“選秀及偶像養成類節目”。

最讓大家最關注的是第50條:節目中設置“花錢買投票”環節,刻意引導、鼓勵網民採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為選手投票、助力的。

選秀不能花錢投票,紮了誰的心?

字面上的標準告訴我們,以後所有的選秀及偶像養成類節目將禁止“花錢買投票”。而不巧的是,國內大部分偶像選秀節目的原始驅動力恰恰就在於“花錢買投票”。

舊模式裡 選秀如何“選”

放眼國內爆紅的選秀網綜,讓人印象深刻的大多數是 “101系”。何為101系?就是一場全民參與投票,以國民製作人(參與的普通用戶以及粉絲)的選擇為唯一出道標準的,這其中的代表有《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青春有你》。即使是有專業評委參與決策的選秀節目,比如《明日之子》,粉絲投票環節仍然是重點考量標準。可以說粉絲投票是目前國內網綜節目可以不斷翻滾下去的最大動力,雪球越滾越大,以粉絲之力拉動的經濟效應也隨之愈發高漲。

在這個影響下,視頻網站吃到了一大波粉絲經濟。在《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時期,騰訊和愛奇藝開啟了付費會員爭奪戰,這兩個節目帶來的粉絲直接轉化為了平臺新流量。“你一票,我一票,XX明天就出道”“你不投,我不投,XX何時能出道”,在選秀節目播出期間,這樣類似的話語每天流竄於網絡平臺,成為了粉絲刷屏洗腦的口號。

會員權益則成為了最直接的“花錢買投票”手段。以《創造101》的投票規則為例,普通用戶和會員用戶的權益有著巨大的差異,甚至達到了1:11。會員購買定製卡不僅能獲得一個月的會員服務還能額外為自己喜歡的選手一次增加121張票。花錢投票的權益翻倍增長,它吸引大批量的粉絲成為視頻網站的新流量,除此之外,視頻平臺更有長達幾個月的賽事時間幫助他們進行拉新和留存。2018年,騰訊收費增值服務註冊賬戶同比增長了30%。

流量的誘惑是巨大的,它同樣吸引著眾多品牌加入了瓜分粉絲經濟的陣營。除了傳統的節目權益露出,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購買“一瓶XX產品,為你喜歡的選手多投一票”這樣的玩法。如果在選秀節目期間,你突然發現家裡多了大量的重複快消產品,那很有可能是家裡的某位追星族為了換取投票機會,而大量採購節目贊助商的產品。流量可以高效轉化,這對手握投票權益的品牌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吸引力。

在殘酷的選秀市場,粉絲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為偶像多加一票的機會,“花錢買投票”成為了粉絲、平臺、品牌三方皆大歡喜的操作手段。

而如今,這個火熱的勢頭很有可能被《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潑上一盆冷水。

新模式下 偶像如何“養”

粉絲經濟就此啞火了嗎?

對平臺來說,如何更改節目內容及投票方式以適應新的標準細則顯然是目前的頭等大事,它關係到平臺是否還能架起粉絲與品牌之間轉化的橋樑。對於平臺來說,只要有優質內容就不會缺少粉絲,只要有粉絲助力就能吸引品牌,只要有資本的加入粉絲喜愛的偶像就能有更多的資源,這一套閉環不被打破,粉絲經濟就能一直運轉起來。

而這三方都很清楚,偶像之所以受到追捧,其背後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大數據;二、變現能力。這個商業價值可能由於“花錢買投票”規則的改變,“大數據”的價值將會大大增加。

在選秀節目期間,粉絲到底在做什麼?投票肯定是首要也是核心任務。而除此之外,一個粉絲的“工作時間”還被時刻刷新各大平臺的排名、奔走轉發拉票的行為佔據。為偶像增加微博粉絲量,提高他的百度指數,讓他位列各大熱搜、排行榜前位,不斷讓他的名字出現在你能看到的網絡角落。在大數據時代下,粉絲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數字的增長。

對品牌而言,這些數據成為了挑選代言人的重要衡量標準,而對粉絲而言,這樣的偶像養成方式不僅持續在了短短几個月的選秀,甚至將持續影響到他們的整個追星生涯。

粉絲和品牌各取所需,在“花錢買投票”被禁止的情況下,平臺能提供的則是將“花錢”的力量變向為“打榜”的力量。比如在即將播出的《青春有你2》,點贊助力即可讓喜歡的偶像獲得100S的個人福利時間。雖然過程不涉及花錢投票,但這一套玩法仍然在告訴粉絲 “你多努力一分,偶像就多一分機會”。

選秀不能花錢投票,紮了誰的心?

商業價值的陣地早已悄然改變

即使迎來新的內容審核標準,但只要內容可以深度捆綁粉絲,偶像權益不會減少,“打投”的方式無論如何改變依然可以守住選秀節目的核心價值。在韓國“101”曝出投票醜聞之後,粉絲對“花錢買投票”的信任感開始動搖,在新的審核標準之下,更加透明的內容也許可以為粉絲打上一針安慰劑,至少大家同處於一個起跑線上。

實際上,自從某些選秀節目粉絲頻頻曝出集資捐款醜聞之後,選秀節目開放給粉絲的投票權益已經收斂了很多,但廣告商的花樣營銷方式卻並沒有減少。

這主要源於視頻網站對流量從拉新轉為運營的策略改變。前文我們說道,偶像的價值在於大數據與變現能力,大數據的價值將會隨著規則的改變將逐漸變得重要,而變現能力則體現在平臺的後續運營中,平臺為偶像自制的綜藝招商,偶像的演唱會門票售賣,周邊應援物、同款的帶貨能力,粉絲後援會的官方化管理,這也是日韓偶像經濟可以長遠運行下去的方式,平臺用這些方式持續性地抓住了粉絲和品牌。

偶像選秀網綜為視頻平臺帶來了一波流量暴漲,但新流量的紅利很快就會吃遍,在選秀市場中,粉絲的基數並沒有大量增長。通俗點說,看選秀的永遠是同一波人。我可以是節目A選手的粉絲,到了第二年,我可能成為了節目B裡選手的粉絲,在這種情況下,視頻平臺的留存變成了比拉新更加重要的任務。

只有當平臺找到了合適的運營之路,平臺、粉絲和品牌三方的關係才能不完全依靠於節目本身,而是更加看重節目背後的長線效應。在以往“花錢買投票”的時代,把偶像送上“C位出道”是最後的狂歡,而如今我們發現“花錢買投票”可能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隨著平臺、粉絲、品牌三方的拉鋸戰越來越長,新的內容規則紮下的這一刀,可能恰好成為了商業陣地轉型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