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喜歡排律詩嗎?你認為排律詩的創作難度大嗎?

木煜子


【潮落殘霞靜//月生古渡迷】

排律詩可以試著寫一寫就當作鍛鍊,我雖然也寫過一些排律,但水平有限。附幾首:

古樹罩亭臺,盤枝鷺鳥來。

青江騰霧氣,白塔隱嵐埃。

小徑堆黃葉,峭巖蔓碧苔。

秋花憐淡態,晨柳表微哀。

彼岸舟船泊,臨堤草木偎。

衰葦穿蛺蝶,蒼嶺勢崔嵬。

浩浩煙雲意,迎風帶雨回。

一一晨遊閬中五吉關至南津古渡口

夢逐煙臺浪,思飄若耶溪。

江南梅雨夜,魯北海雲期。

潮落殘霞靜,月生古渡迷。

虔懷登禹廟,悲意瞻臺基。

甲午硝煙散,春秋霸業悽。

中華皆故土,南北各爭奇。

一一配憶煙臺、紹興二地舊遊

禹廟:紹興城外有大禹陵。越國故都,當年勾踐臥薪嚐膽之處。

臺基:煙臺濱海路臨大海處有北洋水師炮臺。

秋風吹送木蘭舟,夜雨蕭蕭古渡頭。

心斷離情言有恨,寒添醉意語無憂。

冷輝將落千峰靜,晨日初昇萬壑幽。

起望方知山水異,霜侵更念歲華酬。

白雲生處佳人遠,地闊江寛何所求?

一一秋夜心寒冷/晨起霜白地








白溪釣客


你喜歡排律詩嗎?你認為排律詩的創作難度大嗎?

你的問答提的好,願意回答了。我是喜歡排律詩的。說句實話,排律詩是有難度的,而且有一定的要求,耗時耗精力的,只有靜下心來方可。

那麼我們說一下排律詩:

排律,指長篇的律詩,又稱長律。一般是五言。它是漢族詩歌體裁之一,屬於律詩的一種。由於按照一般律詩的格式加以鋪排延長而成,故稱排律,又叫長律。排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就律詩定格加以鋪排延長,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須對仗。亦可隔句相對。

排律和一般律詩一樣,要嚴格遵守平仄、對仗、押韻等規則,但它不限於四韻,每首最短五韻十句,多的長達(一百句)甚至一百韻(二百句)以上。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用對仗;各句間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對的格式。

律詩,是和絕句一起在唐代出現的一種新體詩。與唐代以前的古體詩相比,它們的形式更整齊,節奏更為和諧,但限制也更多。人們一般將律詩與絕句一起稱為近體詩,或格律詩。律詩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則稱為長律或排律。

我們再說一下排律詩的幾個注意的難點:

一、排律詩韻腳

近體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詩句數固定,均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詩的字數固定,均為五字或七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偶句押韻),字有定聲(詩句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頷聯、頸聯必須對仗)。就用韻來說,律詩一般八句,用四韻或五韻,且“韻有定位”,即二、四、六、八四個偶句的未字押韻,首句的未字可押可不押(七言律詩以第一句入韻為正規,五言律詩以第一句不入韻為正規)。

二、排律詩的對仗

律詩一般八句,每兩句成為一聯,依次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律詩的中間兩聯的出句和對句要對仗,也就是說,如果一首律詩共有兩聯是對仗的,那這兩聯一定是頷聯和頸聯。首聯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尾聯一般不用對仗。對仗是指兩句的句法結構相同,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聯對仗工整,每一聯的句法結構完全相同。也有時只要求字面相對,也就是詞類相同,不要求句法結構相同。如“山石細”對“海波平”,只是字面相對,句法結構不同。“細”是“山石”的定語,“海波平”是主謂結構,但我們也認為是這兩句對仗的,這是對仗裡的寬對。

三、排律詩的內容

有的時候,僅僅從押韻和對仗的角度,還不能確定律詩的順序,這就要結合詩的內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詩講究起、承、轉、合,首聯起始,敘事破題;頷聯承接,描摹景物;頸聯轉換話題,進行議論;尾聯收合,集中抒情。這四個層次安排不當,詩意便不能連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知道排律詩這幾個難點,我們不能單一地去運用去分析,而應該綜合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準確的創作排律詩。

以上解答有些粗淺,但願能幫助到您!謝謝!





502丹青小楠


問題:

你喜歡排律詩嗎?你認為排律詩的創作難度大嗎?


前言

排律是格律詩中最長的一種,四句的近體詩為絕句,八句的稱為五律或者七律,八句以上的就是排律。

除了絕句以外的律詩,中間聯必須對仗,因此排律的創作難度略微大一些,出佳作非常難。

一、唐朝沒有排律?

唐朝的時候,近體詩稱為“律”詩:

八病雙枯,載發文蠹,遂有古、律之別,
......律家之流,拘而多忌,失於自然,吾常所病也。《文鏡秘府論》

在元朝, 楊士宏編《唐音》出現了"排律"一目,到了明朝,這個稱呼固定下來,徐師曾《文體明辨·排律詩》寫到:

按排律原於顏謝諸人,梁 陳以還,儷句尤切, 唐興,始專此體,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體,不以鍛鍊為工,而以佈置有序、首尾通貫為尚。"

顏延之、謝靈運等人喜歡作五言的長詩,尤其喜歡對仗,這是五言排律的發源。但是他們還不瞭解四聲,因此平仄不對仗、上線不粘連。到了齊永明體以後,漸漸有了變化。

排律這個名稱是在元朝才出現的。 但是五言排律在唐朝卻是學子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甚至“始專此體”,這是為什麼呢?

二、唐朝開始,不會排律的讀書人幾乎沒有

雖然排律的這個名字在元朝才出現,但是五言排律在唐朝科舉進士科中,卻是常考的內容。

科舉中的詩賦,就是律詩和律賦,其中的律詩大多是五言排律。例如朱慶餘《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 :

故人同泛處,遠色望中明。靜見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週迴餘雪在,浩渺暮雲平。戲鳥隨蘭棹,空波盪石鯨。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自省曾追賞,無如此日情。

這種五言六韻12句的五言排律是最常見的科舉詩體。

雖然科舉考詩賦曾經中斷過,但是對於讀書人的影響非常大,每一個讀書人都把五言排律作為一種基本功。

在清朝的時候,科舉中依然是五言排律為主。吳敬梓《賦得雲近蓬萊常五色撫院取博學鴻詞試帖》:

龍樓朝日麗,鳳閣瑞雲翔。膚寸看初合,觚稜答倏已光。 氤氳含綵仗,靉靆映旂常。白鶴春風滿,輕鱗淑景長。 紀官宜殿陛,為雨潤農桑。五色兼三色,千秋捧聖皇。

因為科舉的原因,在唐朝(高宗時,開始考詩賦)不會五言排律的讀書人,基本就沒有機會考中進士了。

雖然五言排律在唐朝地位這麼高,但是,這種詩體並不是在唐朝才出現的。

三、最早的五言排律出現在南北朝

最早的五律、最早的近體絕句以及最早五言排律都不是唐朝才出現的,在南北朝時,已經出現了這三種標準的格律詩了。

梁武帝梁簡文帝這一對父子,雖然貴為皇帝,但也都是詩人。他們已經有了標準的近體五絕和五律作品。

梁簡文帝《登板橋詠洲中獨鶴詩》可能是最早的五律:

遠霧旦氛氳,單飛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驚宿嶼浦,羈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誰知獨辛苦,江上念離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完全標準的五言排律,最早的可能是陰鏗的《新城安樂宮》:

新宮實壯哉,雲裡望樓臺。迢遞翔鵾仰,連翩賀燕來。
重櫩寒霧宿,丹井夏蓮開。砌石披新錦,梁花畫早梅。
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 。

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是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之時的著名詩人,與何遜並稱陰何。 杜甫曾有詩云:

熟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

老街味道的排律寫得不多,從以前的習作中找了幾首:

《 憶太白》

夜郎驚未定,惜此謫仙才。掛席桑榆晚,因風月下來。憑舟思范蠡,把盞憶燕臺。蒼鬢浮生老,東籬五柳催。將辭白帝去,忽見楚江開。買得山公馬,朝朝沽酒回。

《林泉》

林泉棲故我,江海寄徵人。 謝傅寧因懶,劉伶不笑貧。 繞雲穿澗戶,攜月訪僧鄰。 酒肉無須有,梅蘭實可親。今為浪遊子,何日遂吾身。

《步韻太白山僧不遇》

芳林少人跡,石徑畫蒼苔。鳥借溪風遠,山從雲澗開。霧峰藏野寺,白練洗塵埃。欲去心猶怯,將歸意復徊。攀巖尋鶴唳,俯首看槎來。悟得雲中趣,拋空俗世哀。蠅營一夢杳,長嘯且悠哉。

結束語

排律以五言詩居多,七言排律相對少得多。

在初唐的時候,詩人們依然喜歡作五言詩,到盛唐時,七言詩漸漸興盛起來,但是七絕何七律多,七言排律一直就比較少。提醒下,長恨歌、琵琶行都不是七言排律啊。

而五言排律,因為長期作為考試的詩體,所以作品的數量非常多,可惜佳作相對較少。大部分的優秀格律詩,以絕句和五律七律居多。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揮毫排律非易事,聊做打油反掌間。

寫成詩肯定是難的!至少小可寫的排律是沒有資格稱之為詩的。但是

寫成打油排律難度不同,只要注意一下結構切換就可以了,現場演示一下,我現在坐在自己的家的沙發上,邊上有可樂,有香菸,有手機,還放著音樂,便以此為資料,拼一個排律打油,也不配是打油,只是押韻的句子罷了,不過句句好像對仗就得了!

正是黃昏初九時,無復庭柳兩三枝。

可樂桌前猶薄味,青衣榻上已油脂。

擾擾煙香空是霧,噠噠鍵盤亂如棋。

答得悟空排律問,寫將小可打油詩。

起承無非平水字,去入何堪正韻詞。

湊卻拼之金與鐵,偷來湊也屑同皮。

遙思宋玉秋成賦,近痛江淹痛化碑。

王謝風流曠南北,嵇阮瀟灑異賢師。

淵明採菊桃源記,子建留妃洛神辭。

曾教飛揚獨冠蓋,誰謂草堂久奉祠。

賣炭翁中黃衫苦,遣悲懷裡白衣痴。

鶯啼南朝千百寺,雨隔白門半無題。

茅店雞聲雙徵鐸,紅樓別夜獨河堤。

大江東去唸奴盡,倉皇北顧望中疑。

小樓昨夜東風淺,薄霧濃雲瑞腦遲。

已是酉未晚餐際,何堪禿筆後生虧。

無羞無恥應螻蟻,半舊半真豈狐狸。

苦笑今生無此命,長歌久病更何醫?

焉無未許些斯語,亦有再加個所思。

真費事呀,四點多寫的,中間做菜做飯吃一頓,丫七點了。懶得檢查平仄粘對重字了,反正寫成了屎,誰踩到誰倒黴!


亦有所思


喜歡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所有的創作都是從模仿開始。下面附一首我寫的詩:

山居有感\r\r

霧鎖連山山鎖霧,\r

此景何必待日出;\r

怎能騎得飛天馬,\r

數數仙山有幾處。


諸葛暗亮


我還是比較喜歡排律詩的,難度肯定有的。

排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就律詩定格加以鋪排延長,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須對仗。亦可隔句相對。

排律和一般律詩一樣,要嚴格遵守平仄、對仗、押韻等規則,但它不限於四韻,每首最短五韻十句,多的長達五十韻(一百句)甚至一百韻(二百句)以上。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用對仗;各句間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對的格式。

難度看起來還是蠻大的吧 😏



小汪醫生


寫得好的排律我自然是喜迎的。但由於排律相比律詩要求更多,所以歷史上優秀排律不多。排律,可以說是一種擴大了的律詩。排律除首尾兩聯外,中間的每一聯都要求對仗,句法韻律要求與律詩一樣嚴格。押韻也要求用平聲韻,每聯都押,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所以它比一般的律詩創作難度要大一點。當然,任何一種詩體寫好了,都不是易事。


忻州茂哥


揮毫排律非易事,聊做打油反掌間。

寫成詩肯定是難的!至少小可寫的排律是沒有資格稱之為詩的。但是

寫成打油排律難度不同,只要注意一下結構切換就可以了,現場演示一下,我現在坐在自己的家的沙發上,邊上有可樂,有香菸,有手機,還放著音樂,便以此為資料,拼一個排律打油,也不配是打油,只是押韻的句子罷了,不過句句好像對仗就得了!

正是黃昏初九時,無復庭柳兩三枝。

可樂桌前猶薄味,青衣榻上已油脂。

擾擾煙香空是霧,噠噠鍵盤亂如棋。

答得悟空排律問,寫將小可打油詩。

起承無非平水字,去入何堪正韻詞。

湊卻拼之金與鐵,偷來湊也屑同皮。

遙思宋玉秋成賦,近痛江淹痛化碑。

王謝風流曠南北,嵇阮瀟灑異賢師。

淵明採菊桃源記,子建留妃洛神辭。

曾教飛揚獨冠蓋,誰謂草堂久奉祠。

賣炭翁中黃衫苦,遣悲懷裡白衣痴。

鶯啼南朝千百寺,雨隔白門半無題。

茅店雞聲雙徵鐸,紅樓別夜獨河堤。

大江東去唸奴盡,倉皇北顧望中疑。

小樓昨夜東風淺,薄霧濃雲瑞腦遲。

已是酉未晚餐際,何堪禿筆後生虧。

無羞無恥應螻蟻,半舊半真豈狐狸。

苦笑今生無此命,長歌久病更何醫?

焉無未許些斯語,亦有再加個所思。

真費事呀,四點多寫的,中間做菜做飯吃一頓,丫七點了。懶得檢查平仄粘對重字了,反正寫成了屎,誰踩到誰倒黴!


偶然回眸


創作難度大。

排律由於格律要求太嚴,過於束縛思想,因而不容易寫好,歷來認為杜甫的五言排律寫得最好,其它名家名作不多,而七言排律比五言排律更難作。


詩詞生活日記


喜歡排律詩。但是排律仍然講求律詩的粘對、押韻等規則。在形式上有點難。不過因為篇幅長,內容上不用像一般的律詩、絕句那樣凝鍊。總體上說,創作起來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