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朱宸濠和朱棣差在哪?

酴醾醽醁


朱棣很出名了,一場靖難之役之後成就了永樂盛世,七下西洋、五徵蒙古、南征安南、《永樂大典》等等,人稱永樂大帝。而朱宸濠知道的人可能比較少,但一提那個《唐伯虎點秋香》裡隨時隨地都要“發爛渣”,甚至在太師府露械的大鬍子王爺的話,想必很多人就認識了。

和永樂皇帝一樣,朱宸濠也是明朝藩王之一,明武宗朱厚燳的叔叔輩,他的祖輩是當年被迫靖難的寧王朱權,按輩分上,朱宸濠要叫朱棣一句高伯祖。雖然輩分不同,不過這對親戚卻同樣有過起兵謀反的情況,可是一個勝了,做了永樂大帝,一個敗了,被廢為了庶人,寧國都被廢了。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一個贏得盆滿缽滿,一個輸到傾家蕩產呢?


一、這兩人的起點就不同

朱元璋建國以後大封諸王,原意就是為了以親生兒子鎮守邊疆,給予了極大的權勢,軍隊方面也十分優待,少至三千,多至上萬,而朱棣恰恰又是防備蒙古的九邊諸王之一,軍隊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雖然資料沒明寫朱棣起兵時的軍隊有多少,但當時駐守大寧的寧王朱權(朱宸濠高祖父,九邊諸王之一),手下可是有八萬常備軍,六千戰車,以及三萬特種兵(朵顏三衛),可以斷定朱棣所握有的軍隊比起朱權來也是隻多不少。

  1. 朱棣善戰,多次在對蒙古的戰事中取勝,手下能臣武將雲集,從戰火中洗禮出來的朱棣,軍事才能自然比深居宮中的朱宸濠要厲害得多;
  2. 朱棣口碑極好,在燕國時改善民生、與民休息,懲治貪官汙吏、禁止軍隊擾民,不論是諸王還是百姓,甚至於建文朝官員都對其稱讚不已,反觀朱宸濠,他在封國的口碑可就差了,“輕佻無威儀”,口碑這麼差,誰還會跟著他幹啊?
  3. 在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相繼去世後,朱棣已經是實際上的諸王之首,政治地位極高,而朱宸濠雖然也是皇帝的叔叔,可卻只是眾多叔叔中的一個,加上他的輕佻,所以號召力這方面也比不上燕王朱棣。

何況朱棣在繼位後,有感於諸王權力過大,於是將其全部內遷,首當其衝的就是寧王一脈,除了剝奪其朵顏三衛之外,還把寧王朱權給安排到了江西南昌,將其監視看管起來。由於寧王系一直都不服燕王系,所以在朱棣死後經常藉機鬧騰,什麼調封國、增護衛等等,在天順朝甚至還被藉口收留建文帝餘孽而被削了護衛。

可以說朱宸濠從一出生就被牢牢地控制在朝廷手裡,即使是靠坑蒙拐騙糊弄過了年幼不懂事的明武宗那一關,可是其軍隊規模和人才儲備,早已不復朱權時期,到後面還得靠招募盜賊來填補軍隊,加上朱宸濠也沒有過動員其他藩王的念頭,一個勁兒地自己推著幹,以一隅敵天下,這難度和開了地獄模式差不多。


二、朱宸濠雖然一昧地模仿朱棣,可他始終不是朱棣,手下沒有高人,自己最多也是個中庸之才,失敗也是情理之中了

朱宸濠沒有過任何作戰經驗,他的起兵過程完全就是仿照燕王朱棣的:

  1. 朱棣裝瘋賣傻騙過了建文帝,朱宸濠就以重金收買正德帝身邊的小人,大拍馬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忠臣良民;
  2. 朱棣收買了建文帝身邊的太監,最後開了金川門迎燕軍入城,朱宸濠也同樣收買劉瑾等宦官,要求恢復護衛,劉瑾死後又收買錢寧等人,就想著他們能在自己起兵之時大開方便之門;
  3. 考慮到之前安化王朱寘鐇謀反是敗在了手下的前例,朱宸濠在起兵前就舉行了一次聚會。把那些不願服從起兵的官員全殺了。

可是朱宸濠什麼都做好了,卻偏偏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點,那就是:師出何名?當年朱棣起兵是因為削藩,害得四王被廢、一王自殺,國有奸臣之下,朱棣依靠著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為基礎起兵,手下張玉、朱能、李彬、徐忠、房寬皆是燕王心腹和猛將,加之一個戰略規劃師姚廣孝,朱棣自己也是個打戰出身的,其陣營比起建文帝來要強得多了。

而朱宸濠卻是起兵無名:

  1. 朱厚燳沒有任何削藩的舉動,他雖然好玩但也達到亡國滅種的程度,天下安定,所以諸王沒一個願意和朱宸濠蹚渾水的;
  2. 朱厚燳在一定程度上對叔叔朱宸濠還是很好的,不像建文帝那樣步步緊逼,所以在當時人眼中,朱宸濠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3. 朱宸濠找了半天,結果找出個“皇太后懿旨”出來,說是皇太后讓他起兵入朝的,可問題是當時的皇太后張氏還沒死啊,她只要一出聲,朱宸濠的起兵行動就沒有了理由,那就等同於謀反了。

朱宸濠的政治才能和軍事能力都十分有限,他是一步步把自己逼到不仁不義的境地,這點就不如朱棣高明瞭,朱棣是找了個死去的朱元璋的遺令來起兵的,俗話說死無對證,朱棣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始終把自己立於政治的不敗之地。


三、朱宸濠比不上朱棣,他的對手也非建文帝可比

正德皇帝朱厚燳雖然年幼,天性好玩,可他絕非建文帝那樣優柔寡斷的主兒:

  1. 年紀輕輕地就敢上戰場,明朝官員在土木堡之變後就一直限制皇帝御駕親征的行為,可朱厚燳面對驍勇善戰的蒙古人,他不但敢親征,還打出“應州大捷”這樣的戰績,可見朱厚燳其人敢於和群臣對著幹,有帝王的氣勢;
  2. 對於劉瑾等八虎弄權,朱厚燳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受到矇騙,也讓他們得以禍亂朝綱,可是太監張永的一句話就讓朱厚照醒悟,當天就把劉瑾下獄,第二天就親自去抄了劉瑾的家,權傾一時的劉瑾就這樣沒了,其雷霆手段非建文帝可比;
  3. 劉瑾的倒臺,與其說張永等人的建言,倒不如說朱厚燳的故意為之,這點也和後來的朱宸濠謀反一樣,在之前一直信任朱宸濠的朱厚燳,就因為聽了太監張忠的話,立刻下令驅逐寧王府眾人,此舉直接使得朱宸濠提前舉事。

排除朱厚燳突然醒悟的可能性,劉瑾的覆滅和朱宸濠的逼迫,完全有可能是朱厚燳在玩“鄭伯克段於鄢”的戲碼,對於這些朝廷和地方發生的事,朱厚燳是心知肚明,只是當時他需要這些人來幫忙制衡那些老是在耳邊嗡嗡響的言官,所以劉瑾和朱宸濠才能一時得勢,可要是朱厚燳不需要他們了,一句話就可以把他們拿下。

而且在朱宸濠之亂時,朱厚燳的反應也十分迅速,立刻下詔公佈朱宸濠的罪狀,將其廢為庶人,將他的同謀陸完、錢寧、臧賢等人捉捕下獄,抄家,並打算御駕親征。這比起建文帝在面對朱棣時的反應,強得可不是一星半點,一直到朱棣快打到南京了,建文帝還在糾結要不要背上“殺叔”的罪名,如果當時建文帝狠一點,或者遇到的是朱厚燳這樣的狠主兒,恐怕朱棣早死十次了。

總結:朱宸濠的才能是比不上朱棣的,他所面對的局勢和對手也完全不是朱棣時期的那樣,加上自己又沒有戰略規劃好,起兵也是沒準備好就幹了,人心、時機皆失,焉能不敗?

朱棣起兵實為造反,但明為“為國除奸”,加之建文帝身份尷尬,以皇太孫身份繼位千古少有,朱棣又是實際上的諸王之長,這些都讓朱棣有信心來反抗朝廷的暴政,五王事件發生後,朱棣則更加佔據了輿論導向性,他的起兵也就不是謀反而是靖難了。

反觀朱宸濠,朱棣有的優勢他一樣都沒有,而朱棣有的劣勢他卻全佔了,在軍事、經濟、地盤等天時都不如朱厚燳的情況下,朱宸濠在封國又不行仁義,橫徵暴斂,收刮民脂民膏來收買皇帝心腹,這些都讓朱宸濠失去了人心的支持。而朱厚燳卻是以正統身份繼位的,他老爸朱佑樘就他一個兒子,又是個可稱為“千古一帝”的角色,朱厚燳所擁有的支持要比建文帝強大得多。

何況自朱棣以來,對藩王的實力就一直在壓制,朱宸濠所處時代既是藩禁嚴密的大明中期,又是處於燕王政敵的寧王一脈,他所得到的壓制自然比其他藩王要大得多。此消彼長,朱宸濠對戰朱厚燳是完全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即使沒有王守仁,朱厚燳也一定能拿下朱宸濠,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首先是閱歷上:

朱棣幼年就在鳳陽中都親身經歷了民間疾苦。這段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連他自己都說“於幼年收穫甚多”。

另外常年在塞外征戰:

這段跟隨徐達、常遇春等明開國大將的軍事生涯。鍛鍊了他的謀略與膽識,掌握了兵法與馭人之術。

再有常年的經營:

把北方燕京地區通過十幾年的,卓爾有效的施政策略,變成了穩定的後方。

最後就是整個團隊班子得當:

朱棣陣中不但有勇猛的將領張玉、朱能等,還有姚廣孝等一般謀士,使得在起兵策略和前期的宣傳上,基本上站了先機。

反觀朱宸濠,雖有幾十年的圖謀。但是並沒有能統兵征戰的將領,而且他的恩德也並沒有施加到所屬藩鎮的百姓。所以王陽明領軍不幾日便攻克南昌。

在心理素質上:朱棣裝瘋幾年,吃盡苦頭,其忍耐力和自我控制力異於常人。而朱宸濠只是一個空有野心的藩王,一聽聞老巢被攻克,馬上就心亂如麻。這種狀態也說明了他難以成功。

在宗親的支持上:朱棣是被逼著造反,甚至得到了寧王“朵顏三衛”的支持。雖然大家都不說明,其實藩王靖難時已然站到了朱棣一邊。朱宸濠這邊可能就是一廂情願了。

總結來說,朱棣是一個久經戰陣的不世之才,他缺少的就是給他展現能力的舞臺。而當朱允文團隊屢屢出錯的時候,朱棣緊緊抓住了機會。在這個歷史機遇的當口,最終造就靖難之役的勝利。





吳下阿萌91388336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要問朱宸濠和朱棣差在哪裡?那差別可不是一丁點的事兒。題目中的意思關鍵在於朱棣和朱宸濠同是藩王,為何朱棣能造反成功而朱宸濠卻造反失敗了呢?

別急!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了解一下這兩個人。

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早期被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最後造反成功,1402年在南京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

朱宸濠,朱元璋的第五世孫。初代寧王朱權的第四代繼承人,因寧王朱權和朱棣是弟兄兩個。所以安輩分朱宸濠應該叫朱棣一聲祖爺爺!

好了,兩個人的關係弄清楚了!接下來咱們說說他倆的區別吧!

按級別來說,朱棣是朱元璋冊封的藩王,朱宸濠是弘治十年世襲冊封的藩王。同是藩王同等級別,一個造反成功了,一個卻沒有成功!歸根結底他倆還是有區別的。

一、軍事上的差別

朱元璋當時冊封藩王,將他們的封地設在邊關要地,目的是讓他們抵禦外侵所以當時的藩王是擁有軍權的,可以帶兵。而到了朱宸濠這一代,藩王是被限制擁有軍權的,是不可以帶兵擁有軍隊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朱棣作為燕王經常帶兵抵禦蒙古入侵。其軍隊具有一流的作戰經驗和作戰素質。

在來看看朱宸濠,朱宸濠本來在那個時候就沒有權利擁有軍隊。有幾個看門打雜的對付幾個流氓都有點勉強,別說造反打仗了。後來通過賄賂朝中奸臣錢寧,恢復了自己府中的護衛權。這樣一來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順的招兵買馬了。但是那個時候處於和平年代,沒有人跟著他造反。(必定造反不是啥好事,誰都想多活二年!)沒辦法,只好招來了許多強盜、土匪。(這些人只要有好處什麼壞事都能幹出來,當然他們基本也都不幹好事。)很肯定,這樣的一群烏合之眾是沒有辦法和正規軍比的。

二、人才上的差別

要造反,光靠自己是不行的。當初朱棣造反身邊不缺能人異士,肯為自己賣命的人一抓一大把。像朱能、張玉、徐曾壽等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而身邊的禿頭和尚謀士姚廣孝更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主,鐵了心的要朱棣造反。

而對於朱宸濠來說擁有幾個人才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朱宸濠也想過造反就要有能人異士的幫助,但那個時候他確實找不到向樣的人才來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因為那個時候的人但凡能讀點書都去考科舉了,人才都讓朝廷裡想過了篩子一樣挑走了。好不容易才找到李士實、劉養正這兩個二流人才都算不上的軍師。因為這兩個人在後來朱宸濠造反的道路上幫了不少的倒忙,居然還敢自比諸葛孔明。臉皮實在厚的能防彈!

三、自身上的差別

朱棣早年跟隨他老子四處打拼,經歷的大小戰役不計其數。早已身經百戰,不能不說是一個戰爭老手。而朱宸濠很明顯沒有這方面的優勢。

四、對手不同

朱棣和朱宸濠造反作戰的對手能力恰恰相反。朱棣的北軍咱們說過都是能征慣戰的老手,對手卻是經不起考驗的南軍。不僅如此,對手的將領多次都是窩囊將軍李景龍。(此人不懂戰術,單憑人多膽大!)

而朱宸濠顯然沒有怎麼幸運!朱宸濠造反如果能夠成功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在沒有王守仁的情況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王守仁是著名的文學家、軍事家、心學家。王守仁用兵十分詭詐,其詭異程度是朱宸濠無法想象的。在朱宸濠造反的哪些日子裡,王守仁就是他的噩夢。並最終將自己葬送在了他的手裡。

好了,以上就是本人的看法和觀點。大家覺得有何不妥之處可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馨晨復語


朱宸濠,明朝宗室,明太祖六世孫,寧王朱權的第四代繼承人,而朱權是朱棣的弟弟,也就是說,朱宸濠得喊朱棣為太爺爺,從綜合實力來看,朱宸濠無論從那方面都不能與朱棣相提並論。

朱棣,朱元璋的兒子,明朝第三任皇帝,文治武功不差於朱元璋,有過之而無不及。幼年時,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經歷了戰爭的殘酷。常跟隨徐達、常遇春等名將身邊,耳濡目染地學習了很多軍事知識,更是得到了實戰中的磨練。而朱宸濠,出生富貴,王公貴族,自小沒有經歷戰爭的殘酷,更是沒有作戰的經驗,這也就是他想反叛朝廷,被王守仁短短十幾天就給俘虜了,足以證明軍事能力極其差勁。

朱棣,被朱元璋派到燕地,鎮守國家北門,當時的燕地可以說環境極其惡略,可不是現在北京地帶如此繁華,那時候的燕地天寒地凍,要啥沒啥,年紀輕輕就被委以重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更是學會忍耐。面對北元的殘餘部隊,朱棣不可能每件事都跟老爹彙報,這在很多程度上給了朱棣自治的權利,使得朱棣在政治和行政上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朱宸濠,只是分封到南昌的朱氏一族,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沒自治權,從鍛鍊程度來說,完全不可比擬。

封建王朝屬於家天下,宗族的支持也相當重要,朱宸濠作為六世孫了,朱家親戚遍佈全國,大家都過著富足的生活,誰願意在這個時候進行反叛?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根本沒有宗族支持他,而憑他的上萬人馬,對於朝廷來說,連塞牙縫都不夠。朱棣則不然,當時朝廷選擇“削藩”,朱元璋的兒子們都處於驚弓之鳥的狀態,朱棣一呼百應,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得到了好大一部分兄弟的支持,比如朱宸濠的太爺爺第一代寧王。光朱棣鎮守燕地的精兵就有5萬,在加上兄弟們的支持,一共精兵大概在10萬,從起兵的形勢和擁兵數量上來講,朱宸濠也是無法比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綜合實力,朱宸濠完敗於朱棣!

梁一雜說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參與討論,如果您覺得可以,請不要忘記給贊,作為一種鼓勵!





梁一


王者對戰白銀

朱宸濠即寧王(白銀選手)

朱棣即燕王 (王者選手)

家庭組成方面:朱棣為明太祖第四子跟隨太祖起義後娶徐達女兒為妻,且生有二子一文一武。寧王則為太祖五世孫,當時明朝還在上升期!

武功方面:朱棣參加過平定北方大元的殘餘勢力之戰,且有太祖的精心培養和岳父徐達的輔助,兵法戰法均是太祖兒子中出類拔萃的!寧王為朱棣弟弟朱權的後代,實戰經驗少之又少!

時代背景:朱棣在建文帝削藩逼死親叔叔的背景下(太祖建藩王本意的是讓自己家人鞏固邊境,保護朝廷)進行的,且朱棣有一辦把握可以成功!且手下有當時久戰的燕軍為基礎以及後來寧王朱權的朵顏三衛!軍事實力雄厚 。

寧王是在明武宗,王陽明主政的朝代造反,當時只有府兵和死侍勢力過於微弱!

進軍路線以及作戰目標:顧祖禹在軍事地理鉅著《讀史方輿紀要》中分析認為,寧王軍事佈置失當,先是沿江強攻安慶,後又回師救援南昌,前後都不進圖金陵,兩步錯棋是寧王失敗的主要原因。

朱棣目標清晰,第一步奪取燕京城作為基礎,第二步爭取寧王的朵顏三衛支持,第三步以燕京為誘餌利用優勢騎兵消滅李景隆的步軍主力!第四步在大敗李景隆後直取南京打掉建文帝的中樞神經!

一句話朱棣成大事有天時地利人和寧王失敗勢力不夠還自己找死!觀明朝藩王就是擺設,無兵無權只能生孩子,足足拖垮盛世大明!提問者贊同否!!!


呂梁路過


寧王朱宸濠和朱棣無法相比,大家對朱棣比較熟悉,說說朱宸濠吧。

朱宸濠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後代,永樂元年,朱棣改封朱權到南昌去。

到後來,寧王朱宸濠造反了,遇到了王明陽,當時的皇帝明武宗也比他強啊,那朱宸濠手下一群烏合之眾,主要依靠幾個助手,難成氣候。而明武宗治理天下得道,朝政不算昏庸,有家底,沒有違逆天下民心。所以寧王朱宸濠的失敗註定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