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玉米快成熟時把穂以上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的飽滿,是真的嗎?

滄海一柱在農村


上次討論了一個問題,說玉米剛授完粉把穗以上的秸稈去掉,能抗倒和增產的問題,多數答友的觀點是,增加抗倒力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對高產沒有什麼作用,甚至還有減產的可能。



這次問題是“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的秸稈去掉能使玉米籽粒飽滿,是真的嗎?這個概念就大不同了。題主可是沒具體點說快成熟是幾成熟?八成、九成?這就有話說了。如果已達九成以上熟,那就無所謂了,去掉穗上秸稈或不去掉都沒有明顯的差別。如果達到完熟了,把玉米掰下來也就不影響產量了。


這裡有個問題,題主只說到籽粒飽滿,未提產量的問題。這裡更有問題了,籽粒飽滿不等於高產,聽起來這麼拗口呢!聽我說,籽粒飽滿不等於高產,你要知道,玉米在在受到其它外因影響下可出現禿尖、缺粒等現象,越是禿尖缺粒的玉米棒子所剩餘即結的籽粒越飽滿,但禿尖和缺粒大大的影響了產量。

葉子秸稈,在棒子未熟前,承擔著吸收土壤養分和光合作用,從而供應果實膨大成熟。花開還需葉扶呢!所以,在玉米沒有完熟之前去掉上部秸稈,確實可以使籽粒“飽滿”,注意:這是在棒子頂部部分籽粒乾癟營養返回給所剩籽粒而形成的籽粒飽滿,而畝產量是絕對不會增產的。



不少的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一直提倡玉米在基本成熟後適當晚收幾天,可增產10%~15%。把穗以上的秸稈在棒子沒有完熟的情況下去掉,截取了光合及供應玉米棒子的部分來源,豈能增產,豪無科學道理。不然,可以把去掉或不去掉上部秸稈的,做個精確的對比試驗,再做定論。或者數一數,去掉穗以上秸稈籽粒飽滿的籽粒數量,和未去掉穗上秸稈的棒子籽粒數量,是不是一樣多,或單株棒子的籽粒重量是不是一樣重,就知道,對產量有沒有影響了。用事實說話才管用!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玉米快成熟時,把玉米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的飽滿,是真的嗎?答案是真的!這個措施對玉米生產和高產效果非常好。
沒有實際試驗過,或者不懂玉米種植的人,很容易訛傳訛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是我是經過多次的試驗和對比後,發現這樣做的效果對於玉米的豐產是非常明顯的。我分別於2006年,2007年,2009年做了三次試驗,每次試驗選取的是同一地塊的,十平米見方的同一品種。試驗後的增產效果能達到10%以上。


那麼為什麼能夠增產呢?原因有三個:

一、減少病蟲害發生。

首先我們種植玉米的老鄉都知道,玉米的天穗是玉米的雄花,一般授完粉後最容易發生一種蟲害,也就是蚜蟲。發生蚜蟲危害之後,往往天數變成黑褐色,然後大量的蚜蟲糞便會讓天穗變成黑色,產生黴斑,落到玉米的莖葉上面,黑色的黴斑嚴重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另外,因為蚜蟲的蜜露帶有甜味,容易吸引各種害蟲和細菌繁殖,對玉米後期的生長極為不利,而通過砍掉或者隔行抽雄這一措施,可以減少發生蚜蟲的幾率。

二、減少營養消耗。

大家知道,玉米的營養主要來自於根部吸收的養分,玉米在授粉結束之後,上部的葉片和雄穗已經毫無意義,也不能夠產生任何玉米所需的營養物質,這時候砍掉這部分莖杆和葉片,可以減少對肥水的浪費,讓有效的肥水最大限度的對玉米籽粒進行營養補充,讓玉米的籽粒更加飽滿。

三、減輕倒伏危害。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玉米大多都是密植型,授粉結束後,砍除上面的秸稈,對於玉米田的通風透光,減少田間鬱蔽有極大的好處。有效的通風透光可以很好地促進玉米後期的籽粒灌漿,實現籽粒的飽滿。

四、如何正確操作。

這個辦法很好,那麼該如何操作呢?其實一種辦法是在玉米沒有完全抽出雄花的時候,可以採取隔行剪除的辦法,這樣可以促進玉米雌花的加速分化,減少養分損耗;第二就是在玉米授粉結束,將玉米穗上部莖杆砍出。


說了這麼多,估計朋友們可能要問了,既然這一措施這麼好,那麼為什麼不會大面積的推廣呢?主要原因是,這一措施目前還不能有效地採用機械化進行,而如果完全採用人工的,人工成本過高,相對於增產而言,並不能彌補工人工資,所以雖然該技術對於玉米產量和籽粒飽滿有很大的好處,目前依然沒有進行推廣。不過,在最近兩年有關科研部門已經在開發這種機械設備,並在新疆、甘肅等玉米主產區進行小範圍試驗示範,相信很快這一設備就能得到大範圍的推廣。


燕趙農業


玉米補苗是沒有問題的,種上玉米2天補苗是和原來的沒有多少差別的,現在都是機器播種,難免會有出不齊苗的現象,還有就是地頭播不到邊也是要補的,還有就是天氣旱也出不齊苗,我老頭兩天剛播完種子,等2天去看一下也有缺苗的,就趕緊補上了,補的時候每個坑裡澆一碗水,因為地幹害怕出不來,2天補苗是沒有問題的,和2天前播好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的,補的晚的就不行了,就能看出來了,到時候多少就影響了,高低不齊了,而且成熟的時間也不一樣了,所以要播種好2天就補苗是最好的




銘順的生活


是真的!

你所說的方法應該是“玉米割頭法”。也就是在玉米授粉過程全部完成以後將“穗位”以上的莖幹全部割掉的方法。


經試驗表明,採用“玉米割頭法”可以使玉米籽粒更飽滿,每畝地可以增產10%左右。

不過,在玉米割頭時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要使用鋒利的鐮刀割頭,因為鋒利的鐮刀可以一次性、很乾脆地將玉米頭割掉;如果使用比較鈍的鐮刀,往往一次性割不掉玉米頭,需要反覆幾次。這樣既容易使玉米莖幹“劈裂”,也容易使玉米根系鬆動。玉米莖幹劈裂會使玉米增加癒合傷口的時間,進而加大感染病害的風險;玉米根系鬆動會影響根系對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吸收。

第二個問題,要把握好玉米割頭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在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4點之後割頭比較合適。因為上午10點之前氣溫還不是太高,玉米割頭後的“體液”揮發較慢,有利於傷口癒合。下午4點以後氣溫在走“下坡路”,也有利於玉米傷口的癒合。所以,把握這兩個時間點很關鍵。

玉米割頭為什麼可以增產呢?

專家介紹說,玉米割頭之後,玉米行間和株間的通風透光性增強,可以使植株更健壯;另外,有利於玉米植株“集聚能量”、更好地為玉米穗提供營養。



那麼,玉米割頭既然能增產那為什麼許多人都不採用玉米割頭的方法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太麻煩”!並且也不能產生非常多的經濟效益。


關於“麻煩”的問題,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一畝地幾千株玉米,一個男勞力也得“操作”幾個小時,並且累得腰痠背痛地;關於經濟效益問題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按照一畝地產玉米1000斤計算的話,增產10%也就是100斤,100斤玉米會有多少經濟效益?幾十元而已。就是基於這兩點,所以人們才不去運用玉米割頭的方法呢!

綜上所述,玉米割頭使可以增產的,同時也可以使玉米的籽粒更飽滿。不過,運用這種方法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是太高,所以,沒有必有采用這種方法去“受罪”或受累,還是讓玉米莖幹自然生長為好。你說是不是?


老胡說三農


我認為是不切合實際的,問題是玉米後期的光合作用是從玉米棒以上的嫩葉傳導至玉米顆粒中,你把玉米棒以上的葉子取完了,雖然改善了光照,但玉米失去了光合作用,也不能取得什麼高產!

以前我家種地也養有幾頭奶牛,到玉米棒大一點之後,就把棒已上的部分取掉回家鍘給牛吃,結果發現,取了頭的玉米棒子和沒取頭的玉米棒明顯輕一些,且沒有不取頭的玉米籽粒飽滿,從這以後就再沒有取過玉米棒以上的部分。



任何事情只有你實踐過才能得處正確結論,有個偉人的一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玉米取了穗以上能增產,哪國家為什麼不大力推廣呢?難道農業方面的專家對這個都不懂嗎?

個任何莊稼的生長都有它的特性,我們且不可以以自已的田地來做試驗田,種地要相信科學,只有科學種田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其它傳言就不要隨便去相信了!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再者,有取玉米穗以上的部分,費時費力又沒有益處,有這閒功夫還不如你出去打幾天工,我想比這強多了吧?


三秦莊稼漢


導語:玉米快成熟時把果穗以上的秸稈砍掉,是可以使玉米粒長的飽滿的,這是農民伯伯想要提高玉米產量的一種管理辦法。

每到玉米快要成熟的時候,父母總會拿著鐮刀去地裡把果穗以上的秸稈砍掉,當時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去問父親:“玉米都沒有熟呢,為什麼就砍掉它的秸稈呢?這樣不就影響玉米粒的發育了嗎?”父親笑笑說:“看到果穗以上的秸稈不但不會影響果穗的發育,還會提高產量哦,等你長大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後來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仔細觀察玉米的生長狀況,終於知道怎麼回事了。

1 玉米在果穗快要發育成熟時,它的秸稈高度基本已經定型,會非常的高,甚至人都夠不到它的秸稈頂部。這樣一來就會影響玉米間的通風情況,使秸稈下端的果穗一直處於悶熱不透氣的狀態,也不能充分的見到陽光,光照時間也不足。

2 玉米在果穗快要成熟時砍掉果穗上面的秸稈,可以避免營養成分過多的消耗,使莖葉的養分大部分都供果穗發育,讓玉米粒吸收到足夠的營養成分。


通過砍掉果穗上端的秸稈,可以改善田間的通風條件,增加光照的時間,可以讓玉米粒吸收足夠的養分,發育的更加飽滿。

其實除了砍掉玉米果穗上端的秸稈,農民伯伯還會採用一種給果穗扒皮的辦法。在果穗快要成熟時,將果穗外面的苞葉全部剝開,使果穗裸露在外面,避免玉米粒積累過多的水分。

總結:砍掉果穗上面的秸稈和給果穗扒皮這兩種辦法都可以增加玉米的產量和改善玉米粒的色澤度,降低玉米粒的水分,是一種非常好的管理玉米的措施。

如果您滿意我的回答,請多多關注我吧,並且評論、點贊、轉發。謝謝

妍小捌


題主說的這種現象,我見過,因為我的爸爸給生產隊餵過牲口,種植的苜蓿肯定有不夠用的時候,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剛好是曬苜蓿的時候,為了補充青草料,在玉米快要成熟時,會提前把棒子靠上的尖子用鐮刀割去,這個時間玉米接近成熟,多餘的枝幹也還會吸取養分的,這樣做不影響玉米穗生長,相反還會有好處。


到了秋季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太陽光沒有夏天強烈,這樣做可以增強通風透光的效果。


在最後成熟的時間裡玉米穗會充分吸收養分,籽粒會更飽滿的。


黃曉紅果果


玉米在快熟時,剪掉穗以上的秸稈,玉米粒會更加飽滿,是真的。這叫“玉米的割頭去頂法”,可以提高畝產10%到20%左右。


一,玉米割頭去頂可以增產的原因。

1,玉米在包漿後期,對水分,養分的需求量巨大,而玉米的頂在玉米包漿後期用處不大,還會跟果實爭奪養分,為了把所有的養分充分供給玉米果實,讓玉米更好的發育成熟,顆粒飽滿,把玉米頭割掉是更好的。玉米割頭去頂後,田間空隙加大,通風換氣良好,光照充足,也會促使玉米早日完成包漿坐果階段。

2,玉米割頭可以防倒伏,俗話說“樹大招風”,玉米也一樣,玉米杆又高又細,加上蒲扇的葉子,抗風能力非常差,玉米割頭以後,風的阻力變小,抗風能力變強。玉米如果倒伏,曬不到太陽,難以完成光和作用,顆粒縮水,基本會大量減產。以前玉米倒伏後,我們都會去扶起來圍上泥巴,不過下次還會倒伏,這次倒到西,扶起來,下次又會倒到東,來回幾次,基本就徹底斷掉,只能砍回家餵豬了。



二,玉米割頭去頂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玉米割頭的時間把握很重要,不能早,不能晚。早了可能得不償失,嚴重會死掉。晚了起不到作用,基本做了無用功。沒有經驗的人最好選擇玉米地裡不同區域的幾棵玉米,剝開來看,用手指甲掐玉米,沒有什麼汁液出來最宜。老農民基本就是觀察玉米的鬍鬚,看到完全變黑之後,就可以割頭了。

三,為什麼“玉米割頭去頂法”沒有大規模運用。

因為需要人工來完成巨大的工作,費力耗時,而做的好也就能提高畝產20%,所以很多人覺得不成比例,“玉米割頭去頂”提高產量的方法也就得不到大力推廣應用。

玉米想要提高產量有很多省力的方式方法。土壤,水肥,田間管理好都是可以提高玉米產量的,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這些增產方法,而選擇了放棄“玉米割頭去頂法”!


農村黃豆豆


玉米在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自理長得跟飽滿是真的嗎?

答案跟定是真的


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是先進行的營養生長,等到葉子生長大一定的葉面積指數後,能夠積累大量的營養物質之後就會進行生殖生長,也就是結實,但是葉片也會消耗一定的營養物質,所以在玉米在快要成熟時,把穗以上的部分砍掉也會節省一部分的養分來供給到穗部,能使籽粒飽滿些但是還是有幾點要說明

1、去雄穗的問題

去雄是在雄穗完成授粉之後把雄穗拔出,一方面是為了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另一方面也能減少消耗的養分,防止倒伏

但是去雄更多的是應用在育種上來說,以我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的經驗來看,去雄的植株是作為母株,只保留果穗,果穗在抽絲之前用袋子套住,防止被授粉,在雄穗露頭之前,在用手捏住頂端的時候能明顯的感覺有雄穗的時候,這時就要把雄穗抽出,防止雄穗漏出花粉,用來培育新品種

2、玉米運輸養分的原則

在植物中有一條養分的運輸原則是“就近供應”,就是葉片製造的養分會優先供應離葉片比較近的器官,也就是長在根附近的葉片製造的養分會優先供應到根部,果穗附近葉片製造的養分會優先供應到果穗,雄穗也是相同的,所一在後期去掉雄穗有助於節約養分,把多餘的養分供應到果穗上,是使籽粒更加的飽滿


但是如果你想要大面積採用去雄的這種方法來讓籽粒更飽滿,有這個精力和實際條件,那不如試一試“蹲棵”,所謂的蹲棵的原理和去除雄穗的原理是一樣的,就是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時候,把玉米整個植株割倒,但是不收穫玉米,讓果穗再在植株上面存留5-10天,這樣,玉米就會把植株中的大部分養分轉移到果穗中,能讓果穗的籽粒更加的飽滿,能很大的提升玉米的千粒重

無論是“去雄”還是“蹲棵”都對提高籽粒的飽滿程度有幫助,但是由於條件的限制導致不能大面積的推廣,但是實際效果還是有的

以上就是我對在玉米快要成熟時去掉雄穗有利於籽粒的飽滿的全部看法了

這裡是帶你學習專業的農學知識的三麥


三麥講農


玉米快成熟的時候,把穗以上的秸稈砍掉未必能使玉米籽長的飽滿,這個要分地域。

玉米雖然是我國第三大糧食作物,但是玉米特別不耐旱,秸稈粗高,吸水量大,所以必須要足夠的水分。比如像太乾旱的地區,玉米就無法種植,尤其到了抽穗期和拔苗期,玉米則需要大量的水分。

題主說的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的秸稈全部砍掉,就能讓玉米更加飽滿,這個要分地區,不能一概而論。再者,這種做法,對玉米也有一定的損害,所以得一分為二的看待。




在西北地區,就沒有這樣的做法

坎去玉米的一部分,必然會留下傷疤,而在西北地區,有時候會連續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乾旱不降雨。這樣只會加快水分的蒸發,從刀口玉米會幹下來,不但不會使玉米籽飽滿,而且加劇玉米的死亡。

因為玉米不像樹一樣,裡面特別實心,玉米秸稈裡面空隙比較大,如果敞開,會加速水分和養分的流失。我們為保溼,保水,用地膜種植,高投入,如果輕易砍去玉米頭部,不但會降低產量,而且可能加劇玉米的死亡和老化。




在西南地區,我見過這樣的做法

我是在重慶上過大學,我見過這樣的做法,並且好奇的問,為什麼要砍去玉米穗以上的部分?他們說為了讓玉米更飽滿。

當然,在南方,或許這個方法可以試一下,必然哪裡降水量多,土壤溼度大,而且經常陰天,蒸發量小。這樣做,可以加速水分的散發,減少因為玉米根部太溼,而導致玉米根部壞掉。還有就是讓玉米的通風好,更有效的進行光合作用。




所以,砍去玉米穗以上的部分的做法,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分,土壤各方面的綜合,不能一刀切。因地制宜,合理發展。

你們那裡有沒有這樣的做法?一起來討論這個方法究竟行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