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要種樹,大家對此做法如何看?

一截粉筆頭


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而去種樹這是現在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

我家在鄂西北一個古鎮的農村,前幾年家附近的農田還都是莊家蔬菜少量的大棚草莓之類的,現在有一半以上的農田改成種樹苗了,還有少部分沒種莊家也沒種樹的土地已經全荒蕪了,真正種莊家的很少了,特別是今年現在疫情期間家裡年輕人都出去的晚,在地裡載樹的就更多了,農田幾乎沒有了。

眼看著一畝畝優質的農田從以前從綠油油的莊家變成現在孤零零的小樹苗,其實作為農民心裡更多的是憤怒、心酸和無無賴。

憤怒

對農民來說,土地是“命根子”,是生存權益的體現,農民每一條增收渠道都與土地緊密相關,耕地對農民而言意味著退路和底線,把優農田種樹了,會造成糧食減產,優質農田種樹很容易,可種樹以後,就會造成土壤的板結,以後再想變成優質農田,就不可能了。在者農田種樹以後會影響到附近其他農田的耕作,樹木的根系發達會迅速竄到其他土地裡面,樹木長大以後,樹葉遮陰,影響其他農田農作物的光合作用,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更多土地資源流失。

沒有土地,人類就不能生存,土地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基礎性的物質條件,我們從土地中得到賴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條件,所以對優質農田種樹造成土地流失,農民的心中是憤怒的。

心酸和無賴

很多農村的土地不是特別集中大型機械化操作困難,民朋友大多擁有的土地比較少,也就三五畝,多的可能數十畝,如今化肥農藥都是越來越貴了,但是糧食的價格卻一直沒有變化,忙一年下來根本賺不到多少錢,所以農民都不願意種地的,忙活了一整年,甚至還不如別人在外面打工一個月賺得多,試問在這樣的巨大懸殊下,又有幾個人能夠在家安心種田呢?種蔬菜大棚的話前期投入多不說更重要的是後期的管理和銷路,沒有一定的技術和穩定的銷路誰會去冒險呢,所以種樹也是無奈之舉。

不願意種莊家白白看著家裡大好的良田長滿雜草,被荒廢掉,又感覺特別的心疼。所以很多人就想到可以在田裡種上樹木。一來,樹木的生長週期比較長,也不用進行特殊的打理,特別好養活。二來種植樹木投資小,等過幾年樹苗長成了大樹,賣了還能有一筆收入。

其實問題中所說的把土地承包給別人,這樣還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承包後便於管理形成規模化種植,提高土地的價值。關鍵是要有人去承包,這樣農民有一定的收入,又能讓土地不荒廢。


曉滿


大家好,我是佬王,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要種樹,這種現象很普遍的。

在我們村裡好多人不種莊稼種樹的,有的甚至承包別人的田地來種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實莊稼人一想就明白,現在的糧食不值錢了,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我家年前賣的玉米,八毛多一點,去掉種子,化肥,農藥,管理工時費,基本賺不了多少錢,現在種田也是因為沒事做,保障自家有糧食吃。

種樹好管理,我們這裡都是種楊樹的,長得快,第一年生長順利以後基本不用管了,還可以在樹林裡養些雞鴨鵝之類的的,也是一筆收入,閒暇之餘可以做點別的事,雖然樹的生長週期長,但是收益很高的,總體來說比種植糧食划算。

種樹會影響周邊莊稼的生長,但是現在利益當頭,也沒人顧忌那些了,如果中國糧食價格持續走低,等老一輩莊稼人幹不了了,中國會無人種地,以後到底會怎麼發展,就看政府怎麼做吧。


農村佬王


對於這樣的情況有些地方確實是存在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基本農田是不允許種樹的。

基本農田種樹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現過,曾經聽朋友說過他們村裡十幾年以前就曾在基本農田種樹的情況,當時村裡的一戶人家常年在外做生意,家裡留下老人照看田地,這家人在村裡面屬於比較強勢的一類,因為家中有是三個兒子,這樣的人家在過去農村確實是屬於“不好惹”的一類。當時他家就在地裡種了楊樹苗,剛種上去之後村和這家人土地臨近的幾家都很不樂意,也有村委會去調解,但是最終都是無疾而終。夏天的時候樹苗幾乎將臨近的人家的莊稼遮住一半,再後來這家的楊樹也沒能長好,一天夜裡幾畝地的楊樹苗全部被人用刀從樹中間砍斷了。從此以後村裡面再也沒有在基本農田裡種樹的情況了。

看過這個案例之後確實是讓我們感到有些氣憤,雖然問題解決的方式並不值得提倡,但是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基本農田種樹對一些種植莊稼的農戶造成的的影響。基本農田是用來種植莊稼的,如果用來種樹的話,不僅會對臨近土地的莊稼的光照造成很嚴重的影響,並且因為大多數在農田當中種植的樹木都屬於速生性的樹木,這類樹木生長速度快,吸水、吸肥速度都比較快,種植這類樹木之後會對臨近的農田的養分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在農田種植樹木之後還會嚴重的影響村民之間的鄰里感情和睦。

對於為何會出現在基本農田種樹的情況,相信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農田種樹確實是要比莊稼好管理一些,並且收益也會更加可觀。近些年農村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農村的大量勞動力流失,種莊稼已經成了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這樣一來就會有人家將莊稼改種成樹木的情況。並且近些年糧食的價位一直不算很高,農民的種田積極性也受到一定的打擊,自然也會有不少農民產生改種樹木的想法了。


福記紅旗合羅面砂鍋麵


你好,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要種樹,我是這看的:

農民為了省事,想出去打工,把莊稼要種樹就不怎麼管理了,多年後小樹成林,長成大樹,還有一定的收入。但是他沒有想到會對周邊的農田有影響,要麼大家一起都種成樹,還有退耕還林的費用,無糧可以去買。

我曾也有你這樣的想法,當我回到老家,農村全都沒有種地,把地承包給老闆種檸檬,由老闆給點租金度日,年輕人都出去打工,老人、婦女在家帶孩子、喂點家禽雞、豬等用於零花,表面上看上去日子不錯,可是他們的糧食都得出去買起吃。當時我也想這樣退耕還林,農民今後無糧食,當農民都不種糧食時,糧食又從何來,拿錢都買不糧。我認為:還是應當留一些土地種植糧食,國家也出臺一些政策扶持種糧食的。


老楊談葡萄


你好,我是農民小猛,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要種樹,在現在的農村也是普遍存在的。就我們村子來說就有很多在耕地裡種上樹的,包括我們家今年也在菜地裡栽上了小樹苗,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先說說我們家種樹的原因吧。今年過完年後天氣漸漸回暖,農民也都開始春耕了,我們下地幹活的時候發現與我們相鄰的東邊的一塊兒地裡全部種成了樹苗,於是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也種上樹苗。其實我們這塊地年年種菜或糧食,收成還是不錯的供自己家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鄰居種的樹長成後會遮擋陽光,我們地裡的農作物會大大減產,如果鄰居家樹長大後我們再想種樹也會很難存活,所以我們就只能緊跟著鄰居一塊兒將耕地種上樹了。

2、在我們這兒還有一種情況是勞動力不夠。像我們這些80後90後的年輕人很少有在家裡種地的,大部分都在外工作,只留下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在種地,慢慢的老人也沒辦法下地幹活了,年輕人沒有時間和精力種地就只能把耕地裡種上了樹木。

最後,我覺得以後農村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少,有些是像我們家一樣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放棄優質土地,有些就是家裡沒有老人了年輕人自己又不會種田,就只能種上樹。

希望以後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都能趁著空閒時間下地種點蔬菜或者糧食,不要讓這麼好的土地被白白浪費。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小猛帶你走農村


首先表明一下態度,不認同這種方法!

1.糧食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種樹固然也有好處但是比起國家安全還是要把優質農田安排種植糧食,不要不務正業。

2.從經濟價值上,種樹並不比種植糧食蔬菜更好。特別是一些交通方便的地區。可以快速轉換價值不必要等10年20年。

3.農村的實踐告訴我們,如果你自己家種樹,別人種糧食,那麼你的樹基本上都是長不大就會死光的,因為被人扒皮是常見的事。原因就是你的樹遮陰,導致別人家的糧食不愛長,你非要別出心裁那麼就讓你有來無回。[酷拽][酷拽][酷拽]

4.實踐告訴我們,你去坐車看看有多少優質農田上種滿了大樹的??[耶][耶][耶]

所以還是種菜吧!綠色蔬菜比種樹更靠譜。






芥菜先生


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要種樹,這種現象在不少地方都出現過,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農民自發的行為,有的則透著農民心中的無奈和心酸。

沒有經歷就沒有感受,像我們這邊前些年板材生產比較火爆,所以對木材的需求量也是相當的大。在此情況下,擁有速生特點的速生楊一時也是火的一塌糊塗。但我們當地的農民栽植楊樹卻極少佔用糧田,大都是利用鹼荒地、溝邊、土坡、河沿等地方。個別當時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植了楊樹的農戶,雖然說幾年後以樹換了錢,不過現在也都是想吃“後悔藥”卻找不到地方買了。原因是好好的糧田被樹毀了。10年8年也不可能改良到從前了,就算再次栽種楊樹,也不會像第一次一樣生長那麼快了。

走過路過一些地方,也看到過不少鄉間道路兩側的糧田被紛紛種上了各種各樣的樹木,個別地方甚至是在毀糧栽樹。有關媒體也曾曝光過個別地方為了追求面子和所謂的“形象工程”強徵農民糧田,把農民盼著豐收的小麥毀掉,強行栽樹的錯誤做法。儘管如此,類似的事例如今也並非已經絕跡。

民以食為天,無糧不穩。無論何時,對私自改變糧田用途,毀田種樹的個人或地方行為,都應該給與狠剎。


鄉村螢火蟲


為什麼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要種樹:

在二三十年前,土地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一般的農戶都只會在水田上種植水稻、小麥等主糧,而旱地則主要用來種植玉米、辣椒、瓜果等經濟作物,土地的有效利用是非常講究的。當時的人們沒有其它收入來源,只能通過種地獲得農作物,然後販賣到集市上換取零用錢。所以農田用來種植什麼都行,是絕不會拿來種樹的。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伺弄莊稼,生怕不小心毀了收成,為啥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要種樹?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農村勞力不足,避免農田拋荒被村集體收回去。現在大部分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導致農村缺乏勞動力,而老人們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即使免費讓村裡的人耕種,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留在農村種田。而且需要注意一點,農田不允許拋荒,否則會被村集體收回去。所以一些要出門打工的人,就直接在農田上種上了樹。

2、種樹比種田的效益更好。種田和種樹相比較而言,種樹的效益會更好,尤其是一些具有高價值的樹苗,比種植糧食或經濟作物都更強。近年來,一些搞苗木生意的公司,也盯上了農村的土地,和農戶簽訂種植樹苗的合同,所以農戶們的種樹收益,讓農民嚐到了甜頭,也就紛紛改種樹了。

3、減少在農田上的打理時間。農村老人無力承擔農田耕種了,在以前,農村年輕人外出務工掙錢,老人們在家裡帶孩子,順便種點口糧,這是很尋常的分工。但是隨著50後和60後年齡不斷增長,已經吃不消農田耕種這樣的累活,農田沒多少收入,請人幹活不僅不好請,工錢還特別高,而年輕人又不一定能準時回來幫忙收割莊稼,所以很多農村家庭便放棄了種植莊稼。如果在農田上種樹,則不需要來回管理,對於需要外出務工的人來說,不僅有收益,還不會讓農田拋荒,所以在他們看來是划算的。

我們不難發現,農民不種莊稼改種樹的原因,是為了增加收益、避免拋荒,此外就是打工沒有時間管理農田,種樹能解決諸多矛盾點。

大量優質農田不種莊稼改種樹,對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也有影響:

這種取短期利益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首先,種樹會破壞耕地,以後想從新種植莊稼,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其次,大面積的農田改種樹,勢必讓我們國家的正常糧食生產受到威脅,吃飯問題依然是大家最現實的問題,總不能所有人的口糧都依靠進口吧,這很容易被其它國家卡脖子;其三,這種風氣不值得提倡,應該予以禁止,保護國家的耕地紅線,每個人都有責任,如果任其發展,將對農田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對於優質農田不種莊稼要種樹的做法,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望題主採納。


樵村小田


你好,我是三農話題哥,我來幫你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農田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是農村尋常的做法,後來,一些農民發現種植瓜果等經濟作物更掙錢,於是很多農民也跟著種植瓜果。而一些位於偏遠山溝溝裡的農田,因為耕種不方便,則已經處於退耕還林狀態。

然而,在筆者的家鄉,現在不僅是一些退耕還林區種上了樹,在一些適合耕種的的土地上,也被農民也種上了樹。一些村裡人介紹說,近幾年農村興起一股種樹的風氣,不是一戶人家或是一個村存在這樣的做法,周邊一些村莊也有在耕地上種樹的做法。按理說,耕地只能用於種植莊稼或瓜果等經濟作物,直接種樹是不允許的,我個人有以下幾個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點,農村勞力不足,避免農田拋荒被村集體收回去。現在大部分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導致農村缺乏勞動力,而老人們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即使免費讓村裡的人耕種,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留在農村種田。而且需要注意一點,農田不允許拋荒,否則會被村集體收回去。所以一些要出門打工的人,就直接在農田上種上了樹。

第二點,種樹比種田的效益更好。種田和種樹相比較而言,種樹的效益會更好,尤其是一些具有高價值的樹苗,比種植糧食或經濟作物都更強。近年來,一些搞苗木生意的公司,也盯上了農村的土地,和農戶簽訂種植樹苗的合同,所以農戶們的種樹收益,讓農民嚐到了甜頭,也就紛紛改種樹了。

第三點,可以減少在農田上的打理時間。農村老人無力承擔農田耕種了,在農村沒多收人請人幹活不僅不好請,工錢還特別高,而年輕人又不一定能準時回來幫忙收割莊稼,所以很多農村家庭便放棄了種植莊稼。如果在農田上種樹,則不需要來回管理,對於需要外出務工的人來說,不僅有收益,還不會讓農田拋荒,所以在他們看來是划算的。

我們不難發現,農民不種莊稼改種樹的原因,是為了增加收益、避免拋荒,此外就是打工沒有時間管理農田,種樹能解決諸多矛盾點。但是這種做法真的可取嗎?大量優質農田不種莊稼改種樹,對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有什麼影響呢?

在筆者看來,這種取短期利益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首先,種樹會破壞耕地,以後想從新種植莊稼,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其次大面積的農田改種樹,勢必讓我們國家的正常糧食生產受到威脅,吃飯問題依然是大家最現實的問題,總不能所有人的口糧都依靠進口吧,這很容易被其它國家卡脖子;其三,這種風氣不值得提倡,應該予以禁止,保護國家的耕地紅線,每個人都有責任,如果任其發展,將對農田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三農話題哥


問:優質良田不種莊稼要種樹,大家對此做法如何看?

良田種樹即是無奈之舉,又是荒唐之舉。

我是阿坤,專注三農。



在農村,由於糧食價格低,種植傳統糧食不賺錢,勞動力種植戶都湧向了城市,村口裡面的良田大多都荒蕪了下來,三五年都長滿了野草無人問津,後來良田荒蕪的越來越多,便有人低價租賃荒地,種植起來了樹木,那些曾經養活一代又一代的莊稼地,此時已經是“脫胎換骨”,開始養育樹木了,有人問阿坤對此有個感想,阿坤只能說荒誕事荒誕年,荒誕種地不賺錢,良田荒廢種大樹,荒災誰能扛得住呦。

一,18億畝良田是紅線,專家都說不能動

俗話說“口中有糧,心中不慌”,可見糧食對我們多麼重要,尤其在我們國家,經過一輩一輩前輩奮鬥,才有了人民吃得飽穿的暖,為了保證糧食喂得飽人民,很多專家在呼籲說,18億良田絕不能破,不然我們產的糧食就無法自足,可見良田對我們多麼重要,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良田越來越不貴重,種植糧食的種植戶寧願讓土地荒蕪種樹,也不願意種上珍貴的糧食,長此以往若人人都效仿,那18億畝良田怎麼保得住。


二,不能讓種樹比種糧食更賺錢

像我們平原糧食種植戶,土地平整土地又肥沃,糧食產量還稍高一些,但近幾年種植戶卻哀聲載道,都說糧食不值錢,化肥農藥賺一半,人工機器賺一半,莊稼人都賺的個鍛鍊身體,要不是有土地補償金,那種糧食的日子都沒法過,這不,村裡面就有種糧人商量,大家一起來種樹,桃樹杏樹櫻桃樹,楊樹槐樹和桐樹,種樹三年能賣錢,賺錢再去買糧食,實在是可笑至極。

所以阿坤認為,杜絕將良田種樹木,唯一的措施就是,增加種糧食人的收入,讓種植戶體會到種糧食比種大樹賺錢,那誰還會種大樹嘞。

以上是阿坤對於“優質農田不種莊稼種植樹,大家對此做法如何看?”問題的分析!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持續獲取更多三農趣味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