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國的流水賬

正史的流水賬

三國最早的史書是魏晉時期的陳壽所作的《三國志》,但是作為蜀漢亡國之臣的陳壽,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在自己私家史書《三國志》中不敢寫的太詳細以免被牽連,但是過於簡單讀起來很多歷史細節理解就很困難。

不過提醒大家,最初陳壽沒有寫《三國志》這部書,陳壽寫的是三部書:“魏書、蜀書、吳書”,而《三國志》是三部書的統稱而已。

由於《三國志》寫的過於精煉,到西晉時期,有人就把相關的歷史資料全部蒐羅編輯,這就是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不過由於史料過多“真偽難辨”,讀裴松之版本的《三國志》全靠讀者自己去理解了。

三國的流水賬


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為了證明南朝宋的政權正統性,那麼必須要給前朝晉修史。然後就有了范曄所作的《後漢書》,其實南朝宋屬於偏安一隅的政權,根本沒能力統一北方,算不上一個強大的政權,所以大部分中國人並不太瞭解。

別看范曄修的《後漢書》水平很高、觀點也算客觀,但是讀者卻寥寥無幾,大都限於歷史玩家。

歷史到了宋神宗時期,司馬光年少砸缸的聰慧,卻與王安石PK中敗下陣來,結果被掃地出門離開汴梁城。

不過司馬光當年有擁立宋神宗父親做儲君之功,所以宋神宗安排司馬光去洛陽修史,等於給了司馬光一個美差!

要不是司馬光仕途不順就沒有《資治通鑑》這部鴻篇鉅著了,在《資治通鑑》中三國部門的歷史還算很詳細,編年體也容易把事情說清楚,不過畢竟是大學者們的作品文筆又有“帝王教科書”之稱,所以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讀起來就不太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