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有沒有國企?

嶺南人士葉生


美國當然有國企,不過美國沒有“國有企業”這個概念和定義,在美國聯邦層面大約有20多家類似於國企的機構或者公司。這些機構或者公司分為兩類,一類叫做聯邦政府公司,一類叫做政府資助企業。聯邦政府公司是政府的一部分,其員工是聯邦僱員,比如說美國進出口銀行、美國郵政署等企業就是聯邦政府公司。而政府資助企業實際上是私有企業,員工是企業的員工,不屬於聯邦僱員,比較有名的政府資助企業就是在金融危機中赫赫有名的房地美和房利美。

聯邦政府公司是由國會通過法律建立的,每個聯邦政府公司依據的法律不同,組織結構,法律地位也存在差異。當然總體來說,聯邦政府公司是國會為公共目標而成立的機構,不受政府行政部門預算的約束,但要向總統提交商業預算,總統審議並提交國會批准,美國國會對政府公司進行監督。

而政府資助企業是屬於私營的盈利性的金融機構,其活動範圍限制在國會所頒佈的許可範圍之內。這類企業具有完全的私有公司不具備的特權,但也要支持某些特定的公共政策目標。

比較出名的聯邦政府公司,除了美國進出口銀行和美國郵政署外,還包括國家鐵路乘客運輸公司、退休金收益擔保公司、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等十幾家機構。而政府資助企業除了房地美和房利美外,還包括聯邦農業按揭公司、聯邦家庭貸款銀行系統和農場信貸系統。


hording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有國有企業,然而超乎很多人的想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同樣有國企。作為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代表國家,美國的國有企業最具代表性。


1、國有企業全歸聯邦政府“管”,還“壟斷”美國多行業

由於參與的領域都是全國性行業、並且數量不多,美國的國有企業規模都相當龐大,例如負責全美城市鐵路運輸的國家鐵路乘客運輸公司、為美國政府融資的聯邦融資銀行、為全美農業提供保險項目的聯邦作物保險公司等等。

美國的國企特點,其實與美國的國企類型和設立的目的有關。與中國不同,美國的國企都是聯邦政府統一設立,地方州或城市沒有設立國有(地方)企業,為了統一管理、集約資源、避免競爭,在美國只有聯邦政府有權力設立國有企業。

2、美國國企勢單力薄,中國國企數量是其幾十倍

由於在經濟地位的差異,美國的國企還有許多與中國不一樣的地方。與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揮主導作用不同,美國的國有企業對經濟的貢獻力量並不大。美國聯邦政府僅有20多家國有企業,據美國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這些企業對美國經濟貢獻只起到5%的作用。而且,這些企業的“實力”不如中國的強大,以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為例,只有寥寥幾家。

中國的國有企業數量和實力,自然就不用說了。中國的國有企業,在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算地方國有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中,光是中央企業的數量就達到了48家。

相信大家會有所疑問,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強國,美國的國企數量及實力,為何與其世界強國的地位嚴重不符呢?其實,這就與美國自由市場經濟的性質有關。

3、國企從事行業無利可圖,美國郵政年虧損高達274億美元!

在美國,有一些行業無利可圖,但社會和國家有強烈需求,但私人企業不願意進行投資,或者這些行業光靠私人企業的力量,無法介入,因此在市場化方式不適宜或無效的情況下,美國聯邦政府只能自己開設企業,比如聖勞倫斯航道發展公司,專門負責管理聖勞倫斯河出海的海路運輸的安全與有效運轉。

誠如剛才所說,美國的一些行業不賺錢,那麼美國聯邦政府開設一些國有企業,同樣也會染上大家熟悉的效率低、不賺錢“國企病”,甚至還要聯邦政府補貼虧損。以美國郵政署為例,這家國企是世界500強企業,排在世界123位,擁有約62萬人的員工、20萬餘萬輛車,不僅是僅次於聯邦政府、沃爾瑪的第三大僱主,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車隊。

雖然美國郵政署位居世界500強企業,但是這家企業也是最能虧損的世界級企業之一,連年虧損。據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郵政虧損金額高達274億美元,這足足是2014年公佈虧損數據的5倍。當然,美國郵政試圖採取各種辦法來降低成本,但最終收效甚微。

不過,美國國企的這種虧損無可厚非,畢竟美國政府設立國企的目的不為盈利,只為服務社會和國家。現實中,每個國家都會因為自己特殊的國情,設立對應的國有企業,就像中國設立國企,是為了更好地鞏固國家經濟穩定和壯大國家發展競爭力,因此沒必要把國有企業硬生生與社會形態扯在一起。


金十數據


美國是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私營企業成為,經濟發展的絕對主導力量。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國企業,比如微軟、蘋果、谷歌、IBM、波音等企業全部是私營企業。甚至美國中央銀行——美聯儲在國有化之前也是私營的。



但是在美國依然存在著公有制經濟。根據美國的相關統計數據,公有制經濟的增加值約佔全美國GDP的比重為5%左右。這些公有制企業設立之初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政府賦予其特定的經濟任務。

在這公有制企業中,由美國聯邦控制的或者設立的企業叫做聯邦政府公司。包括美國郵政(USP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等大型企業,也包括財政部下轄的聯邦融資銀行(Federal Financing Bank)、司法部下轄的聯邦監獄產業公司(FederalPrison Industries)等小型專業性公司。美國現有17家聯邦政府公司。


(美國郵政服務公司USPS)

除了聯邦政府公司之外,還有一種受美國政府資助,由私人運營的企業。政府賦予它們完全私有公司所不具備的一些收益及特權,另一方面,也限定了政府資助企業的業務活動範圍,並要求它們支持某些特定的公共政策目標。
(房利美)


比如,眾所周知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屬於該類企業。在2007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中,房利美和房地美受到了嚴重衝擊,向美國聯邦政府求救,美國政府通過資金資助,持有了該兩家公司約80%的股份。從美國政府持有的股份數量看,房利美和房地美完全稱得上是美國的“國有企業”。


財經知識局


一、美國國企總體情況

美國國企被稱為聯邦公司,向美國國會、地方各級議會負責,規模不大,只佔美國全國GDP的5%。美國國企主要集中在無利可圖或投資大、回報慢的行業,比如公園、博物館、郵政系統、航天、自來水等行業。美國對國企,也就是聯邦公司管理非常嚴格,除了有固定撥款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特有的權利,甚至不能夠通過登陸股市,獲取資金。

二、美國部分國企介紹

1.美國郵政服務公司(USPC):美國郵政服務公司也叫美國郵政管理局,前身是美國郵政部,擁有56萬員工,是美國最大的郵政類公司。

2.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是根據《美國銀行法》設立的,為美國符合條件的州級銀行提供法定限額的存款保險業務。

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有代表性的國企

不僅僅是美國,世界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國企。

1.英國代表性國企:英格蘭銀行,最初是私人企業,1946年英國工黨將其收為國有。

英格蘭銀行大樓

2.法國代表性國企:法國國家鐵路公司,也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改革計劃的重點,現在法鐵職工正在進行大罷工,抗議馬克龍的改革計劃。

法鐵職工發起80年來最大一次罷工,抗議馬克龍的改革計劃

3.德古代表性國企:德國鐵路股份公司


美國觀察室


有啊!還不少呢。舉例說明如下:

AT&T,美國電話電報有限公司,美國著名國企。可惜國企效率低下是全球國企的通病,無藥可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營狀況每況愈下。結果,美國政府利用牛市期間,將其分拆為八間公司,向市場出售。既賣了個好價錢,利潤收歸國庫,切成數塊蛋糕,補貼社會基礎保障。又引進了私營資本和經營管理機制,實現了良性發展。(詳見彼得·林奇《戰勝華爾街》)

還有大名頂頂的美國兩房:房地美和房貸美。可以說,這兩房就是美國政府用來控制房屋租賃市場的壟斷企業,頗有中國兩桶油的風采。兩房,既做租房市場,又做金融貸款,生意興隆。兩房,既是全球最著名的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的最愛,也是美國時任首富巴菲特的重倉股。結果呢?2008金融風暴,兩房不顧風險、盲目擴大次級貸放貸規模,就是引發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詳見《大空頭》)

為什麼?國企,缺乏市場競爭,盲目依賴壟斷,沒有風險意識,一味求大求全。出事,只是遲早的事情。並且拖累著國家和全民進入經濟危機。老巴,不愧股神,早已出逃,就像當年中石油。

還有英國,國企更多,供水供氣都是。經營狀況如何?同樣慘不忍睹。結果呢,賣給李嘉誠了。

那麼,既然國企低效率,何不全面取消國企?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家需要。比如特定的企業,比如NASA,比如田納西水利工程,或涉及國家民生的基礎資源性企業。二是特殊情況。比如戰爭和經濟危機期間的救市,都會產生國企。第二種情況下產生的國企,在特殊情況緩解後,一般都會出售,迴歸私企性質。

結論:國企哪兒都有,但由於國企的公有制性質,往往依賴國家政策、依靠行政壟斷,實現利潤,低效率無法避免。而壟斷,恰恰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終極力量。


用戶102270888840


單純國企這個概念分析,是不能反應應具體情況的。
應該從社會功能上分析才可以!

企業分很多類!作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這是基本常識。公共部門、私營部門。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甚至上市公司、以及公益組織!如何不清楚的認識,那就會不明不白,概念混亂,以名岢實!

嚴格意義上的國企美國也有。不過只是非常不賺錢或是收益期長以及不得不投入的!只佔少不部分,另外美國崇尚小政府對嚴格意義上的國企也很限制!

但是,美國作為發達的超級大國,也不會因為一些概念限制自己 。例如,資本市場發達,公眾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造成從創立到經營某種意義上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私有公司!

到這時候,公民作為個人、投資者、所有者的身份受到法律的的監管。公司作為具體經營者也受到無論新聞、個體、政府、國會的監管。同事,美國的社會信用體系發達。也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

無論活躍在華爾街的投資者,還是大公司老總,與政界關係密切,隨時可能轉換身份!

今天是老總、億萬富翁,明天是政府高官。從這點上看來有國企的影子麼?

還有一點,美國有很多養老基金、公共基金也參與到資本市場上,對公司的經營也會有正面促進最用的!

中國也有這個轉變!

所以說,傳統意義上的意識形態概念沒有具體現實意義,只有概念邏輯極致推理、吵架用的。

現代社會輿論場很發達,很混亂!不管是作古論今,還是推測未來都是為名為利,算不得真!因為他們的都是學科不是理論,學科主要是模型,跨學科的人聽了當然覺得很有道理!

我是“time007fm”,如果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個贊,也歡迎大家關注我。謝謝!


話史煙雲


美國是有國有企業的。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假,但是很多行業很難盈利,或投資大、回報慢的行業,私人哪裡會投資?這些行業,必須由美國聯邦政府及地方各級政府出資美國國企的數量並不多,當然也存在一些體量特別龐大的公司。美國國企被稱為聯邦公司,向美國國會、地方各級議會負責,規模不大,只佔美國全國GDP的5%。

美國國企主要集中在無利可圖或投資大、回報慢的行業,比如公園、博物館、郵政系統、航天、自來水等等行業。美國對國企,也就是聯邦公司管理非常嚴格,除了有固定撥款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特有的權利,甚至不能夠通過登陸股市,獲取資金。

和中國國企一樣,美國的國有企業分別為聯邦、州和市鎮所有,與此相應地形成了分級管理的體制。聯邦、州和市鎮議會代表公民擁有產權,政府依法管理國有企業。

聯邦政府管理的企業主要有8類:部分電力(主要是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的電力),全國郵政、國土管理(包括森林保護和國家公園的管理),運輸(包括鐵路客運、航天、軍用航空運輸和空中管制)、保險(包括受理房屋保險、航運保險、股票市場保險、老年人退休金保險等方面的業務)、醫療衛生(包括退伍軍人醫院)、工業(包括政府的印刷廠和軍事工業)和環境保護。聯邦政府管理的國有企業不多,但企業規模較大,且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當然美國很多公司其實是掛在政府下面的一個行政部門,實際上是一家公司。例如: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其實是田納西電力公司;紐約公共交通管理局,其實是地鐵公司和公共汽車公司的聯合公司;布法羅汙水管理局,其實是一個經營汙水處理的公司。


重慶國企招聘資訊


嚴格意義上來講,其實美國沒有國企。但是美國也確實存在一些企業並非私人管理,他們的主要目標並不是賺錢。可能說出來不相信,美國的所謂的這些國企他們的目標就是賠錢。因為其實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很多行業都是賠錢的,沒有私人企業願意做,所以這些負擔就會落在了所謂的國企身上。因為這些東西受制於社會而不能完全不管,所以只能依靠砸錢來正常運營,美國的國企是由聯邦政府管理的,並不是靠政策壟斷去佔據市場份額。甚至於是說哪兒賠錢國企往哪兒去,在美國只有聯邦政府有設立管理國企的權利,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地方政府幹涉企業的正常運行,同時也禁止國企與地方政府之間腐敗問題。



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其實美國不允許任何一個公司,因為政策而獲取壟斷地位進而斂財,即便這個私人公司在某一個行業當中獲得壟斷地位,美國聯邦政府也會隨即展開反壟斷調查。甚至於是說將一個私企進行肢解,當然是在保證正常企業運轉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並不會因為將企業肢解而使企業喪失經營能力,說白了也就是在行政上進行企業分散管理,而且政府所管理的國企只有17家。都是國計民生必須,而且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大。在美國國內國企的生產總值值佔全部工業生產總值的5%左右,而這5%大多也是賠錢的。



正是由於美國國企的盈利能力偏弱,所以政府的斂財能力並不高,大量的資本都留在了民間,也減輕了地方企業的債務壓力,同時也能保證各個企業有更多的錢去保障民眾的生活待遇和福利待遇。在美國國企,只負責國民經濟的兜底工作,美國的國企幾乎沒有一個在盈利的行業和領域當中,而且也並非是因為其管理不善而賠錢。但是近年來隨著精力渙散效率低下,也存在貪腐的情況,賠的錢比以前更多了一些。在美國也有人提出國企改革的問題,但是遲遲也沒有動作,因為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並不是一項文件就可以解決的。



而且依附於美國國企獲得工作的美國民眾也多達數百萬人,一旦動手進行改革,那麼這些人的福利待遇將無法保證。很大程度上也會導致美國工會的介入。美國是一個標準的市場經濟,所以美國私企的競爭能力強。在世界500強的榜單之上,美國險些佔據半壁江山。其實這些企業都是在羅斯福新政期間設立的,二戰之後又設立了一批新的政府公司。而對於一些個別企業而言,美國也有一套企業管理辦法,那就是臨時性的政府控制公司。



如果這一個公司無論它是國企還是私企,其一運營的自身出現了問題,那麼就會由政府暫時控制,或者宣佈破產或者重組這都有美國政府管理。當企業走上正軌以後,政府就會適當轉讓企業股份,讓它重新成為私有企業。在美國政府只在企業出現大規模問題的時候才會動用這一法案,一般情況下美國是私有企業的天下。美國與東方國家不同,其對市場的維護是由聯邦政府的授權法案進行的,而非由國企穩定國家經濟。這點最大的不同,也導致即便兩國不爆發貿易戰,兩個國家在經濟方針上也有很大出入。


世界史圖鑑


歐美等國的國企大多以象徵性的形式存在,且其在本國的GDP佔比特別少!我想很多人又要噴我們的央企,國企了!

雖然歐美等國無國企但我們瞭解一下他們的總統,議員等選舉恐怕並非呢麼民主!

1:特朗普和希拉里競選,特朗普本身就是華爾街大亨,而希拉里背後則是巴菲特!沒有大的財閥支持,是沒可能競選美國總統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樣等這些財閥的代言人做了總統之後這些財閥會擔心沒錢賺麼?變相壟斷罷了!

2:美國軍工企業的影響力甚至能夠大到讓國家為其軍工利益去對另一個國家開戰,這樣的影響力如果放在國內我們不覺得可怕麼?

3:我們在說石油,食鹽,銀行等國家戰略資源的壟斷時也不要忘了美聯儲與摩根大通等美國重大銀行的關係,更不要忘了2008年次貸危機,如果中國國有銀行由私人控股我想我國次貸危機比之美國有過之而不及!

4:我們又會噴國企研發能力不足,內耗嚴重!比如汽車,航空發動機,航母等!但我們也別忘了航空航天,超級計算機,紅旗系統,高鐵等能拿的出手的技術全是由國企搞出來的!反之私企的創新有阿里巴巴的無線支付,華為的麒麟芯片,然後呢?所以私企未必就比國企強多少!

5:我們在控訴的同時也要去思索,不要人云亦云!想想後果,如果國家下放銀行那麼本要計劃十年內消化的房產泡沫會瞬間爆炸,呢麼這是一場海嘯!如果石油下放私人致使油價下跌,會使國內汽車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得國家戰略層面難以調控(商人以賺錢為主,私人更願意購買中東的石油因為便宜且質量好但海上輸油通道確實我們的戰略對手美國控制的,所以國家會加大對俄資源戰略佈局私企是做不到的!)

6:我們在狂言說我們的央企國企怎麼怎麼樣!可是此次貿易戰首先受到衝擊的是中興,中糧的央企,國企!它們承擔了貿易戰百分之六十的損失,如果將其下放私人,我們的私企能抗住麼?我們的農民能抗住麼?(參考谷歌報道美國農民在貿易戰中的損失)

7:我們也必須瞭解我們的國家電網,鐵路等國企每年承擔的大學生勞務派遣就業合同有多少!(上過大學都知道勞務派遣合同不需走後門,跟正式工兩碼事!)以及解決了多少人就業,它們承擔了多少社會責任,如果將其下放私人噴子們信不信,私企老闆精簡機構會讓近幾百萬人失業!

所以我說央企,國企內耗嚴重,資金去向不明,裙帶關係比比皆是,研發能力薄弱等缺點是有的!但其優點我們也不能視而不見,未必將其下放私人就會有多大起色!比如煤炭,國家允許私人採煤後果呢?黑煤窯,亂採亂挖,資源浪費!所以說話,想好了再噴


effort成長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個人感覺世界上哪個國家都有國企,只是國企扮演的角色和佔據的位置不同而已。

首先我們明確下國企的定義,國企顧名思義就是國家或者地方政府控股的企業,一般來說國家意志決定了這些企業的使命和市場方向。比如我國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他們的定價權基本都是國家說的算,市場只是參考。

那麼美國有沒有呢?肯定是有的,只不過美國畢竟是徹底資本主義國家,國有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較低而已。比如美國聯邦公司控股的全國鐵路旅客公司(Amtrak)、通訊衛星公司(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rporation)、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等。

不僅僅是美國,基本歐洲如今大部分國家也都有國企的存在。比如英國、德國等,在幾年之前首富李嘉誠曾收購英國電信公司的事件。不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國企在這些國家所佔的GDP相對很低,甚至不足10%。

無論任何國家,因為資本的趨利的本性對於一些沒有利潤甚至利潤很低的行業這些資本是不願意參與的。比如一些民生和基建項目等,都是前期投資巨大,收益時效太長。那麼這些事情只有一些國企來參與,才可能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留言或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