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音畫視頻」李文朝:五古·登泰山

「音畫視頻」李文朝:五古·登泰山

五古·登泰山

公休假日,風和日麗,餘陪遠方來客,徒步登臨泰山。飽覽自然景觀,細品人文遺產,倍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感慨無限,即詠成篇。

序曲

華夏一巨柱,雄峙東天邊。

巍峨聳入雲,拔地通九天。

太古成偉峰,千載勝名傳。

五嶽稱獨尊,紫氣此為源。

文匯儒釋道,緣結帝王仙。

婦孺競爬拜,消災討福緣。

天工置神秀,人文佈景觀。

名注聯合國,世界共遺產。

古今中外客,接踵登泰山。


第一部

起步岱宗坊,進門訪名山。

右側王母池,古稱群玉庵。

曹植留詩句,時間越千年。

“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嶽間”。

步入一天門,始登盤路彎。

“孔子登臨處”,碑刻“第一山”。

拾級上“天階”,“紅門”映眼前。

懸崖大藏嶺,兩片紅石巖。

“萬仙樓”一座,登臨若飄然。

上祀西王母,下列眾仙班。

神奇鬥母宮,又名龍泉觀。

疊瀑玉珠響,鋪翠紅樓間。

古槐似龍臥,奇景自天然。

稀世“經石峪”,風韻已千年。

石坪一畝大,久放山溪畔。

上刻“金剛經”,隸書兼草篆。

經字大如鬥,風雨留剝斑。

鑽身過柏洞,仙境入壺天。

笑指“回馬嶺”,玄宗留遺憾。


第二部

登上中天門,高闊又平坦。

不見黑虎神,喜看索道站。

下起鳳凰嶺,上至月觀山。

總長兩千米,高差六零三。

全程八分鐘,飄然如昇仙。

辭門登高去,即遇“斬雲劍”。

突兀一巨石,如劍刺雲天。

相傳此為界,上下雲折返。

冷熱鋒面雨,絕妙賴天然。

一座雲步橋,單孔跨深澗。

飛瀑濺水霧,依稀雲瀰漫。

青松五大夫,秦代九級官。

始皇封禪至,遇雨在中坂。

松蔭遮風雨,護駕悅龍顏。

越過“五松亭”,一樹立道邊。

恰似多情女,招手望君還。

又名“迎客松”,遊人多流連。

穿過“朝陽洞”,迎面“對松山”。

乾隆留讚譽,李白賦詩篇。

遠望不盈尺,長松入雲漢。

岱嶽最佳處,對松真奇觀。

置身“昇仙坊”,仰望一線天。

西依翔鳳嶺,東鄰飛龍巖。

天門架雲梯,危磴難登攀。

拔地五千尺,沖霄“十八盤”。

徑從窮處尋,天在隙中見。

盤盡天門到,身入白雲端。

門上“摩空閣”,碧峰寶石嵌。

仰步三天勝,俯臨千嶂險。

太白清風來,齊魯“未了軒”。

放歌“南天門”,聲揚九霄間。


第三部

漫步天街上,不辨仙與凡。

遊人逛街市,雲霧繞身邊。

店鋪家家富,叫賣聲聲甜。

待客情意暖,逐卻高處寒。

拜謁碧霞祠,天上真宮殿。

金碧映白雲,霞光照青壇。

瓦壟三百六,象徵夏曆年。

人生吉祥事,祈禱香火煙。

繼續登高處,蔚為仰大觀。

唐代摩崖碑,御書紀泰山。

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間。

登上天柱峰,腳踏極頂巔。

伸手捧紅日,舉臂擎藍天。

極目望四海,一覽小眾巒。

黃河飄金帶,雲海託玉盤。

晚霞正夕照,佛光現奇觀。

岱頂觀日出,東天紅霞染。

祖國如旭日,四化宏圖現。

戰士責任重,衛我好河山。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注:這首詩以舉世聞名的泰山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為依託,以中路登山路線為徑,以沿途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緯,全景式描繪出泰山風光的雄偉壯麗和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音畫視頻」李文朝:五古·登泰山

李文朝 中國人民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原主任,少將軍銜,高級記者,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詩詞學會第三、四屆常務副會長(法定代表人),中華詩書畫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華夏詩詞獎第四、五、六屆評委會副主任,首屆沈鵬詩書畫獎評委會執行主任,中華詩詞研究院顧問,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老幹部學院副院長。著有《李文朝將軍詩詞選集》、《李文朝詩詞詩論選》及新聞專著等11部。參與主創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好新聞獎。詩詞作品及手稿著作分別被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