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音画视频」李文朝:五古·登泰山

「音画视频」李文朝:五古·登泰山

五古·登泰山

公休假日,风和日丽,余陪远方来客,徒步登临泰山。饱览自然景观,细品人文遗产,倍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感慨无限,即咏成篇。

序曲

华夏一巨柱,雄峙东天边。

巍峨耸入云,拔地通九天。

太古成伟峰,千载胜名传。

五岳称独尊,紫气此为源。

文汇儒释道,缘结帝王仙。

妇孺竞爬拜,消灾讨福缘。

天工置神秀,人文布景观。

名注联合国,世界共遗产。

古今中外客,接踵登泰山。


第一部

起步岱宗坊,进门访名山。

右侧王母池,古称群玉庵。

曹植留诗句,时间越千年。

“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

步入一天门,始登盘路弯。

“孔子登临处”,碑刻“第一山”。

拾级上“天阶”,“红门”映眼前。

悬崖大藏岭,两片红石岩。

“万仙楼”一座,登临若飘然。

上祀西王母,下列众仙班。

神奇斗母宫,又名龙泉观。

叠瀑玉珠响,铺翠红楼间。

古槐似龙卧,奇景自天然。

稀世“经石峪”,风韵已千年。

石坪一亩大,久放山溪畔。

上刻“金刚经”,隶书兼草篆。

经字大如斗,风雨留剥斑。

钻身过柏洞,仙境入壶天。

笑指“回马岭”,玄宗留遗憾。


第二部

登上中天门,高阔又平坦。

不见黑虎神,喜看索道站。

下起凤凰岭,上至月观山。

总长两千米,高差六零三。

全程八分钟,飘然如升仙。

辞门登高去,即遇“斩云剑”。

突兀一巨石,如剑刺云天。

相传此为界,上下云折返。

冷热锋面雨,绝妙赖天然。

一座云步桥,单孔跨深涧。

飞瀑溅水雾,依稀云弥漫。

青松五大夫,秦代九级官。

始皇封禅至,遇雨在中坂。

松荫遮风雨,护驾悦龙颜。

越过“五松亭”,一树立道边。

恰似多情女,招手望君还。

又名“迎客松”,游人多流连。

穿过“朝阳洞”,迎面“对松山”。

乾隆留赞誉,李白赋诗篇。

远望不盈尺,长松入云汉。

岱岳最佳处,对松真奇观。

置身“升仙坊”,仰望一线天。

西依翔凤岭,东邻飞龙岩。

天门架云梯,危磴难登攀。

拔地五千尺,冲霄“十八盘”。

径从穷处寻,天在隙中见。

盘尽天门到,身入白云端。

门上“摩空阁”,碧峰宝石嵌。

仰步三天胜,俯临千嶂险。

太白清风来,齐鲁“未了轩”。

放歌“南天门”,声扬九霄间。


第三部

漫步天街上,不辨仙与凡。

游人逛街市,云雾绕身边。

店铺家家富,叫卖声声甜。

待客情意暖,逐却高处寒。

拜谒碧霞祠,天上真宫殿。

金碧映白云,霞光照青坛。

瓦垄三百六,象征夏历年。

人生吉祥事,祈祷香火烟。

继续登高处,蔚为仰大观。

唐代摩崖碑,御书纪泰山。

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间。

登上天柱峰,脚踏极顶巅。

伸手捧红日,举臂擎蓝天。

极目望四海,一览小众峦。

黄河飘金带,云海托玉盘。

晚霞正夕照,佛光现奇观。

岱顶观日出,东天红霞染。

祖国如旭日,四化宏图现。

战士责任重,卫我好河山。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注:这首诗以举世闻名的泰山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以中路登山路线为径,以沿途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全景式描绘出泰山风光的雄伟壮丽和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音画视频」李文朝:五古·登泰山

李文朝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原主任,少将军衔,高级记者,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四届常务副会长(法定代表人),中华诗书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华夏诗词奖第四、五、六届评委会副主任,首届沈鹏诗书画奖评委会执行主任,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老干部学院副院长。著有《李文朝将军诗词选集》、《李文朝诗词诗论选》及新闻专著等11部。参与主创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好新闻奖。诗词作品及手稿著作分别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