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反思中興通訊遭“釜底抽薪” 國產基礎軟件應“居安思危”

反思中興通訊遭“釜底抽薪” 國產基礎軟件應“居安思危”

數天來,本來似有降溫跡象的中美貿易戰,隨著美國商務部激活的一項禁令,又被加熱至沸點。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稱,由於中興通訊公司違反與美國政府去年達成的和解協議,將對該公司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此意味著這家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將在7年時間內得不到美國供應商提供的包括芯片在內的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器件。

這一禁令在給中興通訊帶來極大壓力的同時,也驚醒無數被表象迷惑的國人。有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此次祭出的大招並非偶然,而是蓄謀已久。在此事件背後體現的是中美兩個大國的角力,中興通訊則被推到了貿易戰鋒芒的最前端。

此次事件是否預示著中美貿易戰核心戰役的打響?哪些領域還會遭到“釜底抽薪”式的重手?下一個“中興通訊”又將是誰?一切並無從知曉,但無論怎樣,特朗普政府欲借打壓中國科技產業從而壓制中國經濟崛起的算盤和麵目,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反思和警惕。

中興通訊遭“釜底抽薪”背後

對於中興通訊而言,這無疑是個艱難的時刻,集團高層在內部信中呼籲全體員工要堅定信心,相信會通過團隊最大努力和攻克難關,來促進危機的最終解決。

反思中興通訊遭“釜底抽薪” 國產基礎軟件應“居安思危”

在外界看來,作為一家走出國門不斷髮展壯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禁令”的實施無異於釜底抽薪,令其措手不及,顯然會對中興通訊尤其是手機業務造成巨大影響。特別是在5G即將到來,通訊設備即將步入升級換代之時。

此前,高通、英特爾、微軟等美系廠商都曾是中興通訊設備的主要提供商。尤其在移動芯片領域,由於可選範圍非常窄,高通作為主要提供商地位一直難以代替。這一事件直接將中興通訊推向了尷尬的境地。

事實上,在對中興通訊痛下狠手的背後,特朗普政府面對中國高科技產業早已虎視眈眈。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強國、彎道超車思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製造、AI等諸多領域均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有分析認為,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推進實施讓特普朗政府頗為忌憚。

在這一背景下,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特朗普政府開始考慮將中美貿易戰轉至第三戰場——雲計算等高科技服務領域。在最近開啟的第二輪“301調查”中,其主要目標就是針對中國的高科技行業。

有理由相信,此前圍繞鋼材等的調查不過是策動對華貿易戰的“花絮”,中興通訊事件並不孤立,恐成特朗普政府發起這輪核心戰役的“第一槍”。

國產基礎軟件應“居安思危”

眾所周知,芯片和基礎軟件體現的是一個國家在信息化方面的自主核心技術能力及水平,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基石和信息安全的保障。只有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才不會受制於人和陷於被動。

在此次中興通訊事件背後,觸痛的則是我國科技產業缺乏自主核心技術及品牌產品的軟肋。

反思中興通訊遭“釜底抽薪” 國產基礎軟件應“居安思危”

縱觀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基礎軟件一直是一大短板。以數據庫為例,我國數據庫產品過去一度高度依賴海外品牌。儘管當前我國在數據庫核心技術方面有了自己的積累,並推出了自主品牌的產品,但相對國外品牌競爭力及技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些行業難以取代國外品牌的位置,在數據庫排名上也鮮有次。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庫面臨著空前的變革機遇。數據量的爆炸式激增使得傳統數據庫越來越難以滿足用戶存儲和處理數據的需求。在這方面,作為一大趨勢,分佈式計算正在替代集中式計算,以Hadoop等為主的大數據技術正逐步成為主流。

但不得不說,當前大數據的核心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也一直由海外公司所掌控。

實際上,目前國內大數據公司大部分依然還是採用開源軟件進行集成和封裝,但基於開源並不等於可控,特別是一旦遭遇授權限制或者技術封鎖,難免也會在大數據平臺領域遭遇“釜底抽薪”,那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真刀真槍的貿易大戰來臨時,自主核心技術來不得半點“虛胖”,唯有真正堅持自主研發,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證數據安全,同時在售後、技術支持等環節完成本土化和快速響應機制的建立,才能從“根基”上解決數據自主、安全、可控的核心問題。

加大“自主可控”投入力度

應該說,在基礎軟件核心技術及產品研發上,我國產業發展相對較晚,基本還處在起步的階段。而國外產品由於具有先入為主優勢,在某些方面已經形成了市場的標準和壁壘,給國產品牌造成巨大壓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因此要放棄對於自主核心技術的追求。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在基礎軟件領域,尤其是大數據、數據庫等領域,即使使用開源軟件作為底層研發平臺,但不是自主研發,或者說我們不具備真正的自主產權,同樣也會埋下更多的“隱患”,在今後也會遭遇更多的挑戰。

反思中興通訊遭“釜底抽薪” 國產基礎軟件應“居安思危”

在我看來,當務之急是國家要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成為培養和激勵創新企業成長的沃土。所以,未來我國要在基礎軟件領域實現全面的自主可控和騰飛,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具體而言:

第一,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軟件領域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創新難,在基礎領域創新更難!基礎軟件領域往往存在巨大的技術屏障,研發週期也通常較長。因此,需要國家加大對這類公司在各個方面的支持力度。

第二,作為基礎軟件領域創新公司自身要加大自主創新,重視自主可控。付出越大回報也越大!在基礎軟件研發領域更是如此。要勇於做真正的核心技術創新,且須守得住寂寞。

第三,希望國內企業用戶,尤其是銀行、金融、保險等關鍵行業用戶,應立即進行國產化大數據以及數據庫技術替換的可行性研究。正所謂“不吃螃蟹永遠不知味道鮮美”。在這方面,希望用戶摒棄有色眼鏡,勇於採納那些自主核心技術過關,且性能優異的國內創新公司的產品。

總結

儘管中興通訊事件目前仍在不斷髮展之中,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事件也給國內科技產業上了一堂生動的“課”。落後會捱打,沒有自主核心技術,也勢必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立足長遠發展,被動防守向來只是權宜之計,我國要實現科技強國戰略,掌握自己的命運,恐怕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繼續加強在基礎技術領域的創新,掌握自主核心技術。

回首我國多個產業的發展,雖然不少都經歷過跟跑、並跑的階段,但最終要實現追趕和超越以及產業的騰飛,最終都須度過“核心技術”這一關。

應該說,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壯大,得益於科技強國的大戰略。而科技的強大則離不開雄厚的自主核心技術積累和底層基礎軟件及硬件的支撐。只有具有紮實的自主核心技術和基礎軟硬件積累,我國科技產業的上層建築才會越建越穩固,越發展越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