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故宮裡的珍妃井真的是珍妃溺死的井嗎?

旅遊之後


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慈禧太后扼殺了戊戌變法,再度大權獨攬。慈禧太后因不喜歡珍妃,就把珍妃禁閉在景棋閣後面的小院裡。 禁閉珍妃的冷宮在皇宮東南角花園的一個小院裡,完全與外人隔絕,吃喝拉撒都由太監監視打理。

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與她一同逃往西安,臨行前並沒忘記讓她心煩的珍妃。她命二總管把珍妃從景祺閣後面的小院裡放出來,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汙辱”為由,命珍妃投井自盡。 二總管來到小院,向珍妃宣了慈禧太后的旨意。珍妃不服,也不肯,便到慈禧太后那裡又哭又鬧。慈禧太后惱羞成怒,說:“快把她給我扔下去!”“催命鬼!”崔玉貴把珍妃夾在腰間,來到八寶琉璃井,珍妃死死抓住玉石欄杆,沒辦法,又把她架到禿邊井,用盡了力氣,頭朝下扔了下去,崔玉貴怕珍妃爬上來,又找了塊石頭扔了下去。辦完珍妃的事,慈禧太后出了貞順門,奔了西安。

直到第二年,辛丑迴鑾時,珍妃的屍體在井裡泡了一年多,慈禧太后覺得有點理虧,將珍妃死因歸結於崔玉貴逞能將珍妃推進井裡,自己只不過當時在氣頭上。並命人將珍妃屍體打撈上來,安厝於西郊田,後葬西陵之崇陵妃園。瑾妃在井北懷遠堂東間立牌以示哀悼。後稱此井為“珍妃井”,沿稱至今。井上有井口石,中有鐵棍鎖之,表明不能使用井中之水。但現在井仍保存完好。

由此可見,故宮裡的珍妃井真的是珍妃溺死的井。

請關注“下午歷史茶”,討論指教。


下午歷史茶


這個事兒確實不是玄幻小說,而是真實的歷史事件,光緒帝的寵妃“珍妃”是難得的後宮中長的算不錯的,幸好清末那陣子已經有照片了,咱有圖有真相,我上兩張照片,大家自行對比一下。

上圖就是光緒帝喜愛的珍妃照片,下圖是同時期清代後宮的“佳麗”們,這麼看來光緒帝的直男審美還是不錯的,在一本叫做《國聞備乘》書中對珍妃也有詳細記載:“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樂,德宗尤寵愛之。說成白話就是,這珍妃不但人長的乖巧,性格也非常活躍讓人討喜,而且有文才能寫能畫,下棋尤為高超,智商和情商都挺高,天天陪著光緒帝吃喝玩樂起居,光緒特別的喜愛她。

但是,光緒和慈禧的矛盾大家都是清楚的,由於執政理念等等一系列的衝突,慈禧也是對光緒看不上眼,愛屋及烏,自然對光緒喜歡的女人也是氣不打一處來,慈禧覺得光緒能變的與她越來越對立,珍妃沒起什麼好作用,故而越來越想置於死地而後快。這不機會很快就來了,在清光緒26年,也就是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城,慈禧帶著光緒準備跑路之前,太監崔玉貴問如何處置已經關押禁閉的珍妃,慈禧一個眼神崔玉貴便明白了,於是崔玉貴帶人將她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了,珍妃香消玉殞。

直到地年光緒二十七年,慈禧才帶著光緒回京,光緒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把珍妃的屍首從此井中打撈了出來,並且大哭一場,下旨把珍妃追封為貴妃,後來幾經周折把珍妃安葬在了光緒崇陵的旁邊崇陵妃子墓。

這個便是那口淹死珍妃的井,如今已經被一塊置井石蓋上了,還成為了一個故宮的景點-“珍妃井”,據說經常在這附近發生靈異事件,後來怕有人掉入井中,還在井口加了一根大鐵棍徹底鎖上了,現在故宮恢復了珍妃的牌位,在故宮懷遠堂東間單獨立了牌供奉她冤死的靈魂。。


老豬的碎碎念


是真的!而且“珍妃井”還流傳著許多關於珍妃的古怪傳說!


1:珍妃井的由來。

在歷史上,光緒與珍妃兩情相悅,無奈處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最後慈禧逼死了珍妃。珍妃的屍體在水井中泡了一年之後,瑾妃到處求情才打撈上來,當時的情況慘不忍睹,宮女們見了都傷心不已。



為了紀念珍妃,瑾妃在井北的小屋裡立了牌位,併為小屋取名為“懷遠堂”,意在悼念珍妃。為了紀念珍妃,就把珍妃溺死的那口井稱為珍妃井。


2:珍妃井的傳說。

從此以後,紫禁城裡就怪事不斷,很多人都曾見過穿著清代衣服的女子趴在井邊似有哭聲,也有人說是珍妃的魂魄在聆聽她和光緒一起作的詞。不過,也有人解釋說,之所以看到珍妃是因為光線的緣故。


3:如今的珍妃井。

現在的珍妃井很小,不過在珍妃那個年代,這口井的井口真的很大,只是經過了一系列的修繕和遮掩之後才形成現在的樣子。珍妃井旁邊還設有她的靈堂,裡面供奉著她的遺像,看起來胖乎乎的,不過這都是後人的審美標準了。


當然,每個人的見解不同,以上只是我自己的“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評論,一起討論!我是哎呀旅行,覺得我說的在理,就關注我吧!


哎呀旅行


故宮裡每一件建築和文物可能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故事。下面我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說下珍妃的溺亡。說得簡單一點這就是一個就是惡毒婆婆害死兒媳的故事,而兒子無權所以無能為力。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當朝皇帝沒有實權,大權在皇后慈禧手中。皇帝心中苦悶,連皇后都不是自己選的,當然不會有愛,幸好在妃子中有一位珍妃為人善良、聰慧、伶俐,深得這位皇帝喜愛,皇帝與珍妃也度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而且珍妃在政治上非常支持和同情這位皇帝的變法行動,光緒對其更是寵愛。但卻令慈禧太后十分仇視,歷史在這一刻並未想創造令後人傳送的佳話,而是釀造悲情結局。


在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大權獨攬,將珍妃軟禁,直到199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
慈禧竟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汙辱”為由,命珍妃投井,珍妃不服,慈禧竟命人將其推入井中,並向井中仍了石頭,至此珍妃香消玉殞。可以想象當時光緒有多傷心有多無奈,直到第二年重新回到北京後才將屍體打撈上來,最後葬在崇陵妃園內。這就是珍妃井的由來!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能讓你瞭解這段歷史。


愛我中華2020


故宮裡的“珍妃井”確實是當年溺死珍妃的井,故宮寧壽宮北端的貞順門內,這口井的井口石兩側鑿有小洞,有一根鐵棍穿入,這個跟光緒皇帝是沒有關係的,但是跟慈禧有極大的關係,因為當年是她下的命令將珍妃投入井中的。

歷史上的珍妃是一位漂亮,伶俐,聰慧的女人,並且在政治上支持光緒皇帝的變法,而得到光緒皇帝的寵愛,疏遠了慈禧給他欽定的她的親侄女隆裕皇后,於是,慈禧視珍妃為眼中釘,十分記恨她,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用陰謀手段使得戊戌變法失敗,再度手握重權,後來,慈禧太后不喜歡珍妃而把她禁閉在景棋閣後面的小院裡,並派出太監嚴密監視。

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倉皇西逃,臨行前也沒有忘記對珍妃下毒手,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汙辱”為理由,將珍妃投入井中溺死。

一年後,也就是1901年,慈禧回到北京,自覺理虧,解釋說自己當時在氣頭上,並不是真心將珍妃投井,於是,命人將已在井中浸泡一年的珍妃屍體打撈上來,並安葬在西郊田,後移葬西陵之崇陵妃園。

後來瑾妃(珍妃的姐姐)在井北的懷遠堂東間立牌哀悼,後人為了紀念珍妃,將當初溺死珍妃的這口井稱“珍妃井”。


豫粵行者


珍妃井是故宮最有傳奇性的一口井,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它的靈異事件,傳說每到午夜,井口都會有一個妃子在彈琴,琴聲低沉悲涼,如泣如訴,模樣依稀是當年的珍妃。

珍妃因為支持光緒的變法活動,引起慈禧的仇視,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把珍妃關在皇宮東南角一個不起眼的院子裡。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帶著光緒逃出京城,因為珍妃過於美貌,逃亡時帶著不方便,留在北京城又怕遭受侮辱,丟了皇家的臉面,所以命太監將珍妃推入井中溺死。

以前這口井只是故宮裡眾多井中不起眼的一個,因為珍妃被慈禧殺害的故事,成為了故宮旅遊必須要去的景點之一。不過從故宮對外開放之後,井已經不像原來的樣子了。以前的井需要取水,所以井口比較大,如今為了防止遊客不小心掉東西或者其他什麼的進去,已經把井口加工縮小,並且用剛鋼筋把井口攔住。

光緒逃跑的時候,不知道珍妃已經死了,直到簽訂辛丑條約,回到故宮之後,才知道這件事,悲痛欲絕,慈禧本人也因為理虧,叫人把珍妃的屍體打撈上來安葬。


桂西散人


從公車上書到戊戌變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變法派在清庭中逐漸嶄露頭角,而朝中分為兩派,展開決戰。一派是以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另一派是以光緒皇帝為代表的變法派。雙方博弈的結果是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於中南海灜臺,康有為梁啟超逃命日本。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砍頭示眾。今天看來,光緒在政治上不成熟,他怎能鬥得過四十年前發動辛酉政變的慈禧太后。而珍妃不僅是光緒皇帝的寵妃,她甚至在慈禧太后面前談論國政。同時她也耐不住寂寞,參與賣官活動,結果被慈禧抓住把柄,囚禁起來。她可不像她的姐姐瑾妃,就是那個愛吃醬肘子的胖妃。大智若愚啊!名利雙收,壽終正寢。天津的義和團舉起扶清滅洋大旗,讓慈禧心花怒放 。民心可用啊!於是,慈禧向八國聯軍下了戰書,殊不知,義和團手捏命符,高喊刀槍不入時,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把義和團打的潰不成軍。眼看著前門樓子被炮轟,黑煙滾滾,慈禧帶上光緒要跑。情急之下她還沒忘讓她恨的牙根疼的珍妃,皇家臉面啊,怎麼能留給紅毛鬼。於是就有了太監將珍妃投進井裡的公案。雖然過程其說不一,珍妃投井是沒有疑問的。而珍妃溺死的水井是千真萬確的,不僅有實物依據,並且有太監指認,考古學家考證意見一致。更重要的是,故宮博物院一直有標牌確定。


哈哈95128931


是珍妃溺亡之地。

歷史背景: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時,慈禧太后準備逃亡陝西避亂,帶走光緒皇帝,更好的掌控他。臨走之時看到珍妃,想起珍妃跟自己不對頭,平時蠱惑光緒跟自己政見,以“洋人入城,珍妃年少,不能受辱”理由,就指使太監,把珍妃扔到井裡,就這樣光緒的愛妃死去,光緒後面說過,自己喜歡的人都保護不了,朕這個皇帝真是窩囊。



時間的車輪,浩浩蕩蕩,當時發生的事情,讓後人不勝唏噓,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有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