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改造過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會為自己保留一個什麼樣的家

改造過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會為自己保留一個什麼樣的家

改造過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會為自己保留一個什麼樣的家
改造過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會為自己保留一個什麼樣的家改造過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會為自己保留一個什麼樣的家

主人:範敏俊(MJ),曼舍(Maison)資產管理品牌創始人,2001年開始關 註上海前法租界歷史住房改造及設計,至今經手500套以上前法租界舊房改造。曼舍作為上海首個以藝術化設計著稱的分散式高品質住宅公寓服務商,承襲歐美旅居客審美意趣的藝術設計,為他們帶去熟悉的暖意,用妥帖的人性化服務,陪伴他們發現中西文化交融的魅力,陪伴每一位旅居客尋得家的歸屬感。主人MJ在他收藏的旅美藝術家鄭重賓的當代水墨作品前。

上海前法租界之美想必令許多人心生嚮往,特別是對從五湖四海匯聚到這座城市來的“新上海人”而言,高大的法國梧桐隨四季變換的景緻、春風沉醉的晚上在這裡的街巷間漫步,還有市井裡弄中溫軟的生活氣息......都是他們迷戀上海的想往。範敏俊(MJ)自小生長在這片浪漫的區域,他不論走到哪裡,都對這種帶著歸屬感的美難以忘懷,而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一次機緣巧合開啟了他與這塊土地的不解之緣。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原木色竹編藤椅是從宜家家居淘來的,在MJ眼裡,東西的價值不靠價格或品牌來判斷,一切在於如何平衡和左右反差帶來的視覺衝擊。好比客廳裡的竹編吊燈、藤編沙發、藤編餐椅與原木餐桌形成的完美平衡,他卻用一塊紅色舊地毯製造出反差和驚喜。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MJ喜歡空間內充滿反差,牆上的歐洲當代藝術大師的海報作品與淘來的中式小傢俱在一起和諧共處,整個空間則在黑白灰的主色調里加入了一點原木的質感以及自然的痕跡。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從法國淘回來的工業質感古董落地燈後襬放著上海老傢俱市場找到的自帶鏡面的衣櫥大門板,再加上幾件主人在非洲旅行時帶回來的小雕塑,還有改裝過的宜家家居竹編吊燈,看似隨意的搭配,卻顯出MJ對藝術、生活的專注與熱情。

“這是一場住宅革命,不僅僅限於風格,人們想住在歷史、市井和當代的語境交織中,構築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MJ帶著我們登上這幢位於前法租界興國路上的住宅的頂層,放眼四顧——近處是里弄小巷正在進行時的生活場景,遠處則是頗具魔幻色彩的高大林立的寫字樓、購物中心和超級建築,“比起位於商務中心的精裝公寓,里弄中的生活反而顯得更加當代”。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餐廚空間也與客廳開放連通“,如果能把老房子的髒亂、潮溼、破舊等硬傷去除,用當代設計補足現代人對生活舒適性的要求,定能讓許多喜歡上海的人更戀上這座城市最迷人的一處風景”。

在這個始建於1936年的前法租界內典型的Art Deco風格的房子裡,MJ幾乎沒有為空間做任何裝飾,簡單的白牆給傢俱和收藏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背景。灰色絲絨沙發和原木餐桌都是MJ自己的傢俱部門為空間量身定做的。

MJ自己的家正靜佇於此,是一幢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老洋房,他買下它之後立即啟動了從外到內的大規模整改:拆除在20世紀80年代勉強貼上的醜陋瓷外立面,露出20世紀30年代最初的Art Deco風格的弧形線條外立面,表面以白漆覆蓋,以增添現代的潔淨感。打開房子的對外聯絡性,大面積落地窗及重開的大小窗讓光線自然進入室內,打破原來凌亂的房型佈局,以開放的空間設計增加其透氣性,同時也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氛圍追求......“我喜歡北歐設計,但我的設計手段比北歐風格來得更加簡潔,主要是把空間呈現出來,把房子做出‘家’的感覺。”早年舉家移民加拿大,現在在上海居住和工作的時間只佔到一年中的三分之二,一幢偌大的洋房對他一個人而言實在略顯浪費,於是MJ在進行設計時就已決定將宅子的3層樓做成3個獨立的公寓,一層供自己居住,二、三層則租給與自己審美品位相投的客人長期使用,而一層L形的院子則可以大家共同分享。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書房裡的黑色書桌可供兩個人同時工作使用。黑桌與紅色地毯的搭配,和客廳有著某種相似性。

事實上,改造老洋房並對此進行長短期租賃的資產管理是MJ的本行。2001年,他買下第一個位於前法租界的房子,大刀闊斧整改成簡約宜居的北歐風格公寓並對外招租,效果比預期來得更令他驚喜,這也讓他發覺了這門生意的經營之道:“我自己對老房子有許多情感,小時候就住在鉅富大廈(上海前法租界精華區)對面,里弄生活的種種就是我小時候最熟悉的情景,即使後來移居加拿大,到現在兩頭跑地工作生活,終究還是對這裡念念不忘。我當時就想,如果 能把老房子的髒亂、潮溼、破舊等硬傷去除,用當代設計補足現代人對生活舒適性的要求,定能讓許多喜愛上海的人更戀上這座城市最迷人的一處風景。”MJ從2011年至今,已經成功打造了超過500套老房住宅,包括單層公寓及成棟洋房,其中大多數都位於上海前法租界區域內,且全數是住宅項目。當我們問及他為何偏愛改造住宅時,MJ輕鬆答道:“這是我最拿手的一件事,改起來不費勁,而且總有許多人喜歡我的設計,何樂而不為?”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在摩洛哥30多天的旅行經歷讓MJ被殖民文化的古老異域風情深深打動,牆上的 肖像作品給這個現代空間帶來了意料之中的反差與衝擊。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MJ對摩洛哥情有獨鍾,幾年前他騎著摩托車遊遍了這個“非洲的巴黎”,並且沿途記錄下很多美麗瞬間。他把它們打印出來掛在臥室牆上,讓自己可以重溫“風吹在身上,聞著路邊青草的氣息”的那種在摩托車上的自由感覺。

據MJ分析,現在市場上不難見到整租下老房,進行改造後再重新分租的商業模式,他之所以對自己如此有信心,一方面是對物業本身及其環境的瞭解,當然也包括了多年來經營下來的活絡關係。在他曾經手改造的項目中,經常有位於超級精華地帶的成棟洋房,更證明了他在這方面的絕對實力。“目前我手上的項目大多給到全上海五大涉外租賃公司,我們除了進行資產管理、改造,還包括客戶服務,這樣將管理、設計、服務一條龍做到位的,市場上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而另一方面,如何將老房做出新面貌,自然也很大程度地考驗著設計師的掌控能力,打通空間對外的聯絡,讓自然光進入原來陰暗無生命力的老樓,開放式的空間配置讓人在空間中更加有機地進行不同步調的生活。在軟裝設計部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這不是將設計強行加入空間,反而是在思考如何搭建一個讓人願意去貢獻美感的舞臺。”MJ舉例,在自己設計的項目當中,灰、白及不加拋光上漆的木質色調經常成為空間的主調,其餘的部分都給到住客自行加減配搭,先前有一對來自比利時的四口之家,因為主人曾旅居日本及亞洲各地,在租下MJ設計的一幢洋房後,他們自己在裡頭加入了日式禪意的傢俱配飾,“喜歡我的設計進而願意租下它常住的客人,經常都是對自己生活有追求,並且清楚自己愛好的人,坦白說,我只是打造了一個能讓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而已。”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一層戶外的大院子裡,MJ選用了來自丹麥哥本哈根Tine.K的戶外傢俱。竹質沙發的老舊質感在戶外風雨裡可以保持20年不變,灰粉色的靠墊為這個充滿男性氣質的空間增加了些許柔軟和女性的氣息。

改造过超500幢上海老洋房的男人会为自己保留一个什么样的家

這棟建於1936年的老式Art Deco風格的老洋房在MJ改建之前被覆蓋上了俗氣的馬賽克瓷磚,活像1980年代城鄉接合部的住宅。MJ大膽使用意大利產的大理石粉將建築特有的裝飾主義細節修繕還原,將窗戶擴大以增加室內採光,整個改建使得這棟老建築重見天日並煥發出更當代的光彩。

從2001年偶然進入這一行,到如今全身心投入經營,17年的時間讓MJ觀察到上海租房市場的大幅改變:“幾年前我的租客清一色是國際企業外派的高管,近幾年外派高管少了,國內‘95後’年輕族群崛起了,新世代對居住和生活美感、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他們喜歡設計,知曉什麼是美好生活,這也將是一場新的住宅革命。”所以從今年開始,他也將這項事業進行更加系統化的經營及管理,將 設計產品分出不同條線,面向整改整租老洋房的高階市場以及打造50~60平方米的設計公寓項目,以滿足市場上越來越顯示出實力的“90後”消費族群。“做這門生意,對我來說,像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不斷去發掘項目,改造、經營,直到將我滿意的成果交到客人手上”,MJ過去學的是藝術,後來轉行做設計,而今則將設計及商業整合為打造生活空間的藝術,10多年來樂此不疲。“除了工作,我一年至少有一次要到國外騎摩托車進行長途公路旅行,一趟至少去40天,那也是場馬拉松,或許旁人聽來覺得很艱苦,但這更能讓我感受到生活中的藝術。”

攝影/ Manolo Yllera

造型/ Judy Zhu

文字/ Beryl Hs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