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小記——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小記——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這是梁曉聲先生所言的。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便被深深地震撼了,是一語中的感同身受,是醍醐灌頂的一擊,更是言逢知己的欣喜。寂寞是從早到晚所做之事,並非自己最有興趣的事;從早到晚總在說些什麼,但沒幾句是自己最想說的話;即使改變了這一種情況,另一種新的境況也還是如此,而我個人認為最最重要的是,寂寞是面對以上的種種感受,自己比任何別人更清楚這一點。人在旅途,熙熙攘攘,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在熙攘的人群中卻感受著寂寞,這,或許是我們每一個人經常而又不可避免的體會。但是如果你愛好讀書,那麼恭喜你,你獲得了抵禦寂寞最有效最美好的能力。

小記——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經常調侃自己,雖然說起來讀了很多書,但是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很多書讀完就交還給了作者;儘管如此,“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這段關於讀書的體會常常被我聊以自慰。寂寞的時候讀書,體驗著自己在廣闊世界、浩瀚海洋、蒼茫宇宙的渺小;體驗著與作者靈魂碰觸的火花擊撞出人生智慧的欣喜;體驗著與俗世隔絕行走在另一個廣闊自由空間的美好。

小記——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獨伴青燈,以其一貫的慧心記述了與已離開她的丈夫錢鍾書、愛女錢媛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寫出了感人至深的《我們仨》。天上人間,陰陽殊途,卻難斷摯情,家的意義得到了盡情的闡釋。她沒有抱怨寂寞,在我們俗人看似寂寞的日子裡展現了中國知識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

小記——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新時期中國最優秀的作家史鐵生,插隊生病後回京,21歲美好年華即開始“輪椅”生涯。面對人生的重大變故,我難以忘記他自己描述的早出晚歸躲避著每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離家最近的地壇公園裡,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的徹骨寂寞。最終還是讀書和寫作,讓他徹底擺脫了逼得他想要自殺的寂寞。他的那些“務虛筆記”揭示了人類存在的多深刻的道理啊!

小記——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無人不知的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先生曾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面對主持人的提問“如果有十年時間讓您重新選擇生活,您怎麼選擇?”他直截了當地說:“如果這十年中,一種是讓我坐牢,但給我書看;另一種我有自由,但不讓我讀書,我選擇第一種——在牢中讀書。”

小記——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寂寞可怕,但是如果寂寞的日子裡有了書籍的陪伴,那麼寂寞的人精神是富有的,生命是厚重的。孤單寂寞的時候,我喜歡手捧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靜靜地和作者一起感受著書中的歡樂、憂愁,體會著人生百味……就這樣讓靈魂在書中自由地行走,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雕刻成享受人生的時刻。因為喜歡讀書,我的人生中寂寞的時光那麼少,享受的時刻那麼多……這一切,讓我唯有感恩讀書!

小記——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