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關於泉州開元寺的傳說是怎樣的?

嘻哈就是我啦


泉州夙稱海濱鄒魯,人文蔚起。其民風淳樸,與佛緣深,歷代精藍林立、高僧輩出,素享"泉南佛國"之譽。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是泉州最大的佛教寺廟——開元寺。1962年,泉州開元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3月又被列為國家級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開元寺作為泉州的一個標誌性建築,我聽說歷史悠久,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

開元寺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它的由來有個小故事。相傳當時有位僧人請求當地富人黃守恭 捐地蓋寺廟,黃守恭不給,僧人再三請求,黃守恭則答應說如果院子裡的桑樹能夠在三日之內開出蓮花就捐出此地。沒想到,桑樹真的在三日之內開出蓮花,於是黃守恭捐地建了這座寺廟。寺廟剛開始稱為蓮花寺,後來改為興教寺、龍興寺,最後,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則下令改名為開元寺。

2、這裡有一顆曾經開過蓮花的桑樹。是否真的來過蓮花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它確實有1300年的歷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棵桑樹。關於它也有一個故事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樹被雷電一劈為三, 其中一技墜落在地上, 於是僧人們將其用一塊花崗岩托起, 並鐫 一對聯 “此對生蓮垂拱二年, 支令勿壞以全其天 “, 老桑樹果然奇蹟般地活了下 來, 前幾年, 大風將樹於從託石上吹落地, 末等人們再次扶植, 它已落地生根了。 如今, “三樹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向著北、東、南三個方向延 伸開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

3、在開元寺我們會發現這裡的建築屋頂上有鴿子的雕塑,門口也有許多白鴿,關於這些白鴿又有什麼故事呢? 開元寺大雄寶殿上的脊獸都是白鴿,“白鴿聽經”就從這裡說起。傳說有一隻白鴿經常飛到開元寺,聽高僧講經說法。後來它轉世為人,到開元寺當和尚,翻譯了很多經書,但既為飛禽,總還留有一些標誌,於是人們口口相傳,說這位僧人腋下還保留一支鴿毛。


泉州新聞通


泉州開元寺的檀樾主黃守恭,為軒轅黃帝子有熊氏之後。據《江夏紫雲黃氏大成宗譜》記載,黃守恭為黃姓一世祖第一百一十二世子孫,生於貞觀三年(629年),卒於先天元年(712年)。



黃守恭為官泉州(另說,黃守恭家中種桑養蠶,為泉州最早的桑蠶業開拓者),成鉅富,有地三百六十莊。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不給。匡護禪師遂朝來暮往,殷勤日久。

黃守恭對匡護禪師說:“若欲吾地,待吾後園桑樹開蓮花。吾將舍地給你。”匡護禪師歡喜而去。

第二天,匡護禪師又來,對黃守恭說,你後園的桑樹開了蓮花,請去欣賞。黃見花,頗不安,欲拂前言。僧飄然而去,並無蹤跡。

公即染病,三年不愈,桑樹三年開花不絕。

公(按:黃守恭)嘆曰:此僧人非常人也。乃榜貼各街尋之。

僧忽自至。公拜曰,前言已發,故所願也,但未知地要幾許?

僧曰,一袈裟影足矣。公許之。僧以袈裟拋至半天,三百六十莊地盡行遮蔭,黃守恭獻地造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開始,先後建成蓮花寺、興教寺、龍興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開元寺)。

因其處常有紫雲蓋地(另說寺的大殿建成後,忽然天降“紫雲蓋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餘年眾草不能繁殖。大書“紫雲”二字揭于山門。開元寺的土地是黃守恭獻的,寺內建檀樾祠,專奉黃守恭的祿位,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