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揭祕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在明朝,“廠衛”一詞曾是對特務機構的總稱。

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設立東廠,“廠衛”便已初具規模。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廠衛”機構日漸構成了一個交錯縱橫、互有牽制的複雜體系。汪直便是西廠的建設人與首任掌門太監,其手下干將和嘍囉們也都個個肆展淫威,瘋狂貪虐。

那麼汪直是怎麼擅政的呢?他還是一個幼童的時候就入宮服侍萬貴妃,得到萬貴妃和明憲宗的賞識和信任,剛好那時候明憲宗經歷了李子龍登太歲山觀察內宮被誤認為刺客的事件,所以眀憲宗變得非常緊張和疑神疑鬼。

據《明實錄·憲宗實錄》描述:汪直“初出布衣小帽,時乘驢或騾往來京城內”,樣子十分詭異。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汪直外出刺探,不僅將城內情況摸了個底清,就連其同行、那些東廠太監及外派鎮監們揹著皇上做的壞事,也都被他一一打探分明,然後密報回宮。

通過這件事,成化帝朱建深堅信汪直“能摘奸”,由此“益幸直”。鑑於東廠、錦衣衛各自形成勢力,時有出規逾矩的事情發生,為便於對其監督,並彌補其劣勢,建立多重耳目。

成化帝朱見深特別批准汪直另立山頭,在北京皇城西安門附近設立西廠,與東安門一帶原有的東廠各守一端,分庭抗禮。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汪太監年輕得志,如願以償當上西廠頭目,一時豪興十足,急於“立功”。為了與自己的假想敵東廠競爭,他不僅在短時間內建立了比東廠更為細密的特務網絡,還設法從錦衣衛挖掘“精英人才”、引進“領先技術”為己所用,進而“屢興大獄”以製造影響。

朱見深對汪直“益委任之”,汪直進而將西廠勢力進一步拓展,形成一張“自諸王府邊鎮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羅列”的恐怖羅網,所管轄的範圍也無限擴大,就連“民間鬥詈雞狗”的瑣事也“輒置重法”,攪得市肆不寧、“人情大擾”。

這樣一來,西廠“權焰出東廠上”,汪直也神氣活現,每出必是“隨從甚眾”,公卿百官“皆避道”,唯恐被他撞上。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兵部尚書項忠因逢之不避,被百般“迫辱”。汪直巡查邊地,所在都御史“皆鎧甲戎裝將迎,至二三百里,望塵跪伏”。伺候住宿時,更是“趁走唯諾,叩頭半跪,一如僕隸”。故時有諺雲:“都憲叩頭如搗蒜,侍郎扯腿似燒蔥”,又有人作雜劇,劇中一丑角說:“吾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

汪直氣焰如此囂張之時,竟也還沒忘記他的後臺老闆萬貴妃。《明史·后妃列傳》載,汪直與佞幸錢能、覃勤、梁芳、韋興等“苛斂民財,傾竭府庫,以結貴妃歡”。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汪直和他的嘍囉們打著西廠的牌子四處苛斂、八面威風,也引來了民間“山寨”模仿者。《明實錄》載,成化十四年,江西有個名叫楊福的騙子“詐稱太監汪直,事覺問擬斬罪”。由於此人貌似汪直,經常州、蘇州、杭州,抵紹興、寧波、溫州、福州諸府,自己假裝廉潔,卻由那些偽扮的“校尉”們大肆斂財,一時收穫頗豐,“有司皆承奉恐後”。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汪直等人的胡作非為終於引起士人反抗。內閣大學士商輅率萬安、劉珝、劉吉等閣僚聯名參奏其所行不法,要求斥退汪直,罷黜西廠。

成化帝起初十分惱怒,非要讓司禮太監懷恩查問發起彈奏的領頭者是誰。次日,朝廷眾臣也都紛紛站出來力挺商輅,成化帝“不得已”而罷西廠,命汪直重回御馬監。

但成化帝仍“眷直不衰”,汪直也申辯說內閣的彈奏是出於報復,加上御史戴縉為之遊說,不久竟又下詔“復開西廠”,致使汪直氣焰“愈熾”,先後“誣奏項忠”,將其罷官為民,又將左都御史李賓“褫職”。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一時九卿中尚書董方、薛遠及侍郎滕昭、程萬里等數十人皆遭“劾罷”,大學士商輅亦被罷去。

不過薑還是老的辣。正如商輅等人當初上疏中所指“汪直年幼未諳世事”,他果然“栽”在自己這個短處上。

傳載:汪直“年少喜兵”,也想學著前輩王振的樣子“立邊功自固”,於是自任監軍,到邊境線上四處尋釁滋事,導致境外異族首領頻頻犯邊,先後有“伏當加寇遼東,亦思馬因寇大同”,皆“殺掠甚眾”。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成化帝見汪直太不懂事,對他漸漸疏遠,最終將他調到南京降為奉御,“罷西廠不復設”。

其實宦官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最初宦官只是作為一個服侍皇上和後宮妃嬪的角色,但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在宮闈中,能第一時間瞭解到皇上的想法,能夠把握皇上的心思,所以到最後他們成了皇上和後宮妃嬪們最為倚重和信任的人,這個群體通過發展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政權和組織。

揭秘汪直擅權全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組織與核心

汪直擅政期間大明政權紊亂,朝政黑暗,他常常濫殺無辜陷害忠良所以導致當時的百姓們叫苦不迭卻又敢怒不敢言,幸好他最終並沒有導致大明朝政權覆滅,在他的權利散盡的時候得到了他應有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