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兔死狗烹,倒行逆施,這些典故最早出於何處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一故事說的是有關獵人的故事,獵人在森林裡狩獵,飛鳥已經被殺沒了,那麼他的弓箭也就只能被收藏起來而兔子都死掉了沒有吃的,他就只能把他的狗殺掉。

但這個故事其實說的並不是指獵人,而是指那些被過河拆橋的大臣,就拿漢代來說,漢朝著名的將軍韓信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狡猾的兔子中死了,那麼在優良的獵犬也會被殺掉,高飛的鳥兒一旦被獵殺殆盡,那麼再好的弓箭也會被收藏,若敵國被破滅的話,那麼謀士也將迎來他們的滅亡,天下已經迴歸安定,那麼我必然會死去。當然,這一次他他來到大漢的皇宮並沒有被立刻殺死,甚至還給了他一個淮陰侯的安慰獎,但是在數年之後,他依然死在了劉邦夫妻的手上。

兔死狗烹,倒行逆施,這些典故最早出於何處

當然,這段話最早並不是出於韓信之口,這句話的起源出現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越滅吳,范蠡逃到齊國之後,就寫信給自己的戰友文種,複述了這句話文中說到越王這個人就像是長脖子鳥的嘴,你可以跟他共患難,但不可能跟他共享富貴你為什麼不離去呢?

兔死狗烹,倒行逆施,這些典故最早出於何處

下面就是倒行逆施這一典故的由來他同樣也在漢書中出現過,當時有一個人叫做主父偃,他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人,但因為一次機會他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所以瞬間就變得很高調,膨脹了起來,像個暴發戶,這時有人勸說他,你應該低調做人,但他卻不認同他認為大丈夫活一世就應該享受自己的權位,享受自己的勢力,倘若有了有了權利還小心翼翼,等到死後難道你就能享受這一切馬?這算是什麼道理?活就要活個痛快。

兔死狗烹,倒行逆施,這些典故最早出於何處

同樣的這一典故最早出現的也並不是漢朝,而是在春秋時期,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是伍子胥,他在逃亡多年之後,帶領吳國的軍隊進攻楚國,楚國亡國,他派人挖開自己原來主公的墳墓鞭屍洩憤,他的老友得知此事後曾經派人給他遞話說你這麼做確實有點過分了,但是伍子胥卻回答道我熬了這麼多年,我做做出這麼出格的事也很正常你就不要管了。

兔死狗烹,倒行逆施,這些典故最早出於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