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此人詩詞文章一流,政治和軍事能力卻遭非議,是名將還是鼻涕蟲?

此人詩詞文章一流,政治和軍事能力卻遭非議,是名將還是鼻涕蟲?

兩宋王朝在長達三百年曆史中,軍事疲軟,先後被契丹、西夏、金國、蒙古等國吊打,以至於不得不通過賠款、割地、稱臣來求饒,讓無數宋粉羞慚難當、無地自容。

但就是這樣一個軟弱王朝,卻是奇能異士輩出。

文有三蘇、歐陽、司馬、王安石;武有狄青、岳飛、韓世忠。

甚至還有文武雙全的辛棄疾、陸游。

辛、陸兩人不但文才出眾,詩文傳頌千古,更是膽略過人,有擒狼射虎,出入百萬軍取上將首級的本事。

此外,還有人把范仲淹稱為“文人中的武人”、把岳飛稱為“武人中的文人”。

近代掌故大師鄭逸梅就說:文如范仲淹,始足論武;武如岳飛,始足講文。

這裡重點說說范仲淹。

南宋大哲學家、思想家朱熹對范仲淹推崇備至,認為他是一個文學大家、治軍名將,理國名臣,在宋朝振作士大夫之功為多。

朱老夫子說:“天生人才,自足得用,豈可厚誣天下以無人?自是用不到耳。且如一個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無一事不理會過。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許多事業。”

比朱熹稍後的南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評:“國朝人物,當以範文正為第一,富、韓皆不及。”

理宗朝國史實錄院檢討呂中也說:“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

此人詩詞文章一流,政治和軍事能力卻遭非議,是名將還是鼻涕蟲?

元人元好問的評價也很高,他說:“文正範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在朝廷,則孔子之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概不一二見,非但為一代宗臣而已。”

後世更有人稱讚范仲淹是“才本王佐,學為帝師”,將之與諸葛亮、陸贄、文天祥等人並列為“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的蓋世大材。

……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得到眾口稱讚的“完人”、“偉人”,到了近世,名聲不斷下滑。

比如學者柏楊,他在自己的代表作之一《中國人史綱》中,就對范仲淹充斥著貶損和嘲弄。

且看,他對范仲淹的介紹和描寫,是這樣的:

此人詩詞文章一流,政治和軍事能力卻遭非議,是名將還是鼻涕蟲?

一○四○年,西夏兵團進攻延州(陝西延安),宋軍大敗,主將被擒,延州州長(知延州)範雍被貶。中央任命兩位知名的文職大臣韓琦、范仲淹到西境主持軍事,並命范仲淹擔任延州州長。范仲淹對軍事是門外漢,但他有宋王朝士大夫特有的對內宣傳技巧。到職只一個月,就自己宣稱,西夏帝國已警告他們國人:“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不似大範老子(範雍)可欺。”明年(一○四一),西夏兵團進攻渭州(甘肅平涼),正在鎮戎(寧夏固原)巡視的韓琦派大軍迎戰,在六盤山(寧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接觸,一萬零三百人,全軍覆沒。韓琦狼狽逃回,陣亡將士的家屬數千人,攔住馬頭,哀號招魂,大哭說:“你們隨著司令官出征,平安而去。今天司令官回來,你們何在?願你們孤魂,也隨著司令官返家!”哭聲震動天地,韓琦又懼又慚。但不幾個月,就又有人宣稱,邊區人民到處歌唱:“軍中有一韓(韓琦),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當然是范仲淹),西賊聞之驚破膽。”問題是,對內宣傳只是一種肉麻當有趣的小動作,並不能解決實際困難。又明年(一○四二),鎮戎再度會戰,宋軍再度大敗,九千四百餘人,全部戰死或被俘。在每戰必敗的情勢下,宋帝國只好謀求和解。一○四四年,正式承認西夏帝國獨立,並每年向西夏帝國繳納綢緞十三萬匹,銀幣五萬兩,茶葉二萬斤。每年節日(如元旦,中國皇帝生日),再增加綢緞二點三萬匹,銀幣二萬兩,茶葉十萬斤,銀器二千兩。宋帝國為了面子,堅稱這項繳納是一種“賞賜”,而且只承認李元昊是西夏國王,不承認他是西夏皇帝。

柏楊先生這段文字,在歷史大事件上的敘述沒有問題,細節卻值得推敲。

首先,“小范老子胸有十萬甲兵”、“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等語,是傳唱於西北邊陲,而非“對內宣傳”。當時的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身份經略西線邊防,改革軍事制度、調整戰略部署,構築以大順城為中心、堡寨呼應的堅固防禦體系,致使夏人不敢輕犯。夏人也因此稱范仲淹為“小范老子”、“龍圖老子”,敬而畏之。

此人詩詞文章一流,政治和軍事能力卻遭非議,是名將還是鼻涕蟲?

其次,范仲淹處理國事崇尚忠厚,勤政愛民,其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念對後世的影響自不待言,相傳其戍邊西北時,邠州、慶州的百姓和眾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懸掛他的畫像以祭拜,而在他去世之日,聞知消息的人無不扼腕嘆息,羌部族的數百首領,像孝子一樣放聲痛哭,並齋戒三日以後才離開。

還有,好水川之戰,完全是夏竦、韓琦等好大喜功分子的輕舉妄動所造成,當時的范仲淹早就看出出戰時機並未成熟,極力反對。那麼,好水川失敗的責任,怎麼可以推到范仲淹頭上?

此人詩詞文章一流,政治和軍事能力卻遭非議,是名將還是鼻涕蟲?

范仲淹在自己發起的“慶曆新政”受挫後,就被貶出京,一貶再貶,則宋朝在軍事上的被動,又怎麼可以全怪到他的頭上?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在宋之後、清之前,范仲淹的聲望如日中天;而自明末到現在卻頗遭一些人非議?

原因可能出在他的不孝子孫身上。

公元1618年,後金汗努爾哈赤攻下撫順城,縱兵在城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瀋陽縣學秀才范文程和兄長範文寀“仗劍謁軍門”,自稱范仲淹第十七世孫,主動求見努爾哈赤,賣身投靠,成為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父子入關寇掠、甚至定鼎中原的帶路黨。

此人詩詞文章一流,政治和軍事能力卻遭非議,是名將還是鼻涕蟲?

雖然《清史稿》對范文程的總評是:“文程定大計,左臺贊襄,佐命勳最高。”

范文程本人也以為自己做的是張良、劉伯溫一類的謀士事業,世人對他的評價普遍不高。

應該說,就是因為他,他的先人范仲淹聲名受損,讓人慨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