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提升演講和表達能力?

哆啦小火


“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此係《戰國策》講毛遂自薦的故事。無獨有偶,3000年前,鐫刻在埃及古墓上的銘文也寫道:便捷的口才將使得你雄辯滔滔,佔盡上風。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演講和表達的重要性。


那麼,如何提升演講和表達能力呢?我認為關鍵是要多輸入和多輸出,兩者相輔相成。

輸入,即儲備素材和演講技巧。


儲備素材的方式是多樣的,可以看各類紙質書、電子書,聽書,看視頻,看電視,看報等;也可以通過與他人溝通交流,獲得思想上的碰撞;還可以在日常行進間或旅行的路上,收集各種見聞等。

演講的技巧包括如何組織語言,如何進行有效的表達,如何使用手勢等體態語,如何發聲等,這些都要通過學習掌握提升。


儲備素材和演講技巧,是為提升演講和表達能力奠定基礎。輸入之後還必須要進行輸出,即多講多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光學不練不講,想要提升演講和表達能力只會是空談。


因為有的人不自信或者有的人不善於表達,可能出現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貨倒不出等情況。很多演講大家都表達過剛開始演講時緊張的心情。


古羅馬演說家西塞羅說:“演出一開始,我就感到面色蒼白,四肢和整個心靈都在顫抖。”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我的第一次演說,好像嘴裡塞滿了棉花,脈搏在激烈的跳動,像在爭奪賽跑的獎盃。”

但他們通過不斷的演講練習,最終成為了演講高手。


沒有輸入就不會有高質量的輸出。沒有輸出,就降低了輸入的意義。就如李開復說的:“有思想而不表達的人就等同於沒有思想。”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總統林肯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只有約一年。但是他總是藉著昏黃的燈光,勤奮讀書。他年輕的時候,曾經步行50多里去借閱書籍。


為了聽一次精彩的演講,他有時要步行二三十里路才能到達目的地,聽過之後就在回家的路上、在田間、在樹林裡、在雜貨鋪前等地練習演講。通過不斷刻苦的練習,他才能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演講家之一。


綜上分析,多輸入和多輸出是提升演講和表達能力的必由之路,你認同嗎?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