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一盤引人入勝的“手抄本”:記名票齊曾榘

今日推送之《一盤引人入勝的“手抄本”:記名票齊曾榘》錄自《中國京劇》1993年第一期,作者章小禾。齊曾榘先生是著名的梅派藝術研習者,對於梅蘭芳先生的唱腔研究的相當深入精準,文中提到,包幼蝶先生稱齊先生“極似盛年的梅蘭芳大師”,絕非過譽。本文後附齊曾榘先生《太真外傳·望闕獻發》錄音,發聲吐字行腔酷似梅先生唱片,推薦欣賞。

 我是個京劇癮君子,既然有癮,手頭自然收集了不少名家和名票的錄音。友人都知道我對梅蘭芳的唱腔有特殊癖好,而且期望值很高。一提聽梅派,我動輒當年上海的楊畹農、包幼蝶如何如何,北京的孟廣亨又如何如何。因此友人根據我這種心態,送給我一盤“手抄本”。實際是一位老戲迷最近的家常演練紀錄。友人再三叮囑,叫我細細品味。

 我不能辜負人家一番好意,馬上塞進錄音機,隨手打開旋鈕。開頭還有一段解說詞。原來是一位六十八歲的體育教練和另一位同年齡的建築師在那裡一唱一託。解說詞還聲稱要捕捉梅先生三、四十歲時的歌唱風貌,還有兩段要模擬梅先生抗日戰爭年代在家裡拉下窗簾用一把二胡引吭高歌的氣氛。在我的錄音小庫裡,還不曾有此類的作品。於是我懷著極大的興趣,更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仔細地聆聽了一個小時,對我震動不小,馬上使我想起一句名言:“天地之大,無奇不有”。

一盤引人入勝的“手抄本”:記名票齊曾榘

齊曾榘先生十七歲時華北運動會上“奪冠一跳”

 當今日京劇已著實地跌入低谷之際,梅先生已逝世三十多年了,一個年近七旬的體育工作者,居然再現了梅先生風華正茂時的聲韻,使我這老戲迷大開了眼界。齊曾榘先生嗓音之寬厚、行腔之圓潤、唸白之優美,足以使人心悅誠服。齊先生業餘潛心研究梅氏聲腔藝術,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顯山露水,沽名釣譽。去年還是在友人再三攛掇下,才參加在武漢舉行的全國中老年京劇聯誼賽,摘取了老年青衣組桂冠。

 齊先生生於1924年,他的二太爺齊如山先生家裡常是梅蘭芳和姜妙香等探討藝術的處所,齊曾榘小小年紀,經常到齊如山家中玩耍,在此時就種下了京劇及梅蘭芳藝術的種子。但是,齊曾榘的才能,並不侷限於京劇,可以說是位天才的體育明星。早在四十年代中葉,在第四中學和輔仁大學就讀時,就以驚人的彈跳力在跳高和排球上蜚聲體壇,曾經參加遠東運動會。而圍棋則是他做運動員時的一種“副業”。運動員生涯結束後,圍棋就成了他從事的第一專業。六十年代日本《圍棋》雜誌曾有板田榮男著文,稱齊為“中國圍棋最高實力者”,說明齊圍棋的造詣,因之齊也成為國家體委圍棋隊教練,一直到離休。

一盤引人入勝的“手抄本”:記名票齊曾榘

梅蘭芳與齊如山之合影

 齊研究梅派歌唱是在脫離運動員生涯之後,從宏觀到微觀對梅先生的歌唱、唸白進行科學地解剖,仔細地分析,幾乎把梅蘭芳鼎盛時期的所有歌唱記錄,以及絕大部分梅派演員和著名票友的歌唱都做了研究、比較。從而用他自己那種和梅先生十分相近的嗓音由淺入深地實踐一番。他不是單純研究歌唱,對徐蘭沅那種京胡伴奏格調也同時下手操練,並達到很高的境界。這對他研究梅派歌唱如虎添翼,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齊曾榘的唱和琴,早已為一些名家和行家所稱道,如梅葆玖、姜鳳山、臺灣的魏海敏、羅吟梅。香港的包幼蝶先生更是齊曾榘志趣相投經常溝通研討的摯友。包稱齊的唱唸“極似盛年的梅蘭芳大師,國內無第二個,全世界也找不到。”齊的音帶資料已滲透到香港,海外戲迷和行家都很震驚。看來齊集中田徑、球類、圍棋、梅派歌道、琴藝於一身,而且都有很高水準,說他是京城一怪傑並不算過分。

一盤引人入勝的“手抄本”:記名票齊曾榘

齊曾榘先生照片一組

 齊先生這盤音帶之所以稱為“手抄本”,因其只不過是輾轉傳遞翻錄的產物。它為什麼引起許多人的興趣?我分析齊先生的唱段具備了梅派聲腔藝術最難得的四項保證:(一)嗓音條件的保證。(二)唱腔功力的保證。(三)唸白功力的保證。(四)調門高度的保證。半個世紀以來,許多京劇藝術家在六十歲以後,大都保證不了這四項條件,致使藝術魅力大減。而這位體育教練在六十八歲仍保持這四項條件,全面地表現了梅派唱腔的藝術魅力,說明發聲用氣得法,操練手段科學。

 遺憾的是,這盤音帶,目前尚停留在“手抄本”這個階段,只能在小範圍內翻錄抄傳。如能納進音像領域,形成正式磁帶,或見諸電臺、電視等宣傳媒介,肯定對振興京劇,提高人們的欣賞能力,起到一些推動作用。同時也是對京劇藝術的執著追求者的一種鼓勵和肯定。因此,我對齊曾榘先生那種不為名,不為利,孜孜不倦苦苦求索的學藝態度由衷地佩服,也為他無償地散發出精品“手抄本”,大飽戲迷之耳福的思想境界而感慨。

 此種愚公多起來,何愁京劇不振興?

(《中國京劇》1993年第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