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塊廣告牌》善良最終會勝過自己曾經所犯下的罪惡

在美國密蘇里州一個叫Ebbing的一個小鎮的路口,被一個女人在這裡租下了三個廣告牌,紅底黑字,上面分別寫著:

“還沒有殺到兇手?”

“慘遭姦殺”

“怎麼回事,威洛比局長”

故事的焦點就是起始於這個心碎的女人同時也是一位母親的身上。女兒慘遭姦殺,案子卻長期未破,悲傷自然而然轉化為憤怒。找不到兇手,憤怒就只能撒在未能破案的警察的身上,在鎮外樹了三塊廣告牌來羞辱警長,同時也是告訴了每次經過這裡的路人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此後,警長、警員和鎮上的一些居民都捲入了這場紛爭。

三塊廣告牌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當事人的憤怒和監督,更像一面鏡子,揭示出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虛偽,把各類人的所想所做彰顯了出來

《三塊廣告牌》的人設都有著強烈的雙面性,雖然這位母親站在法理的高地,可是負責該案件的警長卻身患癌症,又把她置身於道義的低谷。在這位母親堅強、倔強的性格背後,也有著做事不計後果的一面,正是這種衝動,將事件帶入不可預期的境地。

《三塊廣告牌》善良最終會勝過自己曾經所犯下的罪惡

而與此同時,電影最感人的片段,卻是她唯一一段深情流露的情節,當她在廣告牌下看到一頭鹿時,流露出了豐盈的屬於女人的母性光輝,可謂動人。

《三塊廣告牌》善良最終會勝過自己曾經所犯下的罪惡

負責此案的警探迪克森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洞察和態度,這個儀表堂堂的警探一邊表現出深深的戀母情結,一邊帶出鮮明的恐同和暴力傾向。而豐富的細節可供我們推斷,他不僅恐同,且本身也是同志,他的母親深知她的兒子。

那個倒黴的廣告公司經理翹著腳拿著一本《好人難尋》,那是著名作家奧康納的代表作,一些幽暗的深黑色故事,這與《三塊廣告牌》互為映射和啟示,它讓人們以為,這個鎮子是一個“好人難尋”的地方——懶政的警察,破敗的人心,封閉的氣氛,人們終日喝酒閒逛,一位無辜女孩的慘死也喚不醒任何人,只等待時間和風把一切帶走吹散。

在影片的前半段,一切都應和著這樣的想象,但很快,人們就發現,這個鎮子並非好人難尋,好與壞的區隔過於簡單粗暴,人設被剝落,流露出更復雜的內核,海耶斯和警方,從一種單純的對立變得關係曖昧起來。

善良最終會贏過自己曾經所犯下的罪惡

角色以三角形關係開始,女主海耶斯、警長威克洛以及警察迪克森,最初,這三者維繫著一種奇妙的平衡。迪克森為警長威克洛鳴不平,但警長威克洛一邊阻止著屬下亂來,一邊還得想辦法與海耶斯講和,但警長的癌症和最終的自我決斷打破了平衡。警長威克洛選擇了自殺,並留下了三封信,一封給了自己的愛人,一封給了女主海耶斯,最後一封留給警察迪克森。

留給海耶斯那封信,警長寫到自己的死和女主沒有關係,他以自己的死亡去向女主道歉,並鼓勵下屬繼續追查這個案子。

女主引發了在警察局的那場大火,此時警察迪克森正在警察局讀那封留給自己的那封信,迪克森跑了出來,可是再也蓋不住臉上被火燒留下的疤痕。

警長死後,迪克森怒氣衝衝的把倒黴的廣告商從二樓扔了下去,可廣告商看到痛扁自己的迪克森全身燒傷躺在病床上,雖然很憤怒的拒絕對方道歉,最後還是遞給迪克森一杯果汁,表現了這個角色善良的一面。

事情至此,雖然這裡充斥暴力,但一切終究平息,海耶斯臉上的線條不再堅硬,迪克森也不再那麼魯莽。就像那兩場大火,看似針鋒相對的報復,實則全部都是誤會,在一系列的誤解與暴力之後,意外催化出和解與柔和。

就讓追尋真相的慾望指引著我們走下去吧

這意想不到的變化更接近生活的真相,自以為是的判斷,無可化解的隔閡,意外無端的災禍,莫名出現的曙光,人們自以為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卻可能踏入歧途,認定山窮水復,卻撞見柳暗花明。

每個人都有疤痕,迪克森的在臉頰,海耶斯的在心裡,但兩個人最終卻相視一笑,那結尾註定不會再上演一程末路狂花,而是會像生活本身一樣“在路上再做決定”。

《三塊廣告牌》善良最終會勝過自己曾經所犯下的罪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